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那将的回答,原来这数唐人竟是洛阳附近乞活军的首领,蒲茂顿时喜悦。
伏拜行礼的那几个乞活军的首领,各报姓名。
适才引起蒲茂注意,壮硕魁梧的那人最先开口,沉稳地说道:“小人李基,拜见天王。”
余下三人,跟着把自己的姓名道出,几人中个头最矮的一个叫做王农,——这人的个头是真的矮,至多五尺上下,与在场诸人一比,宛如小人国里的小人,不过虽然矮小,行止却极矫捷;另外两人是兄弟两个,却便是从贺浑邪营中杀出,投至洛阳乞活军中的冯太、冯宇。
这李基,就是洛阳乞活军的军帅,王农,则是李基帐下头名的悍将。他两人的名字,便是常年在咸阳的蒲茂也是曾有闻知的。至於冯太、冯宇,他们兄弟是新投到洛阳的,尽管因为两人各有擅长,得到了李基的重视,但名声尚未远扬,蒲茂却是没有听说过他俩。
没有听说过冯太、冯宇不打紧,知道了眼前此魁梧健硕的男子便是洛阳的乞活帅李基,蒲茂欢喜不已,他亲自上前,把李基扶起,又叫王农等三人起身。
蒲茂和李基两人的个头相当。
蒲茂上下细细打量,说道:“君即李僧施耶!久闻君之大名矣!君可知否,我前日还专门遣人去洛阳山中寻君,却未料到,遣出的人尚未回来,君竟翩然已至!”
僧施,是李基的字。
李基生了两道浓眉,国字脸,相貌堂堂,应是久在山中居住、饱受风吹雨打之故,皮肤显得很粗糙,但这点粗糙,不仅无损於他的外表,而且还给他增添了几分朴质的气息。
也难怪蒲茂这般高兴,李基的名头实在是太大了。
他堪称是现今活跃於魏国的各支乞活军中最有名气的一个军帅。
要说起来,而下魏国各地的乞活军分支着实不少,名帅亦颇有之,可为何偏这李基名声显赫呢?这要从乞活军的起源讲起。乞活军从有以今,他们的活动范围虽然主要是在河北、中原一带,但他们一以贯之的对外称号,全称却是“并州乞活”,此乃是因为,最初的乞活军成员,实都是从并州逃难而到河北、中原的。
近百年前,天下放乱之际,匈奴赵氏正盛,攻侵并州,大肆屠杀劫掠,并州的百姓走投无路,为了讨一口饭吃,遂在当时的并州刺史之统带下,约有百姓及官吏、士兵两万多户逃至到了冀州。这两万多户,差不多十来万男女,就是乞活军的前身。
从那时到现在,乞活军起起落落,有过风起云涌、声势浩大的时候,也有过如现在这般,声势稍小的时候,但无论浩大或小,他们各支的首领和各支的基干力量,却仍都是那批从并州逃难到冀的并州人之子孙后裔,故此“并州乞活”的这个名号,一直没有改过。
李基的名头之所以在目下的诸支乞活军中最为响亮,其缘故就在於此,他的祖上,即是那位领着并州人逃难就食到冀的并州刺史。换言之,乞活军就是他的祖上一手带出来的,要把乞活比作一个势力集团的话,那么李基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和领导者。
当然,这个继承人、领导者,只是名义上来说,放到现实中,早已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自从李基的祖上战死,为匈奴人所杀之后,乞活军的内部便在本集团的前途该何去何从、该以何地为根基上,起了严重的分歧,分化成了好几个的团体,后遂在各自首领的率领下,根据不同的判断,各奔前路,分去了冀州、中原的几个郡,其中尤以广宗、陈留两地为两大中心。匈奴赵氏灭亡,慕容鲜卑崛起,历经赵氏、慕容氏持续不断数十年的攻剿,时至如今,且连那陈留这个昔日的中心都没能保住,——因是也才有了被迫迁至洛阳的这支立李基所部的乞活,更就不必说什么继承人、领导者了。
但说回来,尽管如此,至少在名气上,李基的名头还是超出在诸个乞活军帅之上的。
李基半弯着腰,状态恭谨,说道:“小人鄙陋,贱名何足以污天王清听!天王遣人去山中找小人了么?小人却是不知。小人今冒昧前来,是因为仰慕天王仁德的美名,慕容氏暴虐无道,河北士民苦之久矣,闻天王率王师来伐,无不欢欣雀跃,小人故从众意,特来拜见天王。小人虽是粗陋,略知洛阳虚实,敢请献绵薄之力,助天王攻克洛阳。”
就如刚才所述,这乞活军的前身虽是难民集团,底子是是流民武装集团,但组成乞活军的成员是相当复杂的,有百姓、有士兵,也有落魄的贵族、旧时的官吏、地方的豪强、郡县的士绅,故是乞活军的后裔们,依其祖上身份的不同,传至现在,在学问、见识上也各有不同。
李基的祖上是并州刺史,不折不扣的唐室重臣、士族名流,虽是流落山东,其家学未断,因此李基身为“乞活”的军帅,听起来好像是叫花子的头领似的,且其谦虚自己“鄙陋”,然其人却是颇有文化修养,待人处事,说起话来,一点也没有粗野之气。
蒲茂开心地说道:“我的仁义之名,你们也听说了么?”
李基说道:“天王之仁义,播撒海内,基等虽在洛阳,岂会不闻!”
蒲茂顾视孟朗,感慨地说道:“诚如李君所言,慕容暴虐,而何止慕容暴虐!自匈奴起乱以来,近百年间,河北当权者,尽以残民为事!孟师,我独以仁义之道而行之,以抚养万民为己任,於今观之去,却是已有成效了啊!”
孟朗何等聪明,一下就听出蒲茂的这番话,既是自许,也是在暗示他,不要再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总盯着姚桃这些降将,搞出些金刀计这类的幺蛾子了,同时,大概还有为“因不听孟朗杀了赵氏父子的建议,赵兴终是反叛”这事儿给蒲茂自己做出开脱的意味,便说道:“大王英明神武,洞见秋毫,上识天命,下知民意,古之贤圣、明君,不过如此!”
蒲茂摸着胡须,笑了一笑,把目光转向了王农,如果说他看李基的目光是充满了喜意,那么他这会儿看王农,其目光则就透出了些许的好奇。
他问李基,说道:“这位王农,可就是那个王石奴么?”
李基答道:“正是。”
被蒲茂点到了自己的名字,王农不似李基那般恭谨,抬头挺胸地站立着,个头虽矮,却一副骄傲的姿态,如同站在泰山的顶上也似。
蒲茂啧啧称奇,说道:“闻鲜卑军中传言‘千军万马,当避王石奴’。王君之名,可谓威震鲜卑矣!却不意身形如此矮小。”
王农昂昂然地说道:“农身形虽矮,志可吞天!”
蒲茂拊掌称赞,说道:“真壮士也!”
营外非久谈之所,蒲茂便不再观察敌情,邀请李基等人从他一起,返到营中,入帐欢叙。
李基这回从洛阳山中来,不是只带了王农、冯太、冯宇三人的,他山中的部曲,他带来了大半,约有三千余人。蒲茂就叫他在秦军营垒的边上,另筑营地,暂且驻扎。
当晚,蒲茂摆宴招待李基诸人。
次日,蒲茂下旨,任李基为了一个四品将军,任王农为了一个五品将军,任冯太、冯宇兄弟为将兵都尉。将兵都尉,也是五品,位在将军下。
四品、五品,都不是低职,可见蒲茂对李基等人的重视。
却是就在蒲茂任命他们几人官职的旨意才下,王农就闹出了一桩事来。
伏拜行礼的那几个乞活军的首领,各报姓名。
适才引起蒲茂注意,壮硕魁梧的那人最先开口,沉稳地说道:“小人李基,拜见天王。”
余下三人,跟着把自己的姓名道出,几人中个头最矮的一个叫做王农,——这人的个头是真的矮,至多五尺上下,与在场诸人一比,宛如小人国里的小人,不过虽然矮小,行止却极矫捷;另外两人是兄弟两个,却便是从贺浑邪营中杀出,投至洛阳乞活军中的冯太、冯宇。
这李基,就是洛阳乞活军的军帅,王农,则是李基帐下头名的悍将。他两人的名字,便是常年在咸阳的蒲茂也是曾有闻知的。至於冯太、冯宇,他们兄弟是新投到洛阳的,尽管因为两人各有擅长,得到了李基的重视,但名声尚未远扬,蒲茂却是没有听说过他俩。
没有听说过冯太、冯宇不打紧,知道了眼前此魁梧健硕的男子便是洛阳的乞活帅李基,蒲茂欢喜不已,他亲自上前,把李基扶起,又叫王农等三人起身。
蒲茂和李基两人的个头相当。
蒲茂上下细细打量,说道:“君即李僧施耶!久闻君之大名矣!君可知否,我前日还专门遣人去洛阳山中寻君,却未料到,遣出的人尚未回来,君竟翩然已至!”
僧施,是李基的字。
李基生了两道浓眉,国字脸,相貌堂堂,应是久在山中居住、饱受风吹雨打之故,皮肤显得很粗糙,但这点粗糙,不仅无损於他的外表,而且还给他增添了几分朴质的气息。
也难怪蒲茂这般高兴,李基的名头实在是太大了。
他堪称是现今活跃於魏国的各支乞活军中最有名气的一个军帅。
要说起来,而下魏国各地的乞活军分支着实不少,名帅亦颇有之,可为何偏这李基名声显赫呢?这要从乞活军的起源讲起。乞活军从有以今,他们的活动范围虽然主要是在河北、中原一带,但他们一以贯之的对外称号,全称却是“并州乞活”,此乃是因为,最初的乞活军成员,实都是从并州逃难而到河北、中原的。
近百年前,天下放乱之际,匈奴赵氏正盛,攻侵并州,大肆屠杀劫掠,并州的百姓走投无路,为了讨一口饭吃,遂在当时的并州刺史之统带下,约有百姓及官吏、士兵两万多户逃至到了冀州。这两万多户,差不多十来万男女,就是乞活军的前身。
从那时到现在,乞活军起起落落,有过风起云涌、声势浩大的时候,也有过如现在这般,声势稍小的时候,但无论浩大或小,他们各支的首领和各支的基干力量,却仍都是那批从并州逃难到冀的并州人之子孙后裔,故此“并州乞活”的这个名号,一直没有改过。
李基的名头之所以在目下的诸支乞活军中最为响亮,其缘故就在於此,他的祖上,即是那位领着并州人逃难就食到冀的并州刺史。换言之,乞活军就是他的祖上一手带出来的,要把乞活比作一个势力集团的话,那么李基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和领导者。
当然,这个继承人、领导者,只是名义上来说,放到现实中,早已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自从李基的祖上战死,为匈奴人所杀之后,乞活军的内部便在本集团的前途该何去何从、该以何地为根基上,起了严重的分歧,分化成了好几个的团体,后遂在各自首领的率领下,根据不同的判断,各奔前路,分去了冀州、中原的几个郡,其中尤以广宗、陈留两地为两大中心。匈奴赵氏灭亡,慕容鲜卑崛起,历经赵氏、慕容氏持续不断数十年的攻剿,时至如今,且连那陈留这个昔日的中心都没能保住,——因是也才有了被迫迁至洛阳的这支立李基所部的乞活,更就不必说什么继承人、领导者了。
但说回来,尽管如此,至少在名气上,李基的名头还是超出在诸个乞活军帅之上的。
李基半弯着腰,状态恭谨,说道:“小人鄙陋,贱名何足以污天王清听!天王遣人去山中找小人了么?小人却是不知。小人今冒昧前来,是因为仰慕天王仁德的美名,慕容氏暴虐无道,河北士民苦之久矣,闻天王率王师来伐,无不欢欣雀跃,小人故从众意,特来拜见天王。小人虽是粗陋,略知洛阳虚实,敢请献绵薄之力,助天王攻克洛阳。”
就如刚才所述,这乞活军的前身虽是难民集团,底子是是流民武装集团,但组成乞活军的成员是相当复杂的,有百姓、有士兵,也有落魄的贵族、旧时的官吏、地方的豪强、郡县的士绅,故是乞活军的后裔们,依其祖上身份的不同,传至现在,在学问、见识上也各有不同。
李基的祖上是并州刺史,不折不扣的唐室重臣、士族名流,虽是流落山东,其家学未断,因此李基身为“乞活”的军帅,听起来好像是叫花子的头领似的,且其谦虚自己“鄙陋”,然其人却是颇有文化修养,待人处事,说起话来,一点也没有粗野之气。
蒲茂开心地说道:“我的仁义之名,你们也听说了么?”
李基说道:“天王之仁义,播撒海内,基等虽在洛阳,岂会不闻!”
蒲茂顾视孟朗,感慨地说道:“诚如李君所言,慕容暴虐,而何止慕容暴虐!自匈奴起乱以来,近百年间,河北当权者,尽以残民为事!孟师,我独以仁义之道而行之,以抚养万民为己任,於今观之去,却是已有成效了啊!”
孟朗何等聪明,一下就听出蒲茂的这番话,既是自许,也是在暗示他,不要再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总盯着姚桃这些降将,搞出些金刀计这类的幺蛾子了,同时,大概还有为“因不听孟朗杀了赵氏父子的建议,赵兴终是反叛”这事儿给蒲茂自己做出开脱的意味,便说道:“大王英明神武,洞见秋毫,上识天命,下知民意,古之贤圣、明君,不过如此!”
蒲茂摸着胡须,笑了一笑,把目光转向了王农,如果说他看李基的目光是充满了喜意,那么他这会儿看王农,其目光则就透出了些许的好奇。
他问李基,说道:“这位王农,可就是那个王石奴么?”
李基答道:“正是。”
被蒲茂点到了自己的名字,王农不似李基那般恭谨,抬头挺胸地站立着,个头虽矮,却一副骄傲的姿态,如同站在泰山的顶上也似。
蒲茂啧啧称奇,说道:“闻鲜卑军中传言‘千军万马,当避王石奴’。王君之名,可谓威震鲜卑矣!却不意身形如此矮小。”
王农昂昂然地说道:“农身形虽矮,志可吞天!”
蒲茂拊掌称赞,说道:“真壮士也!”
营外非久谈之所,蒲茂便不再观察敌情,邀请李基等人从他一起,返到营中,入帐欢叙。
李基这回从洛阳山中来,不是只带了王农、冯太、冯宇三人的,他山中的部曲,他带来了大半,约有三千余人。蒲茂就叫他在秦军营垒的边上,另筑营地,暂且驻扎。
当晚,蒲茂摆宴招待李基诸人。
次日,蒲茂下旨,任李基为了一个四品将军,任王农为了一个五品将军,任冯太、冯宇兄弟为将兵都尉。将兵都尉,也是五品,位在将军下。
四品、五品,都不是低职,可见蒲茂对李基等人的重视。
却是就在蒲茂任命他们几人官职的旨意才下,王农就闹出了一桩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