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流放晋王一脉-带着仓库回到明末txt下载7878
第四百三十一章:流放晋王一脉-带着仓库回到明末txt下载7878-带着仓库回到明末-笔趣阁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作者:数沙人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预备役政策?这个预备役又是什么?”洪承畴听着这个自己从来都没听到过的名词,一下子有些迷茫起来。
赵文看着疑惑不解的洪承畴缓缓的解释了起来。
良久之后,洪承畴恍然大悟的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可是大人,这预备役您也打算采用募军的形式,这样一来,那财政的压力就非常的大。”
“必须采用募军的形式,财政不是问题,而且本地的预备役士兵不能驻扎在本地。预备役不出省,也就是说预备役的驻扎同省不同县。
这样一来就能避免预备役在某些事情上包庇当地。至于正规军,我也打算采用募军的形式,对于正规军的驻扎,我打算采用混合驻扎。
也就是说驻扎在南方的士兵不光是从南方招募上来的士兵,其中还要有从北方招募上来的士兵。不止是南方,到时候整个天下我都准备采用这种方式,还有军中的参赞制度,这种制度以后也要发扬光大。
如今大明卫所制之所以这么败坏,归根结底是因为士兵不流通,军官不流通。一个百户管辖的人只要没有意外的话,哪怕过个十几年,还是这些人。
再加上大明的军官世袭制度,这就加重了这种现象。如今军队私人化之所以这么严重和这两种制度是分不开的,
所以,这两种制度必须废除。”赵文缓缓的说着,将自己的构想说了出来。
其实赵文的构想也是采纳了后世对军队的管理,后世对军队的管理可是经过检验的,是值得使用的。
洪承畴听着赵文的声音心中不停盘算着,片刻之后,洪承畴看着赵文,“大人,您这个办法好是好,但这种办法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可是到最后却弃之不用了。
您这种制度对军官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还是那种有能力的军官,可是这种军官的数量又非常的少。
至于南北士兵混合驻扎,如今有火车在手,这种办法施行起来也不太难。
难的就是军官啊,虽然如今大明的军官都是一些废物,可是为什么这些废物却一直能够存在呢?他们靠的可不光光是洪武皇帝的圣旨。
他们靠的是他们家中留存的行军打仗之学,这种东西基本上都是父传子,普通士兵根本就不会,也没有地方去学。
要是废除军官世袭制,恐怕以后会带兵打仗的军官越来越少。这些军官虽然都是废物,可是只要有这些军官在手,只要将他们带到人口众多的地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拉起来一支军队。
文官好培养,要不了几年就能培养出来。可是武将不一样啊,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夫别想培养出来。这几年朝廷也开设了武举人,可收效甚微。”
洪承畴这话说的倒是不假,在古代,尤其是大明,虽然武官的地位低下,但是整个大明的军官却基本上被这些人给垄断了。这些人之所以处于垄断地位,那是因为带兵打仗的本事都是自己的家传之学。
虽然这个时候也有不少的军书、兵法,可是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大而化的东西,涉及到具体士兵的事情却是很少的。
低级军官基本上都是和普通士兵打交道的,对于普通士兵的管理可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就算大将再厉害,没有这些军官的存在,那军队也不复存在。
赵文轻笑一声,“我都打算废除军官世袭制了,我难道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吗?”
洪承畴看着赵文胜券在握的样子,一脸恭敬的看着赵文,“还请大人赐教。”
赵文站了起来,一甩袖子缓缓的走到大厅的门口处。
“我既然能建立培养文官的学校,那我为什么不能建立培养武将的学校?如果不废除军官世袭制,就算在高明的制度,早晚都会有一天变成将领的私军。”赵文回过头来看着洪承畴,眼中射出一道精光。
“培养军官?这能行吗?”洪承畴毕竟刚刚投降赵文没有多上时间,对于宣镇当中的很多事情都不明白,所以现对赵文的这种办法就有些疑惑。
培养军官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这种事情真的能行吗?
“我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不将军官世袭制这一政策彻底的摧毁,士兵永远都是将领的士兵而不是朝廷的士兵。”赵文掷地有声的道。
“行了,今天就到这里吧,你在路上奔波了这么长的时间,也应该去休息了,来人啊,将洪先生安排下去。”
洪承畴看着赵文这个样子,也只好冲着赵文行了一礼然后跟着赵文叫过来的亲卫朝着外面走去。
看着洪承畴离开的背影,赵文暗道:“是个有本事的,可惜目光被时代所局限了。”
洪承畴离开之后,赵文就来到了县衙的书房当中。
如今山西都已经被拿下了,赵大牛和宋虎他们也开始将俘虏的官员朝着阳城这边押送了过来,再还有差不多两三天的事情就能全部弄过来。
而这些人要往倭国送去,这里面的事情众多,不好好的处理一番,制定详细的条例可是不行的。
就在赵文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位于阳城的县衙不远处的一个巨大院子中,里面的人扎堆着议论纷纷。
这个院子是赵文专门腾出来,用来看押俘虏来的官员的,对于这些官员,赵文也没有怠慢他们,每天提供的伙食都是按照军中军官的伙食来提供的。
“刘大人,如今整个山西已经被赵文拿下了,估计也快要将咱们往倭国送去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穿着棉袄的中年书生一脸仇怨蹲在院子当中的一棵大树下面,看着站在自己眼前不慌忙,还在打着拳的中年书生。
“这还用说?赵文肯定会将咱们送到倭国去的。咱们这些人都是赵文的俘虏,是生是死不过是人家的一句话而已。”被叫做刘大人的这个中年书生停了下来,长出一口气看向这人。
刘大人全名叫做刘海成,是阳城的县令。而询问他的这个人叫做孙文平,是阳城的同知。
原本他们两个是要跟着吴甡南逃的,可是因为某些原因,走的时候有些迟了,逃了没多长时间就被赵文的亲卫营骑兵给俘虏了回来。
孙文平一脸担忧的看着刘海成,“你就一点不担忧吗?倭国可是化外之地,听说那里的百姓不识王化,野蛮的厉害,现在的那里还处于茹毛饮血的时代,要是将咱们扔到倭国去,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孙文平一听要将自己扔到倭国去,心中就一阵的恐惧。
那可是倭国啊,距离大明十万八千里之远,中间还隔着大海,整不好都要死在海上,而且那里的百姓都是一些野蛮人,自己这些人去能活的下来吗?
“这个赵文也真是的,从古到今,只要是投降的官员,不管文武,就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那些武将和士兵也不知道被他们弄到哪里去了,现在又要将咱们送到倭国去,这不是明摆着要将咱们往绝路上送吗?难道他就不需要咱们这些人替他治理地方吗?”孙文平愤愤不平的怒骂着。
刘海成仿佛认命一般,“这谁知道呢?赵文这人从来不按照套路出牌,从古到今,有哪个人像他这样造反的?放着京城不打,专门跑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
刘海成长叹一口气,一脸的郁闷。
“倭国啊,这种地方该让人咋活啊!!!”赵文平蹲在地上,毫无形象的看着天空不停的长叹。
他们这些人根本就不想去倭国,当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闹腾了几次,可是每次闹腾引来的都是宣镇士兵的枪声,渐渐的,这些人也就不敢闹腾了。
当太阳落下西山的时候,赵文从书房中走了出来,摇晃了一下脖子,舒缓了一下自己的疲倦之后,又领着十几个亲卫朝着距离县衙不远、和关押官员院子紧紧相邻的一个院子走去。
这个院子当中关押的不是别人,而是晋王世子朱审烜以及他那一大家子。
这个院子中关押的乃是朱审煊的这一脉的嫡系,至于旁系,则被关押在了其他的地方。
没多长时间,赵文就来到了这个院子的大门前。
“朱审烜怎么样了?”赵文站在院子的大门前,看着院子门前的士兵,换缓声问道。
被问道的这个士兵急忙回道:“大人,这个晋王世子真是一个滚刀肉,咱们刚俘虏他的时候,他还哭着叫着闹绝食不活了,可是这么多天过去了,这小子却变得像没事人一样,成天吃吃喝喝,甚至还和他的那些妻妾夜夜笙歌,这那里是俘虏啊,这明明就是大爷啊。”
赵文一听这话,不由的笑出声来,“哈哈,不错,不错,要的就是这种心态。”
赵文笑着就将房门推开,走了进去。
这个院子还是比较大的,可以将朱审煊这些嫡系全部容纳下来。
和朱审煊血缘关系不太远的郡王一级的旁系因为人数众多,所以就被赵文分开关押在其他的地方。
毕竟晋王府传承了数百年,人口众多,一个院子也关押不了那么多的人。
至于那些不知道隔了多少辈,穷的叮当响的镇国中尉辅国中尉这些人,赵文则没有去管。
这些人虽然有着龙子龙孙的名头,可是在血缘上和晋王府差的太远了,而且这些人还贫穷不已,俘虏他们也没什么用。
赵文俘虏的这些人当中,有很大一批人是女性,这些人当中除过朱审煊的姊妹之外,就是他和他兄弟们的妻妾。
赵文走进院子当中就听到了莺莺燕燕的嘻戏声,赵文听着这个声音,不由得哑然失笑。
“心真大,都被俘虏了,还有心情和自己的妻妾嘻戏。”赵文笑骂几声,随后朝着院子当中的大厅走去。
刚一走到大厅时,赵文就看见在大厅中和妻妾闹做一团的朱审煊。
“都给我停下来!”赵文身后的亲卫看到这一幕,直接大吼一声。
朱审煊这才反应过来,他看着出现在大厅门口处的赵文,肥胖的身体不停的颤抖着。
“大大大人,小的小的……”
朱审煊噗通一下跪到了地上,浑身冷汗直流,不停的哆嗦着。
他身后的妻妾也急忙跪在地上,一脸惊恐的看着赵文。
这些人身上的衣服都是从晋王府中带出来的,除过有些脏之外,倒也华丽。
赵文身后的亲卫也急忙往院子后方而去。
没多长时间,整个院子当中跪满了晋王府的俘虏。
朱审煊也趴着走出了大厅,来到了这些人的前面。
晋王府的这些人当初早已被赵文给吓怕了,现在一见到赵文,他们的双腿就不停的颤抖。
赵文站在院子前方,看着跪在地上的这些人,开口道:“你们这些人要是放在别人身上,只有死路一条。”
“明白明白,小的明白,大人宽宏大量万寿无疆!”朱审煊急忙恭维了起来。
“行了,你们也不用恭维我了。我现在就问你们一句话,你们是想活还是想死?”
赵文此言一出,跪在院子当中的人都恐慌了起来,他们还以为赵文要杀他们。
“大大大人这是何意啊?”朱审煊咽了一口唾沫,抬起头来一脸恐惧的看向赵文。
赵文道:“现在你们眼前有一条活路,不知道你们要不要。”
“要要要,只要能活下去,大人您让我们干什么都行!”朱审煊的脑袋就像小鸡啄米一样,点个不停。
不光是朱审煊,朱审煊身后的那些兄弟姐妹们也都不停的点着脑袋。
“既然如此,那我就对你们明说了吧。你们可知道爪哇?”赵文看向这些人。
“爪哇?这是什么地方,我不知道啊。”
朱审煊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可对于这些事情却根本一窍不通。
院子中跪着的人都是一脸迷茫的看着赵文。
“爪哇乃是海外之地,在爪哇西北之地有一片面积不次于大明的土地,这处土地上如今人迹罕至,但这片土地上有着很丰富的资源,所以,我想将你们送到那里去。”
赵文所说的不是别处,正是后世的大洋洲。
赵文的想法就是将这些宗室流放到大洋洲去。
明朝末年的宗室人口数量巨大,从嘉靖朝开始,宗室人口与日俱增,呈井喷是暴增。
嘉靖之前,对于新出生的宗室人口户部还进行记录,可是嘉靖朝之后,户部对于这些新增人口就不太上心了。
不是他们不愿意记录,而是他们记录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新增的数量。
明朝末年的宗室人口有多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迷,在后世有说百万的,有说三十万的,有说五六十万的,总之各种说法都有。
《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二十三年,宗室总人口十六万。《五杂俎》记载,万历末年,宗室人口二十余万。
不过,徐光启也有一些记载,万历三十二年徐光启记载,“隶属籍者十三万,而见存者不下八万”。
也就是说光官方记载的就有十三万宗室。
需要注意的是,徐光启记载的是十年前的宗室人数,也就是万历二十二年。
从徐光启的记载,和洪武年间的人口增长中,也基本可以看到这么一个事实,即:“是十年而增三分之一,即又三十年余一倍也”!
意思就是说十年增长三分之一,三十年增长一倍。
按照徐光启的记载来算,万历二十二年是十三万人,那么到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万历末年,官方记录的宗室人口数量就已经将近三十万人。
后世对于官方以及徐光启的记载有很大的争论,有人说这些记载只有男丁,没有女性。
他们根据的是因为古代只有男丁才能进本族家谱。
而且从嘉靖之后,能被官方记录的只有镇国将军往上的宗室,对于那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官方则不太记录,毕竟记录就要给发俸禄。
不管怎么算,明末宗室的数量虽然有可能没有百万那么夸张,但是四五十万应该是有的。
对于这些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吸血虫,赵文可不想轻易地饶了他们。
那些不吃俸禄的奉国中尉镇国中尉饶过也罢,可是这些镇国将军往上的,不惩罚却是不行了。
要是将他们全都杀了,这显然不太合适。可放了,也不合适。
所以赵文思来想去之后,就选择将他们流放到大洋洲去。
赵文看着疑惑不解的洪承畴缓缓的解释了起来。
良久之后,洪承畴恍然大悟的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可是大人,这预备役您也打算采用募军的形式,这样一来,那财政的压力就非常的大。”
“必须采用募军的形式,财政不是问题,而且本地的预备役士兵不能驻扎在本地。预备役不出省,也就是说预备役的驻扎同省不同县。
这样一来就能避免预备役在某些事情上包庇当地。至于正规军,我也打算采用募军的形式,对于正规军的驻扎,我打算采用混合驻扎。
也就是说驻扎在南方的士兵不光是从南方招募上来的士兵,其中还要有从北方招募上来的士兵。不止是南方,到时候整个天下我都准备采用这种方式,还有军中的参赞制度,这种制度以后也要发扬光大。
如今大明卫所制之所以这么败坏,归根结底是因为士兵不流通,军官不流通。一个百户管辖的人只要没有意外的话,哪怕过个十几年,还是这些人。
再加上大明的军官世袭制度,这就加重了这种现象。如今军队私人化之所以这么严重和这两种制度是分不开的,
所以,这两种制度必须废除。”赵文缓缓的说着,将自己的构想说了出来。
其实赵文的构想也是采纳了后世对军队的管理,后世对军队的管理可是经过检验的,是值得使用的。
洪承畴听着赵文的声音心中不停盘算着,片刻之后,洪承畴看着赵文,“大人,您这个办法好是好,但这种办法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可是到最后却弃之不用了。
您这种制度对军官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还是那种有能力的军官,可是这种军官的数量又非常的少。
至于南北士兵混合驻扎,如今有火车在手,这种办法施行起来也不太难。
难的就是军官啊,虽然如今大明的军官都是一些废物,可是为什么这些废物却一直能够存在呢?他们靠的可不光光是洪武皇帝的圣旨。
他们靠的是他们家中留存的行军打仗之学,这种东西基本上都是父传子,普通士兵根本就不会,也没有地方去学。
要是废除军官世袭制,恐怕以后会带兵打仗的军官越来越少。这些军官虽然都是废物,可是只要有这些军官在手,只要将他们带到人口众多的地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拉起来一支军队。
文官好培养,要不了几年就能培养出来。可是武将不一样啊,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夫别想培养出来。这几年朝廷也开设了武举人,可收效甚微。”
洪承畴这话说的倒是不假,在古代,尤其是大明,虽然武官的地位低下,但是整个大明的军官却基本上被这些人给垄断了。这些人之所以处于垄断地位,那是因为带兵打仗的本事都是自己的家传之学。
虽然这个时候也有不少的军书、兵法,可是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大而化的东西,涉及到具体士兵的事情却是很少的。
低级军官基本上都是和普通士兵打交道的,对于普通士兵的管理可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就算大将再厉害,没有这些军官的存在,那军队也不复存在。
赵文轻笑一声,“我都打算废除军官世袭制了,我难道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吗?”
洪承畴看着赵文胜券在握的样子,一脸恭敬的看着赵文,“还请大人赐教。”
赵文站了起来,一甩袖子缓缓的走到大厅的门口处。
“我既然能建立培养文官的学校,那我为什么不能建立培养武将的学校?如果不废除军官世袭制,就算在高明的制度,早晚都会有一天变成将领的私军。”赵文回过头来看着洪承畴,眼中射出一道精光。
“培养军官?这能行吗?”洪承畴毕竟刚刚投降赵文没有多上时间,对于宣镇当中的很多事情都不明白,所以现对赵文的这种办法就有些疑惑。
培养军官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这种事情真的能行吗?
“我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不将军官世袭制这一政策彻底的摧毁,士兵永远都是将领的士兵而不是朝廷的士兵。”赵文掷地有声的道。
“行了,今天就到这里吧,你在路上奔波了这么长的时间,也应该去休息了,来人啊,将洪先生安排下去。”
洪承畴看着赵文这个样子,也只好冲着赵文行了一礼然后跟着赵文叫过来的亲卫朝着外面走去。
看着洪承畴离开的背影,赵文暗道:“是个有本事的,可惜目光被时代所局限了。”
洪承畴离开之后,赵文就来到了县衙的书房当中。
如今山西都已经被拿下了,赵大牛和宋虎他们也开始将俘虏的官员朝着阳城这边押送了过来,再还有差不多两三天的事情就能全部弄过来。
而这些人要往倭国送去,这里面的事情众多,不好好的处理一番,制定详细的条例可是不行的。
就在赵文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位于阳城的县衙不远处的一个巨大院子中,里面的人扎堆着议论纷纷。
这个院子是赵文专门腾出来,用来看押俘虏来的官员的,对于这些官员,赵文也没有怠慢他们,每天提供的伙食都是按照军中军官的伙食来提供的。
“刘大人,如今整个山西已经被赵文拿下了,估计也快要将咱们往倭国送去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穿着棉袄的中年书生一脸仇怨蹲在院子当中的一棵大树下面,看着站在自己眼前不慌忙,还在打着拳的中年书生。
“这还用说?赵文肯定会将咱们送到倭国去的。咱们这些人都是赵文的俘虏,是生是死不过是人家的一句话而已。”被叫做刘大人的这个中年书生停了下来,长出一口气看向这人。
刘大人全名叫做刘海成,是阳城的县令。而询问他的这个人叫做孙文平,是阳城的同知。
原本他们两个是要跟着吴甡南逃的,可是因为某些原因,走的时候有些迟了,逃了没多长时间就被赵文的亲卫营骑兵给俘虏了回来。
孙文平一脸担忧的看着刘海成,“你就一点不担忧吗?倭国可是化外之地,听说那里的百姓不识王化,野蛮的厉害,现在的那里还处于茹毛饮血的时代,要是将咱们扔到倭国去,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孙文平一听要将自己扔到倭国去,心中就一阵的恐惧。
那可是倭国啊,距离大明十万八千里之远,中间还隔着大海,整不好都要死在海上,而且那里的百姓都是一些野蛮人,自己这些人去能活的下来吗?
“这个赵文也真是的,从古到今,只要是投降的官员,不管文武,就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那些武将和士兵也不知道被他们弄到哪里去了,现在又要将咱们送到倭国去,这不是明摆着要将咱们往绝路上送吗?难道他就不需要咱们这些人替他治理地方吗?”孙文平愤愤不平的怒骂着。
刘海成仿佛认命一般,“这谁知道呢?赵文这人从来不按照套路出牌,从古到今,有哪个人像他这样造反的?放着京城不打,专门跑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
刘海成长叹一口气,一脸的郁闷。
“倭国啊,这种地方该让人咋活啊!!!”赵文平蹲在地上,毫无形象的看着天空不停的长叹。
他们这些人根本就不想去倭国,当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闹腾了几次,可是每次闹腾引来的都是宣镇士兵的枪声,渐渐的,这些人也就不敢闹腾了。
当太阳落下西山的时候,赵文从书房中走了出来,摇晃了一下脖子,舒缓了一下自己的疲倦之后,又领着十几个亲卫朝着距离县衙不远、和关押官员院子紧紧相邻的一个院子走去。
这个院子当中关押的不是别人,而是晋王世子朱审烜以及他那一大家子。
这个院子中关押的乃是朱审煊的这一脉的嫡系,至于旁系,则被关押在了其他的地方。
没多长时间,赵文就来到了这个院子的大门前。
“朱审烜怎么样了?”赵文站在院子的大门前,看着院子门前的士兵,换缓声问道。
被问道的这个士兵急忙回道:“大人,这个晋王世子真是一个滚刀肉,咱们刚俘虏他的时候,他还哭着叫着闹绝食不活了,可是这么多天过去了,这小子却变得像没事人一样,成天吃吃喝喝,甚至还和他的那些妻妾夜夜笙歌,这那里是俘虏啊,这明明就是大爷啊。”
赵文一听这话,不由的笑出声来,“哈哈,不错,不错,要的就是这种心态。”
赵文笑着就将房门推开,走了进去。
这个院子还是比较大的,可以将朱审煊这些嫡系全部容纳下来。
和朱审煊血缘关系不太远的郡王一级的旁系因为人数众多,所以就被赵文分开关押在其他的地方。
毕竟晋王府传承了数百年,人口众多,一个院子也关押不了那么多的人。
至于那些不知道隔了多少辈,穷的叮当响的镇国中尉辅国中尉这些人,赵文则没有去管。
这些人虽然有着龙子龙孙的名头,可是在血缘上和晋王府差的太远了,而且这些人还贫穷不已,俘虏他们也没什么用。
赵文俘虏的这些人当中,有很大一批人是女性,这些人当中除过朱审煊的姊妹之外,就是他和他兄弟们的妻妾。
赵文走进院子当中就听到了莺莺燕燕的嘻戏声,赵文听着这个声音,不由得哑然失笑。
“心真大,都被俘虏了,还有心情和自己的妻妾嘻戏。”赵文笑骂几声,随后朝着院子当中的大厅走去。
刚一走到大厅时,赵文就看见在大厅中和妻妾闹做一团的朱审煊。
“都给我停下来!”赵文身后的亲卫看到这一幕,直接大吼一声。
朱审煊这才反应过来,他看着出现在大厅门口处的赵文,肥胖的身体不停的颤抖着。
“大大大人,小的小的……”
朱审煊噗通一下跪到了地上,浑身冷汗直流,不停的哆嗦着。
他身后的妻妾也急忙跪在地上,一脸惊恐的看着赵文。
这些人身上的衣服都是从晋王府中带出来的,除过有些脏之外,倒也华丽。
赵文身后的亲卫也急忙往院子后方而去。
没多长时间,整个院子当中跪满了晋王府的俘虏。
朱审煊也趴着走出了大厅,来到了这些人的前面。
晋王府的这些人当初早已被赵文给吓怕了,现在一见到赵文,他们的双腿就不停的颤抖。
赵文站在院子前方,看着跪在地上的这些人,开口道:“你们这些人要是放在别人身上,只有死路一条。”
“明白明白,小的明白,大人宽宏大量万寿无疆!”朱审煊急忙恭维了起来。
“行了,你们也不用恭维我了。我现在就问你们一句话,你们是想活还是想死?”
赵文此言一出,跪在院子当中的人都恐慌了起来,他们还以为赵文要杀他们。
“大大大人这是何意啊?”朱审煊咽了一口唾沫,抬起头来一脸恐惧的看向赵文。
赵文道:“现在你们眼前有一条活路,不知道你们要不要。”
“要要要,只要能活下去,大人您让我们干什么都行!”朱审煊的脑袋就像小鸡啄米一样,点个不停。
不光是朱审煊,朱审煊身后的那些兄弟姐妹们也都不停的点着脑袋。
“既然如此,那我就对你们明说了吧。你们可知道爪哇?”赵文看向这些人。
“爪哇?这是什么地方,我不知道啊。”
朱审煊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可对于这些事情却根本一窍不通。
院子中跪着的人都是一脸迷茫的看着赵文。
“爪哇乃是海外之地,在爪哇西北之地有一片面积不次于大明的土地,这处土地上如今人迹罕至,但这片土地上有着很丰富的资源,所以,我想将你们送到那里去。”
赵文所说的不是别处,正是后世的大洋洲。
赵文的想法就是将这些宗室流放到大洋洲去。
明朝末年的宗室人口数量巨大,从嘉靖朝开始,宗室人口与日俱增,呈井喷是暴增。
嘉靖之前,对于新出生的宗室人口户部还进行记录,可是嘉靖朝之后,户部对于这些新增人口就不太上心了。
不是他们不愿意记录,而是他们记录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新增的数量。
明朝末年的宗室人口有多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迷,在后世有说百万的,有说三十万的,有说五六十万的,总之各种说法都有。
《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二十三年,宗室总人口十六万。《五杂俎》记载,万历末年,宗室人口二十余万。
不过,徐光启也有一些记载,万历三十二年徐光启记载,“隶属籍者十三万,而见存者不下八万”。
也就是说光官方记载的就有十三万宗室。
需要注意的是,徐光启记载的是十年前的宗室人数,也就是万历二十二年。
从徐光启的记载,和洪武年间的人口增长中,也基本可以看到这么一个事实,即:“是十年而增三分之一,即又三十年余一倍也”!
意思就是说十年增长三分之一,三十年增长一倍。
按照徐光启的记载来算,万历二十二年是十三万人,那么到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万历末年,官方记录的宗室人口数量就已经将近三十万人。
后世对于官方以及徐光启的记载有很大的争论,有人说这些记载只有男丁,没有女性。
他们根据的是因为古代只有男丁才能进本族家谱。
而且从嘉靖之后,能被官方记录的只有镇国将军往上的宗室,对于那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官方则不太记录,毕竟记录就要给发俸禄。
不管怎么算,明末宗室的数量虽然有可能没有百万那么夸张,但是四五十万应该是有的。
对于这些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吸血虫,赵文可不想轻易地饶了他们。
那些不吃俸禄的奉国中尉镇国中尉饶过也罢,可是这些镇国将军往上的,不惩罚却是不行了。
要是将他们全都杀了,这显然不太合适。可放了,也不合适。
所以赵文思来想去之后,就选择将他们流放到大洋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