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也许不是当时,也不是以后,但绝对不会没有报应的。——《国师语录》中最令人费解的一句话之一

    看见文壁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姜明随即安慰道:“文大人不必介怀,以大人之才,本官觉得十分屈就。来时已经奏明皇上,另有大事相托也。”

    文壁还没有反应过来,在一旁的陈宜中却是脸色也一变,心里没有想到姜明竟然敢假传圣旨,看来还是小看了这个人,陈宜中仔细的大量了姜明一番,看着他神色自如。好像真的有这么一回事。但是明明昨天还正在烦心怎么安排文壁这个人,现在突然又了说是已经奏明圣上了呢?

    陈宜中这个人其实对于大宋还是很忠心的,至少在他看来自己的忠心不逊于张世杰,帮助姜明也是十分的诚心,但是也是为大宋着想,帮助归帮助,他可是不想帮助一个野心家,在自己的帮助下要是再出来一个枭雄或者类似于曹操的人,那是他不情愿的。

    虽然在他的心中觉得现在这个时期需要有一个这样强权的人存在,但是也是为了牵制张世杰等,不让他们一家独大。并不像姜明这样做出有违伦常的事情。

    姜明却是没有看到陈宜中的脸色变化,他心里也有难言的苦衷,不用圣旨,只是靠说,人家身后可是站着手里有数十万兵马的文天祥。而且这次带来的兵丁、家眷也大部分是文天祥所部,要是没有一个合适的说法,难免会引起一场误会。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让文壁离开,自己的好多事情都要受到掣肘。昨天也是想了近一夜,才想到这个办法。道:“文大人,我来之前,就已经奏明圣上,暂署你领礼部尚书衔,以国使身份前往日本。安抚彼国,另外借兵之责。若是功成,可能另有封赐。”

    说到这里,才看见陈宜中那已经黑如锅底的脸。转念一想,就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歉意的笑了一下,示意一会再说,然后把目光还是对准了文壁。

    文壁来之前也不过是一个惠州知府,还是被兄长保荐而成。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而领礼部尚书衔就已经标志着自己是从二品的朝廷大员,再以国使的身份出使日本,身份更是尊贵,不由的有些动心了。刚才侯强做了赤红军的都统制。一下子由广州知府到都统制其实文壁心里还是不太舒服,但是自己也一下到了从二品,一时间也惊喜不定。

    看着姜明,一时间不知道是不是立即接下这道旨意了。听到陈宜中在一旁咳嗽了一声,道:“至于领命与否,还要看文大人是不是对出使日本有信心。毕竟现在论人才武功,唯有文大人才是个中翘楚啊!”

    被陈宜中这么一激,文壁马上回过神来,拱手谢道:“谢钦差大人提点,下官定当竭心尽力,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前往日本,定不负皇上和大人的期望。”

    看见文壁接受,姜明这才放心的笑了。心里不免揣测回头怎么给陈宜中解释假传圣旨的事情,难不成就告诉他再等几个月,崖山那个行朝也不会存在了吗?这个他知道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但是说出来谁相信呢?但是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只是慢慢的对文壁说道:“大人请放心,我会安排好出使卫队和船只财物。其中关键回头再找时间与你相谈。”边说边想着怎么应付陈宜中。

    文壁见姜明已经没有说下去的意思,于是直接宣布散去,各自回去安排。

    待到众人散尽,陈宜中神色严肃的把姜明引进内堂,嘱咐好亲卫守好不让人靠近。关上门后,冷冷的问道:“姜公子,文大人的安排真的是有圣谕吗?要是没有,你知道后果很严重的。”

    姜明看着陈宜中那郑重的模样。心里想到,几个月之后,皇帝可能都保不住了,谁还会来找自己的麻烦呢?要是计划能够得当,救回小皇帝,那么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说有圣谕那就是有了。

    万一计划不成功,那么这次崖山之战的结局就是和自己所经历过的历史一样,那样的情况下,只有自己漂流在海外。谁还能说什么呢?毕竟自己是钦差的身份。虽然到了台湾,这个钦差已经是名不正言不顺了,但是毕竟有圣旨在身。还能怕什么不成。

    姜明深吸了一口气,道:“其中缘由,暂时不方便对老先生讲起。不过晚辈可以保证。无所依仗,是不会说出这番话来的。”事到如今,只能是故作神秘,才能不引起陈宜中的疑心。

    陈宜中点点头,刚想说什么,姜明唯恐再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下去,忙抢道:“其实晚辈还有一件事情要让老先生烦心。这个万望莫要推辞,非老先生不可也。”

    对于姜明的这一招,显得有些措手不及,陈宜中深深的看了姜明几眼。心想反正事情已经宣布,就是姜明说谎又能如何呢?揭穿了恐怕事情会更乱。既然他说了有所依仗,或许真的有也说不定。再则自己早上刚说过要无条件的支持姜明,说出去的话总不能再收回吧。于是马上打消了追究下去的念头,回过神来问姜明道:“你可先说出来看看,太难了,老夫可是不干的。”

    闻听他这样说,姜明就知道陈宜中已经放过了有关圣谕的事情,心情顿时就好了起来。笑道:“此时要是交与其他人当然是难办,但是在老先生的手里,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话音一转,接着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就是关于台湾的治理问题。我实在是不放心交与别人。还望老先生教我。”

    陈宜中料到就是这件事情,不过听见姜明提及,还是沉思下去,道:“继续说说看,你想如何治理。”

    姜明早就有准备的拿出那本《易俗策》和《农策》出来道:“其实我就是想老先生帮我推荐一个人,能把这些执行下去而已。”

    陈宜中结果,耐着性子翻了几下,随即将《易俗策》放在一边,拿起来《农策》看了起来,姜明心里有些坎坷不安的瞧着他的反应。只见陈宜中的眉头越皱越深,两条眉毛就要拧到一处去了。看了以后,又拿起《易俗策》翻看起来,但是并不作声评价。

    姜明的《易俗策》和《农策》其是是脱胎于他在后世中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农策》还好说一些,就是包括一些农业发展的方向,在琉球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度这样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只征收单一的土地税;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占城稻等。都是为奠定经济基础而准备。

    而《易俗策》包括的就多了,第一、就是要健全琉球的行政机构。成立直辖台湾府,废除琉球称谓。在珠海成立府政院。在其他部落聚集地建立自治村。府政院有各自治村各派代表加上朝廷委任人员共同组成。比例为三比一。以后再按照实际情况斟酌。

    第二,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政治地位。对于大宋有贡献的商人择优选入府政院,由其管理工商业、税收和民事纠纷,借以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授予商人有贸易特权。鼓励商人组织公司,发展对日本、吕宋以及更远的地方进行贸易。兴建通商港口,使台湾的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第三,发展官办工厂,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创办民用工业,限制私营手工业生产。

    第四,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台湾彻底废除贱民、蛮夷之称谓,皆曰宋人。待遇完全平等……。后面还有办学、教育和人才选拔等等。

    陈宜中看到这里,背上的汗就流了下来,《农策》还好说些,着《易俗策》几乎每一条都和大宋的现行律法和儒家思想冲突。

    手不由的也抖了起来,抬头望着姜明道:“有必要做那么多吗?这些要是传到朝廷,会手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

    姜明有些奇怪。自己写这些已经是够客气的了,在写的时候已经是斟酌再斟酌了,觉得除了废除贱民这一条之外,应该没有多大的阻力才是。为什么陈宜中还要这样说呢?

    就说这个官办工厂吧,其实大宋在中原的时候,那个工厂的背后没有官府呢?还有扶植商业。不是说宋朝商人的地位很高吗?

    陈宜中依着自己的官场和社会经验一一的向姜明讲明白其中的缘由,总之就一句话。这些都是潜规则。谁也没有明面上说过。私下找谁说谁都愿意,但是让谁出头说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姜明了解到这个道理,也是很无可奈何。反正还有二十天的功夫在珠海,慢慢的和他商讨吧,今天最终的目的,也就是和陈宜中确定好谁留在台湾发展经济。

    当他问道这个问题时,陈宜中苦思了半天,还是极为不情愿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看来只有老夫了,吕师夔和你都是出去带兵打仗的人,唯有老夫无用矣。但是我只替你代管一年,一年后,请你再选人来,老夫可是要躲个清闲了。”

    看见陈宜中答应,姜明心里极为的喜欢,管他什么一年不一年的。就像广告语中说的一样“一切皆有可能”,无论如何有陈宜中这个混迹官场政治多年的老油条帮衬,自己可以暂时对后方放下心来。

    接下来的几天内。姜明总是和陈宜中一起,有些时候加上吕师夔。几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关于吕宋该怎么对待,别的地方姜明不知道,但吕宋(菲律宾)的铜矿是世界有名,打仗就等于打钱打经济,这个在后世谁都知道。就算为了以后在战争时能有足够的钱,他也要鼓动陈宜中动心把吕宋给占了——有了铜便是有了印钞机,想到正好日本缺铜多金。姜明常常小的何不拢嘴。这个是多大的贸易顺差啊。而且那个地方盛产水稻等农作物,对于以后的军粮供应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当然,最让姜明动心的还是,此时的吕宋等南洋诸国,应该还只是一个部落酋长组成的联合体吧,在二百年后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还没有一点抵抗力,何况现在呢?应该不用多少军队就可以征服的。

    每每想到这里,想起自己在后世听到菲律宾和印尼对华人做出那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姜明的血就要沸腾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报应吧。

章节目录

葬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受伤的害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章 易俗-葬宋我爱吃大饼,葬宋,笔趣阁并收藏葬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