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殷纣璃以石阵困住鲍鸢,项崇和吕戌都不能破解大阵营救鲍鸢出来。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山间一骑牛牧童却出奇语,自诩便有破阵之法。诸将闻言尽皆不信,唯有吕戌愿意一试。项崇因此自告奋勇,便要去见那牧童一探究竟。
吕戌从其言,便既嘱托道:“此人虽然年幼,但我军是否能够救出鲍鸢,便全看此人。将军此去,需当好言劝慰,不可便有失礼之处。”
项崇也知此事关系重大,故而不敢有违。他因此当即辞了吕戌,便来到另一处山头去见那牧童。既与牧童相会,项崇便按照吕戌的意思对他礼敬有加。他当即下马,便以此拱手施礼。谁想牧童虽然小小年纪,却在此时拿出了架子来。
闻听项崇自报姓名,甚至连个还礼架子全都没有。只道:“你名甚的,我听都没听说过。我身为夏朝子民,虽然久在北境,但却也只认得我夏朝王主一人而已。如今既然要诚心相请,不如便要夏主亲来。如若不然,我一句话也不和你说。”
闻听牧童所言,项崇大怒,喝道:“你是何人,敢出此狂言妄语?我夏朝王主何等身份,尤其是你这小小牧童说见就能见的。莫说你适才狂言是否真有奇能还不确定,便是真有其事,也不该提出这等无礼的要求。”
牧童闻言,一声冷笑,言道:“我在北境,素闻夏主礼贤下士。今夏主如何我还不曾得见,你这将军倒是狂妄得很。似你这般,可是求人的态度?你要问便问,若不愿问便自去解阵,却来问我作甚?”
项崇震怒,但却强行压住自己心头的怒火。一来是吕戌对他早有嘱托,如今还等回报。二来便是自己身为一方主将,统帅夏朝千军万马。便是牧童无礼,自己若与他就此撕扯,也的确有违自己大将风范。因此只是气恼般的哼了一声,便即弃了牧童归见吕戌复命。
既见项崇回返,吕戌便问其中琐事。项崇不敢隐瞒,便将牧童所言尽数告知。
吕戌闻言,不怒反笑,言道:“小小牧童,不想竟这般有趣。”
项崇道:“此孩童狂妄至极,甚至要大王亲自前去求他。这等无礼,未必便有真才实学。大王何必猥自枉屈,便向他去低头的?”
吕戌摆手,笑道:“孤虽为王主,素来便尊我朝历代先主遗训。对于有识之士,便该礼敬有加。此番我等有事相求,便当克尽礼数。无论事成与否,孤王见他一见,又有何妨?”
于是不听项崇之言,亲自下马去见牧童。
既与牧童相会,吕戌便向牧童施以礼数,言道:“适才我身边部将无礼,还望童子多多担待才是。今我国中大将困于阵中,急需救援。还望仙童念及同为国中手足之义,不吝赐教才是。”
但见吕戌礼贤下士姿态,牧童便既下了牛背。当即拱手施礼,便与吕戌道:“小子无礼,劳动王上亲至。王上既然亲来,小子也不敢欺蒙大王。如今石阵之妙,小子也是首次见到。然而心中已有破阵之法,愿意一试。至于是否能够成功,小子并不能够向大王保证。”
闻听牧童所言,吕戌心中凉了半截。虽然有些失望,但纵有一线希望,吕戌也不愿意就此放弃。言道:“仙童尤甚办法,尽管一试。无论成败,孤王都不怪你。此阵我等尚且不能破,何得非要强加他人?”
牧童含笑,点头赞许道:“大王不亏我朝一代圣君,既如此,小子愿意全力一试。只是若破不得此阵也便罢了,若能破阵不知大王可愿作何酬谢吗?”
吕戌笑道:“但为救我上将性命,孤王愿意重金酬谢。却不知仙童所要何物,可否事先说明?”
牧童道:“若能事成,小子无需大王输金输银。大王一言九鼎,届时只需应得小子三件事便可。此三件事不为道义,无关我朝兴衰。具体为何,小子目前还不能向大王言明。”
吕戌点头,言道:“仙童所言,孤王可以理解。只要此三事便如仙童所言,不为道义、无关我朝兴衰,孤王必然答应。只是仙童适才有言,便是你也不曾见过此阵。此番便助我朝,不知便以何计救出我朝中被困大将的?”
牧童笑道:“此阵如何,小子之前也与大王说了。大王想要破得此阵,倒也不难。此阵并分八门,合天地四象之力。其中变化虽然精妙万分,却并非无懈可击。既合天地之法,小子以此便寻破阵之计自可。”
吕戌不解其意,只得让牧童一试。
牧童也不过多解释,便既再度骑上了牛背。手中吹着牧笛,下了土山便从大阵一门进入。笛声清脆,纵然深陷迷雾亦不能有半点儿的阻隔。阵中被困鲍鸢闻得牧笛之声,坐下战马似有通灵之力。因此不受鲍鸢制约,便自己取路而寻牧童来。
吕戌在崖上和诸将看得清楚,不多时鲍鸢便和牧童在阵中相遇。牧童寻到了鲍鸢,便向鲍鸢陈说自己来意。鲍鸢心服,便放纵坐下战马随着牧童。牧童牧笛之声又起,坐下牧牛再度行动。虽然几经周折,却还是在最终带着鲍鸢一并出了大阵而来。
吕戌见势,便与诸将无不惊喜。一干人等当即下山,迎了鲍鸢之余,吕戌更是亲自下马再度拱手拜谢牧童相救之恩。问及其中缘由,牧童不禁浅然而笑。
“小子适才便和大王说过,此阵所以精妙,在于和天地四象之力。其威之大,取决于自然。纵然人不可破,牲畜却有通灵之能。便以牧笛之声引诱,先寻了鲍鸢将军。之后再以目的御兽,令它尽取自然寻得出路,由此阵自破矣。而鲍鸢将军所以困守阵中不得出路,原因便在于以人力驾驭牲畜不肯放纵。坐骑听命而行,不为己事所致也。”
闻听牧童所言,众人便皆大悟。
吕戌有所感慨,便与项崇道:“但听此番之论,方知你我便与仙童的差别。我们虽然久经沙场,却习惯了事在人为。岂不知自然奥妙,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尽知矣。”
项崇拜服,由此便向牧童请罪。
牧童此时也变得谦逊了,便道:“适才狂妄,只为探王主胸襟罢了。将军临战用兵之威名所在,小子早有所闻。适才冒犯,还请大元帅不要见怪才是。”
项崇大笑,自与牧童冰释前嫌。
牧童既破了大阵救了鲍鸢,吕戌也便再度开了口,言道:“此前孤与仙童约定,若仙童救了我朝被困上将,孤王便应你三个要求。如今大事已成,孤王自当信守诺言。却不知仙童所求三事,具体为何?”
牧童道:“三件事中,小子先说第一件。那便是希望能够得到大王的首肯,便准小子入伍为军。以此驻守北境,从此护我天朝周全。”
吕戌闻言,心中宽慰,言道:“你为国效力,其心可悯。然而我国法度,入伍需满十六岁方可从军。看你年纪,只恐不足。何不待得年龄满时,再行应召入伍不迟?”
牧童道:“若待期满,何须还劳大王首肯?今所以相求,正为此事。”
吕戌心疑,言道:“你的要求,孤王可以答应你。毕竟你我之前已有约定,你今所求之事既不违反道义,也不碍于我朝兴衰大事。只是孤王心中疑惑,却不知你为何便要这么急切的从军,而且还要驻守北境的?”
牧童闻言,便既跪倒在地。吕戌惊恐,不知何故。举目观瞧,那牧童却已泪流满面。吕戌由此骇然,便知其中必有隐情,急忙双手将他搀扶而起,好生相问。
这正是“为求入伍请王命,其行已露暗中藏”。预知牧童作何解释,其中隐情又有何故?且看下文。
吕戌从其言,便既嘱托道:“此人虽然年幼,但我军是否能够救出鲍鸢,便全看此人。将军此去,需当好言劝慰,不可便有失礼之处。”
项崇也知此事关系重大,故而不敢有违。他因此当即辞了吕戌,便来到另一处山头去见那牧童。既与牧童相会,项崇便按照吕戌的意思对他礼敬有加。他当即下马,便以此拱手施礼。谁想牧童虽然小小年纪,却在此时拿出了架子来。
闻听项崇自报姓名,甚至连个还礼架子全都没有。只道:“你名甚的,我听都没听说过。我身为夏朝子民,虽然久在北境,但却也只认得我夏朝王主一人而已。如今既然要诚心相请,不如便要夏主亲来。如若不然,我一句话也不和你说。”
闻听牧童所言,项崇大怒,喝道:“你是何人,敢出此狂言妄语?我夏朝王主何等身份,尤其是你这小小牧童说见就能见的。莫说你适才狂言是否真有奇能还不确定,便是真有其事,也不该提出这等无礼的要求。”
牧童闻言,一声冷笑,言道:“我在北境,素闻夏主礼贤下士。今夏主如何我还不曾得见,你这将军倒是狂妄得很。似你这般,可是求人的态度?你要问便问,若不愿问便自去解阵,却来问我作甚?”
项崇震怒,但却强行压住自己心头的怒火。一来是吕戌对他早有嘱托,如今还等回报。二来便是自己身为一方主将,统帅夏朝千军万马。便是牧童无礼,自己若与他就此撕扯,也的确有违自己大将风范。因此只是气恼般的哼了一声,便即弃了牧童归见吕戌复命。
既见项崇回返,吕戌便问其中琐事。项崇不敢隐瞒,便将牧童所言尽数告知。
吕戌闻言,不怒反笑,言道:“小小牧童,不想竟这般有趣。”
项崇道:“此孩童狂妄至极,甚至要大王亲自前去求他。这等无礼,未必便有真才实学。大王何必猥自枉屈,便向他去低头的?”
吕戌摆手,笑道:“孤虽为王主,素来便尊我朝历代先主遗训。对于有识之士,便该礼敬有加。此番我等有事相求,便当克尽礼数。无论事成与否,孤王见他一见,又有何妨?”
于是不听项崇之言,亲自下马去见牧童。
既与牧童相会,吕戌便向牧童施以礼数,言道:“适才我身边部将无礼,还望童子多多担待才是。今我国中大将困于阵中,急需救援。还望仙童念及同为国中手足之义,不吝赐教才是。”
但见吕戌礼贤下士姿态,牧童便既下了牛背。当即拱手施礼,便与吕戌道:“小子无礼,劳动王上亲至。王上既然亲来,小子也不敢欺蒙大王。如今石阵之妙,小子也是首次见到。然而心中已有破阵之法,愿意一试。至于是否能够成功,小子并不能够向大王保证。”
闻听牧童所言,吕戌心中凉了半截。虽然有些失望,但纵有一线希望,吕戌也不愿意就此放弃。言道:“仙童尤甚办法,尽管一试。无论成败,孤王都不怪你。此阵我等尚且不能破,何得非要强加他人?”
牧童含笑,点头赞许道:“大王不亏我朝一代圣君,既如此,小子愿意全力一试。只是若破不得此阵也便罢了,若能破阵不知大王可愿作何酬谢吗?”
吕戌笑道:“但为救我上将性命,孤王愿意重金酬谢。却不知仙童所要何物,可否事先说明?”
牧童道:“若能事成,小子无需大王输金输银。大王一言九鼎,届时只需应得小子三件事便可。此三件事不为道义,无关我朝兴衰。具体为何,小子目前还不能向大王言明。”
吕戌点头,言道:“仙童所言,孤王可以理解。只要此三事便如仙童所言,不为道义、无关我朝兴衰,孤王必然答应。只是仙童适才有言,便是你也不曾见过此阵。此番便助我朝,不知便以何计救出我朝中被困大将的?”
牧童笑道:“此阵如何,小子之前也与大王说了。大王想要破得此阵,倒也不难。此阵并分八门,合天地四象之力。其中变化虽然精妙万分,却并非无懈可击。既合天地之法,小子以此便寻破阵之计自可。”
吕戌不解其意,只得让牧童一试。
牧童也不过多解释,便既再度骑上了牛背。手中吹着牧笛,下了土山便从大阵一门进入。笛声清脆,纵然深陷迷雾亦不能有半点儿的阻隔。阵中被困鲍鸢闻得牧笛之声,坐下战马似有通灵之力。因此不受鲍鸢制约,便自己取路而寻牧童来。
吕戌在崖上和诸将看得清楚,不多时鲍鸢便和牧童在阵中相遇。牧童寻到了鲍鸢,便向鲍鸢陈说自己来意。鲍鸢心服,便放纵坐下战马随着牧童。牧童牧笛之声又起,坐下牧牛再度行动。虽然几经周折,却还是在最终带着鲍鸢一并出了大阵而来。
吕戌见势,便与诸将无不惊喜。一干人等当即下山,迎了鲍鸢之余,吕戌更是亲自下马再度拱手拜谢牧童相救之恩。问及其中缘由,牧童不禁浅然而笑。
“小子适才便和大王说过,此阵所以精妙,在于和天地四象之力。其威之大,取决于自然。纵然人不可破,牲畜却有通灵之能。便以牧笛之声引诱,先寻了鲍鸢将军。之后再以目的御兽,令它尽取自然寻得出路,由此阵自破矣。而鲍鸢将军所以困守阵中不得出路,原因便在于以人力驾驭牲畜不肯放纵。坐骑听命而行,不为己事所致也。”
闻听牧童所言,众人便皆大悟。
吕戌有所感慨,便与项崇道:“但听此番之论,方知你我便与仙童的差别。我们虽然久经沙场,却习惯了事在人为。岂不知自然奥妙,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尽知矣。”
项崇拜服,由此便向牧童请罪。
牧童此时也变得谦逊了,便道:“适才狂妄,只为探王主胸襟罢了。将军临战用兵之威名所在,小子早有所闻。适才冒犯,还请大元帅不要见怪才是。”
项崇大笑,自与牧童冰释前嫌。
牧童既破了大阵救了鲍鸢,吕戌也便再度开了口,言道:“此前孤与仙童约定,若仙童救了我朝被困上将,孤王便应你三个要求。如今大事已成,孤王自当信守诺言。却不知仙童所求三事,具体为何?”
牧童道:“三件事中,小子先说第一件。那便是希望能够得到大王的首肯,便准小子入伍为军。以此驻守北境,从此护我天朝周全。”
吕戌闻言,心中宽慰,言道:“你为国效力,其心可悯。然而我国法度,入伍需满十六岁方可从军。看你年纪,只恐不足。何不待得年龄满时,再行应召入伍不迟?”
牧童道:“若待期满,何须还劳大王首肯?今所以相求,正为此事。”
吕戌心疑,言道:“你的要求,孤王可以答应你。毕竟你我之前已有约定,你今所求之事既不违反道义,也不碍于我朝兴衰大事。只是孤王心中疑惑,却不知你为何便要这么急切的从军,而且还要驻守北境的?”
牧童闻言,便既跪倒在地。吕戌惊恐,不知何故。举目观瞧,那牧童却已泪流满面。吕戌由此骇然,便知其中必有隐情,急忙双手将他搀扶而起,好生相问。
这正是“为求入伍请王命,其行已露暗中藏”。预知牧童作何解释,其中隐情又有何故?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