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汉尼拔带领迦太基军队远征罗马,手下多次劝告迦太基软弱的防御阵线,他在自己的战记中写下“最后的防守就是进攻”,最终他的理论被罗马人领悟,并以次打败了他,罗马屡尝败绩后只好大军压近迦太基,迦太基在几场小败后召回“不败将军”汉尼拔,最终汉尼拔战败。首发

    这个道理基本上和古代的“围魏救赵”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让朝堂上众人回答出来,也算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了。

    看着正在各抒己见的群臣,姜明知道很难有人说出来真正正确的答案。示意陆秀夫制止了朝堂之上的杂声。

    对大家说道:“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当下,又把现在前去援救崖山的利弊说了一下,尽管是知道众臣心里也许是不以为然,但是该说的还是说了一遍。

    言道,现在看着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却也包埋着许多的弊端,就是大家都已经经历过太多的刀兵之祸,现在到了安全的地方,可能会有所放松,甚至有的人就想在这台湾安家落户,开枝散叶,不思收复大宋山河了。

    还有,就是在内陆各地的百姓,都在努力的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大宋皇朝的日渐凋零,他们的勇气和努力也在不断的消退,再加上元朝皇帝忽必烈那可怜有限的怀柔政策,正在消磨着大宋子民的抗争意志。

    所以,只有不断的进攻,才能激起民众百姓的血性,而单纯的去援救张世杰,所打的还只是局部的战斗,在元廷和那些汉奸地刻意隐瞒之下,百姓是得不到很多的消息,而负面的宣传,却是接踵而至,不断的冲击着大宋子民的信心。

    所以应该以不管的进攻来打击蒙古鞑子的嚣张气焰。姜明建议,发出皇上明诏,由陆秀夫等群臣针对忽必烈所颁布地《下江南檄》,起草《大宋讨伐蒙古檄文》,并通过各种渠道颁布全国各地,号召有志之士遥相呼应。

    同时,姜明会调动各方战船,统一管理,以供自己调配指挥,在保证台湾安全的同时,沿海岸一路往北,讨伐沿海之城,有泉州开始,兴化、福清、长乐、福州和怀安都在大宋赤红军的攻击范围,现在东南沿海地区元朝水军基本上仅能自保,要是连自保地水军也能将其消灭的话,那么茫茫的海疆,就会是忽必烈地噩梦。

    至于攻击方法。就不属于朝政议论范围。不在这里多加讲解。也是为了保密军情。另外。由于兵源紧张。希望百官能够同心协力。除了将自己所属地家丁、护卫暂时交与军方统一训练和指派作战任务之外。还应该严格配合和遵守台湾地抽丁政策。发动能上战场地亲属子弟为国效力。违反者。当以叛国之罪诉之。当然。这些百官地亲属子弟赤红军可视其能力给于适当地职位和责任。不使其与一般兵卒上战场厮杀。

    至于台湾地治安交与乡军负责。护卫交与赤红军负责。施行军、政分家地原则。严格操作。表明了他不染指于朝政。而百官也不要染指军权。

    姜明地这一手。一时搞地百官有些措不及防。本来想着姜明地年龄小。纵是有些见识。但是对于官场倾轧也不熟悉。比在官场上浸染多年地张世杰好对付。所以开始并未将其放在眼里。只是拿着国家大义地名誉来迫使其离开台湾。那么不用多久。自己就会在台湾建立各种利益势力。然后用来牵制姜明。

    但是。姜明所提出地这些。不但完全把他们染指军权地希望破坏地一干二净。而且反用国家大义。来迫使百官以及各方势力交出手里残余地武装。更有甚者。还要将他们地亲属子弟招入军中。说地是为国效力。谁能敢保证姜明没有拿这些作为人质地想法呢?

    马上就引起了百官地反弹。但是姜明好像早有准备一样。坚持自己地意见。不再动摇。最后还得到了杨太后地极力支持。当然。这个支持也是有代价地。就是台湾所保留地军事力量当中。必须有三千禁军供杨亮节驱使。以卫护皇室地安全。直接向杨太后负责。

    百官从这一点看出。敢情说杨太后和姜明早就达成了默契。已经由不得他们做主了。更何况。在台湾。基本上都是姜明地原始势力范围。百官都是初来咋到。就算是手下有些武装。但是在大军地眼里形同儿戏一番。

    然而就连着一些武装,姜明也要剥夺走,百官那里肯依从呢?

    姜明遂以大义胁迫,在展示了自己

    之后,百官也没有办法,争论了一天,杨太后和姜应每家可保留最多十人的护卫家丁,其余全部在征召范围之内。

    再也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个也是陈宜中教授与姜明的,言道,宽一份就等于宽十分,留一隙水决堤。

    另外,在台湾,百官应该各司其责,努力发展内政,完善各种官制的同时,抓好农业发展,以保证大军北伐所需。

    陆秀夫和张镇孙等人此时目瞪口呆的,听着姜明发号施令,怎么着也好像又是一个张世杰的出现。有种刚出狼窝又入虎口的感觉,不过比之在崖山更为糟糕,在崖山时还可以离开归隐,来到了台湾,连躲藏的地方都没有,岂不是令人十分无奈吗?

    不说他们无奈,其实最无奈的应该是姜明了,这个结果,也不是他想要的,但是如果不集权,朝廷上下还是一团散沙,就像陈宜中说的一样,不趁着这个机会统一思想,难不成还摆一只虱子在头上吗?

    现在正是消除士大夫隐患的机会,在台湾这一段的时间内,试验和调整治国方略,抑制士大夫的发展,打击各种门阀势力,这样在以后的光复中兴大业中,才能尽量的减少流血和内耗。

    姜明也是这样想的,在崖山海战没有发生之前,一定要整合好台湾内部的事务,统一好发展策略,自己才好用心的策划抗元大计。

    现在已经是正月了,如果和当初海都的约定不变,在三月初,海都就会举国之兵东来讨伐忽必烈,再加上南方气候日渐转暖,北方人耐不得热,就要返回,江南这个地界只要撑过半年的时间,形式就会大为扭转。

    再则,不说半年的时间,几个月后,台湾所开垦的荒地就可以大肆的种植水稻等农业作物。按照台湾的地理优势,一年三季是可以保证的,那么只用这半年,以后大军将会有源源不断的粮草来源。再无后顾之忧了。

    半年时间,如果是张鹤那边能研制出飞雷炮的生产工艺,在战船上装备,那么大宋的战船就算是扬帆千里,也无所畏惧。那个时候,就可以任意驰骋大宋海疆,让元军那可怜的战船不敢驶出港口。

    而且,可以利用船队那惊人的运输能力,对元军实行跳跃式的进攻,在火药的支撑下,对于长江流域、~江流域、闽江流域等等靠近水域的城市和地区进行袭扰,破坏元军的军心和鼓励沦陷区大宋百姓的信心。

    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起义勤王队伍揭竿而起,相应大宋的号召。对于本地所驻守的元军和汉奸队伍一个沉重的打击,形成元军内部的恐慌和内耗,那么如果再形成以宣传的优势和攻势,对于以后的光复大业就会有很大的助益。

    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步调一致的基础上,姜明从来也没有否认过朝堂上诸人的忠心,相信到了这个地步,能随之一起来台湾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存在那种投机心理,都是怀着对大宋的一片热诚而来。

    但是好人或者是好心,不一定能办好事,从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当中,不少公认的忠臣良将都变成了国之罪人。对朝廷忠心是一回事,有没有私心那是另外一回事。尤其是在这个关口上,姜明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出现。

    另外,有许多姜明不便于干涉的朝政,将会由杨太后在稍后的几天之内颁布出来,其原意就是为了更好的使军、政分开。

    包括有:第一,将兵器监从工部分离出来,成立军工部,张鹤任军工部尚书。由军队直接管理。第二,由户部丈量台湾所有可以开垦的荒地备案,普查台湾人口数量,并造籍注册。第三,由礼部调配人手,在台湾实行普及教育,包括同化当地的土著。第四,吏部完善朝廷官员配置,在朝廷之下,成立议政院,院长由张翔泰出任,主要构**员有民众选举而出,主要的职责就是监察朝政走向。第五……。

    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姜明还是干涉了朝政,但是由杨太后宣布,充分的给了皇室一个体现尊严的机会。至于实施成功与否,对于杨太后和杨亮节这姐弟二人,想来自然有他们自己的门路和方法,就不是姜明所能操心的了。

    朝议基本上维持了一天,到近晚姜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府政院,回到了自己的住处,陈宜中早就在那里等待着他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章节目录

葬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受伤的害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五十四章 筹谋-宋威龙毕业于什么学校,葬宋,笔趣阁并收藏葬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