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黄袍加身

    皇帝驾崩称为国丧,丧礼分为小殓和大殓,整个过程千头万绪,琐事繁多。有成化帝的前例,照方抓药,一应所需之物俱都完备,即使二十四监衙门人手短缺,还不至于乱了手脚。

    乾清宫,朱祐桓吩咐宗人府赐予老太君王妃身份,算是给了个甜枣,又请出英国公出面严厉警告二哥朱祐林,若再有大逆不道的言论,谁都保不住他。

    朱祐桓不是皇帝,没有资格封赏王位,家里人因此无法指责什么,算是省了心,不然非得左右为难。

    小殓期间,无心理会外面乱七八糟的糟心事,朱祐桓洗浴净身,上香祭告,然后亲手为皇兄沐浴容颜,括发,更换寿衣,一丝不苟的费时整整三个时辰。乾清宫内外,人人观之无不为之动容,叹曰:“陛下寿终正寝也”

    太后张氏有了身孕,被送入坤宁宫静养,朱祐桓下令不许哭声太过,点到为止即可。

    大殓期间,将先帝龙体抬入棺木内,放置在乾清宫正殿内的正中央,棺椁前设几筵供奉,左右摆满安神帛,僧道尼一刻不停的念经祈福。

    朱祐桓亲笔手书立铭旌,上写大行皇帝梓宫,犹如民间的招魂幡,立在棺木一侧。并亲自守在灵位前,朝中重臣以及国公等守在殿外灵棚下,先是六部尚书携文武百官进殿叩首后各自返回官署办公,稍后宫里贵人素服前来致奠,在京文武官员和三品以上官眷等按身份在殿外依次哭灵。每日早晚两次,其余人等一体在善思门致哀,连续七日不间断。

    整个过程严格按照礼部尚书周洪谟定制的规矩,隆重庄严而又不铺张浪费,无人指责,盖因此附和弘治皇帝的心愿。

    有大臣们齐心协力,太监们首次成为丧礼期间的摆设,即使如此,朱祐桓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连续七天不吃不喝,一刻都不休息,除了守灵就是处理国事,每日的奏章无数,片刻不得空闲。

    眼看燕王就要支撑不住,群臣们慌了,一同劝止王爷节哀,保重身体。朱祐桓有气无力的道:“不用说了,此乃我为皇兄尽的最后一片心意,七日已毕,本王晓得好歹,来人,传膳”

    俗话说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毕竟得以天下为先。朱祐桓又没打算陪着哥哥殉葬,他不敢在乾清宫内吃饭,带着一干大臣去了文华殿,因为接下来的一桩难题,摆在所有人面前。

    大殓之后,按理是新君要为先皇献上尊谥,然后在群臣们装模作样,轮番劝进的仪式上,面上勉为其难,心里暗爽的答应择日登基为帝。可眼下怎么办?没有储君,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匆匆扒了几口米饭,朱祐桓提出此事,周洪谟身为礼部尚书,建言道:“上谥又称为天赐,嗣皇帝不在,可以先由文武群臣集议,草拟出“上尊议文”,送至宫里给太皇太后等贵人过目,再由太后过目。皆同意后,燕王代为监国,此身份算是等同于皇帝,当可亲临宣治门定夺,交给翰林院写出正式的谥文册,举行祭礼将册宝安放在乾清宫。”

    朱祐桓不太懂这个,不禁环视大臣们的脸色,几乎都点头同意。除了刘吉外,在场的都是正人君子,周大人乃是难得的老实人,大家交情甚好,不必担心被人故意使坏。

    不过为了谨慎起见,朱祐桓说道:“所有仪式都由本王和诸位顾命大臣一起,勉强能代替嗣皇帝,孤王不敢等同于帝王。”

    老臣们皆躬身称善,燕王此举非常符合大家心意,接着商讨出谥号,朱祐桓叹道:“庙号就定为孝宗吧,此乃陛下的心愿。”

    忽然王恕大人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老臣恭请燕王暂代帝王位。”

    此言一出,朱祐桓皱起眉头,不悦的道:“不是说好了不提此事嘛?从古到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九个月国无君主而已,就当皇帝出巡在外,很快就会过去。”

    王恕神色凝重,缓缓道:“臣并非此意,还请殿下容臣详说。”

    朱祐桓对这倔老头和皇兄一样,都是无可奈何,说道:“那王大人直说吧。”

    不想王恕竟然说道:“自古以来,关于储君人选,不是立长就是立贤。臣以为,此次应当立贤,殿下应该仿照代宗皇帝前事,即刻起登基为帝,并册立孝宗皇帝未出世的皇子为太子,大行之后传位于太子,若生的是公主,自不必多言。”

    屋里顿时变得静悄悄的,朱祐桓都惊得呆了,神色震惊的再看向一干重臣的脸色,但见一个个大臣双膝跪地,神色平静,显然都同意此言。

    “你们,你们这是在逼宫?”

    朱祐桓万万没想到,他最担心的事没有发生,不敢奢望的事反而成了真。他最担心群臣联合起来,支持太皇太后扶持其他皇子继位,那是他最不放心的。而从来没妄想过,臣子会支持他来继位。

    “怎么可能?”朱祐桓喃喃自语,做梦都没想过此事,会发生在眼前,皱眉道:“先帝有骨肉兄弟建在,岂能轮得到孤来继位?难道你们不信孤的誓言?”

    “岂敢”

    众位大臣急忙摆手,唯一不知此事的首辅刘吉都看傻了,茫然的跟着摆手。

    阁臣刘建心一横,说道:“按照祖宗礼法,谁说殿下没有资格继位,代宗皇帝驾崩不过三十年,谁敢说代宗这一支脉就不能再次做皇帝?同为太祖皇帝的龙子凤孙,臣以为由殿下来承继大统,当之无愧。”

    朱祐桓眉头紧锁,摇头道:“不用说了,不管是你们有意还是无意,孤王从未想过当什么皇帝,你们以为做皇帝很有趣嘛?皇帝实乃天底下最辛苦,最操心,最不是人干的事了。”

    群臣们不自禁的露出笑容,兵部尚书马文升跪在金砖上,动情的道:“殿下能出此言,可见臣等没有看错人。说句大逆不道的心里话。这二十多年来,朝堂昏暗,小人横行,我大明一日不如一日。

    而我等谁不是宣德,景泰年间出身的臣子?眼睁睁看着天下民不聊生,谁不是心急如焚?当年一起追随代宗皇帝和于谦大人的众多同僚,不是被下了东厂大牢,就是被抄家灭族,死的死,散的散,剩下我等忍气吞声之辈,年过半百呆在南京和各地苟且此生。正当心灰意冷的时候,殿下在京城痛斥万贵妃等奸佞,实在令人倍感振奋,接下来拥戴孝宗皇帝继位,出了大力,使得我大明得以重见天日,仅此一事,殿下就足够资格登上九五之尊。唉当年但凡代宗皇帝有此气魄的话,何至于被英宗复辟?”

    朱祐桓总算明白过来,原来根子是出自当年那段恩怨,眼前的这些大臣,可不最小的都有四十多岁,都是出生于景泰年间或者是宣德年间,大多是景泰年间的进士,祖父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辈子的主公。

    英宗是位好皇帝,和朱祐樘一样,仁义善良,听人劝。但是这好皇帝的基础,是建立在一桩桩错事上,宠信太监王振,丧权辱国,明朝历代帝王,他堪称最丢人的一位。复辟后冤杀许多功臣和无辜之人,幸好在尝遍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后,整个人长大成熟,最后十年拨乱反正,认识到了以往所犯下的各种错失。

    此乃后人评价,对于在场的这些老臣来说,他们并不领情,石亨和徐有贞杀的好人太多了,谁能做到无动于衷?而英宗皇帝最吃亏的,就是生下了昏君朱见深,这足以抹杀英宗最后十年所做过的好事。

    谁的眼睛都不瞎,对于以往弊政,朱祐桓比之弘治皇帝更加痛恨,对于太监的厌恶,对于权贵的贪婪,对于侵占农田,对于官员贪腐,对于边关失利等等,哪件事不是他冲锋在前?哪桩善事没有他的身影?不是他力劝弘治皇帝,这很容易被大臣们错误的理解为,假如要是没有朱祐桓的存在,弘治皇帝未必会大刀阔斧的进行革新,纠正他老爹所犯下的任何错误,这从善待万贵妃的亲属就很容易找到证明,除恶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此,朱祐桓被大臣们认为,完全有资格承继帝位,继续率领天下臣民励精图治,还天下一个清平盛世。最起码,现在还未有任何一个人选,可以替代朱祐桓。

    至于到底将来是由未出生的先帝儿子,还是燕王的亲生骨肉来继承帝位,那都是将来需要考量的,眼下完全没有必要纠结。

    “臣等恭请殿下即刻承继大宝,臣等将戮力同心,尽全力辅助吾皇,效忠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祐桓彻底无语了,这还是印象中迂腐不堪的文臣吗?为了皇位的合法性,会誓死抗拒,力争到底的一群人?

    朱祐桓不傻,除了看出大臣们确实是心甘情愿的之外,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得已的苦衷,有他杵在紫禁城里,除了未出世的侄子,谁能跑来当皇帝?谁敢跑来当皇帝?

    哪怕是未来侄儿真的登基了,成年之前,还不是自已说的算?现在是监国,来年就是摄政王了,权势就犹如一条不归路,就算自已肯归隐山里,但是拥护自已的心腹属下,亲朋好友呢?谁会甘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满朝文武都同意自已监国,算是坐实了拥戴此事的实据。万一某一日,朱祐桓一不小心,被类似石亨这样的野心家宰了,那么眼前这些臣子就都成了罪人。

    站在他人立场,无论是希望国家变得更好,还是希望保住荣华富贵,还是希望留个好名声,还是希望更上一层楼,还是能做官一场,有始有终,所有人的利益都不可思议的变成一致。

    燕王必须要做皇帝,做了皇帝,则任何忧虑都不成问题,到时谁还敢清君侧?谁还敢信誓旦旦的高喊诛杀权臣?谁还敢说燕王监国居心叵测?

    再说朱祐桓年纪轻轻,骤然走上权力巅峰,现在是念着兄弟情深,过几日呢?除了傻瓜,谁都不信他舍得放弃权势。

    人家可是正八景的太祖后代,太宗玄孙,代宗的嫡孙,拥有如此大义名分,还不如省点事,干脆您就直接登基吧,这就叫,你好,我好,大家好

    思来想去,朱祐桓赫然发觉,貌似自已不当皇帝都不行了,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黄袍加身?

    第260章黄袍加身。

    更多到,地址

章节目录

明朝美好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方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60章 黄袍加身-明朝美好生活主角有病,明朝美好生活,笔趣阁并收藏明朝美好生活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