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诸国计谋为冉锓所知,冉锓便已心中有计。
闻听二将所问,冉锓便道:“司马信便施骑兵,意在夺取我军武功山本部。然而沿途一路漫长,必然为了防止我军察觉,此番必然绕向北面以求突袭之道。既取北路而进,便定会经过豫津之地。此地多有草木山林,更兼距离辽城不过百里之遥,正是我军用兵所在。我意当引一军就此埋伏,率先等那司马信到来。以此就地击之,必然可令司马信大军遭遇重创。”
赢暨问道:“司马信率军万余,此等兵力未可顷刻便灭。更兼诸国联合,崇楼、卫郓二人倘若闻讯,未必不会前来救援。彼军三国之力,但以兵势胜我数倍不止。倘若前后夹攻,但以他三人将略统御之能,只恐我军胜算不大。”
冉锓笑道:“尔等恐他二人救援,我只怕他不来的。”
二将不解,问其故。
冉锓复道:“二人若来,必出辽城通北原直插豫津。此等道路,无疑是最近的一条。北原之地,不过方圆几十里。敌军若至,我军只需派遣一支骑兵为伍。所行几千,以此放过前军。之后便从侧面直插而入,以此断绝彼前后联系所在。之后另有一军突袭其后,并合骑兵之威,以此溃灭敌军后方部队。后方所行,多为辎重。只需尽焚,前军必然丧胆。司马兵败,伏兵无需追赶。只合我三路之兵,直向合围援救之兵。纵然擒不得贼军主将,亦可令彼大败而归。之后趁其兵败军心涣散之时,一路直取辽城。彼军新败,不能抵挡。必往西去,辽城则亦尽在我军之掌握。若彼不来,我大军三路合围,司马信纵有奇能亦脱不得身。以此为计,可谓万全矣。”
闻听冉锓所言,赢暨、秦霸先皆称神妙。于是便以冉锓之计而行,就此早做准备,自然不在话下。
却说冉锓设计于此,元国放弃夏朝反联中庸之策也为身在辽城的卫郓与崇楼所知。
崇楼闻讯,不禁一声叹息,言道:“此番司马信来,只恐必为冉锓所败。”
卫郓惊疑,问道:“将军何料于此?”
崇楼道:“司马信论及才能,的确不在夏主吕戌之下。然而中庸之地,距离武工毕竟太远。如今东西纵横,一路起兵岂有不被察觉之理?一旦计谋败露,冉锓率军稍作回援或者沿途击之,司马信则必败无疑矣。如今我国便改此计,只怕多为我国卫府执事长老吾梓须之谋。他前番受得夏主猜忌,故而来投大元。虽在国中得到吾王重用,却对夏朝常怀遗恨。今我遣使下书而去,王主必然寻他商议。而以国中群臣之谋而论,能够劝动我家王主并且篡改此计若此的,必然也只有他一个人了。”
卫郓点头,问道:“早知如此,当初不如置信我家王主。如今消息已出,只怕那司马信已然动兵。似若如此,我等却当如何?”
崇楼道:“事已至此,只得设法救应。不若派出两路使者,一路前去阻止司马信。以此令他改道,反来辽城会和。虽然奇袭敌人后方之计不可行,却不至于令司马信遭遇败绩。我军得他相助,便是正面交锋亦可抗击冉锓。另一路还需将军相助,便往昌邑国中告知昌邑王,令昌邑王再度遣使往夏朝求救。具体支援何处,料那吕戌深知兵略自有决断。以此规避风险,只盼能够来得及的。”
卫郓点头,从其言。于是二人同修书信,当即遣使二路而去。
却说其中一路使者,径出辽城而往中庸。尽管一路快马,但终究晚了一步。待到了中庸国中,司马信无疑已经出走多日。使者自知误了事,快马又离中庸从后赶去。不想因此走岔了路,反而被刚刚埋伏在豫津的靖国大将赢暨所擒。
既擒使者,赢暨便得书信。以此使人押着使者带着书信,便来一同送到冉锓驾前裁处。
使者见得冉锓,便跪地告饶。
冉锓问道:“你且实话对我说了,我便饶你性命不杀。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
使者道:“小人从辽城来,奉了我家元帅崇楼之命送信于中庸大将司马信。因为迷路,故而到此。今有书信一封,愿与将军。”
冉锓点头,便从军卒手中得到了书信。既览书毕,不禁顿悟。感叹道:“好个崇楼,倒是个有心的。如此缜密,幸得书信落入我的手中。否则那司马信不肯来,反倒是误了我的计谋。今得书如此,实乃天助我靖国成就一番基业矣。”
一语言毕,便令左右斩杀使者。依旧按照原计划行事,以此静候佳音。
却说一切正如冉锓所料,司马信为了突施奇兵而往武功山,果然绕道北境而进。每日驱兵三百里,便从中庸直插南邵而来。这一日正巧赶到豫津,但见豫津地势险恶,多有怪石林木为障。
司马信便于马上观瞧,心中不禁望而生畏。于是环顾左右,言道:“此地险恶,理当速行。”
他一语方出,忽听得一声号角。不等做出反应,道路两边便有伏兵杀出。为首一员大将,正是靖国冉锓麾下上将军赢暨。赢暨但见司马信,便以手中三尖两刃刀点指大喝。
司马信惊恐,但毕竟还有名将之风。既见敌人伏兵,便很快做出反击的态势。靖军虽以弓箭为先,但司马信却以盾兵护住前后左右。靖国人马由此不能大损其军。待得弓箭射尽,司马信便转守为攻。不等赢暨反应,就以骑兵突袭。
赢暨后撤,不予应战。司马信率军直追,便被赢暨引入山林之中。山林多草木,早有伏兵在此。但见司马信追兵已至,当即纵火焚烧山林。顷刻之间,树林化作一片火海。司马信自知中计,即令军马后撤。赢暨便在此时纵马复归,这才展现铁屠军之恐怖战力。试想砚山盗匪何其凶残,尚且被铁屠军杀得闻风丧胆。司马信部下骑兵虽多,毕竟身处火海之中人心不稳。如今又遭铁屠军突袭,试问哪里还能抵挡得住?一边后撤之余,也遣使者前往辽城请求援助。
赢暨见司马信派军求救,心中暗喜。他乔装样子,以此故意放走求救之军,只为响应冉锓之计。司马信虽然逃出火海,兵力却已大损。赢暨率军围追堵截,司马信只得硬着头皮誓死相抗。
放下他如何对阵赢暨暂且不说,单道求救使者一路快骑前往辽城。
辽城守军见是中庸人,便请接入城内。军士一路小跑,便来内廷见卫郓与崇楼求救。崇楼闻讯,以此安抚下了使者,之后便与卫郓道:“此番司马信被困,只恐我等不救不能活命。”
卫郓道:“但以将军之计,莫非是要前往救援的吗?友军遭难,本该如此。然而冉锓多诈,我军不可不防备于先才是。”
崇楼点头,言道:“将军所言,正是我之所忧。奈何中庸人马,此番便为我等而来。既为盟友遭难,誓死也要救援的。今我独领国卫府诸将前去,将军人马自留下守城。一者我有斟酌,二来便是此番凶险但以将军之才亦可保得辽城平安。无论胜败若何,此去是否能够让我救得司马信,辽城都不能再守了。此番靖军连日攻城,城北将陷。但以冉锓用兵揣摩,只怕早已暗中设下了埋伏。此番我去,将军虽在城中守备,亦当迅速转移辎重。我等若是有缘,来日只在南邵王城再见才是。”
卫郓明白崇楼的用意,虽然心痛,却也只得相从。
这正是“将略兵机命世雄,为甚今番谁留用”。预知崇楼此行凶吉如何,胜败又当怎样?且看下文。
闻听二将所问,冉锓便道:“司马信便施骑兵,意在夺取我军武功山本部。然而沿途一路漫长,必然为了防止我军察觉,此番必然绕向北面以求突袭之道。既取北路而进,便定会经过豫津之地。此地多有草木山林,更兼距离辽城不过百里之遥,正是我军用兵所在。我意当引一军就此埋伏,率先等那司马信到来。以此就地击之,必然可令司马信大军遭遇重创。”
赢暨问道:“司马信率军万余,此等兵力未可顷刻便灭。更兼诸国联合,崇楼、卫郓二人倘若闻讯,未必不会前来救援。彼军三国之力,但以兵势胜我数倍不止。倘若前后夹攻,但以他三人将略统御之能,只恐我军胜算不大。”
冉锓笑道:“尔等恐他二人救援,我只怕他不来的。”
二将不解,问其故。
冉锓复道:“二人若来,必出辽城通北原直插豫津。此等道路,无疑是最近的一条。北原之地,不过方圆几十里。敌军若至,我军只需派遣一支骑兵为伍。所行几千,以此放过前军。之后便从侧面直插而入,以此断绝彼前后联系所在。之后另有一军突袭其后,并合骑兵之威,以此溃灭敌军后方部队。后方所行,多为辎重。只需尽焚,前军必然丧胆。司马兵败,伏兵无需追赶。只合我三路之兵,直向合围援救之兵。纵然擒不得贼军主将,亦可令彼大败而归。之后趁其兵败军心涣散之时,一路直取辽城。彼军新败,不能抵挡。必往西去,辽城则亦尽在我军之掌握。若彼不来,我大军三路合围,司马信纵有奇能亦脱不得身。以此为计,可谓万全矣。”
闻听冉锓所言,赢暨、秦霸先皆称神妙。于是便以冉锓之计而行,就此早做准备,自然不在话下。
却说冉锓设计于此,元国放弃夏朝反联中庸之策也为身在辽城的卫郓与崇楼所知。
崇楼闻讯,不禁一声叹息,言道:“此番司马信来,只恐必为冉锓所败。”
卫郓惊疑,问道:“将军何料于此?”
崇楼道:“司马信论及才能,的确不在夏主吕戌之下。然而中庸之地,距离武工毕竟太远。如今东西纵横,一路起兵岂有不被察觉之理?一旦计谋败露,冉锓率军稍作回援或者沿途击之,司马信则必败无疑矣。如今我国便改此计,只怕多为我国卫府执事长老吾梓须之谋。他前番受得夏主猜忌,故而来投大元。虽在国中得到吾王重用,却对夏朝常怀遗恨。今我遣使下书而去,王主必然寻他商议。而以国中群臣之谋而论,能够劝动我家王主并且篡改此计若此的,必然也只有他一个人了。”
卫郓点头,问道:“早知如此,当初不如置信我家王主。如今消息已出,只怕那司马信已然动兵。似若如此,我等却当如何?”
崇楼道:“事已至此,只得设法救应。不若派出两路使者,一路前去阻止司马信。以此令他改道,反来辽城会和。虽然奇袭敌人后方之计不可行,却不至于令司马信遭遇败绩。我军得他相助,便是正面交锋亦可抗击冉锓。另一路还需将军相助,便往昌邑国中告知昌邑王,令昌邑王再度遣使往夏朝求救。具体支援何处,料那吕戌深知兵略自有决断。以此规避风险,只盼能够来得及的。”
卫郓点头,从其言。于是二人同修书信,当即遣使二路而去。
却说其中一路使者,径出辽城而往中庸。尽管一路快马,但终究晚了一步。待到了中庸国中,司马信无疑已经出走多日。使者自知误了事,快马又离中庸从后赶去。不想因此走岔了路,反而被刚刚埋伏在豫津的靖国大将赢暨所擒。
既擒使者,赢暨便得书信。以此使人押着使者带着书信,便来一同送到冉锓驾前裁处。
使者见得冉锓,便跪地告饶。
冉锓问道:“你且实话对我说了,我便饶你性命不杀。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
使者道:“小人从辽城来,奉了我家元帅崇楼之命送信于中庸大将司马信。因为迷路,故而到此。今有书信一封,愿与将军。”
冉锓点头,便从军卒手中得到了书信。既览书毕,不禁顿悟。感叹道:“好个崇楼,倒是个有心的。如此缜密,幸得书信落入我的手中。否则那司马信不肯来,反倒是误了我的计谋。今得书如此,实乃天助我靖国成就一番基业矣。”
一语言毕,便令左右斩杀使者。依旧按照原计划行事,以此静候佳音。
却说一切正如冉锓所料,司马信为了突施奇兵而往武功山,果然绕道北境而进。每日驱兵三百里,便从中庸直插南邵而来。这一日正巧赶到豫津,但见豫津地势险恶,多有怪石林木为障。
司马信便于马上观瞧,心中不禁望而生畏。于是环顾左右,言道:“此地险恶,理当速行。”
他一语方出,忽听得一声号角。不等做出反应,道路两边便有伏兵杀出。为首一员大将,正是靖国冉锓麾下上将军赢暨。赢暨但见司马信,便以手中三尖两刃刀点指大喝。
司马信惊恐,但毕竟还有名将之风。既见敌人伏兵,便很快做出反击的态势。靖军虽以弓箭为先,但司马信却以盾兵护住前后左右。靖国人马由此不能大损其军。待得弓箭射尽,司马信便转守为攻。不等赢暨反应,就以骑兵突袭。
赢暨后撤,不予应战。司马信率军直追,便被赢暨引入山林之中。山林多草木,早有伏兵在此。但见司马信追兵已至,当即纵火焚烧山林。顷刻之间,树林化作一片火海。司马信自知中计,即令军马后撤。赢暨便在此时纵马复归,这才展现铁屠军之恐怖战力。试想砚山盗匪何其凶残,尚且被铁屠军杀得闻风丧胆。司马信部下骑兵虽多,毕竟身处火海之中人心不稳。如今又遭铁屠军突袭,试问哪里还能抵挡得住?一边后撤之余,也遣使者前往辽城请求援助。
赢暨见司马信派军求救,心中暗喜。他乔装样子,以此故意放走求救之军,只为响应冉锓之计。司马信虽然逃出火海,兵力却已大损。赢暨率军围追堵截,司马信只得硬着头皮誓死相抗。
放下他如何对阵赢暨暂且不说,单道求救使者一路快骑前往辽城。
辽城守军见是中庸人,便请接入城内。军士一路小跑,便来内廷见卫郓与崇楼求救。崇楼闻讯,以此安抚下了使者,之后便与卫郓道:“此番司马信被困,只恐我等不救不能活命。”
卫郓道:“但以将军之计,莫非是要前往救援的吗?友军遭难,本该如此。然而冉锓多诈,我军不可不防备于先才是。”
崇楼点头,言道:“将军所言,正是我之所忧。奈何中庸人马,此番便为我等而来。既为盟友遭难,誓死也要救援的。今我独领国卫府诸将前去,将军人马自留下守城。一者我有斟酌,二来便是此番凶险但以将军之才亦可保得辽城平安。无论胜败若何,此去是否能够让我救得司马信,辽城都不能再守了。此番靖军连日攻城,城北将陷。但以冉锓用兵揣摩,只怕早已暗中设下了埋伏。此番我去,将军虽在城中守备,亦当迅速转移辎重。我等若是有缘,来日只在南邵王城再见才是。”
卫郓明白崇楼的用意,虽然心痛,却也只得相从。
这正是“将略兵机命世雄,为甚今番谁留用”。预知崇楼此行凶吉如何,胜败又当怎样?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