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北地的动静-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txt下载
第504章 北地的动静-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txt下载-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笔趣阁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作者:蛤蟆吞地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乌仁图雅年岁与小喜儿相当,小聪明一沓一沓的,格根塔娜比儿子慈爝年长一岁,还是个啥都不懂的女娃,唯独七岁的吉雅较为特殊。
乌仁图雅、格根塔娜都是嫡女,都是正儿八经的林丹汗、卜失兔哈屯所生,而吉雅却是素囊毫不在意的女奴所生,在大明人看来,吉雅只是个庶女,别说刘卫民如今的权势,就是大家族的嫡子,那也绝无可能去娶一个一文不名的庶女,更何况慈爝的身份不同,是大明熹宗皇长子,很可能是未来的大明朝皇帝,刘卫民早早为他选了媳妇,这几位将来必然是皇后贵妃一级。
两宫娘娘,包括老刘家一群女人,对小心思颇多的乌仁图雅私下里颇有些不满,刘卫民却不怎么在意,一个九岁娃娃而已,有些小心眼,也只不过她还没明白将来会是如何的尊贵,一个草原,哪怕是草原林丹汗也抵不上她一根手指尊贵,更别说留在草原要作为筹码嫁个小头领了。
小聪明多些,意味着足够聪明,只要教育好了,知道坚持大是大非,他相信,未来草原就算真的反叛,哪怕是她的亲生父亲,她也会毫不犹豫站在大明帝国的一方,至于将来会不会是儿子与她天天打的血头血脸,相比将草原成为帝国的一个“道”级存在,也就算不得了什么。
刘卫民待孩子们很宽厚,从无打骂,几个娃娃也不怎么怕他,甚至极为亲近于他,就是乌仁图雅也本能的想要与他亲近,见两个小姐妹全抱着他脖子“反叛”了,也不敢抬头看向并不严厉,甚至有些好笑的面孔,却被大手狠狠揉了两下脑袋。
乌仁图雅要回草原,该炫耀的一定要炫耀,锦衣绸缎、锅碗瓢勺、油盐酱醋茶、反正库里东西任由二儿媳去挑去选,珊瑚、珍珠、宝石……杂七杂八的弄了十三辆马车,仅金灿灿铜钱就装了满登登三大车。
二儿媳拿了多少,照例给三儿媳、四儿媳准备一份,当然了,他也没亏了五儿媳,给皇太极的闺女马喀塔照例准备了一份。
一碗水端平,家中私库里少了东西,小喜儿也没了待在小朝廷学着打理政务,一连小半个月天天在他身边转悠,心下好笑,最后给了她一本账册,看了后,也不转悠了,整日牵着小白,拖着儿子在小朝廷、总管府两下里跑。
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就已经天启七年了,春去秋来,关外四季明显,冬日足足占用了六个月时间,春夏秋仅六个月,关外又到了收获季节,军卒们至始至终都未有一丝停歇,冬日里伐木,春暖花开立即投入耕种,耕种结束,转而又不得不拿着铁锹,将砍伐了树木的树根一个个清除。
刚刚清理讨厌的树根,又不得不扛着镰刀抢收庄稼,关外就这样的特点,无论种什么庄稼,都要动作快些,否则就算是白种了。
军卒,尤其是成建制的军卒,效率都远不是零散百姓可以相比的,该整出打谷场的整打谷场,该扛着镰刀收割的收割麦子、水稻。
原辽东军,自山海关至广宁,共计军民十万,仅幼军五个协、骑协、炮协、辎重协就有近七万人,再加上自京城跟随前来的杂七杂八人员,也有十万人,去岁冬日自大板升城带回四五万老弱,以及残存的女真人,自山海关至北地雪原,共计三十五万人。
沈辽夺回后,山海关十万军民进行分流安置,广宁还好一些,算是地域较为开阔,锦州至山海关却差了许多,跟个肠子似的,西侧是山岭,东侧是海边沙碱地,可以耕种的田地并不是很多。
按照祖例,海州卫之南,三岔河以南至山海关下,皆为广宁卫辖地,一共也就八十来个所级戍堡,约屯兵八千,这是在西面朵颜三卫威胁下屯兵之数。
山海关本管不到广宁卫,只是长城驻防军卒,是蓟州镇至海边一段长城防线,若非因建州贼,山海关只是九边边缘的军镇,远不如蓟州镇更为重要,边关九镇,最重要的是宣府三卫,是大同、榆林、延、宁夏诸镇,这里承担着鞑靼最大的压力,而山海关前面有开原、铁岭、抚顺、沈辽、广宁诸多军镇抵挡,山海关居于大明朝防御鞑靼左翼三部和女真诸部之后,战略重要性远远算不得什么,驻防的军卒仅三五千人,若一定说山海关如何的重要,也只能说潜在战略重要性,是前沿阵地丢失后的重要性。
山海关前后都是比较贫穷之地,田地少,养活不了多少卫所军卒,一者避免朝廷始终以北地总管府为敌,二者此地本就田少难养军卒,三者大明朝需要与草原缓和关系,已经不是草原诸部想着找他刘大驸马麻烦,而是他会不会找这些人麻烦,来自草原压力骤减,也为了减少双方摩擦,营造一个较为平和的氛围,山海关、广宁卫仅存留万人,余者一律迁入沈辽更加肥沃田地。
万人,自三岔河以南至山海关下,如此之多田地,除广宁卫李家原本田地外,所有田地全部划分为军屯田地,所属卫所军卒一月一换防休整。
一方面大量田地划为军屯田地,用于专门奉养军卒,另一方面又在沈辽等地为他们分配民田养家,军卒们因此获得巨大利益。
军屯田,除了与朝廷三升赋税外,除去专门为驻守边关驻地提供口粮、衣甲外,剩余的全部作为俸禄发放,原本因田地稀少而不足,如今田地几十倍、几百倍增加,人人所得俸禄兵响皆超过原本朝廷给予,身后还有可以养家的民田,混乱的山海关军心得以稳定。
分流的军卒皆屯于北地,但又有些区别,一些年老体弱的,依然保留卫所军籍,由守边军卒转而为各城衙役、巡卒,有些卫所被刘卫民直接砍掉,包括广宁卫下辖卫所也是如此。
战争模式改变了,骑马持刀之人不拿下手持利器的重地要道,根本不敢轻易越境,反而害怕刘卫民跑去草原祸害。
九成人丁集中在沈辽开阔肥沃之地,仅帮老弱百姓十日收割,立即转而急行向北,乌龙府才是真正收获之地,大片大片种下的麦谷、稻田却无几人收割,这里才是刘卫民真正的私人田地,也是幼军口粮之地。
小朝廷最是忙碌,一边收割麦谷,一边还要选调军卒参与阅兵,幼军不需要太多时间整训,整训是幼军日常必须要做的,卫所军卒就麻烦了许多。
刘卫山、刘卫海、毛文龙、刘忠国、邢烈……一干将领得知刘卫民要选派卫所军卒阅兵,全都不约而同闭门军议,五人决定亲领一千精锐卒入辽阳整训,为帝国大皇子壮威。
也不知远在河套的猛如虎和马林是如何得知阅兵的,猛如虎、马林竟然也各领千骑也日夜赶来辽阳城,至于登莱水师则选了三千精锐水卒。
北方动作频繁引起了朱由检注意,不得不暂时放下“二十税一印钞费用”恼怒,转而密切关注北方异动,随着小朝廷送来的威胁信件后,这才知晓是怎么一回事,更是在大朝上指着北方暴怒大骂。
朝廷死气沉沉,听了皇帝大骂数日,北方传来的异动让所有人担心不断。
五月十五日,大朝直至午时三刻才结束,饥肠辘辘的**星、朱国祚、杨涟、施凤来、来宗道、袁崇焕等一干阁老,还没等他们回去填饱肚子,又被皇帝朱由检留了下来。
还算不错,朱由检并未真的饿昏倒了朝廷阁老,看着长长桌案上稀疏简单饭食,就是刘卫民也不得不佩服这个二舅哥的简朴。
阴着脸的二舅哥对外在之物要求差了许多,甚至可用“吝啬”来形容,都到了五六月份,刘卫民掌着净军时,净军菜园子是整个大明朝菜蔬种类最多的地方,又是菜蔬生长最旺盛之时,仅仅只是因为节省一些盐巴,仅仅只是因为冬日腌制的咸萝卜没吃完,又将腌萝卜拿了出来,而且每一个阁老面前摆放一大碟,菜园子里的珍贵菜蔬却不舍得食用,反而转手承包给了周皇后周氏的父亲周奎。
看着一碗米饭、一碟咸萝卜、一碟土豆丝、一碟拍黄瓜,几人一脸淡然,除了袁崇焕咯嘣咯嘣啃着咸萝卜,其余几人只是细嚼慢咽吃着米粒,夹食着土豆丝、拍黄瓜,至于心下究竟如何想,那就无人知晓了。
皇帝的宴请很是沉闷,朱由检抬眼见一干阁臣除了袁崇焕外,无人碰触咸萝卜,眉头微低。
“刘三早先年说过男女之秘,言多吃些菜蔬,少食用些油荤,生子才能多一些,刘大生了两子,刘二生两子,刘四生一子,刘三多年未生,今日一生就是一子,诸位还是多食些菜蔬为好。”
“当年京中发生时疫,永宁差点病逝,刘三用软管为永宁灌食,就说过盐巴、糖水。说人少不了盐巴,说什么电解质什么的,诸位就算不喜咸菜,也当少食些,都是朝廷肱骨栋梁之臣,莫要不食盐巴而身体有恙。”
在一旁伺候的周氏、田氏、袁氏相视一眼,也不敢乱言,忙去夹食干巴巴的咸萝卜,施凤来、来宗道两人以往只是在翰林院修书,袁崇焕对这些事情也不怎么了解,朱由检不说,三女也不是很清楚“刘三”原话,但**星、朱国祚、杨涟对此却是一清二楚。
杨涟拱手道:“陛下说的是,人不能不食盐巴,至于因何,老臣也不是很清楚明了,刘……刘三所言……”
朱由检眉头骤然一抬,杨涟话语硬生生顿住。
朱由检将眉头低下,夹了根咸萝卜缓缓咀嚼,轻声低喃。
“刘三,朕可说得!”
乌仁图雅、格根塔娜都是嫡女,都是正儿八经的林丹汗、卜失兔哈屯所生,而吉雅却是素囊毫不在意的女奴所生,在大明人看来,吉雅只是个庶女,别说刘卫民如今的权势,就是大家族的嫡子,那也绝无可能去娶一个一文不名的庶女,更何况慈爝的身份不同,是大明熹宗皇长子,很可能是未来的大明朝皇帝,刘卫民早早为他选了媳妇,这几位将来必然是皇后贵妃一级。
两宫娘娘,包括老刘家一群女人,对小心思颇多的乌仁图雅私下里颇有些不满,刘卫民却不怎么在意,一个九岁娃娃而已,有些小心眼,也只不过她还没明白将来会是如何的尊贵,一个草原,哪怕是草原林丹汗也抵不上她一根手指尊贵,更别说留在草原要作为筹码嫁个小头领了。
小聪明多些,意味着足够聪明,只要教育好了,知道坚持大是大非,他相信,未来草原就算真的反叛,哪怕是她的亲生父亲,她也会毫不犹豫站在大明帝国的一方,至于将来会不会是儿子与她天天打的血头血脸,相比将草原成为帝国的一个“道”级存在,也就算不得了什么。
刘卫民待孩子们很宽厚,从无打骂,几个娃娃也不怎么怕他,甚至极为亲近于他,就是乌仁图雅也本能的想要与他亲近,见两个小姐妹全抱着他脖子“反叛”了,也不敢抬头看向并不严厉,甚至有些好笑的面孔,却被大手狠狠揉了两下脑袋。
乌仁图雅要回草原,该炫耀的一定要炫耀,锦衣绸缎、锅碗瓢勺、油盐酱醋茶、反正库里东西任由二儿媳去挑去选,珊瑚、珍珠、宝石……杂七杂八的弄了十三辆马车,仅金灿灿铜钱就装了满登登三大车。
二儿媳拿了多少,照例给三儿媳、四儿媳准备一份,当然了,他也没亏了五儿媳,给皇太极的闺女马喀塔照例准备了一份。
一碗水端平,家中私库里少了东西,小喜儿也没了待在小朝廷学着打理政务,一连小半个月天天在他身边转悠,心下好笑,最后给了她一本账册,看了后,也不转悠了,整日牵着小白,拖着儿子在小朝廷、总管府两下里跑。
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就已经天启七年了,春去秋来,关外四季明显,冬日足足占用了六个月时间,春夏秋仅六个月,关外又到了收获季节,军卒们至始至终都未有一丝停歇,冬日里伐木,春暖花开立即投入耕种,耕种结束,转而又不得不拿着铁锹,将砍伐了树木的树根一个个清除。
刚刚清理讨厌的树根,又不得不扛着镰刀抢收庄稼,关外就这样的特点,无论种什么庄稼,都要动作快些,否则就算是白种了。
军卒,尤其是成建制的军卒,效率都远不是零散百姓可以相比的,该整出打谷场的整打谷场,该扛着镰刀收割的收割麦子、水稻。
原辽东军,自山海关至广宁,共计军民十万,仅幼军五个协、骑协、炮协、辎重协就有近七万人,再加上自京城跟随前来的杂七杂八人员,也有十万人,去岁冬日自大板升城带回四五万老弱,以及残存的女真人,自山海关至北地雪原,共计三十五万人。
沈辽夺回后,山海关十万军民进行分流安置,广宁还好一些,算是地域较为开阔,锦州至山海关却差了许多,跟个肠子似的,西侧是山岭,东侧是海边沙碱地,可以耕种的田地并不是很多。
按照祖例,海州卫之南,三岔河以南至山海关下,皆为广宁卫辖地,一共也就八十来个所级戍堡,约屯兵八千,这是在西面朵颜三卫威胁下屯兵之数。
山海关本管不到广宁卫,只是长城驻防军卒,是蓟州镇至海边一段长城防线,若非因建州贼,山海关只是九边边缘的军镇,远不如蓟州镇更为重要,边关九镇,最重要的是宣府三卫,是大同、榆林、延、宁夏诸镇,这里承担着鞑靼最大的压力,而山海关前面有开原、铁岭、抚顺、沈辽、广宁诸多军镇抵挡,山海关居于大明朝防御鞑靼左翼三部和女真诸部之后,战略重要性远远算不得什么,驻防的军卒仅三五千人,若一定说山海关如何的重要,也只能说潜在战略重要性,是前沿阵地丢失后的重要性。
山海关前后都是比较贫穷之地,田地少,养活不了多少卫所军卒,一者避免朝廷始终以北地总管府为敌,二者此地本就田少难养军卒,三者大明朝需要与草原缓和关系,已经不是草原诸部想着找他刘大驸马麻烦,而是他会不会找这些人麻烦,来自草原压力骤减,也为了减少双方摩擦,营造一个较为平和的氛围,山海关、广宁卫仅存留万人,余者一律迁入沈辽更加肥沃田地。
万人,自三岔河以南至山海关下,如此之多田地,除广宁卫李家原本田地外,所有田地全部划分为军屯田地,所属卫所军卒一月一换防休整。
一方面大量田地划为军屯田地,用于专门奉养军卒,另一方面又在沈辽等地为他们分配民田养家,军卒们因此获得巨大利益。
军屯田,除了与朝廷三升赋税外,除去专门为驻守边关驻地提供口粮、衣甲外,剩余的全部作为俸禄发放,原本因田地稀少而不足,如今田地几十倍、几百倍增加,人人所得俸禄兵响皆超过原本朝廷给予,身后还有可以养家的民田,混乱的山海关军心得以稳定。
分流的军卒皆屯于北地,但又有些区别,一些年老体弱的,依然保留卫所军籍,由守边军卒转而为各城衙役、巡卒,有些卫所被刘卫民直接砍掉,包括广宁卫下辖卫所也是如此。
战争模式改变了,骑马持刀之人不拿下手持利器的重地要道,根本不敢轻易越境,反而害怕刘卫民跑去草原祸害。
九成人丁集中在沈辽开阔肥沃之地,仅帮老弱百姓十日收割,立即转而急行向北,乌龙府才是真正收获之地,大片大片种下的麦谷、稻田却无几人收割,这里才是刘卫民真正的私人田地,也是幼军口粮之地。
小朝廷最是忙碌,一边收割麦谷,一边还要选调军卒参与阅兵,幼军不需要太多时间整训,整训是幼军日常必须要做的,卫所军卒就麻烦了许多。
刘卫山、刘卫海、毛文龙、刘忠国、邢烈……一干将领得知刘卫民要选派卫所军卒阅兵,全都不约而同闭门军议,五人决定亲领一千精锐卒入辽阳整训,为帝国大皇子壮威。
也不知远在河套的猛如虎和马林是如何得知阅兵的,猛如虎、马林竟然也各领千骑也日夜赶来辽阳城,至于登莱水师则选了三千精锐水卒。
北方动作频繁引起了朱由检注意,不得不暂时放下“二十税一印钞费用”恼怒,转而密切关注北方异动,随着小朝廷送来的威胁信件后,这才知晓是怎么一回事,更是在大朝上指着北方暴怒大骂。
朝廷死气沉沉,听了皇帝大骂数日,北方传来的异动让所有人担心不断。
五月十五日,大朝直至午时三刻才结束,饥肠辘辘的**星、朱国祚、杨涟、施凤来、来宗道、袁崇焕等一干阁老,还没等他们回去填饱肚子,又被皇帝朱由检留了下来。
还算不错,朱由检并未真的饿昏倒了朝廷阁老,看着长长桌案上稀疏简单饭食,就是刘卫民也不得不佩服这个二舅哥的简朴。
阴着脸的二舅哥对外在之物要求差了许多,甚至可用“吝啬”来形容,都到了五六月份,刘卫民掌着净军时,净军菜园子是整个大明朝菜蔬种类最多的地方,又是菜蔬生长最旺盛之时,仅仅只是因为节省一些盐巴,仅仅只是因为冬日腌制的咸萝卜没吃完,又将腌萝卜拿了出来,而且每一个阁老面前摆放一大碟,菜园子里的珍贵菜蔬却不舍得食用,反而转手承包给了周皇后周氏的父亲周奎。
看着一碗米饭、一碟咸萝卜、一碟土豆丝、一碟拍黄瓜,几人一脸淡然,除了袁崇焕咯嘣咯嘣啃着咸萝卜,其余几人只是细嚼慢咽吃着米粒,夹食着土豆丝、拍黄瓜,至于心下究竟如何想,那就无人知晓了。
皇帝的宴请很是沉闷,朱由检抬眼见一干阁臣除了袁崇焕外,无人碰触咸萝卜,眉头微低。
“刘三早先年说过男女之秘,言多吃些菜蔬,少食用些油荤,生子才能多一些,刘大生了两子,刘二生两子,刘四生一子,刘三多年未生,今日一生就是一子,诸位还是多食些菜蔬为好。”
“当年京中发生时疫,永宁差点病逝,刘三用软管为永宁灌食,就说过盐巴、糖水。说人少不了盐巴,说什么电解质什么的,诸位就算不喜咸菜,也当少食些,都是朝廷肱骨栋梁之臣,莫要不食盐巴而身体有恙。”
在一旁伺候的周氏、田氏、袁氏相视一眼,也不敢乱言,忙去夹食干巴巴的咸萝卜,施凤来、来宗道两人以往只是在翰林院修书,袁崇焕对这些事情也不怎么了解,朱由检不说,三女也不是很清楚“刘三”原话,但**星、朱国祚、杨涟对此却是一清二楚。
杨涟拱手道:“陛下说的是,人不能不食盐巴,至于因何,老臣也不是很清楚明了,刘……刘三所言……”
朱由检眉头骤然一抬,杨涟话语硬生生顿住。
朱由检将眉头低下,夹了根咸萝卜缓缓咀嚼,轻声低喃。
“刘三,朕可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