“官家,此事万万不可!”赵汝愚快步走出班列,捧着节笏,躬身对坐在龙椅上的赵扩说道:“如果让韩风这么做了,简直是把我们天朝上国的颜面丢尽了。”
满朝文武肃然,既然右相大人已经发话了,自己就没必要站出来得罪人了。再说了,许多人心中的想法跟赵汝愚差不多。南洋那些小国?反正自己没有去过,听说都是一些鸟不拉屎的穷地方,去抢他们,能抢几文钱来?还丢了堂堂天朝的脸。
像天朝这样的国家,当然是要很大方的,见人就撒钱的才够份。你南洋小国没钱?跟天朝说嘛,天朝给你一千几百万贯的。你家发洪水了还是地震了?不要紧,跟天朝说嘛,天朝给你送去几百万斛大米外加蔬菜水果的。你派人来朝贺,我这边就派人给你开道,一路招待的好好的,临走还赏一大笔钱,不是这样,怎能显示出我天朝上国的威风?
现在可好,韩风一份奏折上来,居然说要用琉球海盗为主力,南下劫掠去。要搜刮南洋小国的国力,以壮大大宋国库,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这一份奏折下来,顿时激起千层浪。整个朝廷,不,应该是整个天朝上国上千年来的唯我独尊思想,一下子就被韩风颠覆了。
这几天来,大小官员为了这件事拼命上书朝廷,有的白胡子大学生,眼泪汪汪的站在皇宫门口绝食;有的激愤中年官员,在青楼妓院酒馆里玩命喝酒,再提下无数慷慨激昂,展我大宋风采的诗句;有年轻进士,咬破手指,颤巍巍的写下血书——总而言之一句话,韩风这么做,是丢人,太丢份了。
韩家一反平日低调的形象,韩侂胄十分活跃,在政坛到处拉拢,寻求支持。反而是宫中却一言不发,赵扩和已经退居幕后的赵昚都没有任何表示,看着手下这些官员们蹦蹦跳跳的吵架。但是日子久了,拖着也不是个办法,接连吵闹了不下十日之后,赵汝愚终于按耐不住,身先士卒跳出来反驳。
“赵卿家……”赵扩已经习惯了作为一位帝王,轻描淡写的问道:“韩风只是用海盗去劫掠而已,这些海盗并不是大宋水师。为何你会觉得丢了朝廷的脸呢?”
赵汝愚高声叫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虽然那些南洋小国并不知道这些海盗是细作司的舰队。可是满朝文武都清楚,朝廷是在利用海盗积累财富。等于是坐地分赃。这样的行径,于理不合。我们大宋宁可穷死,也不可做出这等下三滥的事儿来!”
韩侂胄踏前一步,冷冷的反问道:“敢问右相大人,如果现在金兵南下,需要十万兵马迎战,不知道开拔费能给得出来吗?”
满朝文武的目光刷的一下就聚集在了郦尚书的身上,堂堂户部尚书,知道这是自己不能退却的时候,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官家、诸位同仁。假若金兵现在真的南下,给了十万人的开拔费之后,若是战况出现任何变化,户部只能给出增派两万援军的开拔费……虽然我不是武官。可是,两万兵马,就想扭转战局,未免有些痴人说梦了。而且,战况一旦超过四个月,国库就不会剩下一文钱了!”
大宋的高额开拔费和高得离谱的战时军饷、抚恤,所有官员心里都很明白。这也是为什么赵昚发动了一次北伐之后,再也无力发动第二次北伐的原因之一。大宋必须积蓄国力,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至少要准备二十万大军的开拔费,至少要准备半年以上的军饷和抚恤。可是军队在不断扩大,军饷和各项开支都在以倍数增加。不是户部无能,实在是这一项从赵匡胤就已经定下来的国策,太要人命了。
给军队高额的军饷没有错,但是开拔费……可以说,天下间,独一号,别无分号了。当年北宋灭亡的时候,北方四十万义军,一文钱没有一样在打仗。可是,为什么一整编成了官军,那些军中的恶习,那些伸手要钱的毛病,就都被惯了出来?这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体制的问题?
可,无论是什么问题,都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成倍的扩充国库,用尽各种手段让现在的四十万大军,变成一支随时可以出战,随时可以不担心开拔费、军饷、抚恤的军队……
韩侂胄马上接过话头:“郦尚书的话,大家听的很明白。大宋军队的开拔费之高,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今天不北伐,明天也不北伐。可总有一天要北伐。金人今天不南下,明天不南下,可他们亡我之心不死,早晚有一天会南下。仗要怎么打?钱从哪里来?右相大人,你教我!”
赵汝愚深深的吸了口气,重新审视起面前的对手,韩侂胄避重就轻,不说韩风此举对朝廷的颜面是不是真的有损失,反而跟自己纠缠起开拔费的问题。这个问题,就算是当年苏轼、王安石、范仲淹这样的名相都没能解决。现在要自己怎么马上解决?如果朝廷现在一道命令下去,告诉军队,以后打仗只有军饷和抚恤,没有开拔费了。可想而知,那些疯狂的官兵,马上就会暴动起来。
但是韩侂胄的问题,却是环环相扣的,以他这种歪曲的逻辑来说。朝廷现在国库不够充实,就要想办法。抢,自然是最快的。可是抢金国和西夏显然不现实。抢大理的难度也不低,吐蕃就更别想了,压根就过不去。左看右看,就剩下了高句丽、日本和南洋诸国。高句丽太远,而且离金人太近。日本刚刚结束战乱,穷的一塌糊涂,能抢到什么?算来算去,还是抢南洋诸国是最安逸的,旁边没有大国,而且,都是有些家底的……
“韩大人,开拔费的问题,自然是交给户部想办法解决!”赵汝愚瞥了郦尚书一眼:“要不然,朝廷要户部做什么?而,我们现在说的是,以海盗劫掠南洋诸国,是不是丢了朝廷颜面的问题。你真的不觉得丢脸吗?”
“不觉得!”韩侂胄厉声反驳道:“你自己好好看看韩风的奏折。既然他们没有做藩属的觉悟,既然他们只在有事的时候才想到大宋,既然他们把大宋当成摇钱树。这还叫什么藩属?所谓藩属,应该和宗主国患难与共,而不是大难临头就各自飞。右相大人,你可以去吕宋买木材,看看他们给你一个什么样的价格,也可以去占城买米,再看看那些占城人的心有多黑。我们大宋的确是礼仪之邦,是天朝上国。但绝不是被人用一个宗主国的名号就任意糊弄的国家!”
“你这是曹孟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赵汝愚怒喝道:“既然是藩属……”
留正忽然快步走出了班列,他资历很老,一走出来,所有官员的目光都盯在他身上。要看看这位元老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就连赵汝愚也收了声,眼巴巴的看着留正,他知道留正这样的人,最讲究的就是礼仪,是面子。宗主国打藩属这样的事儿,留正十有**会反对的,如果留正和周必大都反对,只怕赵扩都要重新考虑一番了。
留正捋了捋长长的花白胡须,朗声说道:“右相大人多虑了。其实韩都承旨说的没错,现在国家正在用钱之际,这些不知好歹的藩属,也应该教训一番……”
“至于右相大人担心的颜面问题,老臣觉得很好解决。朝廷可以下一道诏书去南洋诸国,就说现在大宋需要用钱用粮,叫那些藩属自己看着办。如果他们识大体,跟大宋一条心,交上钱粮来。自然还是大宋的好藩属,我们还会保护他们的王族地位,将来还有援助。至于那些死性不改,只想着占便宜的小国……大可以朝廷不再承认他是藩属,这样的话,抢起来,也就理直气壮了,是不是?右相大人?”
赵汝愚被留正一番话噎的差点没闭过气去。这算什么道理?先把藩属关系解除,再动手去抢……
周必大缓缓走到留正的身边,点头赞道:“留大人所言极为有理。这一招下去,既保住了朝廷的颜面,不堕我天朝上国的威风。又可以给韩风细作司的舰队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实在是一举两得,妙计啊!妙计!”
赵汝愚的目光落在史弥远的身上,眉毛挑动了两下,仿佛在说,你们礼部成天就是搞这个事儿的,这当儿,你不站出来说句话?可没想到,史弥远看到赵汝愚对自己使眼色,马上跪下来给赵扩磕了个头,急急忙忙的说道:“官家,微臣想要更衣……”
“去吧!”赵扩挥了挥手。一边就有小太监领着史弥远去了就近的茅房。
满朝文武肃然,既然右相大人已经发话了,自己就没必要站出来得罪人了。再说了,许多人心中的想法跟赵汝愚差不多。南洋那些小国?反正自己没有去过,听说都是一些鸟不拉屎的穷地方,去抢他们,能抢几文钱来?还丢了堂堂天朝的脸。
像天朝这样的国家,当然是要很大方的,见人就撒钱的才够份。你南洋小国没钱?跟天朝说嘛,天朝给你一千几百万贯的。你家发洪水了还是地震了?不要紧,跟天朝说嘛,天朝给你送去几百万斛大米外加蔬菜水果的。你派人来朝贺,我这边就派人给你开道,一路招待的好好的,临走还赏一大笔钱,不是这样,怎能显示出我天朝上国的威风?
现在可好,韩风一份奏折上来,居然说要用琉球海盗为主力,南下劫掠去。要搜刮南洋小国的国力,以壮大大宋国库,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这一份奏折下来,顿时激起千层浪。整个朝廷,不,应该是整个天朝上国上千年来的唯我独尊思想,一下子就被韩风颠覆了。
这几天来,大小官员为了这件事拼命上书朝廷,有的白胡子大学生,眼泪汪汪的站在皇宫门口绝食;有的激愤中年官员,在青楼妓院酒馆里玩命喝酒,再提下无数慷慨激昂,展我大宋风采的诗句;有年轻进士,咬破手指,颤巍巍的写下血书——总而言之一句话,韩风这么做,是丢人,太丢份了。
韩家一反平日低调的形象,韩侂胄十分活跃,在政坛到处拉拢,寻求支持。反而是宫中却一言不发,赵扩和已经退居幕后的赵昚都没有任何表示,看着手下这些官员们蹦蹦跳跳的吵架。但是日子久了,拖着也不是个办法,接连吵闹了不下十日之后,赵汝愚终于按耐不住,身先士卒跳出来反驳。
“赵卿家……”赵扩已经习惯了作为一位帝王,轻描淡写的问道:“韩风只是用海盗去劫掠而已,这些海盗并不是大宋水师。为何你会觉得丢了朝廷的脸呢?”
赵汝愚高声叫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虽然那些南洋小国并不知道这些海盗是细作司的舰队。可是满朝文武都清楚,朝廷是在利用海盗积累财富。等于是坐地分赃。这样的行径,于理不合。我们大宋宁可穷死,也不可做出这等下三滥的事儿来!”
韩侂胄踏前一步,冷冷的反问道:“敢问右相大人,如果现在金兵南下,需要十万兵马迎战,不知道开拔费能给得出来吗?”
满朝文武的目光刷的一下就聚集在了郦尚书的身上,堂堂户部尚书,知道这是自己不能退却的时候,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官家、诸位同仁。假若金兵现在真的南下,给了十万人的开拔费之后,若是战况出现任何变化,户部只能给出增派两万援军的开拔费……虽然我不是武官。可是,两万兵马,就想扭转战局,未免有些痴人说梦了。而且,战况一旦超过四个月,国库就不会剩下一文钱了!”
大宋的高额开拔费和高得离谱的战时军饷、抚恤,所有官员心里都很明白。这也是为什么赵昚发动了一次北伐之后,再也无力发动第二次北伐的原因之一。大宋必须积蓄国力,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至少要准备二十万大军的开拔费,至少要准备半年以上的军饷和抚恤。可是军队在不断扩大,军饷和各项开支都在以倍数增加。不是户部无能,实在是这一项从赵匡胤就已经定下来的国策,太要人命了。
给军队高额的军饷没有错,但是开拔费……可以说,天下间,独一号,别无分号了。当年北宋灭亡的时候,北方四十万义军,一文钱没有一样在打仗。可是,为什么一整编成了官军,那些军中的恶习,那些伸手要钱的毛病,就都被惯了出来?这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体制的问题?
可,无论是什么问题,都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成倍的扩充国库,用尽各种手段让现在的四十万大军,变成一支随时可以出战,随时可以不担心开拔费、军饷、抚恤的军队……
韩侂胄马上接过话头:“郦尚书的话,大家听的很明白。大宋军队的开拔费之高,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今天不北伐,明天也不北伐。可总有一天要北伐。金人今天不南下,明天不南下,可他们亡我之心不死,早晚有一天会南下。仗要怎么打?钱从哪里来?右相大人,你教我!”
赵汝愚深深的吸了口气,重新审视起面前的对手,韩侂胄避重就轻,不说韩风此举对朝廷的颜面是不是真的有损失,反而跟自己纠缠起开拔费的问题。这个问题,就算是当年苏轼、王安石、范仲淹这样的名相都没能解决。现在要自己怎么马上解决?如果朝廷现在一道命令下去,告诉军队,以后打仗只有军饷和抚恤,没有开拔费了。可想而知,那些疯狂的官兵,马上就会暴动起来。
但是韩侂胄的问题,却是环环相扣的,以他这种歪曲的逻辑来说。朝廷现在国库不够充实,就要想办法。抢,自然是最快的。可是抢金国和西夏显然不现实。抢大理的难度也不低,吐蕃就更别想了,压根就过不去。左看右看,就剩下了高句丽、日本和南洋诸国。高句丽太远,而且离金人太近。日本刚刚结束战乱,穷的一塌糊涂,能抢到什么?算来算去,还是抢南洋诸国是最安逸的,旁边没有大国,而且,都是有些家底的……
“韩大人,开拔费的问题,自然是交给户部想办法解决!”赵汝愚瞥了郦尚书一眼:“要不然,朝廷要户部做什么?而,我们现在说的是,以海盗劫掠南洋诸国,是不是丢了朝廷颜面的问题。你真的不觉得丢脸吗?”
“不觉得!”韩侂胄厉声反驳道:“你自己好好看看韩风的奏折。既然他们没有做藩属的觉悟,既然他们只在有事的时候才想到大宋,既然他们把大宋当成摇钱树。这还叫什么藩属?所谓藩属,应该和宗主国患难与共,而不是大难临头就各自飞。右相大人,你可以去吕宋买木材,看看他们给你一个什么样的价格,也可以去占城买米,再看看那些占城人的心有多黑。我们大宋的确是礼仪之邦,是天朝上国。但绝不是被人用一个宗主国的名号就任意糊弄的国家!”
“你这是曹孟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赵汝愚怒喝道:“既然是藩属……”
留正忽然快步走出了班列,他资历很老,一走出来,所有官员的目光都盯在他身上。要看看这位元老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就连赵汝愚也收了声,眼巴巴的看着留正,他知道留正这样的人,最讲究的就是礼仪,是面子。宗主国打藩属这样的事儿,留正十有**会反对的,如果留正和周必大都反对,只怕赵扩都要重新考虑一番了。
留正捋了捋长长的花白胡须,朗声说道:“右相大人多虑了。其实韩都承旨说的没错,现在国家正在用钱之际,这些不知好歹的藩属,也应该教训一番……”
“至于右相大人担心的颜面问题,老臣觉得很好解决。朝廷可以下一道诏书去南洋诸国,就说现在大宋需要用钱用粮,叫那些藩属自己看着办。如果他们识大体,跟大宋一条心,交上钱粮来。自然还是大宋的好藩属,我们还会保护他们的王族地位,将来还有援助。至于那些死性不改,只想着占便宜的小国……大可以朝廷不再承认他是藩属,这样的话,抢起来,也就理直气壮了,是不是?右相大人?”
赵汝愚被留正一番话噎的差点没闭过气去。这算什么道理?先把藩属关系解除,再动手去抢……
周必大缓缓走到留正的身边,点头赞道:“留大人所言极为有理。这一招下去,既保住了朝廷的颜面,不堕我天朝上国的威风。又可以给韩风细作司的舰队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实在是一举两得,妙计啊!妙计!”
赵汝愚的目光落在史弥远的身上,眉毛挑动了两下,仿佛在说,你们礼部成天就是搞这个事儿的,这当儿,你不站出来说句话?可没想到,史弥远看到赵汝愚对自己使眼色,马上跪下来给赵扩磕了个头,急急忙忙的说道:“官家,微臣想要更衣……”
“去吧!”赵扩挥了挥手。一边就有小太监领着史弥远去了就近的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