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为了避嫌,知县必须避开祖籍,去外地上任,所以县令上任后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
这时候官就必须借助常年身处地域社会的地方精英吏与乡绅的力量。
官员任期极短,纸面上是三年一换,事实上平均两年左右就会调任。
官员在任期间,基本只要能保证税收到位,没有动乱的话,其他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由于官对于本地事务一无所知,而且也没有太大兴趣,所以他们的普遍做法是“包办”,把公权力让渡一部分给吏。
吏大都是本地人,与官不同的是,吏常年呆在同一个衙门,协助不同的官员,吏大都会说官话,能跟官进行交流,他们基本是没有薪水的,只能通过官让渡过来的那部分权力来养活自己。
举个例子:假设官需要上缴五百两税银,因为他不了解地方状况,不知道谁有钱谁没钱,而且语言不通。他就只能把公权力让渡给熟悉地域社会的吏,让他来包办。
至于之后这些税银怎么交,交多少,吏自己装腰包多少,这些官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吏能按时上缴五百两,并且不至于动乱就行。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时代,基层的权利要么被宗族把持,要么被地主士绅把持,这两个都是庞然大物,加上知县手底下就那么点人手,人生地不熟的,想管都管不过来,也就不存在与他们争夺这个权利的可能。
宗族内部出现了犯罪情况,一般人想到的不是去县衙告状申冤,而是请求宗族的长老出面裁决,因为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若是知县想要干涉,就会遭到一个宗族几百甚至几千人的阻挠。地主士绅虽然没有宗族长老权利这么大,但也小不了多少。
为了以后能够稳固的统治登莱两府,孔有德就必须要把基层权利抓在手里,而这政事堂就是他达成目的途径,这一百五十五个年轻人,就是他未来实现目标的骨干。
孔有德前世喜欢研究二战,一想到那个时期,各个国家那恐怖的战争动员能力,他就羡慕不已。
老毛子就两亿多的人口,居然能够动员起来超过两千五百万人的军队,美帝一亿多人口,也差不多弄出了一千二百万军队,去掉女人,老人,孩子,相当于每三个壮丁就能拉出一个士兵来。
大明朝的人口统计水平甚至还不如后世的三哥,尽管如此,天启年间,明面上统计的丁口是六千万,注意,这只是丁口,也就是成年男子,不包括老人,孩子,妇女。
孔有德估计,这些加人口起来,在加上不在官府账册上的人口,差不多1.8到2个亿,不然也不会经历过明朝末年,连续的干旱,大量的地震,大规模的鼠疫,连续的战乱,以及鞑清的疯狂屠杀,还剩下一亿多人。
然而,就是这么多人口,抽调出十万人的军队,对朝廷来说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还需要从几个省调集,可见皇权不下乡的弊端。
孔有德也没想弄到二战时期的那种动员能力,不过肯定要比大明朝要强,登莱两府估计有三百多万人,他的想法是,如果能够弄出四五万人的常备军,那就足以和朝廷抗衡了。
当然,现在要想弄出来也行,原本历史上,他和李九成,耿仲明等人,就利用缴获的大量钱粮和武器,拉出了六七万人的大军,几乎没怎么训练,就拉到战场上去打莱州城了。
前期依靠着先进火器的优势,屡次击溃朝廷平叛大军,但是面对一个同样有着先进火器,而且防备严密的莱州城,就吃瘪了。
最后围攻了大半年都没打下来,朝廷下定决心后,调集同样数量的大军,他们被朝廷的平叛大军一波打回了登州。
这样的军队,毫无战斗力可言,完全就是累赘,孔有德需要的并不是这样的军队,他需要的是那种有足够的战斗力,不是啦啦队的军队。
当然,他要完成自己的目标,必须的一步一步的来。
而这些被招收过来的年轻人,被孔有德寄予了厚望,他们就是孔有德实现自己目标的左膀右臂。
还记得当初他们来的第一天,孔有德就让白沐霖对他们进行一些初步的考核,看一下他们的资质如何。
每人发了一张纸,一支炭笔“不要求你们写出文章、书信来。在这张纸上,写出你们老家是哪的,自己和父母的姓名,还有各自的年龄。半个时辰后,收卷!”
半个时辰后,试卷都被收了起来,让孔有德吃惊的是,一百五十五份试卷,有将近一大半都是白纸。
不过,让孔有德吃惊的不是他们底子差,而是居然不全是白卷,毕竟这年头识字率这么低,有那么几个能写字的已经是难得了。
后来,每个人发了一柄长矛,一套识字课本,一套笔墨纸砚,被编为四个班,颇有一丝后世学校的意味。
课本这东西,其实就是三字经和百家姓,他们现在需要的只不过是学会读书识字罢了。
白沐霖负责的是总体事物,不务则具体执教,至于执教的人选嘛,就是从和他一样,被掳掠来的会读书的年轻人中,筛选出来的。
那一批人,孔有德暂时不打算大批量的用他们,除了一部分跟在秦致远手底下打杂,其余大部分都还被集中关押着在一个院子里,虽然是软禁,但是他们的日子过的并不咋地。
毕竟现在还没有稳定下来,等到击败朝廷之后,成功割据,那时候经得起折腾了,再用他们。
当白沐霖一身华服出现在院子里时“参见白大人!”“参见白大人!”“参见白大人!”
乱哄哄的一片见礼声,让白沐霖听得很是享受。
权力是什么,身份是什么,在这些声音中就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有权利,他就高人一等,因为有权利,他就能比别人得到的更多。
这时候官就必须借助常年身处地域社会的地方精英吏与乡绅的力量。
官员任期极短,纸面上是三年一换,事实上平均两年左右就会调任。
官员在任期间,基本只要能保证税收到位,没有动乱的话,其他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由于官对于本地事务一无所知,而且也没有太大兴趣,所以他们的普遍做法是“包办”,把公权力让渡一部分给吏。
吏大都是本地人,与官不同的是,吏常年呆在同一个衙门,协助不同的官员,吏大都会说官话,能跟官进行交流,他们基本是没有薪水的,只能通过官让渡过来的那部分权力来养活自己。
举个例子:假设官需要上缴五百两税银,因为他不了解地方状况,不知道谁有钱谁没钱,而且语言不通。他就只能把公权力让渡给熟悉地域社会的吏,让他来包办。
至于之后这些税银怎么交,交多少,吏自己装腰包多少,这些官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吏能按时上缴五百两,并且不至于动乱就行。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时代,基层的权利要么被宗族把持,要么被地主士绅把持,这两个都是庞然大物,加上知县手底下就那么点人手,人生地不熟的,想管都管不过来,也就不存在与他们争夺这个权利的可能。
宗族内部出现了犯罪情况,一般人想到的不是去县衙告状申冤,而是请求宗族的长老出面裁决,因为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若是知县想要干涉,就会遭到一个宗族几百甚至几千人的阻挠。地主士绅虽然没有宗族长老权利这么大,但也小不了多少。
为了以后能够稳固的统治登莱两府,孔有德就必须要把基层权利抓在手里,而这政事堂就是他达成目的途径,这一百五十五个年轻人,就是他未来实现目标的骨干。
孔有德前世喜欢研究二战,一想到那个时期,各个国家那恐怖的战争动员能力,他就羡慕不已。
老毛子就两亿多的人口,居然能够动员起来超过两千五百万人的军队,美帝一亿多人口,也差不多弄出了一千二百万军队,去掉女人,老人,孩子,相当于每三个壮丁就能拉出一个士兵来。
大明朝的人口统计水平甚至还不如后世的三哥,尽管如此,天启年间,明面上统计的丁口是六千万,注意,这只是丁口,也就是成年男子,不包括老人,孩子,妇女。
孔有德估计,这些加人口起来,在加上不在官府账册上的人口,差不多1.8到2个亿,不然也不会经历过明朝末年,连续的干旱,大量的地震,大规模的鼠疫,连续的战乱,以及鞑清的疯狂屠杀,还剩下一亿多人。
然而,就是这么多人口,抽调出十万人的军队,对朝廷来说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还需要从几个省调集,可见皇权不下乡的弊端。
孔有德也没想弄到二战时期的那种动员能力,不过肯定要比大明朝要强,登莱两府估计有三百多万人,他的想法是,如果能够弄出四五万人的常备军,那就足以和朝廷抗衡了。
当然,现在要想弄出来也行,原本历史上,他和李九成,耿仲明等人,就利用缴获的大量钱粮和武器,拉出了六七万人的大军,几乎没怎么训练,就拉到战场上去打莱州城了。
前期依靠着先进火器的优势,屡次击溃朝廷平叛大军,但是面对一个同样有着先进火器,而且防备严密的莱州城,就吃瘪了。
最后围攻了大半年都没打下来,朝廷下定决心后,调集同样数量的大军,他们被朝廷的平叛大军一波打回了登州。
这样的军队,毫无战斗力可言,完全就是累赘,孔有德需要的并不是这样的军队,他需要的是那种有足够的战斗力,不是啦啦队的军队。
当然,他要完成自己的目标,必须的一步一步的来。
而这些被招收过来的年轻人,被孔有德寄予了厚望,他们就是孔有德实现自己目标的左膀右臂。
还记得当初他们来的第一天,孔有德就让白沐霖对他们进行一些初步的考核,看一下他们的资质如何。
每人发了一张纸,一支炭笔“不要求你们写出文章、书信来。在这张纸上,写出你们老家是哪的,自己和父母的姓名,还有各自的年龄。半个时辰后,收卷!”
半个时辰后,试卷都被收了起来,让孔有德吃惊的是,一百五十五份试卷,有将近一大半都是白纸。
不过,让孔有德吃惊的不是他们底子差,而是居然不全是白卷,毕竟这年头识字率这么低,有那么几个能写字的已经是难得了。
后来,每个人发了一柄长矛,一套识字课本,一套笔墨纸砚,被编为四个班,颇有一丝后世学校的意味。
课本这东西,其实就是三字经和百家姓,他们现在需要的只不过是学会读书识字罢了。
白沐霖负责的是总体事物,不务则具体执教,至于执教的人选嘛,就是从和他一样,被掳掠来的会读书的年轻人中,筛选出来的。
那一批人,孔有德暂时不打算大批量的用他们,除了一部分跟在秦致远手底下打杂,其余大部分都还被集中关押着在一个院子里,虽然是软禁,但是他们的日子过的并不咋地。
毕竟现在还没有稳定下来,等到击败朝廷之后,成功割据,那时候经得起折腾了,再用他们。
当白沐霖一身华服出现在院子里时“参见白大人!”“参见白大人!”“参见白大人!”
乱哄哄的一片见礼声,让白沐霖听得很是享受。
权力是什么,身份是什么,在这些声音中就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有权利,他就高人一等,因为有权利,他就能比别人得到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