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始皇罚湘-少年杯酒意气长小说女主赵灵儿何时怀孕
第三十章 始皇罚湘-少年杯酒意气长小说女主赵灵儿何时怀孕-少年杯酒意气长-笔趣阁
少年杯酒意气长
作者:发呆向日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林苑。
根据昭律,昭国内一切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都属于“国有”,也就是全部属于嬴政一人的私产。
因此如果嬴政下令全国不能上山下海、捕猎打鱼是完全有法律依据的,虽然这么干可能会引起暴动就是了。
不过划分出一块不允许任何人擅自进入打猎的王家禁苑来是完全没问题的。
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境,纵横300里,南部是由今蓝田的焦岱镇(鼎湖宫)开始,向西经长安的曲江池(宜春宫)、樊川(御宿宫),沿终南山北麓西至周至(五柞宫);北部是兴平的渭河北岸(黄山宫),沿渭河之滨向东。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其内自然物产丰富,景色优美,但是不向国人开放,从无例外。
曾经关中大旱,百姓无米充饥,百官恳请时任昭王的嬴驷开上林苑以供百姓取食。
嬴驷以昭法不赏无功之人,断然拒绝,关中饿死之人遍野,仍无一人进上林苑取食,可见昭人执法之坚。
此举也为天下儒生所共讨,认为昭法无情严苛,暴昭必亡于失德。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坚持昭法的大昭不但没有灭亡,反而越来越强盛。
嬴驷道破天机:各国君主遭逢天灾,不过都是开放园林,沐浴更衣向上天祭祀,至于民众死活根本无动于衷,以此得天下一众赞扬。只有昭国,在昭法之下君臣共劳,兴修水利,以工代赈,才让此后关中再无大旱,却被腐儒所不耻。
世人只看到六国君主开放园林的“德”,却看不到昭国对抗灾害的“德”,只眼盯着拒绝开放上林苑的“失德”,何其可笑。
历代昭王都有在上林苑修建宫殿的习惯,常于此地避暑游玩,除了始皇帝。
基建狂人始皇帝是特别喜欢修宫殿的,但是至今为止,他从未临幸过上林苑任何一座宫殿。就连春秋狩猎也都是当日往返,只露个面而已,根本不多待。
比基建更让始皇帝疯狂的,只能是政务,这位大王八成的时间都泡在了章台宫,宅得一塌糊涂。
扶苏也不打算在始皇帝之前享受上林苑宫殿群,今日来此只是为了一月后的春狩踩点而已。
“公子请看,此处山坡面阳,山脚有水环绕,是设立大营的好地方。”
顺着李信马鞭所指,扶苏手搭凉棚望去,眼中所见确实是一处立寨搭营的好所在。地势略高于四周,坡度也比较缓,容易上下,距离水源很近,且南面向阳。
孙子兵法行军篇有言:“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见扶苏点头,李信招呼带着地图的侍卫拍马近前,在地图上标出此地,然后派人前去细致丈量土地,划分地域。
不同于寻常富贵人家的郊游,王室的春秋大狩与其说是一场狩猎游戏,更像是一场数万人参与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这也是为何嬴政对于休闲娱乐毫无兴趣,也坚持要在每年的两次狩猎中抽空露面,显示重视的原因。
看着李信指挥有度,显然在用兵一向以“细致入微”著称的蒙恬将军手下学了不少东西。
扶苏等李信又安排好人去查勘水源,才笑道:“不过数月磨砺,你就有点样子了啊。”
李信嘿嘿摸头傻笑,“多谢公子了。”
扶苏不在意地摆手,接过亲兵递上的酒囊稍微润了润唇,“你还是多谢谢蒙将军吧。”
这时候的水囊多是用牛羊皮鞣制而成,腥味很重,即便是装的酒水也让人难以下咽。
扶苏又自嘲了一下自己城里人的养尊处优,就听李信连连称是:“公子说得是。讲真的,蒙将军确实太厉害了。”
“哦?”扶苏来了兴趣,他当然知道蒙恬的本事大,后世那个压着汉王朝欺负的匈奴,被蒙恬的九原大军背靠着支离破碎的中原死死压在了草原上,终秦一朝都没见过长城长什么样。
李信连说带比划,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公子之前说过,蒙恬将军用兵在于一个细字,我初不以为然,只当是公子随口而言,毕竟公子又没带过兵。”
扶苏微微挑眉,李信却说得欢畅,并未注意,“可这次与蒙恬将军一同出征,切身体会到了公子所说的细,到了何种地步,才知公子确有知兵之能。
蓝田大营共驻扎兵将七万四千人,蒙恬将军能叫出每一位百将以上官兵名字,对校尉以上各级将官的背景履历都如数家珍。
这还是最基本的。
此次行军,每日所走路程,每日营中所耗粮草,每日立寨之所,每日所过之山水,每营甲兵数量,蒙恬将军都心中有数。
将军能知道每一营新老兵所占比例,历次战役战损杀敌数,历任将校指挥,等等等等……”
李信说得口沫横飞,扶苏听得目瞪口呆,这蒙恬,不就是个人形计算机吗?这真是人能做到的事情?
李信见扶苏神色间颇有怀疑,急于为在他心中已如同天人一般都蒙恬正名:“公子若有不信,他日见过蒙恬将军细问即可。再说,今日随我来的都是蒙将军的兵,他们也能证明我所言不虚。”
“信。”
“公子叫我?”
扶苏为这个笑话打了个冷战:“我说我信你。”
李信得意一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有人在夸他。
扶苏没理他,而是对身后的跟随问道:“距离此处最近的宫殿是哪一座?”
上林苑管事云青躬身回道:“应是宜春宫。”
扶苏点点头吩咐道:“将宜春宫收拾出来,春狩时安排女眷住下。”
云青恭敬领命。
说来始皇帝也是有意思,他自己不来,却让整个咸阳宫除了章台宫和华阳宫的嫔妃宫人如历年一般,一起参与春狩。这不是给扶苏找事呢?
扶苏不由吐槽,这当爹的也是心大,就不怕他扶苏一个把持不住?
见丈量营地的一时不会有结果,扶苏不想干等,对李信吩咐道:“留个人等着,我们去那边山上看看。”
虽是冬日,山上景致不错,冬雪未融,倒也将原本光秃秃的树枝妆点得别有情趣。
扶苏随口问道:“此处是山头叫什么?”
云青回道:“回公子的话,此处山头并无名姓。”
“没有名姓?那多不方便。”
“公子有所不知,只有天子与大王才有为山河湖泊敕名之权。只因帝王敕封之下,山河湖泊就算有了真名,日后就可以有神明孕育。”
扶苏听着有趣,就问道:“那父王不曾给这个山起名了?”
“不错。不单是此等小山,大王从未给任何一座山峰敕过名。”
果然是不敬鬼神的始皇帝。其他的君主都迫不及待给境内大小山河都起上名字,唯恐不得神明保佑,始皇帝却对这等事嗤之以鼻。
关于始皇帝不敬鬼神,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巡视天下。一日游洞庭湖时突然狂风大作,险些船毁人亡。始皇又惊又怒,问掌管洞庭湖的是哪一路神仙。
身边的博士(类似顾问,儒生,没有实权)回答是湘君,也就是娥皇女英。始皇帝很生气,朕乃是人皇,功绩早已超过了所谓的三皇五帝,你们两个不过是尧的老婆而已,敢给我使脸色?
皇帝一怒,后果严重。始皇帝没惯着这个湘君,发刑徒三千人,连夜砍掉了湘山的所有树木,给娥皇女英剃了个秃瓢。随后再命人用红褐色的土壤给湘山上来了一道,视为给湘君脸上刺了字。
这就是著名的始皇罚湘。
古往今来,敬拜鬼神,请天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甚至学始皇封禅泰山的帝王不知凡几,但就没有一个皇帝能像这位千古一帝一般霸气。
鬼神是吧?不听话,朕就罚你。
后世儒生因为对始皇帝恨之入骨,都将不敬鬼神当作一项罪过大肆宣扬,甚至认为这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的一个原因。
当然,这在本就不信鬼神的扶苏看来是无稽之谈。要说砍树盖土之类的,扶苏认为没必要,因为他根本不信鬼神。然而始皇帝是信的,他相信有神仙,有长生,这才是最让扶苏震撼的。
这就好比中世纪虔信上帝的欧洲封建君主,因为对上帝给他的答案不满意,就拿鞭子抽打十字架上耶稣基督一样,霸气得一塌糊涂。
边游览踩点,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随行众人闲聊,很快到了午饭时间。
与六国人早晚两餐不同,昭人除了实在家境贫寒的人家以外,普遍习惯三餐,后世也认为这是昭人身体素质强于六国人的原因之一。
谈笑吃饭间,有一骑从远处而来,隔着几百步就下了马,在侍卫查验过身份后被放了进来。
来人躬身向扶苏行礼:“见过公子。有甘相密信呈上。”
扶苏听说是甘茂密信,赶忙放下碗筷,示意李信将密信拿过来。
密信很短,只有一行小字:太子丹或有异动。
扶苏见信嘿嘿一笑,荆轲是吧,等你很久了。
根据昭律,昭国内一切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都属于“国有”,也就是全部属于嬴政一人的私产。
因此如果嬴政下令全国不能上山下海、捕猎打鱼是完全有法律依据的,虽然这么干可能会引起暴动就是了。
不过划分出一块不允许任何人擅自进入打猎的王家禁苑来是完全没问题的。
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境,纵横300里,南部是由今蓝田的焦岱镇(鼎湖宫)开始,向西经长安的曲江池(宜春宫)、樊川(御宿宫),沿终南山北麓西至周至(五柞宫);北部是兴平的渭河北岸(黄山宫),沿渭河之滨向东。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其内自然物产丰富,景色优美,但是不向国人开放,从无例外。
曾经关中大旱,百姓无米充饥,百官恳请时任昭王的嬴驷开上林苑以供百姓取食。
嬴驷以昭法不赏无功之人,断然拒绝,关中饿死之人遍野,仍无一人进上林苑取食,可见昭人执法之坚。
此举也为天下儒生所共讨,认为昭法无情严苛,暴昭必亡于失德。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坚持昭法的大昭不但没有灭亡,反而越来越强盛。
嬴驷道破天机:各国君主遭逢天灾,不过都是开放园林,沐浴更衣向上天祭祀,至于民众死活根本无动于衷,以此得天下一众赞扬。只有昭国,在昭法之下君臣共劳,兴修水利,以工代赈,才让此后关中再无大旱,却被腐儒所不耻。
世人只看到六国君主开放园林的“德”,却看不到昭国对抗灾害的“德”,只眼盯着拒绝开放上林苑的“失德”,何其可笑。
历代昭王都有在上林苑修建宫殿的习惯,常于此地避暑游玩,除了始皇帝。
基建狂人始皇帝是特别喜欢修宫殿的,但是至今为止,他从未临幸过上林苑任何一座宫殿。就连春秋狩猎也都是当日往返,只露个面而已,根本不多待。
比基建更让始皇帝疯狂的,只能是政务,这位大王八成的时间都泡在了章台宫,宅得一塌糊涂。
扶苏也不打算在始皇帝之前享受上林苑宫殿群,今日来此只是为了一月后的春狩踩点而已。
“公子请看,此处山坡面阳,山脚有水环绕,是设立大营的好地方。”
顺着李信马鞭所指,扶苏手搭凉棚望去,眼中所见确实是一处立寨搭营的好所在。地势略高于四周,坡度也比较缓,容易上下,距离水源很近,且南面向阳。
孙子兵法行军篇有言:“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见扶苏点头,李信招呼带着地图的侍卫拍马近前,在地图上标出此地,然后派人前去细致丈量土地,划分地域。
不同于寻常富贵人家的郊游,王室的春秋大狩与其说是一场狩猎游戏,更像是一场数万人参与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这也是为何嬴政对于休闲娱乐毫无兴趣,也坚持要在每年的两次狩猎中抽空露面,显示重视的原因。
看着李信指挥有度,显然在用兵一向以“细致入微”著称的蒙恬将军手下学了不少东西。
扶苏等李信又安排好人去查勘水源,才笑道:“不过数月磨砺,你就有点样子了啊。”
李信嘿嘿摸头傻笑,“多谢公子了。”
扶苏不在意地摆手,接过亲兵递上的酒囊稍微润了润唇,“你还是多谢谢蒙将军吧。”
这时候的水囊多是用牛羊皮鞣制而成,腥味很重,即便是装的酒水也让人难以下咽。
扶苏又自嘲了一下自己城里人的养尊处优,就听李信连连称是:“公子说得是。讲真的,蒙将军确实太厉害了。”
“哦?”扶苏来了兴趣,他当然知道蒙恬的本事大,后世那个压着汉王朝欺负的匈奴,被蒙恬的九原大军背靠着支离破碎的中原死死压在了草原上,终秦一朝都没见过长城长什么样。
李信连说带比划,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公子之前说过,蒙恬将军用兵在于一个细字,我初不以为然,只当是公子随口而言,毕竟公子又没带过兵。”
扶苏微微挑眉,李信却说得欢畅,并未注意,“可这次与蒙恬将军一同出征,切身体会到了公子所说的细,到了何种地步,才知公子确有知兵之能。
蓝田大营共驻扎兵将七万四千人,蒙恬将军能叫出每一位百将以上官兵名字,对校尉以上各级将官的背景履历都如数家珍。
这还是最基本的。
此次行军,每日所走路程,每日营中所耗粮草,每日立寨之所,每日所过之山水,每营甲兵数量,蒙恬将军都心中有数。
将军能知道每一营新老兵所占比例,历次战役战损杀敌数,历任将校指挥,等等等等……”
李信说得口沫横飞,扶苏听得目瞪口呆,这蒙恬,不就是个人形计算机吗?这真是人能做到的事情?
李信见扶苏神色间颇有怀疑,急于为在他心中已如同天人一般都蒙恬正名:“公子若有不信,他日见过蒙恬将军细问即可。再说,今日随我来的都是蒙将军的兵,他们也能证明我所言不虚。”
“信。”
“公子叫我?”
扶苏为这个笑话打了个冷战:“我说我信你。”
李信得意一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有人在夸他。
扶苏没理他,而是对身后的跟随问道:“距离此处最近的宫殿是哪一座?”
上林苑管事云青躬身回道:“应是宜春宫。”
扶苏点点头吩咐道:“将宜春宫收拾出来,春狩时安排女眷住下。”
云青恭敬领命。
说来始皇帝也是有意思,他自己不来,却让整个咸阳宫除了章台宫和华阳宫的嫔妃宫人如历年一般,一起参与春狩。这不是给扶苏找事呢?
扶苏不由吐槽,这当爹的也是心大,就不怕他扶苏一个把持不住?
见丈量营地的一时不会有结果,扶苏不想干等,对李信吩咐道:“留个人等着,我们去那边山上看看。”
虽是冬日,山上景致不错,冬雪未融,倒也将原本光秃秃的树枝妆点得别有情趣。
扶苏随口问道:“此处是山头叫什么?”
云青回道:“回公子的话,此处山头并无名姓。”
“没有名姓?那多不方便。”
“公子有所不知,只有天子与大王才有为山河湖泊敕名之权。只因帝王敕封之下,山河湖泊就算有了真名,日后就可以有神明孕育。”
扶苏听着有趣,就问道:“那父王不曾给这个山起名了?”
“不错。不单是此等小山,大王从未给任何一座山峰敕过名。”
果然是不敬鬼神的始皇帝。其他的君主都迫不及待给境内大小山河都起上名字,唯恐不得神明保佑,始皇帝却对这等事嗤之以鼻。
关于始皇帝不敬鬼神,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巡视天下。一日游洞庭湖时突然狂风大作,险些船毁人亡。始皇又惊又怒,问掌管洞庭湖的是哪一路神仙。
身边的博士(类似顾问,儒生,没有实权)回答是湘君,也就是娥皇女英。始皇帝很生气,朕乃是人皇,功绩早已超过了所谓的三皇五帝,你们两个不过是尧的老婆而已,敢给我使脸色?
皇帝一怒,后果严重。始皇帝没惯着这个湘君,发刑徒三千人,连夜砍掉了湘山的所有树木,给娥皇女英剃了个秃瓢。随后再命人用红褐色的土壤给湘山上来了一道,视为给湘君脸上刺了字。
这就是著名的始皇罚湘。
古往今来,敬拜鬼神,请天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甚至学始皇封禅泰山的帝王不知凡几,但就没有一个皇帝能像这位千古一帝一般霸气。
鬼神是吧?不听话,朕就罚你。
后世儒生因为对始皇帝恨之入骨,都将不敬鬼神当作一项罪过大肆宣扬,甚至认为这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的一个原因。
当然,这在本就不信鬼神的扶苏看来是无稽之谈。要说砍树盖土之类的,扶苏认为没必要,因为他根本不信鬼神。然而始皇帝是信的,他相信有神仙,有长生,这才是最让扶苏震撼的。
这就好比中世纪虔信上帝的欧洲封建君主,因为对上帝给他的答案不满意,就拿鞭子抽打十字架上耶稣基督一样,霸气得一塌糊涂。
边游览踩点,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随行众人闲聊,很快到了午饭时间。
与六国人早晚两餐不同,昭人除了实在家境贫寒的人家以外,普遍习惯三餐,后世也认为这是昭人身体素质强于六国人的原因之一。
谈笑吃饭间,有一骑从远处而来,隔着几百步就下了马,在侍卫查验过身份后被放了进来。
来人躬身向扶苏行礼:“见过公子。有甘相密信呈上。”
扶苏听说是甘茂密信,赶忙放下碗筷,示意李信将密信拿过来。
密信很短,只有一行小字:太子丹或有异动。
扶苏见信嘿嘿一笑,荆轲是吧,等你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