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另外一张《杭城日报》-奔腾年代向南向北好看吗
0709 另外一张《杭城日报》-奔腾年代向南向北好看吗-奔腾年代——向南向北-笔趣阁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作者:眉师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立杆公司,连雯雯和倩倩加进来,也只有四个人,人肯定是不够的,张晨让赵晶晶和设计中心的人,那天都去帮忙,还从三堡,也抽调了一些人,赵晶晶和郑慧红还有三堡的财务,三个人负责收款,其他的人,就充当售楼部的人员。
魏文芳每天晚上,花两个小时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房地产的基本知识,和这个项目基本的abc。
参加培训的这些人,以前连听都没有听过什么房地产,更别说接触,不事先进行培训,到时候笑话百出还算好的,你要是胡言乱语,被来买楼花的人抓住不放,说是你们的工作人员说的,或者答应的,那才糟糕。
雯雯倩倩和范建国,也参加了培训,其他人是帮忙性质,他们可是本公司的人,所以他们比其他人听得更认真,每个人都还拿了本子,认真地记着。
星期天那天,体育场路的厂里是休息的,只有一半的人会在厂里食堂吃饭,张晨就建议把餐厅用挡板隔出一半,隔出的那一半,张晨还让老万他们,稍稍布置一下,另外又帮助画了一幅更大的效果图,立起来,这样才像个卖楼花的地方。
第二和第三天,如果还要继续卖,张晨也安排好了,就让工人们将就一下,分成两批吃饭,这样,那半个餐厅也还是够用,
一切以卖楼花为主,其他的礼让一下,不然就刘立杆他们那个三楼,那么寒酸的办公室,人家就是拿着钱,想来买楼花,看到这样子,掉个头也会跑了,当你是骗子公司。
贺红梅那天会和小昭一起来,小昭是真的要买三个楼花,而贺红梅和彩娣、赵志刚他们,还是准备来当托,这样万一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的时候,那也是必须卖啊,他们就在边上起起哄,做做样子,让场面好看一点,不至于因为太冷清,把那几个人也吓跑了。
刘立杆看着张晨和魏文芳他们,兴致很高地忙这忙那,他的心里,却是前所未有的空落,脑子里总会闪现出海城,他们京海国际金融中心楼花开卖时的情景,空空荡荡的大厅里,只有义林妈和雯雯倩倩三个人走进来,但愿这样的情景在周日不要重现。
千万不要到时候,一整天就只卖出了小昭的那三个,哼哼,又是三。
刘立杆这次推出了十七幢楼中的十幢,一共三百四十二个楼花,有四幢楼的一楼是靠近天目山路的商铺,这次暂时不对外出售。
第一次就三百四十二个,魏文芳问会不会太多了?刘立杆自己也觉得太多,本来,最理想的是第一期先推出四到五幢楼的楼花,试试水温,后面大多数的房子价格,也可以视第一次销售的情况做出调整,你一次就卖掉了大半,后面调整的空间就不大了。
但刘立杆算过,以五千一个楼花计,如果那样,收上来的钱还远远不够退还张木生的保证金。
这保证金,是工程投标的保证金,你总不能说项目都已经动工了,你的保证金还不退还给人家,这样张木生在单位里也说不响,毕竟,单位领导班子,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
按照刘立杆的设定,楼花开卖以后的一个月,项目必须已经进入打地基的阶段,这时候那些买了楼花的,就要来交首期百分之三十的房款。
这一个项目的房子不能做按揭,不是刘立杆找不到银行做,而是不能做。
因为这房子是市二建全垫资造的,从法律上来说,在建工程的所有权还是属于市二建,你要银行做按揭,市二建就必须同意放弃自己的权利,这个,就是张木生想帮忙,他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本来,连预交的房款,也都应该是市二建一起来按比例收取的,原因也是,你卖的是他们的东西,他们当然要按工程的现状获得保证,这点,张木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是不知道他们有预收房款这回事。
但就因这个不能做按揭,已经让刘立杆心里有些忐忑,他对杭城的整个房地产市场,看不见也摸不着,他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潜在的购房者,有能力不靠按揭付全款。
一套房子六万三千七百块,这不是一笔小钱,要知道上一年,也就是一九九二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才2711元,这2711元,是包括连工厂发的肥皂和纱手套等等实物,都折价计算在内的,实际拿到手的现金,还远远低于这个数。
杭城的五百多万人里,到底有多少人有能力拿出这笔钱,刘立杆真不知道,就他接触的张晨他们公司的这几百号人,大概只有张晨一个人可以拿出来,一鸣食品厂的那一百多号人,连范启顺能不能拿出这钱,他都不知道。
这样一算,这比例已经够低的,而就工资来说,半亩田工人的工资,已经算是高的了。
星期五一大早,刘立杆就跑去了报刊亭,远远地看到报刊亭前围着很多人,手里都拿着当天的《杭城日报》,刘立杆松了口气,今天国内外没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新华社没发通稿,自己的广告,如期出现在了《杭城日报》的头版,一个整版。
很多人拿着这张报纸,不仅是感觉今天的《杭城日报》怎么怪怪的,头版居然是一整幅的广告。
他们对这广告本身也感到很好奇,居然还有卖房子的,还卖什么楼花,当时的杭城人,只有老报迷才会在上海的《新民晚报》上,偶尔看到过豆腐干大小的房地产广告,那时候卖房子的,抠抠搜搜,还不如卖冰箱彩电的大气,人家一登还登四分之一版。
今天杭城这卖房子的,还真是让人见识了。
刘立杆站在那里听他们议论了一阵,发觉他们显然对什么“闹中取静”、“贵族般的享受”、“诗意地居住”等等都不感兴趣,最感兴趣的还是张晨要求加进去的“煤卫独用”。
当时刘立杆还笑张晨,他说,还有人不知道这样的房子,里面肯定会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
张晨反驳,你知道杭城有多少人住的比我们在剧团还不如?有多少人连这样的楼房都没有进去过?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才是他们的梦想,才是他们认为的“贵族般的享受”,蹲在卫生间里不被打扰,才是诗意地居住。
张晨这样说的时候,就想起了自己去过的两分的家,阿勇的家,还有其他厂里工人的家。
听着这些人报刊亭前面的议论纷纷,刘立杆现在不得不承认,对这个城市,张晨比自己认识得更透彻,自己或多或少抱持着浪漫和想象的成份,想到的才会是那些虚无缥缈的词。
还有人在讨论的是,他们广告上“离武林广场步行十分钟”这句话准不准确,有人说从马塍路过去,八件分钟就够了,有人说起码要十二三分钟,让刘立杆感到欣慰的是,他们至少一致认为,马塍路很方便,就在市中心。
刘立杆到了办公室,范建国已经到了,见他进来就兴奋地说,已经有人打电话来问房子的事了,正说着,桌上的电话又响了,他拿起来,还是问房子的事的。
刘立杆在边上看着,这才感到心里稍稍踏实一点,至少,说明这杭城还不是死水一潭,还是有不少人,关心房子的事情。
刘立杆站起来,下了楼,穿过篮球场,到了对面的房子,上楼,走到三楼的楼梯口,正巧碰到贺红梅从设计中心出来,贺红梅看到刘立杆,就和他说,我帮你卖掉了一套房子。
“真的,是你认识的哪个大款?”刘立杆问。
“就做帽子的那对同学,他们反正也不会离开杭城,这几个月,也赚到一些钱,够买房了,我就劝他们买个房子安定下来,他们后天会来。”贺红梅说。
“好好,谢谢你!”
刘立杆说着,仿佛听到什么地方“叮”地响了一下,一个铜质的算盘珠子落了下来,现在不是小昭的三套了,而是四套,总算是可以走出“三”的魔咒。
刘立杆和贺红梅一起走进张晨的办公室,刘立杆看到,张晨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杭城日报》,刘立杆骂道,动作真快,我还给你带来一张。
张晨大笑:“我也给你带了一张。”
他说着就从抽屉里,拿出了另外一张《杭城日报》。
刘立杆一愣,然后笑了起来,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想起了他们到海城的时候,两个人在同一天找到工作,那一天,他们不约而同地一人买了半只文昌鸡回家,哎呀,当时怎么没有仔细看看,这两个半只,合起来是不是同一只,刘立杆现在才想到。
“这个广告不错,反响很大的。”贺红梅说。
刘立杆奇道:“你怎么知道,不会你也去买了吧?”
“没有。”贺红梅摇了摇头,“我来的路上,车上收音机里,几个电台都在说这事。”
刘立杆明白了,嘿,这不正是自己要的效果吗,看样子在这点上是达到了。
张晨桌上的电话响了,张晨接了起来,电话是范建国打来的,他问,张总,刘总在不在你那里?
张晨说在,要他接电话吗?
范建国说好。
张晨拿着话筒朝刘立杆比划了一下,刘立杆走过去,从张晨手里接过话筒,听了一会,脸色就变了,说好好,我马上过来。
放下电话,张晨问,怎么了?
“我过去一下,刚刚小范告诉我,说是房管会的人来了。”刘立杆说。
张晨心里咯噔一下,这个时候有关部门找上门,应该不是什么好事,看样子是这广告招来的。
“我和你一起去。”张晨说。
“别别,我先去看看是什么事再说。”刘立杆说着,匆匆地就出去了。
魏文芳每天晚上,花两个小时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房地产的基本知识,和这个项目基本的abc。
参加培训的这些人,以前连听都没有听过什么房地产,更别说接触,不事先进行培训,到时候笑话百出还算好的,你要是胡言乱语,被来买楼花的人抓住不放,说是你们的工作人员说的,或者答应的,那才糟糕。
雯雯倩倩和范建国,也参加了培训,其他人是帮忙性质,他们可是本公司的人,所以他们比其他人听得更认真,每个人都还拿了本子,认真地记着。
星期天那天,体育场路的厂里是休息的,只有一半的人会在厂里食堂吃饭,张晨就建议把餐厅用挡板隔出一半,隔出的那一半,张晨还让老万他们,稍稍布置一下,另外又帮助画了一幅更大的效果图,立起来,这样才像个卖楼花的地方。
第二和第三天,如果还要继续卖,张晨也安排好了,就让工人们将就一下,分成两批吃饭,这样,那半个餐厅也还是够用,
一切以卖楼花为主,其他的礼让一下,不然就刘立杆他们那个三楼,那么寒酸的办公室,人家就是拿着钱,想来买楼花,看到这样子,掉个头也会跑了,当你是骗子公司。
贺红梅那天会和小昭一起来,小昭是真的要买三个楼花,而贺红梅和彩娣、赵志刚他们,还是准备来当托,这样万一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的时候,那也是必须卖啊,他们就在边上起起哄,做做样子,让场面好看一点,不至于因为太冷清,把那几个人也吓跑了。
刘立杆看着张晨和魏文芳他们,兴致很高地忙这忙那,他的心里,却是前所未有的空落,脑子里总会闪现出海城,他们京海国际金融中心楼花开卖时的情景,空空荡荡的大厅里,只有义林妈和雯雯倩倩三个人走进来,但愿这样的情景在周日不要重现。
千万不要到时候,一整天就只卖出了小昭的那三个,哼哼,又是三。
刘立杆这次推出了十七幢楼中的十幢,一共三百四十二个楼花,有四幢楼的一楼是靠近天目山路的商铺,这次暂时不对外出售。
第一次就三百四十二个,魏文芳问会不会太多了?刘立杆自己也觉得太多,本来,最理想的是第一期先推出四到五幢楼的楼花,试试水温,后面大多数的房子价格,也可以视第一次销售的情况做出调整,你一次就卖掉了大半,后面调整的空间就不大了。
但刘立杆算过,以五千一个楼花计,如果那样,收上来的钱还远远不够退还张木生的保证金。
这保证金,是工程投标的保证金,你总不能说项目都已经动工了,你的保证金还不退还给人家,这样张木生在单位里也说不响,毕竟,单位领导班子,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
按照刘立杆的设定,楼花开卖以后的一个月,项目必须已经进入打地基的阶段,这时候那些买了楼花的,就要来交首期百分之三十的房款。
这一个项目的房子不能做按揭,不是刘立杆找不到银行做,而是不能做。
因为这房子是市二建全垫资造的,从法律上来说,在建工程的所有权还是属于市二建,你要银行做按揭,市二建就必须同意放弃自己的权利,这个,就是张木生想帮忙,他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本来,连预交的房款,也都应该是市二建一起来按比例收取的,原因也是,你卖的是他们的东西,他们当然要按工程的现状获得保证,这点,张木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是不知道他们有预收房款这回事。
但就因这个不能做按揭,已经让刘立杆心里有些忐忑,他对杭城的整个房地产市场,看不见也摸不着,他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潜在的购房者,有能力不靠按揭付全款。
一套房子六万三千七百块,这不是一笔小钱,要知道上一年,也就是一九九二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才2711元,这2711元,是包括连工厂发的肥皂和纱手套等等实物,都折价计算在内的,实际拿到手的现金,还远远低于这个数。
杭城的五百多万人里,到底有多少人有能力拿出这笔钱,刘立杆真不知道,就他接触的张晨他们公司的这几百号人,大概只有张晨一个人可以拿出来,一鸣食品厂的那一百多号人,连范启顺能不能拿出这钱,他都不知道。
这样一算,这比例已经够低的,而就工资来说,半亩田工人的工资,已经算是高的了。
星期五一大早,刘立杆就跑去了报刊亭,远远地看到报刊亭前围着很多人,手里都拿着当天的《杭城日报》,刘立杆松了口气,今天国内外没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新华社没发通稿,自己的广告,如期出现在了《杭城日报》的头版,一个整版。
很多人拿着这张报纸,不仅是感觉今天的《杭城日报》怎么怪怪的,头版居然是一整幅的广告。
他们对这广告本身也感到很好奇,居然还有卖房子的,还卖什么楼花,当时的杭城人,只有老报迷才会在上海的《新民晚报》上,偶尔看到过豆腐干大小的房地产广告,那时候卖房子的,抠抠搜搜,还不如卖冰箱彩电的大气,人家一登还登四分之一版。
今天杭城这卖房子的,还真是让人见识了。
刘立杆站在那里听他们议论了一阵,发觉他们显然对什么“闹中取静”、“贵族般的享受”、“诗意地居住”等等都不感兴趣,最感兴趣的还是张晨要求加进去的“煤卫独用”。
当时刘立杆还笑张晨,他说,还有人不知道这样的房子,里面肯定会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
张晨反驳,你知道杭城有多少人住的比我们在剧团还不如?有多少人连这样的楼房都没有进去过?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才是他们的梦想,才是他们认为的“贵族般的享受”,蹲在卫生间里不被打扰,才是诗意地居住。
张晨这样说的时候,就想起了自己去过的两分的家,阿勇的家,还有其他厂里工人的家。
听着这些人报刊亭前面的议论纷纷,刘立杆现在不得不承认,对这个城市,张晨比自己认识得更透彻,自己或多或少抱持着浪漫和想象的成份,想到的才会是那些虚无缥缈的词。
还有人在讨论的是,他们广告上“离武林广场步行十分钟”这句话准不准确,有人说从马塍路过去,八件分钟就够了,有人说起码要十二三分钟,让刘立杆感到欣慰的是,他们至少一致认为,马塍路很方便,就在市中心。
刘立杆到了办公室,范建国已经到了,见他进来就兴奋地说,已经有人打电话来问房子的事了,正说着,桌上的电话又响了,他拿起来,还是问房子的事的。
刘立杆在边上看着,这才感到心里稍稍踏实一点,至少,说明这杭城还不是死水一潭,还是有不少人,关心房子的事情。
刘立杆站起来,下了楼,穿过篮球场,到了对面的房子,上楼,走到三楼的楼梯口,正巧碰到贺红梅从设计中心出来,贺红梅看到刘立杆,就和他说,我帮你卖掉了一套房子。
“真的,是你认识的哪个大款?”刘立杆问。
“就做帽子的那对同学,他们反正也不会离开杭城,这几个月,也赚到一些钱,够买房了,我就劝他们买个房子安定下来,他们后天会来。”贺红梅说。
“好好,谢谢你!”
刘立杆说着,仿佛听到什么地方“叮”地响了一下,一个铜质的算盘珠子落了下来,现在不是小昭的三套了,而是四套,总算是可以走出“三”的魔咒。
刘立杆和贺红梅一起走进张晨的办公室,刘立杆看到,张晨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杭城日报》,刘立杆骂道,动作真快,我还给你带来一张。
张晨大笑:“我也给你带了一张。”
他说着就从抽屉里,拿出了另外一张《杭城日报》。
刘立杆一愣,然后笑了起来,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想起了他们到海城的时候,两个人在同一天找到工作,那一天,他们不约而同地一人买了半只文昌鸡回家,哎呀,当时怎么没有仔细看看,这两个半只,合起来是不是同一只,刘立杆现在才想到。
“这个广告不错,反响很大的。”贺红梅说。
刘立杆奇道:“你怎么知道,不会你也去买了吧?”
“没有。”贺红梅摇了摇头,“我来的路上,车上收音机里,几个电台都在说这事。”
刘立杆明白了,嘿,这不正是自己要的效果吗,看样子在这点上是达到了。
张晨桌上的电话响了,张晨接了起来,电话是范建国打来的,他问,张总,刘总在不在你那里?
张晨说在,要他接电话吗?
范建国说好。
张晨拿着话筒朝刘立杆比划了一下,刘立杆走过去,从张晨手里接过话筒,听了一会,脸色就变了,说好好,我马上过来。
放下电话,张晨问,怎么了?
“我过去一下,刚刚小范告诉我,说是房管会的人来了。”刘立杆说。
张晨心里咯噔一下,这个时候有关部门找上门,应该不是什么好事,看样子是这广告招来的。
“我和你一起去。”张晨说。
“别别,我先去看看是什么事再说。”刘立杆说着,匆匆地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