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宋帝国悲壮的抗元战争中,有过一个现在几乎让人遗忘的组织。汉奸卖国贼听到这个名字,无不闻风丧胆,噤若寒蝉。——锄奸队。
姜明迫不及待的将赵若梓所说的那位经商的朋友找了过来。本来以为能和赵若梓交往的,虽然只是一个商人,但也应该是一个淡雅儒商,但是一见面,就把姜明心中的猜测完全推翻,这个商人叫郭敬财,居然不是才能的才,而是钱财的财。
这个郭敬财的商人气质十分明显,肥胖的身子大约有二百余斤左右,几乎是走路就要喘气的样子。穿着一身皂白的长衫。里面却隐隐露出红色的衬里。本来宽宽的脸上五官被挤在一起显得有些憨厚。却被手指上带的八个珠光宝气的戒指破坏的一干二净。
看着这副守财奴的模样,又看看坐在一边的赵若梓。姜明想不透身为皇家宗室子弟的他怎么会和这样俗气的人交上朋友。但是这个已经不是姜明想要知道的问题了,马上就询问其现在内陆各地的情况。
这个郭敬财虽然一副暴发户的模样,但是叙述事情倒是条理分明,加上走南闯北所知道的事情颇多。又会察言观色,分得清轻重缓急。倒是逐渐的把姜明所要知道的事情讲了一个大概。
首先,忽必烈对商人比较好的原因,就是在南方的粮食跟不上了,连年的征战不休,长江以南的人基本上无心也无法耕种,粮食主要靠从原来的金国地区和高丽征收供应,但是大军运送明显的是人手不够,于是利用商人行走四方的原因,将部分收购、运送粮食的权力下放到可靠的商人手里,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要靠商人出面去海外或者别的国家购买一部分粮食。这就是商人在元朝的待遇还算不错的原因吧。
忽必烈之所以想尽快的结束战争,战争所带来的负担太重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尽快的结束江南战事好将重心北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关于粮食供应,广州附近因为坚持姜明原来所提出的坚壁清野,而从韶关的运粮路线被据说是山贼的牢牢把持,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几乎都南下不了粮食,而目前元朝的粮食运输路线基本上都是通过水路和江西一带南下,所以张弘范部的供给还算充足。
虽然说那李恒一直对外宣称在清远、佛冈一带拦截粮道的都是山贼,但是明眼人一想就知道不会那么简单,一些从那里路过的商人反而无恙,就郭敬财所听说,应该就是姜明所说的凌震和王道夫所率领的军队在那里作梗。
郭敬财还说了一个更加重要的消息,就是有关钓鱼城的情况,原来钓鱼城只是坚守不出,就这几个月以来。由于元军又调走一部分兵马北上平乱,再说钓鱼城占地面积本来就不小,又兼水陆通畅,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元军的包围没有那么严密了,趁着这个机会,张钰组织了不少小股的精兵,名曰“除奸队”每每天黑出发,天明而回。愣是将钓鱼城方圆百里之内骚扰的岌岌可危。甚至就连重庆府内的元朝官员,都接二连三的受到刺杀。还发出告示,凡宋人在元朝官府做事的,限期一个月内离开,否则视为汉奸处理。皆在清除之列,视其官职大小,分别会被处决。罪大恶极者。将灭其族,以正视听。
一时间,重庆府周边各地人人自危。胆小的汉人官员,纷纷弃官出逃,或者称病不出。胆大点的,也是出门则是前呼后拥,上书至成都寻求援助。
可能是元朝人手不足的缘故,也可能是对于忽必烈调走兵马北上而不满。川西成都的安西王却是迟迟没有做出响应。以至于现在钓鱼城形式一片大好,不但白天城门大开允许人来人往。而且甚至公开招募一些商人工匠前去,以修补城墙和补充城内物质。
当郭敬财讲到这里,整个大厅里面的气氛明显的有些轻松,大宋的日子不好过,而那元朝的日子也不好过,要是各地再多出几个像钓鱼城一样的地方,估计仗也不用打了,光拖也可以把元朝拖垮。
让郭敬财和赵若梓先下去休息,并承诺会尽快的让他们去做自己的事情,赵若梓倒是无所谓,他出来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找一个安身之所,到日本也是逼不得已,能不去当然是好的,而郭敬财却是有些着急,他毕竟是生意人,明面上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心里的着急是谁都能看出来的。
等他们二人和闲杂人等都下去后,姜明简单的把自己和张钰原来商量的对敌之策说了一下,几个人做出了估计。认为除了行朝那边文天祥和张世杰分开之后的事情比较不妙之外。其他的形式还算是不错,而郭敬财这次提供的情况如果属实的话,那么对于这支已经从元朝视野里面消失的队伍,是很好的机会,元军的粮食来源过于依赖北方,对于姜明他们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善于利用的话,不说长江以南的元军,至少在广州和福建的元军将会不攻自破。
就其粮道,可以想办法大大的做一些文章,因为凌震和王道夫仅仅在清远县和佛冈那样就可以给李恒的粮草供给做出很大的压力,如果再加大对其海上运输线的骚扰的话,也算是致命的,不管怎么样,还有一个蒲氏家族作为内应。做起来事情应该容易的多。
说起来蒲寿庚,就要提提前几天发过来的密报。为了联络方便,蒲寿晟走的时间姜明特地让他带走了一部分的信鸽,谁知道没有几天就发过来消息,说是十月之前他们所监造的战船就要被送往丽江浦,要是动手的话,就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前,因为现在的丽江浦的防卫可是不和以前一样了,刘深因为失职被斩之后,丽江浦的水军又哈喇歹这个蒙古人主持,接受刘深的教训,将丽江浦入海口处布置了数十家“回回炮”,日夜有人巡逻,一有动静就会封闭入海口,那回回炮射出的石弹将会铺天盖地的砸下。端的不好对付。
那么就要在十月战船移交之前将其抢到手,但是现在侯强和陈龙分成两路在台湾巡视后护送文壁去日本,然后在琉球还要用上一段的时间收集硫磺和硝石,这前后至少要一个月的功夫,时间上是来的及,但是出不了一点意外,错过了这个强大自己的机会之后,以后就不好找了,六百艘战船,要是让台湾自己建造,别说是人员不够用,就算是够用,恐怕也要几个月的时间吧,这一块肥肉怎么也不能让他溜走。大家都是这样想的。
苦思了半天,大家仍然是没有什么结果,最后还是鸿儿提及了柳七伤和王阿强,让姜明才想去来还有一个陈吊眼的存在,这个人上次在广州之战的时候牵制塔出的大军算是帮了一个大忙,而后面有为自己偷袭丽江浦元水军牵制张弘范的兵马。论到对于大宋的忠心,那是不用质疑的,但是两次偏偏都是用文天祥的名誉,现在上哪里去找文天祥的帮助呢?
不过听说王阿强和陈吊眼本人很是对脾气,看来自己是去一趟漳州的时候了,姜明这样想着,也很无奈,总不能还是让鸿儿这丫头跑一趟吧。偏偏自己这边是无人可用,陈宜中老迈,而且大宋台湾府政院也需要他这样的人来打理。吕师夔怎么说呢?在形式没有大好之前,姜明觉得自己始终不敢放心的用他,毕竟他的妻儿老小都在元大都,做人谁没有私心呢?
事情走到这个地步,一点也不能错了,那么剩下的只有鸿儿和自己,反正自己去,鸿儿肯定要跟着,台湾要发展,而自己不擅长的就这民政。在硫磺和硝石没有运回来,基隆的兵工厂没有建好之前,暂时自己还没有很多事情,谁知道这个提议一说出来,就马上遭到了陈宜中等人的反对,就连鸿儿情愿自己去,也不愿意姜明去冒这个险。
陈宜中说的更是直白,姜明无论如何也是最高的官员,那里能轻易涉险呢?遂请缨自己去,并推荐吕师夔来主持台湾府政院,而姜明还是在这里主掌大局为重,因为此去漳州后,还可以顺便去招揽一些原来的门生子弟,做起来事情方便的多,而姜明现在哪里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没有什么根基。
姜明犹豫再三,也说不出来自己再去的原因,而心里也是不情愿陈宜中去。因为陈宜中毕竟曾经是朝廷的丞相,要是让元军发现的话,就追捕力度来说,也会大的多。
最后商量了一天,最后才决定由陈宜中找赵若梓谈谈,试探一下他的态度,毕竟是皇室子弟,如果能够出面,对于陈吊眼那样出身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对于郭敬财倒是大家一致认定,怎么也不能现在放他出去,商人言利,何况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元朝对于商人的待遇不错,在没有对福建元军做出大的打击之前,无论是姜明还是陈宜中等,都不想暴露台湾这个据点。只能算是委屈他一下了。
姜明迫不及待的将赵若梓所说的那位经商的朋友找了过来。本来以为能和赵若梓交往的,虽然只是一个商人,但也应该是一个淡雅儒商,但是一见面,就把姜明心中的猜测完全推翻,这个商人叫郭敬财,居然不是才能的才,而是钱财的财。
这个郭敬财的商人气质十分明显,肥胖的身子大约有二百余斤左右,几乎是走路就要喘气的样子。穿着一身皂白的长衫。里面却隐隐露出红色的衬里。本来宽宽的脸上五官被挤在一起显得有些憨厚。却被手指上带的八个珠光宝气的戒指破坏的一干二净。
看着这副守财奴的模样,又看看坐在一边的赵若梓。姜明想不透身为皇家宗室子弟的他怎么会和这样俗气的人交上朋友。但是这个已经不是姜明想要知道的问题了,马上就询问其现在内陆各地的情况。
这个郭敬财虽然一副暴发户的模样,但是叙述事情倒是条理分明,加上走南闯北所知道的事情颇多。又会察言观色,分得清轻重缓急。倒是逐渐的把姜明所要知道的事情讲了一个大概。
首先,忽必烈对商人比较好的原因,就是在南方的粮食跟不上了,连年的征战不休,长江以南的人基本上无心也无法耕种,粮食主要靠从原来的金国地区和高丽征收供应,但是大军运送明显的是人手不够,于是利用商人行走四方的原因,将部分收购、运送粮食的权力下放到可靠的商人手里,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要靠商人出面去海外或者别的国家购买一部分粮食。这就是商人在元朝的待遇还算不错的原因吧。
忽必烈之所以想尽快的结束战争,战争所带来的负担太重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尽快的结束江南战事好将重心北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关于粮食供应,广州附近因为坚持姜明原来所提出的坚壁清野,而从韶关的运粮路线被据说是山贼的牢牢把持,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几乎都南下不了粮食,而目前元朝的粮食运输路线基本上都是通过水路和江西一带南下,所以张弘范部的供给还算充足。
虽然说那李恒一直对外宣称在清远、佛冈一带拦截粮道的都是山贼,但是明眼人一想就知道不会那么简单,一些从那里路过的商人反而无恙,就郭敬财所听说,应该就是姜明所说的凌震和王道夫所率领的军队在那里作梗。
郭敬财还说了一个更加重要的消息,就是有关钓鱼城的情况,原来钓鱼城只是坚守不出,就这几个月以来。由于元军又调走一部分兵马北上平乱,再说钓鱼城占地面积本来就不小,又兼水陆通畅,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元军的包围没有那么严密了,趁着这个机会,张钰组织了不少小股的精兵,名曰“除奸队”每每天黑出发,天明而回。愣是将钓鱼城方圆百里之内骚扰的岌岌可危。甚至就连重庆府内的元朝官员,都接二连三的受到刺杀。还发出告示,凡宋人在元朝官府做事的,限期一个月内离开,否则视为汉奸处理。皆在清除之列,视其官职大小,分别会被处决。罪大恶极者。将灭其族,以正视听。
一时间,重庆府周边各地人人自危。胆小的汉人官员,纷纷弃官出逃,或者称病不出。胆大点的,也是出门则是前呼后拥,上书至成都寻求援助。
可能是元朝人手不足的缘故,也可能是对于忽必烈调走兵马北上而不满。川西成都的安西王却是迟迟没有做出响应。以至于现在钓鱼城形式一片大好,不但白天城门大开允许人来人往。而且甚至公开招募一些商人工匠前去,以修补城墙和补充城内物质。
当郭敬财讲到这里,整个大厅里面的气氛明显的有些轻松,大宋的日子不好过,而那元朝的日子也不好过,要是各地再多出几个像钓鱼城一样的地方,估计仗也不用打了,光拖也可以把元朝拖垮。
让郭敬财和赵若梓先下去休息,并承诺会尽快的让他们去做自己的事情,赵若梓倒是无所谓,他出来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找一个安身之所,到日本也是逼不得已,能不去当然是好的,而郭敬财却是有些着急,他毕竟是生意人,明面上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心里的着急是谁都能看出来的。
等他们二人和闲杂人等都下去后,姜明简单的把自己和张钰原来商量的对敌之策说了一下,几个人做出了估计。认为除了行朝那边文天祥和张世杰分开之后的事情比较不妙之外。其他的形式还算是不错,而郭敬财这次提供的情况如果属实的话,那么对于这支已经从元朝视野里面消失的队伍,是很好的机会,元军的粮食来源过于依赖北方,对于姜明他们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善于利用的话,不说长江以南的元军,至少在广州和福建的元军将会不攻自破。
就其粮道,可以想办法大大的做一些文章,因为凌震和王道夫仅仅在清远县和佛冈那样就可以给李恒的粮草供给做出很大的压力,如果再加大对其海上运输线的骚扰的话,也算是致命的,不管怎么样,还有一个蒲氏家族作为内应。做起来事情应该容易的多。
说起来蒲寿庚,就要提提前几天发过来的密报。为了联络方便,蒲寿晟走的时间姜明特地让他带走了一部分的信鸽,谁知道没有几天就发过来消息,说是十月之前他们所监造的战船就要被送往丽江浦,要是动手的话,就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前,因为现在的丽江浦的防卫可是不和以前一样了,刘深因为失职被斩之后,丽江浦的水军又哈喇歹这个蒙古人主持,接受刘深的教训,将丽江浦入海口处布置了数十家“回回炮”,日夜有人巡逻,一有动静就会封闭入海口,那回回炮射出的石弹将会铺天盖地的砸下。端的不好对付。
那么就要在十月战船移交之前将其抢到手,但是现在侯强和陈龙分成两路在台湾巡视后护送文壁去日本,然后在琉球还要用上一段的时间收集硫磺和硝石,这前后至少要一个月的功夫,时间上是来的及,但是出不了一点意外,错过了这个强大自己的机会之后,以后就不好找了,六百艘战船,要是让台湾自己建造,别说是人员不够用,就算是够用,恐怕也要几个月的时间吧,这一块肥肉怎么也不能让他溜走。大家都是这样想的。
苦思了半天,大家仍然是没有什么结果,最后还是鸿儿提及了柳七伤和王阿强,让姜明才想去来还有一个陈吊眼的存在,这个人上次在广州之战的时候牵制塔出的大军算是帮了一个大忙,而后面有为自己偷袭丽江浦元水军牵制张弘范的兵马。论到对于大宋的忠心,那是不用质疑的,但是两次偏偏都是用文天祥的名誉,现在上哪里去找文天祥的帮助呢?
不过听说王阿强和陈吊眼本人很是对脾气,看来自己是去一趟漳州的时候了,姜明这样想着,也很无奈,总不能还是让鸿儿这丫头跑一趟吧。偏偏自己这边是无人可用,陈宜中老迈,而且大宋台湾府政院也需要他这样的人来打理。吕师夔怎么说呢?在形式没有大好之前,姜明觉得自己始终不敢放心的用他,毕竟他的妻儿老小都在元大都,做人谁没有私心呢?
事情走到这个地步,一点也不能错了,那么剩下的只有鸿儿和自己,反正自己去,鸿儿肯定要跟着,台湾要发展,而自己不擅长的就这民政。在硫磺和硝石没有运回来,基隆的兵工厂没有建好之前,暂时自己还没有很多事情,谁知道这个提议一说出来,就马上遭到了陈宜中等人的反对,就连鸿儿情愿自己去,也不愿意姜明去冒这个险。
陈宜中说的更是直白,姜明无论如何也是最高的官员,那里能轻易涉险呢?遂请缨自己去,并推荐吕师夔来主持台湾府政院,而姜明还是在这里主掌大局为重,因为此去漳州后,还可以顺便去招揽一些原来的门生子弟,做起来事情方便的多,而姜明现在哪里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没有什么根基。
姜明犹豫再三,也说不出来自己再去的原因,而心里也是不情愿陈宜中去。因为陈宜中毕竟曾经是朝廷的丞相,要是让元军发现的话,就追捕力度来说,也会大的多。
最后商量了一天,最后才决定由陈宜中找赵若梓谈谈,试探一下他的态度,毕竟是皇室子弟,如果能够出面,对于陈吊眼那样出身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对于郭敬财倒是大家一致认定,怎么也不能现在放他出去,商人言利,何况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元朝对于商人的待遇不错,在没有对福建元军做出大的打击之前,无论是姜明还是陈宜中等,都不想暴露台湾这个据点。只能算是委屈他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