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培见这位家长说的真是激动澎湃,看的出来她真的是为了孩子谋划了许多,但是想法是好的,可黄小培还是她说的有些异想天开了,转学哪里那么简单啊。
“我明白您的想法,您也是为了孩子好,可是我们不是初中是走学区的嘛,转学恐怕没那么简单的吧。”黄小培也不想打击这位家长,只实话实说而已。
“我知道,为了孩子,我愿意换房子。”
“换房子哪里那么容易啊,我听说现在好的学区房子都特别贵,而且又老又旧还特别的小,重点是还很难找到。”
“古有孟母三迁,在那么困难的时候孟母都知道为自己的孩子制作好的学习氛围,何况是我们呢,再难我也要想办法找,只要是这个方向对的,功夫不怕有心人嘛,而且现在离下学期还有点时间,我相信我一定能找到的。”
“你真的想好了啊?即使是找到了,换到了那么小的地方你们能适应吗?孩子能适应新环境新学校吗?”
“我想到很清楚了,一定要换,孩子现在还小,适应能力也很强,我相信她一定会慢慢适应的,黄老师,你是不知道啊,我前段时间去了一家重点中学参观,才知道一个地方的学区直接反应的是一个孩子的素质啊,那些重点学校学区的孩子整体素质都要高些,这不是我危言耸听啊,是真的,他们的父母整体素质都偏高自然孩子也是一样的,我去了以后就更加笃定要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来。
“你想想这样孩子以后长大肯定都是大有作为的,即使我的孩子并没有特别的优秀,那她这些优秀的同学也是一笔财富啊。
“所以砸锅卖铁我都要到最好的学区去买房,孩子读书时间不能等,我们苦点就苦点,到时候孩子学成了我们还愁住不到好房子嘛。”
那位家长说完拉着黄小培的手,继续说道,“黄老师,您也有孩子,您应该能够感同身受我现在的心情吧,我现在的良苦用心我相信孩子以后也能够理解的.
“真的,黄老师,你还没到我的年纪,你可能还不能理解,我以前为了事业甚至都考虑过不生孩子,后来拗不过家人在36岁的时候才生了她,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才算看明白自己事业都没那么重要了,孩子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人家或许会问我们做什么工作的赚了多少钱,但是等孩子长大了,即使我们再能干,别人都是问你孩子做什么的,赚多少钱?”
“这就是现实啊,所以再苦我也要把孩子供上去,我现在工作都辞了,我打算好好陪孩子中考,我相信你为了孩子好也会跟我这样做的吧?”
这一问把黄小培问住了。
她突然发现自己作为老师,觉悟似乎没有这位家长高。
或者说黄小培此刻才发现原本自己一直以为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现在跟这位家长比起来自己真的小巫见大巫,反而是自己这段时间似乎太注重表面的自身轻松了,反正忽视了这位家长所谓的孩子最重要。
想想这段时间自己为了能够把补习班能够做好,为了所谓的自己的事业,对于孩子的学习确实有些松懈,而对于这位家长说的教育环境,黄小培似乎也忽略了,曾经苏子轩在学校里老是打闹,自己只想到了换班级,却没想到自己的孩子或者根本不适合这个学校的教育模式。
而且就像这位家长说的我们这个学区不算差,但也一定说不上有多好,这边住的人也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就像她说的好的学区那些孩子的素质和父母的素质都整体高一些,而现在自己所在的学区孩子的素质实话实说是参差不齐的。
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走向这句话原本黄小培还不那么认同,她此时又突然想到了婆婆何美珍,她不就是个被环境被生活所迫的“曾经有为青年嘛?”
现在仔细想想苏庆春跟自己讲的年轻时的何美珍,虽然他没有细她是如何努力,如何学习的,但是在哪个年代,缺吃少粮,重男轻女的年代,特别是她还是个女孩子,能够做到不畏世俗,坚持学习,还能够真正的做到那么高的学习储备量,那份素养也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黄小培猜测她那时候一定也是人中人凤,绝对是个翘楚。
可是再看看现在的婆婆,黄小培丝毫看不出她之前的半点学识迹象,有的只有柴米油盐和无尽的生活斑斓,甚至跟哪个时代一样,重男轻女。
黄小培相信何美珍也曾痛恨过哪个时代的不公,不然不可能坚持让苏庆春一定要读书,她应该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帮着自己读上大学,完成自己的未完成的梦,可为什么偏偏现在的婆婆却活成了自己曾经批判的人的模样呢?
这是为什么?
你能说何美珍年轻的时候没有努力过吗?很明显她努力过,争取过,不然怎么可能随口就能背出多年以前学习过的一篇及其普通的文章呢,可见她对学习从未放弃也从未忘记,只是现实生活又不得不让她妥协。
设想一下,假如何美珍生活不在农村,而是在城里,假如她生活的地方没有重男轻女,而是让她也继续读书,或许何美珍也是一名老师,或者机关干部,更或者以她的能力都能成为一位领导也未可知。
无论她成为什么样都有可能,但是她绝对不会活的像现在这个样子,如此狼狈、如此卑微。
何美珍或许就是被环境误了一生的真人实例吧。
想到这黄小培不禁后被一身冷汗,她想婆婆何美珍在年轻时每个晚上是怎么过的?面对这样不公平的生活环境,而自己却满怀理想和报复,那压抑着的理想和向往的生活无法达成怎么去平复心情,那么多的夜晚她是该多么的漫长和难熬啊。
或许这时候,黄小培又突然明白了婆婆何美珍为什么在丈夫准备去读大学的时候把那本写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书送给自己的儿子了,或许那本书无关锡剧和红楼梦,它只是代表着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和理想。
她仅仅只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带着自己的希望离开农村,离开哪个令两人都伤心的地方罢了。
“我明白您的想法,您也是为了孩子好,可是我们不是初中是走学区的嘛,转学恐怕没那么简单的吧。”黄小培也不想打击这位家长,只实话实说而已。
“我知道,为了孩子,我愿意换房子。”
“换房子哪里那么容易啊,我听说现在好的学区房子都特别贵,而且又老又旧还特别的小,重点是还很难找到。”
“古有孟母三迁,在那么困难的时候孟母都知道为自己的孩子制作好的学习氛围,何况是我们呢,再难我也要想办法找,只要是这个方向对的,功夫不怕有心人嘛,而且现在离下学期还有点时间,我相信我一定能找到的。”
“你真的想好了啊?即使是找到了,换到了那么小的地方你们能适应吗?孩子能适应新环境新学校吗?”
“我想到很清楚了,一定要换,孩子现在还小,适应能力也很强,我相信她一定会慢慢适应的,黄老师,你是不知道啊,我前段时间去了一家重点中学参观,才知道一个地方的学区直接反应的是一个孩子的素质啊,那些重点学校学区的孩子整体素质都要高些,这不是我危言耸听啊,是真的,他们的父母整体素质都偏高自然孩子也是一样的,我去了以后就更加笃定要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来。
“你想想这样孩子以后长大肯定都是大有作为的,即使我的孩子并没有特别的优秀,那她这些优秀的同学也是一笔财富啊。
“所以砸锅卖铁我都要到最好的学区去买房,孩子读书时间不能等,我们苦点就苦点,到时候孩子学成了我们还愁住不到好房子嘛。”
那位家长说完拉着黄小培的手,继续说道,“黄老师,您也有孩子,您应该能够感同身受我现在的心情吧,我现在的良苦用心我相信孩子以后也能够理解的.
“真的,黄老师,你还没到我的年纪,你可能还不能理解,我以前为了事业甚至都考虑过不生孩子,后来拗不过家人在36岁的时候才生了她,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才算看明白自己事业都没那么重要了,孩子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人家或许会问我们做什么工作的赚了多少钱,但是等孩子长大了,即使我们再能干,别人都是问你孩子做什么的,赚多少钱?”
“这就是现实啊,所以再苦我也要把孩子供上去,我现在工作都辞了,我打算好好陪孩子中考,我相信你为了孩子好也会跟我这样做的吧?”
这一问把黄小培问住了。
她突然发现自己作为老师,觉悟似乎没有这位家长高。
或者说黄小培此刻才发现原本自己一直以为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现在跟这位家长比起来自己真的小巫见大巫,反而是自己这段时间似乎太注重表面的自身轻松了,反正忽视了这位家长所谓的孩子最重要。
想想这段时间自己为了能够把补习班能够做好,为了所谓的自己的事业,对于孩子的学习确实有些松懈,而对于这位家长说的教育环境,黄小培似乎也忽略了,曾经苏子轩在学校里老是打闹,自己只想到了换班级,却没想到自己的孩子或者根本不适合这个学校的教育模式。
而且就像这位家长说的我们这个学区不算差,但也一定说不上有多好,这边住的人也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就像她说的好的学区那些孩子的素质和父母的素质都整体高一些,而现在自己所在的学区孩子的素质实话实说是参差不齐的。
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走向这句话原本黄小培还不那么认同,她此时又突然想到了婆婆何美珍,她不就是个被环境被生活所迫的“曾经有为青年嘛?”
现在仔细想想苏庆春跟自己讲的年轻时的何美珍,虽然他没有细她是如何努力,如何学习的,但是在哪个年代,缺吃少粮,重男轻女的年代,特别是她还是个女孩子,能够做到不畏世俗,坚持学习,还能够真正的做到那么高的学习储备量,那份素养也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黄小培猜测她那时候一定也是人中人凤,绝对是个翘楚。
可是再看看现在的婆婆,黄小培丝毫看不出她之前的半点学识迹象,有的只有柴米油盐和无尽的生活斑斓,甚至跟哪个时代一样,重男轻女。
黄小培相信何美珍也曾痛恨过哪个时代的不公,不然不可能坚持让苏庆春一定要读书,她应该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帮着自己读上大学,完成自己的未完成的梦,可为什么偏偏现在的婆婆却活成了自己曾经批判的人的模样呢?
这是为什么?
你能说何美珍年轻的时候没有努力过吗?很明显她努力过,争取过,不然怎么可能随口就能背出多年以前学习过的一篇及其普通的文章呢,可见她对学习从未放弃也从未忘记,只是现实生活又不得不让她妥协。
设想一下,假如何美珍生活不在农村,而是在城里,假如她生活的地方没有重男轻女,而是让她也继续读书,或许何美珍也是一名老师,或者机关干部,更或者以她的能力都能成为一位领导也未可知。
无论她成为什么样都有可能,但是她绝对不会活的像现在这个样子,如此狼狈、如此卑微。
何美珍或许就是被环境误了一生的真人实例吧。
想到这黄小培不禁后被一身冷汗,她想婆婆何美珍在年轻时每个晚上是怎么过的?面对这样不公平的生活环境,而自己却满怀理想和报复,那压抑着的理想和向往的生活无法达成怎么去平复心情,那么多的夜晚她是该多么的漫长和难熬啊。
或许这时候,黄小培又突然明白了婆婆何美珍为什么在丈夫准备去读大学的时候把那本写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书送给自己的儿子了,或许那本书无关锡剧和红楼梦,它只是代表着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和理想。
她仅仅只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带着自己的希望离开农村,离开哪个令两人都伤心的地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