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感到第88师滞缓了时间,廖耀湘的新6军本来可以先第52军进入本溪,因为新6军是机械化部队,而第52军只是半机械化部队。 更新最快在第52军开始进攻本溪的时候,新6军左翼还没有接近本溪,右翼也没有越过太子河南岸进入桥头。所以杜聿明担心东北民主联军在阻击战之中,歼灭的有生力量,从第88师留下的空当撤退。杜聿明于是立刻下令空军飞机轰炸歪头山阵地,要用美制杀伤力量强的“面包篮”炸弹(即燃烧弹),大量杀伤撤退和阵地上东北民主联军,支持步兵攻占歪头山要点,割裂共军防御阵地,步兵向纵深地带发展。
东北民主联军所有阵地都遭到了国民党飞机轰炸和大炮轰击,这时候第88师又在杜聿明刚刚任命的新任师长韩增栋指挥之下,赶到了响山子一带和东北民主联军第10旅和第11旅第32团形成对峙。而中路的新6军新22师正在松树岭、下虎、把十沟、大河沿阵地与东北民主联军第10旅第30团和第11旅第31团展开激战。飞机开始攻击东北民主联军退入本溪市区的部队,对其进行轮番地轰炸扫射,大炮也开始往市区轰击。
5月1日傍晚,突破东北民主联军第三道防御阵地,战斗发展到本溪老市区,双方开始进行逐条街道争夺,展开了激烈的城市巷战。在本溪市区和攻击中路。东北民主联军阵地几乎全部都被飞机、大炮的轰炸所摧毁。有的阵地双方你来我往进行了数十次争夺。在白玛格斗之中,被杀伤千余人,东北民主联军也损失惨重,第10旅第30团4个连干部全部阵亡了,每个连只剩下十几个人,不过有的阵地仍然还坚守在共军手中。
林biao及时分析本溪战场形势,认为部队防御面太宽,兵力不足,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不宜死守。于是林biao发电报向毛泽dong提出:“在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不宜死守城市,为避免被动,保存实力,在运动之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建议放弃本溪。”毛泽dong审时度势,很快就批准了林biao的请示,东北民主联军于5月4日凌晨全部主动撤出了本溪市区。
就在东北战场激战正酣的时候,蒋介石在还都南京之前专程来到成都进行视察。4月27日上午11点,蒋介石在成都黄埔军校新生社大楼,公开宴请四川省党、政、军、民各机关团体领袖,社会贤达,陆军军官学校和空军军士学校高级官长,抗战阵亡将士遗族以及在蓉外侨等300余人。在宴会结束之后,蒋介石发表了《告四川同胞书》。表达了自己对四川的依依不舍之情,尤其对四川人民在抗战之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进行了高度评价,蒋介石这样说道:“……本人在民国初年上国父书中,详论中国革命根据地,就始终认定在我们中国各省之中只有两省可当其选:第一是广东,广东自然是我们国民革命的发祥地,我们在民国十五年北伐以前,必须用一切的力量来求得广东的统一与革命基础的巩固。其次就要算是四川了,因为四川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都在任何各省之上,而四川同胞的天性,富于民族的情感,一贯的忠于主义,勇于革新。所以我们若能以四川为革命的根据地,就更能使革命早日成功。这是我民初以来未到四川以前始终一贯的理想。后来本人民国二十四年初到四川的时候。目击四川当时的情形,同来的人员皆觉得距离我们的理想太远,大失所望。但我以为如果四川不能统一,则抗战就无基础,所以我们如要抗战,非先统一四川不可。…,
……今后四川同胞努力的目标,自当以建设为第一。本人已经命令行政院指定四川为建设的示范省。今后中央对于各省建设的协助,无论人才经费,自然亦以四川为第一。中正今天更可以向各位负责申明,只要大局安定,中央在此三年至五年之间,一定要将成渝、天成、叙昆、渝筑,以及川康(西昌)五条铁路修筑完成,用全力来发展四川的交通,来奠立四川经济的基础与提高四川同胞的生活。交通之外,还有电气事业,扬子江水闸规模宏大,已在计划之中,此时我还不能说定完成的期限,但中央一定要设法首先完成都江堰的大电厂,使我们四川每个同胞都能蒙受其福利。不过这种伟大的工程事业,还要靠我们各位父老贤达,以及党政军负责同志亦如过去抗战期间一样的精神,领导全省同胞,同心一德,全力以赴,才能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本人留驻四川八年之久,四川可以说是本人的第二故乡,时常引以为荣。今日因为对于故乡的爱护之深和期望之切,所以对于各位的责望也就格外的殷勤,我相信各位一定能体察我这一片至诚,记取我这一次临别的赠言,共同一致,发奋为雄,把握目前大好的建国时机,发挥我们四川伟大的潜力,来建设新的四川,成为我们中国建国的模范省。这不仅是四川同胞之荣,亦是中国全国之福。”
据说当时有人在欣喜之下写下了“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的对联,上联包含三个国名,又蕴含中国战胜日本之意,而下联则是三个城市名,其中也含有南京重新成为首都之意,真可谓是一语双关,精妙之极。
实际上自从4月23日开始国民政府就正式拉开了还都南京的序幕,在23日,国民政府决定恢复设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作为国民政府离开重庆之后在四川的最高统治机构。蒋介石特派何应钦为重庆行营主任,在何应钦到任之前,由张群代理。24日,重庆举行陪都各界欢送还都大会,蒋介石接受大会敬礼并签名纪念册。25日,蒋介石偕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飞赴成都进行巡视,并派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朱绍良担任中央党政军机关留渝联合办事处主任,负责处理国民党中央党政军机构陆续迁回南京期间一应善后事宜。27日,蒋介石在成都发表《告四川同胞书》,深情地向他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四川道别。28日。国民政府还都大典筹备委员会成立,当天下午,蒋介石从成都返回重庆之后,偕夫人宋美龄再次乘坐专机“美龄号”离开重庆。先途经西安、汉口两地进行视察,最后再飞往南京。
不过实际上在还都南京之前,中国各界对于抗战胜利之后的首都究竟选在何处还产生过争论,对于首都的选择他们提出了成都、重庆、兰州、西安、长沙、武汉、洛阳、南京、济南、北平、长春等各种观点,不过主要还是以主张建都北平和还都南京者居多。
北平是前清故都,北洋政府时期的首都所在地,北伐时期又有建都北平的呼声,所以战后建都北平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傅斯年就从气候环境、城建基础、近海交通和方便练兵等方面分析了北平适合建都的有利条件,并认为在北平建设工业区域,便于利用资源,也便于控制经济中心。不过蒋介石念及“国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总理陵墓所在”,仍然坚持以南京为首都。当然,从蒋介石的内心来说,他也是不愿意离开江浙一带的,因为这里是他起家发迹的地方。…,
为了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蒋介石的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还曾经布置过一桩众所周知、也大快人心的“公案”——炸毁汪精卫墓。
1946年1月15日晚上,在南京黄埔路中华民国陆军总部大楼的会议厅里面,由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亲自主持了一个只有南京市长马超俊、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南京宪兵司令张镇、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第74军军长邱维达几个人参加的秘密会议。
何应钦首先就对众人开门见山地说道:“今夜请你们过来,是为了商量一件事情。希望诸位对此绝对保密,不得向任何方面泄漏。大家都知道委员长不久就要‘还都’南京,然而汪精卫这个大汉奸的坟墓,居然就葬在梅花山上面,和国父的中山陵并列一起。这成何体统?!如不把它迁掉,委座‘还都’之后看见了。一定要生气,同时也有碍各方面的视听。你们详细研究一下,必须妥慎处理。”
何应钦发言完毕之后就先行离开了,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接着发表意见,不过他仍然只是陈述何应钦的意思,他说道:“何总司令已经接到重庆指示,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内和国际的视听,限我们在10天之内处置妥当。”
最终,萧毅肃、马超俊、马崇六、张镇、邱维达这几个人商定,由邱维达的第74军派出工兵部队,执行汪精卫墓的迁移工作。
早在1942年清明节,汪精卫在众汉奸陪同之下祭扫中山陵的时候,就曾经对众人说过他死后若能葬在中山陵旁边的梅花山上为孙中山守陵,他就心满意足了。于是陈公博、周佛海众汉奸在汪精卫死后,便决定在梅花山上为他举行葬礼,并决定1944年11月23日沦陷区放假一天,凡自愿参加送葬的南京市民,每人可以领取20元的中储券,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工人月收入的四分之三。经过一番冷冷清清的“悼念”活动之后,11月23日,在日寇军警的严密监视之下,汪精卫的尸体被埋葬在梅花山麓。
梅花山是紫金山(又称钟山)的一小部分,因为宋代时在此种过梅树而得名。紫金山上有孙权、朱元璋、孙中山的陵墓,而梅花山又刚好处在明孝陵与中山陵之间。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知道丈夫的尸体日后难免被人毁棺鞭尸,于是便亲自布置用5吨坚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里面,然后浇灌成厚厚的墓壳,企图以此保护好汪精卫的尸体。但是陈璧君万万没有想到,仅仅过了1年多时间,汪精卫的坟墓就被国民党方面给秘密炸毁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东北民主联军所有阵地都遭到了国民党飞机轰炸和大炮轰击,这时候第88师又在杜聿明刚刚任命的新任师长韩增栋指挥之下,赶到了响山子一带和东北民主联军第10旅和第11旅第32团形成对峙。而中路的新6军新22师正在松树岭、下虎、把十沟、大河沿阵地与东北民主联军第10旅第30团和第11旅第31团展开激战。飞机开始攻击东北民主联军退入本溪市区的部队,对其进行轮番地轰炸扫射,大炮也开始往市区轰击。
5月1日傍晚,突破东北民主联军第三道防御阵地,战斗发展到本溪老市区,双方开始进行逐条街道争夺,展开了激烈的城市巷战。在本溪市区和攻击中路。东北民主联军阵地几乎全部都被飞机、大炮的轰炸所摧毁。有的阵地双方你来我往进行了数十次争夺。在白玛格斗之中,被杀伤千余人,东北民主联军也损失惨重,第10旅第30团4个连干部全部阵亡了,每个连只剩下十几个人,不过有的阵地仍然还坚守在共军手中。
林biao及时分析本溪战场形势,认为部队防御面太宽,兵力不足,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不宜死守。于是林biao发电报向毛泽dong提出:“在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不宜死守城市,为避免被动,保存实力,在运动之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建议放弃本溪。”毛泽dong审时度势,很快就批准了林biao的请示,东北民主联军于5月4日凌晨全部主动撤出了本溪市区。
就在东北战场激战正酣的时候,蒋介石在还都南京之前专程来到成都进行视察。4月27日上午11点,蒋介石在成都黄埔军校新生社大楼,公开宴请四川省党、政、军、民各机关团体领袖,社会贤达,陆军军官学校和空军军士学校高级官长,抗战阵亡将士遗族以及在蓉外侨等300余人。在宴会结束之后,蒋介石发表了《告四川同胞书》。表达了自己对四川的依依不舍之情,尤其对四川人民在抗战之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进行了高度评价,蒋介石这样说道:“……本人在民国初年上国父书中,详论中国革命根据地,就始终认定在我们中国各省之中只有两省可当其选:第一是广东,广东自然是我们国民革命的发祥地,我们在民国十五年北伐以前,必须用一切的力量来求得广东的统一与革命基础的巩固。其次就要算是四川了,因为四川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都在任何各省之上,而四川同胞的天性,富于民族的情感,一贯的忠于主义,勇于革新。所以我们若能以四川为革命的根据地,就更能使革命早日成功。这是我民初以来未到四川以前始终一贯的理想。后来本人民国二十四年初到四川的时候。目击四川当时的情形,同来的人员皆觉得距离我们的理想太远,大失所望。但我以为如果四川不能统一,则抗战就无基础,所以我们如要抗战,非先统一四川不可。…,
……今后四川同胞努力的目标,自当以建设为第一。本人已经命令行政院指定四川为建设的示范省。今后中央对于各省建设的协助,无论人才经费,自然亦以四川为第一。中正今天更可以向各位负责申明,只要大局安定,中央在此三年至五年之间,一定要将成渝、天成、叙昆、渝筑,以及川康(西昌)五条铁路修筑完成,用全力来发展四川的交通,来奠立四川经济的基础与提高四川同胞的生活。交通之外,还有电气事业,扬子江水闸规模宏大,已在计划之中,此时我还不能说定完成的期限,但中央一定要设法首先完成都江堰的大电厂,使我们四川每个同胞都能蒙受其福利。不过这种伟大的工程事业,还要靠我们各位父老贤达,以及党政军负责同志亦如过去抗战期间一样的精神,领导全省同胞,同心一德,全力以赴,才能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本人留驻四川八年之久,四川可以说是本人的第二故乡,时常引以为荣。今日因为对于故乡的爱护之深和期望之切,所以对于各位的责望也就格外的殷勤,我相信各位一定能体察我这一片至诚,记取我这一次临别的赠言,共同一致,发奋为雄,把握目前大好的建国时机,发挥我们四川伟大的潜力,来建设新的四川,成为我们中国建国的模范省。这不仅是四川同胞之荣,亦是中国全国之福。”
据说当时有人在欣喜之下写下了“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的对联,上联包含三个国名,又蕴含中国战胜日本之意,而下联则是三个城市名,其中也含有南京重新成为首都之意,真可谓是一语双关,精妙之极。
实际上自从4月23日开始国民政府就正式拉开了还都南京的序幕,在23日,国民政府决定恢复设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作为国民政府离开重庆之后在四川的最高统治机构。蒋介石特派何应钦为重庆行营主任,在何应钦到任之前,由张群代理。24日,重庆举行陪都各界欢送还都大会,蒋介石接受大会敬礼并签名纪念册。25日,蒋介石偕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飞赴成都进行巡视,并派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朱绍良担任中央党政军机关留渝联合办事处主任,负责处理国民党中央党政军机构陆续迁回南京期间一应善后事宜。27日,蒋介石在成都发表《告四川同胞书》,深情地向他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四川道别。28日。国民政府还都大典筹备委员会成立,当天下午,蒋介石从成都返回重庆之后,偕夫人宋美龄再次乘坐专机“美龄号”离开重庆。先途经西安、汉口两地进行视察,最后再飞往南京。
不过实际上在还都南京之前,中国各界对于抗战胜利之后的首都究竟选在何处还产生过争论,对于首都的选择他们提出了成都、重庆、兰州、西安、长沙、武汉、洛阳、南京、济南、北平、长春等各种观点,不过主要还是以主张建都北平和还都南京者居多。
北平是前清故都,北洋政府时期的首都所在地,北伐时期又有建都北平的呼声,所以战后建都北平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傅斯年就从气候环境、城建基础、近海交通和方便练兵等方面分析了北平适合建都的有利条件,并认为在北平建设工业区域,便于利用资源,也便于控制经济中心。不过蒋介石念及“国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总理陵墓所在”,仍然坚持以南京为首都。当然,从蒋介石的内心来说,他也是不愿意离开江浙一带的,因为这里是他起家发迹的地方。…,
为了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蒋介石的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还曾经布置过一桩众所周知、也大快人心的“公案”——炸毁汪精卫墓。
1946年1月15日晚上,在南京黄埔路中华民国陆军总部大楼的会议厅里面,由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亲自主持了一个只有南京市长马超俊、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南京宪兵司令张镇、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第74军军长邱维达几个人参加的秘密会议。
何应钦首先就对众人开门见山地说道:“今夜请你们过来,是为了商量一件事情。希望诸位对此绝对保密,不得向任何方面泄漏。大家都知道委员长不久就要‘还都’南京,然而汪精卫这个大汉奸的坟墓,居然就葬在梅花山上面,和国父的中山陵并列一起。这成何体统?!如不把它迁掉,委座‘还都’之后看见了。一定要生气,同时也有碍各方面的视听。你们详细研究一下,必须妥慎处理。”
何应钦发言完毕之后就先行离开了,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接着发表意见,不过他仍然只是陈述何应钦的意思,他说道:“何总司令已经接到重庆指示,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内和国际的视听,限我们在10天之内处置妥当。”
最终,萧毅肃、马超俊、马崇六、张镇、邱维达这几个人商定,由邱维达的第74军派出工兵部队,执行汪精卫墓的迁移工作。
早在1942年清明节,汪精卫在众汉奸陪同之下祭扫中山陵的时候,就曾经对众人说过他死后若能葬在中山陵旁边的梅花山上为孙中山守陵,他就心满意足了。于是陈公博、周佛海众汉奸在汪精卫死后,便决定在梅花山上为他举行葬礼,并决定1944年11月23日沦陷区放假一天,凡自愿参加送葬的南京市民,每人可以领取20元的中储券,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工人月收入的四分之三。经过一番冷冷清清的“悼念”活动之后,11月23日,在日寇军警的严密监视之下,汪精卫的尸体被埋葬在梅花山麓。
梅花山是紫金山(又称钟山)的一小部分,因为宋代时在此种过梅树而得名。紫金山上有孙权、朱元璋、孙中山的陵墓,而梅花山又刚好处在明孝陵与中山陵之间。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知道丈夫的尸体日后难免被人毁棺鞭尸,于是便亲自布置用5吨坚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里面,然后浇灌成厚厚的墓壳,企图以此保护好汪精卫的尸体。但是陈璧君万万没有想到,仅仅过了1年多时间,汪精卫的坟墓就被国民党方面给秘密炸毁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