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事情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贞观皇储李承乾小说免费阅读
第五百四十一章 事情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贞观皇储李承乾小说免费阅读-贞观皇储李承乾-笔趣阁
贞观皇储李承乾
作者:陈叔挚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紫宸殿,长孙无忌今日来觐见的主要目的就是改良已久的宦官制度,按照李承乾的想法,皇帝是个善于接受新鲜事务,且十分开明的人,对于这样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当然会欣然赞同。
至于长孙无忌所担心的那弊端,在李承乾看来不是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古以来,皇帝和臣子从来都是即合作又对抗的,此消彼长,那里会因为小小的宦官就消磨或加剧这微妙的关系呢。
只要是人治那就会有斗争,有矛盾,当然了,也有协作,能不能调教出合格的太子来承继社稷是皇帝的事。看的是皇室的气数和底蕴,没本事这江山就是保不住,秦始皇够雄才伟略了吧,可最后还不是被宦官给逗了。
可就在君臣二人交谈了一番后,皇帝就把在麟德殿处理政务的李承乾召了过来。他的心里当然明白长孙无忌的话其实就是李承乾想说的,这小子从小对宦官就没有好印象,多年来东宫任用的宦官都不足正常建制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他防宦官甚过于防文武臣工。
“高明啊,你舅舅进言改良现有宦官制度,这事你是什么想的?”,既然明知道李承乾是本奏疏的始作俑者之一,那就直接问就好了。天家父子有时候是需要那点弯弯绕儿,可李承乾是个特例,和他动那个脑筋太费劲,还不如直接问爽快。
“回父皇,奏疏是儿臣和舅舅一同拟定的,历朝历代都有宦官因蒙非凡荣宠而嚣张跋扈于外朝,皇家子弟是他们带坏的,皇室的声誉也都是他们败坏的。以现在的诸位皇叔为例子,御史台弹劾他们在封地胡为之事,多数就是宦官们挑唆的。
是以,为李唐皇室计,为江山社稷计,改良愈演愈烈的宦官制度刻不容缓,否则长此以往下去,难免有尾大不掉之势,江山倒悬之危,秦汉两朝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儿臣请父皇三思允准。”
在长安,天子脚下,这些宦官们还能恪守、谨慎为人,因为他们清楚皇帝和太子是不好相与的人物,他们的那点魅惑主上的手艺只能为他们招来杀身之祸,弄不好还会祸及九族,虽然他们没了下面那玩意,但还是挺注重亲情的。
在宫里当差不仅能解决生计的问题,还能让攒下一些钱财傍身,将来老了不愿去恩养所还可以拿着这些钱回乡,买上几亩地,再过继两个族侄养老送终,这小日子美的不像话,所以还是不要抱着出人头地,显贵人前的念头为好。
可人都是不一样的,李渊的这些儿子都典型的纨绔子弟,喜好的就是狗马弋猎、香车美妇,作为整天在他们生边转悠的人,宦官们投其所好的成功几率大大的提升。同时他们也知道天家富贵,花点钱奢侈一下又能怎么样呢,反正又不用从他们腰包掏,还能混个盆满钵满,何乐而不为呢!
更为主要的是不会出事,皇帝是个爱惜名声的人,他已经逼父弑兄了,还能因为几个女人和些许钱财就把所有的兄弟都杀了,那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在各州可劲地鼓动主子去折腾。
“高明,你和辅机的意思,朕明白,可要是朕准了你们奏疏,那这从周朝一直传到现在的宦官制度就算是彻底取缔了。是,按照奏本上的安置条件,现在的内官们不会受到什么损失,也不会让皇家落下什么过河拆桥的名声。
辅机不是一般的臣子,朕有话就直说了,宦官制度其实也是维护皇权的一道屏障,而且是最后一道,取消容易,可这份保障怎么办!”
皇帝不知道宦官制度中的危害吗?他知道,皇帝拍宦官们闹事吗?他不怕。就像长孙无忌昨天误会李承乾要干掉所有的宦官一样,要是真惹急了皇帝他把亲自抡刀亲自带人干掉所有的宦官。有些宦官的德行是不怎么样,而且也招人记恨,可这项制度能流传这么多朝代而不被取代,那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正如皇帝所说,相比于臣子,内官更贴心也更忠诚,因为他们的如荣富贵都来自主子,除了效忠之外,别无其他的选择。至于说少数弄权干政、擅行废立的内官毕竟是少数,而且说到底还是天子昏庸无能导致的,这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内官身上,谁让这些昏庸的天子有玩鹰儿的心,没玩鹰儿的本事呢。
而朝中臣子基本上以“世、戚、勋、功”而入仕,他们都手中都握有相当大的权力,而且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是抱团才能活下去。
他们和内官不一样,天子嘛,谁当都是一样的,只要能保住现在禄位,那也就行了,毕竟天下的官吏多了,有多少人能成为天子的心腹呢!
看到儿子脸上泛起失望之色,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高明,这道奏疏朕可以照准,但每年收入皇宫的宦官仍需保持现在的一半。
原因嘛,很简单,大唐立国的年限不久,国家在礼制等方面不能废除太多,也不能过多薄削太多的拱卫皇室的力量。
至于什么时候彻底废除,那就得看你自己的能耐了,东宫马上就添人进口了,好圣孙可使大唐再兴盛三代,如果你能让朕看到孙子也可肩托大事,朕无有不准。”
听到皇帝话后,一旁的长孙无忌则打趣道:“太子殿下,您听到没有,陛下已经金口封世子为“圣孙”了,你可得好好调教他啊!”
皇帝意思很明白了,想要让他剥离这份保障,没问题,那必须保证李承乾的儿子也能让他放心,只有为君者的质量可以一直保证下去,那有没有宦官来作缓冲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这跟食物的保鲜期是一个道理,想要让皇帝下本买,那就必须得让他知道皇室可以保持强势的时间到底有多久。
待李承乾离开后,挽着袖子活动的李世民淡淡地问道:“辅机,那件事你没告诉高明吧!”
“陛下,您说笑了,老臣什么事都能跟殿下说,但是那件事是绝对不会的,您放心好了。”......
至于长孙无忌所担心的那弊端,在李承乾看来不是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古以来,皇帝和臣子从来都是即合作又对抗的,此消彼长,那里会因为小小的宦官就消磨或加剧这微妙的关系呢。
只要是人治那就会有斗争,有矛盾,当然了,也有协作,能不能调教出合格的太子来承继社稷是皇帝的事。看的是皇室的气数和底蕴,没本事这江山就是保不住,秦始皇够雄才伟略了吧,可最后还不是被宦官给逗了。
可就在君臣二人交谈了一番后,皇帝就把在麟德殿处理政务的李承乾召了过来。他的心里当然明白长孙无忌的话其实就是李承乾想说的,这小子从小对宦官就没有好印象,多年来东宫任用的宦官都不足正常建制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他防宦官甚过于防文武臣工。
“高明啊,你舅舅进言改良现有宦官制度,这事你是什么想的?”,既然明知道李承乾是本奏疏的始作俑者之一,那就直接问就好了。天家父子有时候是需要那点弯弯绕儿,可李承乾是个特例,和他动那个脑筋太费劲,还不如直接问爽快。
“回父皇,奏疏是儿臣和舅舅一同拟定的,历朝历代都有宦官因蒙非凡荣宠而嚣张跋扈于外朝,皇家子弟是他们带坏的,皇室的声誉也都是他们败坏的。以现在的诸位皇叔为例子,御史台弹劾他们在封地胡为之事,多数就是宦官们挑唆的。
是以,为李唐皇室计,为江山社稷计,改良愈演愈烈的宦官制度刻不容缓,否则长此以往下去,难免有尾大不掉之势,江山倒悬之危,秦汉两朝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儿臣请父皇三思允准。”
在长安,天子脚下,这些宦官们还能恪守、谨慎为人,因为他们清楚皇帝和太子是不好相与的人物,他们的那点魅惑主上的手艺只能为他们招来杀身之祸,弄不好还会祸及九族,虽然他们没了下面那玩意,但还是挺注重亲情的。
在宫里当差不仅能解决生计的问题,还能让攒下一些钱财傍身,将来老了不愿去恩养所还可以拿着这些钱回乡,买上几亩地,再过继两个族侄养老送终,这小日子美的不像话,所以还是不要抱着出人头地,显贵人前的念头为好。
可人都是不一样的,李渊的这些儿子都典型的纨绔子弟,喜好的就是狗马弋猎、香车美妇,作为整天在他们生边转悠的人,宦官们投其所好的成功几率大大的提升。同时他们也知道天家富贵,花点钱奢侈一下又能怎么样呢,反正又不用从他们腰包掏,还能混个盆满钵满,何乐而不为呢!
更为主要的是不会出事,皇帝是个爱惜名声的人,他已经逼父弑兄了,还能因为几个女人和些许钱财就把所有的兄弟都杀了,那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在各州可劲地鼓动主子去折腾。
“高明,你和辅机的意思,朕明白,可要是朕准了你们奏疏,那这从周朝一直传到现在的宦官制度就算是彻底取缔了。是,按照奏本上的安置条件,现在的内官们不会受到什么损失,也不会让皇家落下什么过河拆桥的名声。
辅机不是一般的臣子,朕有话就直说了,宦官制度其实也是维护皇权的一道屏障,而且是最后一道,取消容易,可这份保障怎么办!”
皇帝不知道宦官制度中的危害吗?他知道,皇帝拍宦官们闹事吗?他不怕。就像长孙无忌昨天误会李承乾要干掉所有的宦官一样,要是真惹急了皇帝他把亲自抡刀亲自带人干掉所有的宦官。有些宦官的德行是不怎么样,而且也招人记恨,可这项制度能流传这么多朝代而不被取代,那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正如皇帝所说,相比于臣子,内官更贴心也更忠诚,因为他们的如荣富贵都来自主子,除了效忠之外,别无其他的选择。至于说少数弄权干政、擅行废立的内官毕竟是少数,而且说到底还是天子昏庸无能导致的,这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内官身上,谁让这些昏庸的天子有玩鹰儿的心,没玩鹰儿的本事呢。
而朝中臣子基本上以“世、戚、勋、功”而入仕,他们都手中都握有相当大的权力,而且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是抱团才能活下去。
他们和内官不一样,天子嘛,谁当都是一样的,只要能保住现在禄位,那也就行了,毕竟天下的官吏多了,有多少人能成为天子的心腹呢!
看到儿子脸上泛起失望之色,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高明,这道奏疏朕可以照准,但每年收入皇宫的宦官仍需保持现在的一半。
原因嘛,很简单,大唐立国的年限不久,国家在礼制等方面不能废除太多,也不能过多薄削太多的拱卫皇室的力量。
至于什么时候彻底废除,那就得看你自己的能耐了,东宫马上就添人进口了,好圣孙可使大唐再兴盛三代,如果你能让朕看到孙子也可肩托大事,朕无有不准。”
听到皇帝话后,一旁的长孙无忌则打趣道:“太子殿下,您听到没有,陛下已经金口封世子为“圣孙”了,你可得好好调教他啊!”
皇帝意思很明白了,想要让他剥离这份保障,没问题,那必须保证李承乾的儿子也能让他放心,只有为君者的质量可以一直保证下去,那有没有宦官来作缓冲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这跟食物的保鲜期是一个道理,想要让皇帝下本买,那就必须得让他知道皇室可以保持强势的时间到底有多久。
待李承乾离开后,挽着袖子活动的李世民淡淡地问道:“辅机,那件事你没告诉高明吧!”
“陛下,您说笑了,老臣什么事都能跟殿下说,但是那件事是绝对不会的,您放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