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永远都不是那么悦耳,就像窦宽二人明着告诉房遗直,他的弟弟就是被拿来垫背的,可这背垫的值不值?连房遗直都不得不承认-值。
天家的事儿就是如此,不处处设防,早晚被有心的人算计,房遗爱是天家的女婿,从成为驸马都尉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卷入其中,所以窦许二人的确挑的没错。
既然魏王那边无所不用其的在皇帝面前谄媚,那东宫这边也得有所动作,太子爷不在乎,他们这些作臣子的却不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窦宽和许敬宗二人虽然是不拘小节的人,但让他们像刘洎那般颠倒黑白来谄媚于上,不论如何都是做不出来的,所以他们二人就不得不另辟蹊径。
办法呢,不是没有,工部那边已经定下了金、银币造币的纯度,允许铸造的圣旨也已经下发了,可朝野上下不少人对都颇有微词,也不是那么看好。
原因呢,很简单,他们手中都有一些杂质很多的黄金和白银,按照朝廷的新保准,势必会蒙受一些损失,所以就趁着工部那还没有赶制出来,就到处说三到四的扯闲篇,引得皇帝和太子对此都很不满。
许敬宗认为,东宫上下官佐和交好的勋贵豪族应该率先垂范,主动向户部申请认购一定量的金银币,提前在市面上使用,促进民间的认同,引导百姓们使用“足纯”的货币。
至于,损失的那点小利,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有了皇帝和太子的赞誉,那不比金银值钱的多。六率的军费一直都在房遗直手里,正好他也来了,所以六率的将官们自然也要出一份力。
老百姓就是这样的,不管只有当官的和有钱人用了,他们才会跟风用买进兑换,东宫的属员数量不少,有了他们来拉动内需,太子也就没有必要动硬的了,这样维护他的名声是极为有利的。
东宫-明德殿,今儿收到中书省转来的户部认购金银币的单据统计,李承乾感慨颇多;出来当官的,无非是为了名、利二字,僚属们能为了他主动放弃自身的利益,来维护他的权威,说心里没点触动,那绝对是假的。
而此件事的始作俑者-窦宽和许敬宗也被他召到了殿中,同行的还有秦怀玉和房遗直两位六率的大佬,一来表示赞许,二来是弥补下臣子的损失,这些钱都是辛苦当差得来的,李承乾不能占这个便宜。
“大伙的心意,孤收到了,可大伙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孤不能让你们白白蒙受损失!这样,认购单所产生的差价下个月一起发下去。”,单手拄着案子的李承乾笑着说。
大员们无所谓,可基层官佐将校就不同了,他们还有一家子要养,就指着这点俸禄过活,一下缩水了不少,那日子肯定过得无比拮据。心意是好的,可李承乾不能喝着下属的“血”高兴,这种事他做不出来。
“好了,不要推辞了,就这么定了,告诉大伙儿好好当差,孤决定不会委屈了大家!”,话毕,李承乾摆了摆手,示意这事不用谈了,招呼他们来旁边的沙盘这边。
紧接着又拿出一份交合道发来的军报,因为全部队驮化,侯君集的部队推进的速度奇快,截止战报发出之日为止,已经越过肃州,离开了唐境,正在向高昌反向进军。
各类没来急运抵的物资,正在有序的转运中,争取在到达碛口之前装备全军,进展可谓神速;可以看得出来,老侯的年纪虽然大了,但锐气更胜,比起年轻人来一定都不差。
可就是因为他的锐气太胜,才将原本的前军主将从李伯瑶换成了独孤谋,定李伯瑶为前军主将是因为他的稳重,也因为看李靖的薄面,现在半路换人,实在是有些不合适。
李承乾明白,侯君集做这么大的人事变动一定是因为独孤谋在军中起了幺蛾子,现在前军脱离大军,率先挺进接敌,相同的战术可不一定适合不同的将领,李承乾着实有些担心。
“李伯瑶是大将军的嫡孙,少年时勇猛锐进,三十而立后却逐渐稳重起来,与大将军年轻时非常像,勇猛和韬略并行,这个前军主将选的没错!”
“独孤谋呢,北伐时还是一介偏将,随后参与的战事也都是小规模的,缺少独当一面的临阵经验,用起兵来难免生涩,潞国公此举确实有些欠妥。”
秦怀玉的话刚说完,房遗直就把话接了过去,继续言道:“怀玉说的没错,李伯瑶向来善于打硬仗,苦仗,又屡次出任前锋,确实合适。”
“过了碛口之后尽是茫茫沙漠,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作战,军心、士气都不是独孤谋能完全控制的,战力将大打折扣,即使独孤谋超长发挥,折损量也是非常大的。”
东宫的这两位大率全都不看好侯君集选的这位前军主将,换成他们俩任何一个领兵,都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按理说,侯君集打了一辈子仗,心肠不是一般的硬,他怎么能从了立功心切的独孤谋呢!
看到太子在皱眉头,曾在军中追随皇帝的作战的许敬宗说话了:“殿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点了潞国公做主帅,那就应该充分相信他的判断。如果殿下干预,难免动摇前方统兵将领的威信和军心的稳定,臣觉得还是应该选择缄默。”
“没错,臣虽然没有临阵经验,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臣相信潞国公这么做,即便不能大胜,最起码能保证不输!是以,臣附议许庶子所言,静观其变。”,窦宽是没打过仗,可这不代表他不明白用人的方式。
唉,本来是万无一失的事,现在横生枝节,李承乾不愁就奇怪了,盯着沙盘沉思了一会儿后,沉声言道:“远水解不了近渴,交合道所部远在数千里之外,不赞同又能怎么样!延族,替孤拟一道本章,请调肃州军副将-段志感,折冲都尉-段志合领兵一万进驻张掖,以策万全吧!”
天家的事儿就是如此,不处处设防,早晚被有心的人算计,房遗爱是天家的女婿,从成为驸马都尉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卷入其中,所以窦许二人的确挑的没错。
既然魏王那边无所不用其的在皇帝面前谄媚,那东宫这边也得有所动作,太子爷不在乎,他们这些作臣子的却不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窦宽和许敬宗二人虽然是不拘小节的人,但让他们像刘洎那般颠倒黑白来谄媚于上,不论如何都是做不出来的,所以他们二人就不得不另辟蹊径。
办法呢,不是没有,工部那边已经定下了金、银币造币的纯度,允许铸造的圣旨也已经下发了,可朝野上下不少人对都颇有微词,也不是那么看好。
原因呢,很简单,他们手中都有一些杂质很多的黄金和白银,按照朝廷的新保准,势必会蒙受一些损失,所以就趁着工部那还没有赶制出来,就到处说三到四的扯闲篇,引得皇帝和太子对此都很不满。
许敬宗认为,东宫上下官佐和交好的勋贵豪族应该率先垂范,主动向户部申请认购一定量的金银币,提前在市面上使用,促进民间的认同,引导百姓们使用“足纯”的货币。
至于,损失的那点小利,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有了皇帝和太子的赞誉,那不比金银值钱的多。六率的军费一直都在房遗直手里,正好他也来了,所以六率的将官们自然也要出一份力。
老百姓就是这样的,不管只有当官的和有钱人用了,他们才会跟风用买进兑换,东宫的属员数量不少,有了他们来拉动内需,太子也就没有必要动硬的了,这样维护他的名声是极为有利的。
东宫-明德殿,今儿收到中书省转来的户部认购金银币的单据统计,李承乾感慨颇多;出来当官的,无非是为了名、利二字,僚属们能为了他主动放弃自身的利益,来维护他的权威,说心里没点触动,那绝对是假的。
而此件事的始作俑者-窦宽和许敬宗也被他召到了殿中,同行的还有秦怀玉和房遗直两位六率的大佬,一来表示赞许,二来是弥补下臣子的损失,这些钱都是辛苦当差得来的,李承乾不能占这个便宜。
“大伙的心意,孤收到了,可大伙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孤不能让你们白白蒙受损失!这样,认购单所产生的差价下个月一起发下去。”,单手拄着案子的李承乾笑着说。
大员们无所谓,可基层官佐将校就不同了,他们还有一家子要养,就指着这点俸禄过活,一下缩水了不少,那日子肯定过得无比拮据。心意是好的,可李承乾不能喝着下属的“血”高兴,这种事他做不出来。
“好了,不要推辞了,就这么定了,告诉大伙儿好好当差,孤决定不会委屈了大家!”,话毕,李承乾摆了摆手,示意这事不用谈了,招呼他们来旁边的沙盘这边。
紧接着又拿出一份交合道发来的军报,因为全部队驮化,侯君集的部队推进的速度奇快,截止战报发出之日为止,已经越过肃州,离开了唐境,正在向高昌反向进军。
各类没来急运抵的物资,正在有序的转运中,争取在到达碛口之前装备全军,进展可谓神速;可以看得出来,老侯的年纪虽然大了,但锐气更胜,比起年轻人来一定都不差。
可就是因为他的锐气太胜,才将原本的前军主将从李伯瑶换成了独孤谋,定李伯瑶为前军主将是因为他的稳重,也因为看李靖的薄面,现在半路换人,实在是有些不合适。
李承乾明白,侯君集做这么大的人事变动一定是因为独孤谋在军中起了幺蛾子,现在前军脱离大军,率先挺进接敌,相同的战术可不一定适合不同的将领,李承乾着实有些担心。
“李伯瑶是大将军的嫡孙,少年时勇猛锐进,三十而立后却逐渐稳重起来,与大将军年轻时非常像,勇猛和韬略并行,这个前军主将选的没错!”
“独孤谋呢,北伐时还是一介偏将,随后参与的战事也都是小规模的,缺少独当一面的临阵经验,用起兵来难免生涩,潞国公此举确实有些欠妥。”
秦怀玉的话刚说完,房遗直就把话接了过去,继续言道:“怀玉说的没错,李伯瑶向来善于打硬仗,苦仗,又屡次出任前锋,确实合适。”
“过了碛口之后尽是茫茫沙漠,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作战,军心、士气都不是独孤谋能完全控制的,战力将大打折扣,即使独孤谋超长发挥,折损量也是非常大的。”
东宫的这两位大率全都不看好侯君集选的这位前军主将,换成他们俩任何一个领兵,都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按理说,侯君集打了一辈子仗,心肠不是一般的硬,他怎么能从了立功心切的独孤谋呢!
看到太子在皱眉头,曾在军中追随皇帝的作战的许敬宗说话了:“殿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点了潞国公做主帅,那就应该充分相信他的判断。如果殿下干预,难免动摇前方统兵将领的威信和军心的稳定,臣觉得还是应该选择缄默。”
“没错,臣虽然没有临阵经验,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臣相信潞国公这么做,即便不能大胜,最起码能保证不输!是以,臣附议许庶子所言,静观其变。”,窦宽是没打过仗,可这不代表他不明白用人的方式。
唉,本来是万无一失的事,现在横生枝节,李承乾不愁就奇怪了,盯着沙盘沉思了一会儿后,沉声言道:“远水解不了近渴,交合道所部远在数千里之外,不赞同又能怎么样!延族,替孤拟一道本章,请调肃州军副将-段志感,折冲都尉-段志合领兵一万进驻张掖,以策万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