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轮寒喧后,众官员开始陆陆续续地坐了下来。
在场的除了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这三部尚书以外,还有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通政使、平章政事等其他朝中大佬都来了。
如果再加上刑部、礼部、兵部三大尚书、都察院、以及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这五寺官员的话,那就是一个小型的朝会了。
然而他们都知道这些人是不会来的。
首先刑部尚书姚敬君是坚定的保皇派,最忌背上结党营私之名,因此是不会轻易参加这种文官聚会的。
新任礼部尚书冯友明虽然不是保皇派,但他是一个快要告老还乡的老油条,一切以求稳为主,自然也不会掺脚进来。
兵部尚书跟二皇子关系暧昧,应该也不想跟他们这些普遍支持嫡长继承制的文官有所牵连,以免引起二皇子的不满。
而都察院本身就有监察百官的职权,为了避嫌,自然不适合跟其他官员交往过密。
至于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这五寺就更不用说了,属于圣上直接掌控的部门。就算这些人敢来,他们也不敢轻易接待。
这次他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不是为了喝茶聊天,而是为了商议所有人都最为关心的组阁之事而来。
几个人坐下后,国子监祭酒张大人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颜公,这里您资历最深,见识也最广,对于组阁之事您怎么看?”
此话一出,所有人立刻看向正襟危坐的吏部尚书颜大人,想听听他的意见。
吏部尚书颜大人沉吟片刻,然后开口道:“就老夫个人而言,是不赞成组阁的,因为其中变数太大。但不管我们赞成与否,此事已成定势,我们只能等其结果。”
户部尚书许大人却笑着说:“我倒是与颜公意见相反,我是支持组阁的。
的确,组阁一事关系重大,变数也太多。但凡事有弊也有利,内阁一旦成形,将会变成最容易向圣上进言的地方,这何尝不是一种更为畅通的言路?”
“许大人虽然说得有道理,但怕就怕入主内阁的人不是这样想,而是另有所图。”
许大人却十分淡定地说:“张大人过虑了。前朝自粱肃宗组建内阁开始,担任大学士之人无一不是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就算偶尔有其他出身的人加入,那也不过是檀花一现的极少数而已。
我不敢说这次圣上组建的内阁也全是文官主导,但一到两个名额应该是跑不掉的。”
此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他们之所以没在朝堂上反对组阁,其实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
毕竟他们都是官至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当然想借此机会更进一步。
通政使汪海潮问:“关于内阁人选,许大人你可有头绪?”
许大人笑了笑说:“圣上的心思,又岂是我等俗人可以猜得到的。不过参照前朝的例子,内阁大学士多半会从六部当中选出一人担任,就看圣上会不会也照此惯例施行了。”
平章政事房大人赞同道:“颜公说得很有道理,其中一个名额的确有可能会在六部当中出现。
如果是我们三个当中任何一人当选都是好事。就算不是我们,这名额落到刑部尚书姚大人头也好,算是不过不失。
怕就怕落到兵部尚书闵大人头上,那就比较麻烦了。”
虽然他没有明说是什么麻烦,但众人都心领神会。
他们之所以这么关注此事,那是因为内阁权力极大,完全可以压制六部。
尤其是在这个两位皇子相争最为激烈的敏感时刻,这突然组建而成的内阁,对于将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很可能会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
说句不好听的话,万一这时候皇上突然驾崩,在没有立下传位圣旨的情况下,这皇位的归属权往往就会受到内阁的影响甚至是操控,因此他们才对这件事如此看重。
翰林学士盛大人故意装作有些担忧地说:“依照惯例,内阁三名大学士当中会推举一人为首辅,这才是最为关键的位置。如果圣上执意要让拥护二皇子的人来担任首辅的话,那才是最为头痛的事。”
此言一出,气氛顿时为之一滞,其他人随即有意无意地望向国子监祭酒张大人。
果然,张大人皱起了眉头,表情显得有些凝重。
在座的都是久经官场的人精,自然知道盛大人这样说,是别有用意。
虽然他们在座都是支持大皇子继位的文官大佬,但张大人却有些不同。
他与其说是支持大皇子,还不如说是支持嫡长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已经延绵了数千年之久,是所有人都认同的宗族礼法。
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说,更是如此。
而张大人作为两榜出身的正统文官,又是门生遍天下的国子监祭酒,自然是嫡长继承制的坚定拥护者。
假如大皇子和二皇子身份互换的话,他一定会改为支持二皇子。
可以说,他支持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这种制度礼法本身。
实际上,张大人并不希望别人视他们为大皇子一派人。
但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解释就能解释得清楚的。只要他仍然支持嫡长继承制,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把他当成大皇子的人。
盛大人在这种场合下故意说这样的话,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试探和拉拢。
看到张大人的反应,户部尚书许大人心里不禁冷笑。
如果真想两不相帮,就应该学刑部尚书姚大人或礼部尚书冯友明一样,从一开始就别掺和进来。
事到如今,已经不是他想撇清就能撇得清的。
就在这个气氛有些凝重的时候,一直没出声的工部尚书董大人笑呵呵地打圆场说:“我们这算不算是杞人忧天?人都没有定下来呢,你们就开始担心这担心那了。”
户部尚书许大人也笑着道:“果然是关心则乱,想不到我也着相了。董大人说得对,我们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打圆场,让气氛逐渐恢复过来。
五天后,在早朝的时候圣上公布了入阁名单,分别是刑部尚书姚大人、兵部尚书闵大人、吏部尚书颜大人,并且宣布暂时不设首辅,三人地位相等。
这份名单一公布,顿时引起了众人的诸多猜测。
……………………
很快,这份组阁名单和消息被各方势力加急送往各地,其中就包括了正在大搞防疫工作的西北。
在看到刑部尚书姚大人榜上有名后,宁志远大笑道:“老姚这回得意了,一下子成了内阁学士。这老家伙一定高兴得连觉都睡不着。”
说完,他转手把急报递给小女婿。
池非看完后,问:“岳父,圣上这一手棋是什么意思?”
宁志远笑了笑说:“这就只有圣上自己才知道了。不过从这名单来看,应该是为了制衡大皇子和二皇子两边的势力。
老姚就不说了,跟我一样是保皇派,两不相帮。
兵部尚书闵大人本身就是勋贵出身,而且跟二皇子关系密切,可以算是那边的人。
至于吏部尚书颜大人是文官当中的代表,他算是大皇子的人。
两边各有一人入阁,这下有得老姚头痛了。”
池非想了一下才明白岳父的意思。
现在内阁就三个人,一个是大皇子的人,一个是二皇子的人,如果双方意见相反的话,那身为第三方的姚尚书他的意见就很重要了。
如果他的意见经常跟吏部尚书颜大人保持一致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他也是支持大皇子的印象。反之亦然。
有时官场就是这样,说是对事不对人,但往往支持哪一边的政见,就会被其他人认为是那一边的人,想洗也洗不清。
不过以姚尚书的精明,自然会有应对的办法,这点池非倒是不怎么担心。
在场的除了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这三部尚书以外,还有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通政使、平章政事等其他朝中大佬都来了。
如果再加上刑部、礼部、兵部三大尚书、都察院、以及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这五寺官员的话,那就是一个小型的朝会了。
然而他们都知道这些人是不会来的。
首先刑部尚书姚敬君是坚定的保皇派,最忌背上结党营私之名,因此是不会轻易参加这种文官聚会的。
新任礼部尚书冯友明虽然不是保皇派,但他是一个快要告老还乡的老油条,一切以求稳为主,自然也不会掺脚进来。
兵部尚书跟二皇子关系暧昧,应该也不想跟他们这些普遍支持嫡长继承制的文官有所牵连,以免引起二皇子的不满。
而都察院本身就有监察百官的职权,为了避嫌,自然不适合跟其他官员交往过密。
至于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这五寺就更不用说了,属于圣上直接掌控的部门。就算这些人敢来,他们也不敢轻易接待。
这次他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不是为了喝茶聊天,而是为了商议所有人都最为关心的组阁之事而来。
几个人坐下后,国子监祭酒张大人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颜公,这里您资历最深,见识也最广,对于组阁之事您怎么看?”
此话一出,所有人立刻看向正襟危坐的吏部尚书颜大人,想听听他的意见。
吏部尚书颜大人沉吟片刻,然后开口道:“就老夫个人而言,是不赞成组阁的,因为其中变数太大。但不管我们赞成与否,此事已成定势,我们只能等其结果。”
户部尚书许大人却笑着说:“我倒是与颜公意见相反,我是支持组阁的。
的确,组阁一事关系重大,变数也太多。但凡事有弊也有利,内阁一旦成形,将会变成最容易向圣上进言的地方,这何尝不是一种更为畅通的言路?”
“许大人虽然说得有道理,但怕就怕入主内阁的人不是这样想,而是另有所图。”
许大人却十分淡定地说:“张大人过虑了。前朝自粱肃宗组建内阁开始,担任大学士之人无一不是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就算偶尔有其他出身的人加入,那也不过是檀花一现的极少数而已。
我不敢说这次圣上组建的内阁也全是文官主导,但一到两个名额应该是跑不掉的。”
此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他们之所以没在朝堂上反对组阁,其实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
毕竟他们都是官至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当然想借此机会更进一步。
通政使汪海潮问:“关于内阁人选,许大人你可有头绪?”
许大人笑了笑说:“圣上的心思,又岂是我等俗人可以猜得到的。不过参照前朝的例子,内阁大学士多半会从六部当中选出一人担任,就看圣上会不会也照此惯例施行了。”
平章政事房大人赞同道:“颜公说得很有道理,其中一个名额的确有可能会在六部当中出现。
如果是我们三个当中任何一人当选都是好事。就算不是我们,这名额落到刑部尚书姚大人头也好,算是不过不失。
怕就怕落到兵部尚书闵大人头上,那就比较麻烦了。”
虽然他没有明说是什么麻烦,但众人都心领神会。
他们之所以这么关注此事,那是因为内阁权力极大,完全可以压制六部。
尤其是在这个两位皇子相争最为激烈的敏感时刻,这突然组建而成的内阁,对于将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很可能会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
说句不好听的话,万一这时候皇上突然驾崩,在没有立下传位圣旨的情况下,这皇位的归属权往往就会受到内阁的影响甚至是操控,因此他们才对这件事如此看重。
翰林学士盛大人故意装作有些担忧地说:“依照惯例,内阁三名大学士当中会推举一人为首辅,这才是最为关键的位置。如果圣上执意要让拥护二皇子的人来担任首辅的话,那才是最为头痛的事。”
此言一出,气氛顿时为之一滞,其他人随即有意无意地望向国子监祭酒张大人。
果然,张大人皱起了眉头,表情显得有些凝重。
在座的都是久经官场的人精,自然知道盛大人这样说,是别有用意。
虽然他们在座都是支持大皇子继位的文官大佬,但张大人却有些不同。
他与其说是支持大皇子,还不如说是支持嫡长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已经延绵了数千年之久,是所有人都认同的宗族礼法。
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说,更是如此。
而张大人作为两榜出身的正统文官,又是门生遍天下的国子监祭酒,自然是嫡长继承制的坚定拥护者。
假如大皇子和二皇子身份互换的话,他一定会改为支持二皇子。
可以说,他支持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这种制度礼法本身。
实际上,张大人并不希望别人视他们为大皇子一派人。
但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解释就能解释得清楚的。只要他仍然支持嫡长继承制,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把他当成大皇子的人。
盛大人在这种场合下故意说这样的话,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试探和拉拢。
看到张大人的反应,户部尚书许大人心里不禁冷笑。
如果真想两不相帮,就应该学刑部尚书姚大人或礼部尚书冯友明一样,从一开始就别掺和进来。
事到如今,已经不是他想撇清就能撇得清的。
就在这个气氛有些凝重的时候,一直没出声的工部尚书董大人笑呵呵地打圆场说:“我们这算不算是杞人忧天?人都没有定下来呢,你们就开始担心这担心那了。”
户部尚书许大人也笑着道:“果然是关心则乱,想不到我也着相了。董大人说得对,我们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打圆场,让气氛逐渐恢复过来。
五天后,在早朝的时候圣上公布了入阁名单,分别是刑部尚书姚大人、兵部尚书闵大人、吏部尚书颜大人,并且宣布暂时不设首辅,三人地位相等。
这份名单一公布,顿时引起了众人的诸多猜测。
……………………
很快,这份组阁名单和消息被各方势力加急送往各地,其中就包括了正在大搞防疫工作的西北。
在看到刑部尚书姚大人榜上有名后,宁志远大笑道:“老姚这回得意了,一下子成了内阁学士。这老家伙一定高兴得连觉都睡不着。”
说完,他转手把急报递给小女婿。
池非看完后,问:“岳父,圣上这一手棋是什么意思?”
宁志远笑了笑说:“这就只有圣上自己才知道了。不过从这名单来看,应该是为了制衡大皇子和二皇子两边的势力。
老姚就不说了,跟我一样是保皇派,两不相帮。
兵部尚书闵大人本身就是勋贵出身,而且跟二皇子关系密切,可以算是那边的人。
至于吏部尚书颜大人是文官当中的代表,他算是大皇子的人。
两边各有一人入阁,这下有得老姚头痛了。”
池非想了一下才明白岳父的意思。
现在内阁就三个人,一个是大皇子的人,一个是二皇子的人,如果双方意见相反的话,那身为第三方的姚尚书他的意见就很重要了。
如果他的意见经常跟吏部尚书颜大人保持一致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他也是支持大皇子的印象。反之亦然。
有时官场就是这样,说是对事不对人,但往往支持哪一边的政见,就会被其他人认为是那一边的人,想洗也洗不清。
不过以姚尚书的精明,自然会有应对的办法,这点池非倒是不怎么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