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张仁杰回信的当天夜里,王师厚知道,事情已经成了。
他一个人在书房里坐了许久。
他想起这一两年来,自己作为平卢节度使,率领麾下兵马跟北胡殊死拼杀的一场场激战。
每逢大战,他总是身先士卒,曾经七日七夜没下城头一步,甲胄不离身,横刀不离手,连短暂的休憩,都是坐在城楼前的石阶上。
一次次击退北胡进攻,最终迫使北胡撤军时,王师厚已经是遍体鳞伤。
他以为,凭借这样的军功,他可以获得不俗封赏,他麾下那些有战功的将校,也能因此加官进爵,不负他们拼命血战一场。
如此,也能让活下来的将士,能够更加奋勇的投入到下一场战斗。
可结果并非如此。
在寒门将领中,王师厚是难得一见的有才之士,无论修为天赋、统军才能还是征战之道,他都堪称出类拔萃。
有才的人总是难免心高气傲,不屑于放下尊严谄媚上官,王师厚就是如此,他觉得自己就算是站着,也能凭借军功提升地位,获得荣华富贵,并大展宏图。
所以当很多寒门将领,之前都去巴结孔严华等人,后来又去奉承高福瑞等人,将从藩镇里搜刮的财宝,亦或是朝廷拨给的银子,大把大把送给他们时,王师厚不为所动。
甚至是十分鄙夷。
只有没能力的人,才需要靠奉承谄媚来获得晋升机会,有能力的人不需要。
没想到的是,他错了。
战后,朝廷只是给了些不痛不痒的褒奖,他没有获得任何实质好处,就连他上报朝廷的军功,也被朝廷抹去了大半。
这让他麾下作战骁勇的大部分将校,未能如期提升官品。
而有些作战不利的节度使,仅仅是因为有高福瑞等人的运作,不是加封同平章事,就是被赏赐财帛,还有人获得了扩充兵马的资格。
起初,王师厚虽然愤怒,但以为自己只要戮力作战,日后总能得到该得到的东西。
所以在北胡又一次、又又一次进攻时,他更加卖力的作战,在击退对方时,还收获了比之前更多的北胡将士首级。
可他依然什么值得一说的好处都没得到,麾下将士同样如此。
于是三军将士怨言四起。
最怨忿的是王师厚本人。
就是在这时,高福瑞的私人使者到了青州。
使者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劝王师厚识相点,要是肯做高福瑞的羽翼,荣华富贵不在话下,要是还像之前那样桀骜不驯,来日只会坠入深渊。
使者还告诉王师厚,汴梁大牢中的孔严华,就快要被放出来,回中枢继续任职了。
王师厚得罪过孔严华,原因就是像昔日的张京一样,不买对方的账。
高福瑞跟孔严华是一条船上的人,王师厚得罪过孔严华,在高福瑞那里自然讨不到好。
所以,高福瑞“敲打”了王师厚两回,希望打磨他的性子,让他认清现实,弯腰低头跪下来给他们当狗。
王师厚大怒,把高福瑞的使者轰出了青州。
高福瑞是什么人,王师厚心知肚明。
对方在郓州对岸误判敌情,导致西河城贺平所部遭受巨大损失,六万精锐险些全军覆没、郓州防线差些一夜崩溃、整个国战大局一只
脚迈进鬼门关的事,还历历在目。
让他对这样一个无能的小人卑躬屈膝,他办不到。
从那时候开始,王师厚对朝廷完全失望,对皇帝彻底失去信心,不想再给这个小人窃据高位,能干之士备受打压的皇朝卖命。
而后,他倾尽家财,赏赐有功将士。
却是杯水车薪。
就在他绝望的时候,转机来了:皇帝竟然要他反攻淄州。
于是他狮子大张口。
借着朝廷给予的钱粮,他重赏三军,终于安抚好了军中士卒。
至于反攻淄州,王师厚打心里不愿意。
攻城难度太大,伤亡会极多,而一旦他攻势不顺,作战不利,不仅肯定会被高福瑞大加诘难,平卢军上下都会跟着受牵连。
要是朝廷信任他,重用他,没有小人掣肘他,日日想着对付他,他当然愿意在国战局面僵持的时候,率先发动反攻,拼尽全力拔这个头筹。
就像之前他拼死抵挡北胡大军进攻时一样。
可眼下他的处境不是这样。
王师厚愁得几近一夜白头。
恰在这时,木合华派人来接触。
王师厚左右寻思,最后决定试着跟木合华见一面。
在牛山上,跟木合华碰面,被对方以礼相待,听了对方给出的条件,见了北胡公主萧燕的亲笔信,王师厚感受到了久违的尊重。
对他实力、对他人格的尊重!
原本,这份尊严,已经被大齐朝廷踩进了泥土里。
现在,有人让它重见天日。
王师厚仔细思考了天元王庭的情况。
他得出的结论是,天元王庭尊重人才,重用人才,而且善待百姓,有廓清宇内之志。
且不说那些被天元部族征服的其它草原部族,眼下都是一样的北胡战士,仅是河北绿营军,都拥有该有的地位,没听说被当奴隶使。
萧燕在河北确立新规矩,广行仁政,善待百姓,令河北吏治清明,世风一正的举措,也足以证明天元王庭对草原人与中原人一视同仁。
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天元可汗,还是英明睿智的萧燕,都比宋治、孔严华和高福瑞之流高明百倍。
自古英雄惜英雄,有才之士只会打心底服从更有才的人。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
所以王师厚决定投靠天元王庭,做天元王庭的休屠王。
“大帅,有人求见......”
入夜,王师厚正在琢磨,明日去牛山跟木合华见面的细节,亲信忽然进门来报。
“谁也不见。”王师厚打断亲信的话。
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没什么事比明日跟木合华的会面更重要,无论张仁杰还是军中世家子弟,他都懒得见了。
“王大帅不愧是一方诸侯,这架子也不是旁人可比。有客自远方来,王大帅问也不问是谁,就这么拒绝相见,就不怕误了大事?”
亲信还没退出房门,屋中便响起了一个戏谑的声音。
王师厚猛然一怔,心头警兆顿生,双目如箭的抬起头。
房中不知何时已经多了一个人!
那是一个锦衣年青人,眉宇轩昂,身形挺拔,正面带揶揄的微笑看着他。
王师厚没见过这人。
但他知道对方绝对不简单。
对方出现的悄无声息,连他都没有察觉,这说明对方的修为,应该不会在他之下。
“哪里来的狂贼,大帅没让你进来,你竟敢擅闯节度使府邸,知不知道依照军法你已人头不保?滚出去!”
王师厚还未说话,进来禀报的亲信已是勃然大怒,伸手就要揪住对方的衣领,将对方拿下丢出去。
对方当然没有被他拿下。
事实上,他的手刚刚抬起,人就飞了起来,重重摔在了院子里。
“听说王大帅治军严明,这才能屡有胜绩,没想到麾下士卒这般无礼,赵某真是大失所望。”锦衣年青人自顾自到椅子上坐了下来。
“你到底是何人?”王师厚沉声问。
“赵宁。”年青人道。
王师厚双手一颤,浑身的神经一下子紧绷到极致,差些没有把持住,直接从书桌后站了起来。
赵宁是什么人?
在他要投靠天元王庭的这个当口,对方忽然出现在他面前,岂能不让他细思恐极?
“原来是唐国公,王某失礼了。”王师厚勉力按下心头的异常,面色如常的站了起来,走出书桌,站到堂中,抱拳行礼。
他对平庸误国、揽权谋私的孔严华、高福瑞之流深恶痛绝,但对屡立惊天战功,挽狂澜于既倒的赵宁、赵七月之辈,却一直很是敬佩。
所以这一礼,王师厚行得规规矩矩,心甘情愿。
“不知唐国公此番前来,所为何事?”王师厚行完礼,便看着赵宁直接问。
赵宁伸伸手,示意王师厚坐下说话,看他怡然自若的样子,仿佛他才是这里的主人:
“本公事务繁忙,今日特意来青州一趟,是想问王大帅一个问题。事关你的身家性命,还请王大帅如实回答,若是刻意隐瞒,有了灾祸,勿谓言之不预。”
跟赵宁分庭而坐的王师厚,听罢赵宁这番高高在上,毫不客气的话,沉下心神,问道:“什么问题?”
“王大帅,你是否要背叛大齐,投靠天元王庭?”
赵宁的话一出口,王师厚又是悚然一惊,再度差些离座而起!
他张嘴就想说这是污蔑,是空穴来风,是绝对没有的事。
但当他看到赵宁平淡却暗含杀机的眼神,再想到对方刚刚的警告,到了嘴边的这些话,就怎么也说不出来。
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件隐蔽至极,在整个青州,眼下都只有他最贴身的亲信知道的事,远在郓州的赵宁是如何得知的。
这根本没有道理。
赵宁是不是在诈他?
此时此刻,一个回答不妙,被对方上报皇帝,朝廷立马会让他九族被灭!
该如何回答?
王师厚再三思量。
而后,他说了一句让他自己都觉得颇为意外的话:“唐国公是来杀王某的?”
赵宁露出了笑容,由衷的笑容:“很好,这么大的事,王大帅没有想着欺骗本公,就说明王大帅尊重本公,信得过本公的人品。
“有了这两点,事情就好办多了。
“本公现在就可以回答王大帅,只要你想活,本公就不会杀你,也没人能杀你;但如果你不想活,本公顷刻间就会让你人头搬家!”
他一个人在书房里坐了许久。
他想起这一两年来,自己作为平卢节度使,率领麾下兵马跟北胡殊死拼杀的一场场激战。
每逢大战,他总是身先士卒,曾经七日七夜没下城头一步,甲胄不离身,横刀不离手,连短暂的休憩,都是坐在城楼前的石阶上。
一次次击退北胡进攻,最终迫使北胡撤军时,王师厚已经是遍体鳞伤。
他以为,凭借这样的军功,他可以获得不俗封赏,他麾下那些有战功的将校,也能因此加官进爵,不负他们拼命血战一场。
如此,也能让活下来的将士,能够更加奋勇的投入到下一场战斗。
可结果并非如此。
在寒门将领中,王师厚是难得一见的有才之士,无论修为天赋、统军才能还是征战之道,他都堪称出类拔萃。
有才的人总是难免心高气傲,不屑于放下尊严谄媚上官,王师厚就是如此,他觉得自己就算是站着,也能凭借军功提升地位,获得荣华富贵,并大展宏图。
所以当很多寒门将领,之前都去巴结孔严华等人,后来又去奉承高福瑞等人,将从藩镇里搜刮的财宝,亦或是朝廷拨给的银子,大把大把送给他们时,王师厚不为所动。
甚至是十分鄙夷。
只有没能力的人,才需要靠奉承谄媚来获得晋升机会,有能力的人不需要。
没想到的是,他错了。
战后,朝廷只是给了些不痛不痒的褒奖,他没有获得任何实质好处,就连他上报朝廷的军功,也被朝廷抹去了大半。
这让他麾下作战骁勇的大部分将校,未能如期提升官品。
而有些作战不利的节度使,仅仅是因为有高福瑞等人的运作,不是加封同平章事,就是被赏赐财帛,还有人获得了扩充兵马的资格。
起初,王师厚虽然愤怒,但以为自己只要戮力作战,日后总能得到该得到的东西。
所以在北胡又一次、又又一次进攻时,他更加卖力的作战,在击退对方时,还收获了比之前更多的北胡将士首级。
可他依然什么值得一说的好处都没得到,麾下将士同样如此。
于是三军将士怨言四起。
最怨忿的是王师厚本人。
就是在这时,高福瑞的私人使者到了青州。
使者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劝王师厚识相点,要是肯做高福瑞的羽翼,荣华富贵不在话下,要是还像之前那样桀骜不驯,来日只会坠入深渊。
使者还告诉王师厚,汴梁大牢中的孔严华,就快要被放出来,回中枢继续任职了。
王师厚得罪过孔严华,原因就是像昔日的张京一样,不买对方的账。
高福瑞跟孔严华是一条船上的人,王师厚得罪过孔严华,在高福瑞那里自然讨不到好。
所以,高福瑞“敲打”了王师厚两回,希望打磨他的性子,让他认清现实,弯腰低头跪下来给他们当狗。
王师厚大怒,把高福瑞的使者轰出了青州。
高福瑞是什么人,王师厚心知肚明。
对方在郓州对岸误判敌情,导致西河城贺平所部遭受巨大损失,六万精锐险些全军覆没、郓州防线差些一夜崩溃、整个国战大局一只
脚迈进鬼门关的事,还历历在目。
让他对这样一个无能的小人卑躬屈膝,他办不到。
从那时候开始,王师厚对朝廷完全失望,对皇帝彻底失去信心,不想再给这个小人窃据高位,能干之士备受打压的皇朝卖命。
而后,他倾尽家财,赏赐有功将士。
却是杯水车薪。
就在他绝望的时候,转机来了:皇帝竟然要他反攻淄州。
于是他狮子大张口。
借着朝廷给予的钱粮,他重赏三军,终于安抚好了军中士卒。
至于反攻淄州,王师厚打心里不愿意。
攻城难度太大,伤亡会极多,而一旦他攻势不顺,作战不利,不仅肯定会被高福瑞大加诘难,平卢军上下都会跟着受牵连。
要是朝廷信任他,重用他,没有小人掣肘他,日日想着对付他,他当然愿意在国战局面僵持的时候,率先发动反攻,拼尽全力拔这个头筹。
就像之前他拼死抵挡北胡大军进攻时一样。
可眼下他的处境不是这样。
王师厚愁得几近一夜白头。
恰在这时,木合华派人来接触。
王师厚左右寻思,最后决定试着跟木合华见一面。
在牛山上,跟木合华碰面,被对方以礼相待,听了对方给出的条件,见了北胡公主萧燕的亲笔信,王师厚感受到了久违的尊重。
对他实力、对他人格的尊重!
原本,这份尊严,已经被大齐朝廷踩进了泥土里。
现在,有人让它重见天日。
王师厚仔细思考了天元王庭的情况。
他得出的结论是,天元王庭尊重人才,重用人才,而且善待百姓,有廓清宇内之志。
且不说那些被天元部族征服的其它草原部族,眼下都是一样的北胡战士,仅是河北绿营军,都拥有该有的地位,没听说被当奴隶使。
萧燕在河北确立新规矩,广行仁政,善待百姓,令河北吏治清明,世风一正的举措,也足以证明天元王庭对草原人与中原人一视同仁。
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天元可汗,还是英明睿智的萧燕,都比宋治、孔严华和高福瑞之流高明百倍。
自古英雄惜英雄,有才之士只会打心底服从更有才的人。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
所以王师厚决定投靠天元王庭,做天元王庭的休屠王。
“大帅,有人求见......”
入夜,王师厚正在琢磨,明日去牛山跟木合华见面的细节,亲信忽然进门来报。
“谁也不见。”王师厚打断亲信的话。
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没什么事比明日跟木合华的会面更重要,无论张仁杰还是军中世家子弟,他都懒得见了。
“王大帅不愧是一方诸侯,这架子也不是旁人可比。有客自远方来,王大帅问也不问是谁,就这么拒绝相见,就不怕误了大事?”
亲信还没退出房门,屋中便响起了一个戏谑的声音。
王师厚猛然一怔,心头警兆顿生,双目如箭的抬起头。
房中不知何时已经多了一个人!
那是一个锦衣年青人,眉宇轩昂,身形挺拔,正面带揶揄的微笑看着他。
王师厚没见过这人。
但他知道对方绝对不简单。
对方出现的悄无声息,连他都没有察觉,这说明对方的修为,应该不会在他之下。
“哪里来的狂贼,大帅没让你进来,你竟敢擅闯节度使府邸,知不知道依照军法你已人头不保?滚出去!”
王师厚还未说话,进来禀报的亲信已是勃然大怒,伸手就要揪住对方的衣领,将对方拿下丢出去。
对方当然没有被他拿下。
事实上,他的手刚刚抬起,人就飞了起来,重重摔在了院子里。
“听说王大帅治军严明,这才能屡有胜绩,没想到麾下士卒这般无礼,赵某真是大失所望。”锦衣年青人自顾自到椅子上坐了下来。
“你到底是何人?”王师厚沉声问。
“赵宁。”年青人道。
王师厚双手一颤,浑身的神经一下子紧绷到极致,差些没有把持住,直接从书桌后站了起来。
赵宁是什么人?
在他要投靠天元王庭的这个当口,对方忽然出现在他面前,岂能不让他细思恐极?
“原来是唐国公,王某失礼了。”王师厚勉力按下心头的异常,面色如常的站了起来,走出书桌,站到堂中,抱拳行礼。
他对平庸误国、揽权谋私的孔严华、高福瑞之流深恶痛绝,但对屡立惊天战功,挽狂澜于既倒的赵宁、赵七月之辈,却一直很是敬佩。
所以这一礼,王师厚行得规规矩矩,心甘情愿。
“不知唐国公此番前来,所为何事?”王师厚行完礼,便看着赵宁直接问。
赵宁伸伸手,示意王师厚坐下说话,看他怡然自若的样子,仿佛他才是这里的主人:
“本公事务繁忙,今日特意来青州一趟,是想问王大帅一个问题。事关你的身家性命,还请王大帅如实回答,若是刻意隐瞒,有了灾祸,勿谓言之不预。”
跟赵宁分庭而坐的王师厚,听罢赵宁这番高高在上,毫不客气的话,沉下心神,问道:“什么问题?”
“王大帅,你是否要背叛大齐,投靠天元王庭?”
赵宁的话一出口,王师厚又是悚然一惊,再度差些离座而起!
他张嘴就想说这是污蔑,是空穴来风,是绝对没有的事。
但当他看到赵宁平淡却暗含杀机的眼神,再想到对方刚刚的警告,到了嘴边的这些话,就怎么也说不出来。
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件隐蔽至极,在整个青州,眼下都只有他最贴身的亲信知道的事,远在郓州的赵宁是如何得知的。
这根本没有道理。
赵宁是不是在诈他?
此时此刻,一个回答不妙,被对方上报皇帝,朝廷立马会让他九族被灭!
该如何回答?
王师厚再三思量。
而后,他说了一句让他自己都觉得颇为意外的话:“唐国公是来杀王某的?”
赵宁露出了笑容,由衷的笑容:“很好,这么大的事,王大帅没有想着欺骗本公,就说明王大帅尊重本公,信得过本公的人品。
“有了这两点,事情就好办多了。
“本公现在就可以回答王大帅,只要你想活,本公就不会杀你,也没人能杀你;但如果你不想活,本公顷刻间就会让你人头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