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活字印刷-自复式过欠电压保护器价格要100A以上的
第二百八十一章 活字印刷-自复式过欠电压保护器价格要100A以上的-启复汉-笔趣阁
启复汉
作者:勇起笔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伪齐建立以来,牟平县已经被抽调了最少三次兵,一次是南下攻赵抽调了一千人,现在还无人归还。一次是五县联军攻打我们抽调了一千人全军覆没。最后一次是这次金齐联军,又派了一千人前往黄县参加联军,再次被我们俘虏。牟平不像我们蓬莱,小小的一个县,连续抽出三千青壮,已经伤筋动骨了,根本不可能抵抗我们的反扑。”刘信启说道:“牟平县令也是昏了头了,竟然还想着守城,都不知道他能不能凑够排列满城墙的人手出来。”
“我有听徐达人说过,这个牟平县令无恶不作,应该是怕投降我们后会被清算,所以拼死抵抗。”刘信宝解释道。
叩、叩、叩!
“进来!”
“盟主,宣传部部长罗高说是要让您审核《百姓旬报》。”警卫员推开门进来请示道。
“让他进来吧。”刘信启回道。
“那我先回去了。”刘信宝看到刘信启有公务要办,立即起身请辞。
“别着急走,若是无要紧事,一起看看吧,提提意见。”刘信启挽留道。
“恭敬不如从命!”
“你这人…”两人发小,刘信宝的恭敬让刘信启有些不适应,不过考虑到今后随着兴汉盟的势力越来越大,自己的威势也会越来越重,这种‘见外’不可避免的会到来,只能将后面的客套话又收了回去。
眼看办公室内的气氛要尴尬,这时罗高拿着十几张纸走了进来,先和刘信宝打了个招呼,然后将手中的纸张放在刘信启办公桌上:
“盟主,初稿出来了,请您审核。”
“好,你坐下休息休息。”
刘信启开始翻看手里的百姓旬报“开刊号”
第一版是整面的《兴汉盟基本法》宣传专栏,看署名是卢仁,卢仁并没有按照刘信启的建议使用笔名,而是直接用了自己的本名。
第二版是《兴汉盟行政法》、第三版是《兴汉盟军法》。
接着后面的版面分别是战胜金齐联军的经过;兴汉盟《兴汉盟土地法》、《兴汉盟债法》、《兴汉盟粮储法》、《兴汉盟衔爵法》的简略介绍;十件典型的违法案例;兴汉盟部门介绍和各部门的职责;一些搞笑的段子;一篇短篇文章,写的是一个莱州的流民进入兴汉盟之后的生活变化;还有两版广告,是水泥和兴汉盟自产海盐的广告。
文字都是竖版排列,话语简练,没咬文嚼字,没有对仗工整,有断句符号方便阅读。
【大半都是关于法律的普及知识,像是一份法制报…】
刘信启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道:“很好,就是关于百姓的新鲜事少了一些。”
“时间太紧了,没有征集到合适的,也没有人投稿,所以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罗高回道。
后世一份报纸、期刊,开刊的准备时间都是以月计算,此次确实时间紧了一些。
而且宣传法治确实是刘信启本来的目的,罗高并没有理解错。
“那就这样吧。信宝,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意见?”
刘信宝接过刘信启手里的报纸,开始翻看,刘信启则和罗高聊起了别的。
“大家对这个报纸反响如何?”
“反响很好,就是多数人担心报纸的销量,毕竟兴汉盟目前识字的人太少了,担心卖不出去。我计算了一下,报纸的销量越高,单份报纸的成本就会越低,若是销量低,我们的亏损就会很严重,因为每次活字排版都是一大笔支出。”罗高回道。
现在没有印刷机器,一份报纸上面那么多字,都是需要人力先使用活字排版出来,然后才能印刷。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时使用的泥活字,不过泥活字是先雕刻再烧制,字型难免变形,对墨的要求也较高。
兴汉盟使用的是铜活字,先是浇筑出来大小规格相同的长方体铜条,然后由战士体质的雕刻匠刻上反体单字,这就导致兴汉盟的活字印刷成本非常高。
一份报纸上千上万字,就需要上万个活字“印章”,储备的单字印章就更多了。加上每次排版都非常耗费人力,若是只印刷个几百份肯定是血本无归。
“我之前已经说过,你不用考虑成本的事,兴汉盟财政会支持你的,你只要将这份报纸办好就是最大的功劳呢。”刘信启安慰道:“我会发布命令,所有政府部门、乡镇、学校、工厂、盟属商行(粮店、酒楼等)都要从你这里定报,可以保证你的报纸销量不会低于一千份。”
“除了成本问题,你还有什么难处吗?”
“有。”罗高不好意思的回道。
“你说说看。”
“首先是人手不足,我们宣传部的人大半部分已经被报纸的校版、排版拖住了,无力向外采集新闻、征集稿件,希望增加一些人手。”
“行,这次占领七县,肯定会有许多想要加入兴汉盟的读书人,到时候考核招募进来后,给你挑一部分。”刘信启应道。
“还有就是纸张的问题,我觉得目前所使用的纸张用来印刷报纸有些浪费了,可否研制一种成本更加低廉,质量并不需要这么好的纸。报纸毕竟不是书籍,不需要长久的保存。”
罗高这个问题倒是提醒了刘信启。
“可以,我会通知工部研制成本更加低廉的纸张。不过有一点,你每期报纸必须印刷一部分纸张质量好的报纸留存,今后定期装订存档。”
“嗯,有道理,报纸上的信息也算是历史见证了。”罗高认同道。
“确实,今后我会在每个县城都建立一座图书馆,将这些装订的报纸也会存储在图书馆内,供后人翻阅。”刘信启说道。
“那我就要更加认真的审稿了,而且照您的这个计划,我应该存档几千份报纸才能够用啊。”罗高回道。
罗高这句话倒是有意思,几千份存档,一县一份,这是表示兴汉盟已经占领全国了,预见的太遥远了。
“呵呵,这倒是不用,有十几份就足够了,只要报纸上的信息留存下来,今后若是需要,再印刷就是。”
“好的。”
这时,刘信宝已经大概看完了手中的报纸。
“你有什么建议没有?说说看。”
“我有听徐达人说过,这个牟平县令无恶不作,应该是怕投降我们后会被清算,所以拼死抵抗。”刘信宝解释道。
叩、叩、叩!
“进来!”
“盟主,宣传部部长罗高说是要让您审核《百姓旬报》。”警卫员推开门进来请示道。
“让他进来吧。”刘信启回道。
“那我先回去了。”刘信宝看到刘信启有公务要办,立即起身请辞。
“别着急走,若是无要紧事,一起看看吧,提提意见。”刘信启挽留道。
“恭敬不如从命!”
“你这人…”两人发小,刘信宝的恭敬让刘信启有些不适应,不过考虑到今后随着兴汉盟的势力越来越大,自己的威势也会越来越重,这种‘见外’不可避免的会到来,只能将后面的客套话又收了回去。
眼看办公室内的气氛要尴尬,这时罗高拿着十几张纸走了进来,先和刘信宝打了个招呼,然后将手中的纸张放在刘信启办公桌上:
“盟主,初稿出来了,请您审核。”
“好,你坐下休息休息。”
刘信启开始翻看手里的百姓旬报“开刊号”
第一版是整面的《兴汉盟基本法》宣传专栏,看署名是卢仁,卢仁并没有按照刘信启的建议使用笔名,而是直接用了自己的本名。
第二版是《兴汉盟行政法》、第三版是《兴汉盟军法》。
接着后面的版面分别是战胜金齐联军的经过;兴汉盟《兴汉盟土地法》、《兴汉盟债法》、《兴汉盟粮储法》、《兴汉盟衔爵法》的简略介绍;十件典型的违法案例;兴汉盟部门介绍和各部门的职责;一些搞笑的段子;一篇短篇文章,写的是一个莱州的流民进入兴汉盟之后的生活变化;还有两版广告,是水泥和兴汉盟自产海盐的广告。
文字都是竖版排列,话语简练,没咬文嚼字,没有对仗工整,有断句符号方便阅读。
【大半都是关于法律的普及知识,像是一份法制报…】
刘信启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道:“很好,就是关于百姓的新鲜事少了一些。”
“时间太紧了,没有征集到合适的,也没有人投稿,所以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罗高回道。
后世一份报纸、期刊,开刊的准备时间都是以月计算,此次确实时间紧了一些。
而且宣传法治确实是刘信启本来的目的,罗高并没有理解错。
“那就这样吧。信宝,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意见?”
刘信宝接过刘信启手里的报纸,开始翻看,刘信启则和罗高聊起了别的。
“大家对这个报纸反响如何?”
“反响很好,就是多数人担心报纸的销量,毕竟兴汉盟目前识字的人太少了,担心卖不出去。我计算了一下,报纸的销量越高,单份报纸的成本就会越低,若是销量低,我们的亏损就会很严重,因为每次活字排版都是一大笔支出。”罗高回道。
现在没有印刷机器,一份报纸上面那么多字,都是需要人力先使用活字排版出来,然后才能印刷。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时使用的泥活字,不过泥活字是先雕刻再烧制,字型难免变形,对墨的要求也较高。
兴汉盟使用的是铜活字,先是浇筑出来大小规格相同的长方体铜条,然后由战士体质的雕刻匠刻上反体单字,这就导致兴汉盟的活字印刷成本非常高。
一份报纸上千上万字,就需要上万个活字“印章”,储备的单字印章就更多了。加上每次排版都非常耗费人力,若是只印刷个几百份肯定是血本无归。
“我之前已经说过,你不用考虑成本的事,兴汉盟财政会支持你的,你只要将这份报纸办好就是最大的功劳呢。”刘信启安慰道:“我会发布命令,所有政府部门、乡镇、学校、工厂、盟属商行(粮店、酒楼等)都要从你这里定报,可以保证你的报纸销量不会低于一千份。”
“除了成本问题,你还有什么难处吗?”
“有。”罗高不好意思的回道。
“你说说看。”
“首先是人手不足,我们宣传部的人大半部分已经被报纸的校版、排版拖住了,无力向外采集新闻、征集稿件,希望增加一些人手。”
“行,这次占领七县,肯定会有许多想要加入兴汉盟的读书人,到时候考核招募进来后,给你挑一部分。”刘信启应道。
“还有就是纸张的问题,我觉得目前所使用的纸张用来印刷报纸有些浪费了,可否研制一种成本更加低廉,质量并不需要这么好的纸。报纸毕竟不是书籍,不需要长久的保存。”
罗高这个问题倒是提醒了刘信启。
“可以,我会通知工部研制成本更加低廉的纸张。不过有一点,你每期报纸必须印刷一部分纸张质量好的报纸留存,今后定期装订存档。”
“嗯,有道理,报纸上的信息也算是历史见证了。”罗高认同道。
“确实,今后我会在每个县城都建立一座图书馆,将这些装订的报纸也会存储在图书馆内,供后人翻阅。”刘信启说道。
“那我就要更加认真的审稿了,而且照您的这个计划,我应该存档几千份报纸才能够用啊。”罗高回道。
罗高这句话倒是有意思,几千份存档,一县一份,这是表示兴汉盟已经占领全国了,预见的太遥远了。
“呵呵,这倒是不用,有十几份就足够了,只要报纸上的信息留存下来,今后若是需要,再印刷就是。”
“好的。”
这时,刘信宝已经大概看完了手中的报纸。
“你有什么建议没有?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