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北伐(二)-大山的女儿电视剧免费观看
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北伐(二)-大山的女儿电视剧免费观看-我在大宋搞山寨-笔趣阁
我在大宋搞山寨
作者:半园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王上,现在各地农田和大棚被破坏严重,今年粮食歉收已成定局,迁移到淄州和青州的灾民就是七十多万,他们可都要张口吃饭啊。”
“现在黄河从丰国镇入海后,沿途的村庄都只能往后迁移十数里,有的百姓没有了土地,我们还要安置他们,这也是一大笔开销,此时北伐不是恰当的时机啊。”梁尚君的眉头皱得更深,皱纹都挤在了一起。
“王上,若是此时北伐,南边的大宋若是趁我们兵力空虚,再次进攻可怎么办?您让李康带两万人去寻仆散忠义的骑兵,邳州和海州只有一万精锐和几万乡兵驻守。”
“再者,现在的曹州、单州,加上受灾的济南府、东平府、大名府等地几乎成了无人之地,真是需要我们派兵驻守之时,若是金兵派出军队,到时候我们夺回来也要花费不少精力,此时北伐真的有些力不从心啊。”葛辉也建议道。
“葛帅,各地的防卫军已经发放了新式火枪,把他们整编出来,派往曹州、单州、济南府、东平府、大名府等地驻守,他们空余出来的防卫交给乡兵。”
“可以让乡兵配合李元和李康他们的行动,人头都可以算到乡兵的头上。”这时宋杰又说道。
“啊?王上,那可是五十元一个人头,算给乡兵?我们哪里来的钱给他们?”梁尚君脸色都变了。
“老师,不是还能给土地吗?北伐了,不就有土地嘛,到时候把那些地方的土地给有功的乡兵统一分配就是了。”宋杰说道。
他依然固执的坚持北伐,尽管梁尚君和葛辉两人都反对宋杰还是不为所动。
“王上您这是打算让乡兵去守新占领的领土?”葛辉听出了宋杰的意思,便问道。
宋杰点点头道:“正是此意,我们打下的土地总要有人去耕种,现在我们并不缺少土地,就是把现在华国所有的土地均分给百姓,每户都能超过百亩,还能有富余。”
“但是,这样一来,百姓对土地便无更多需求,若是如此,我华国只能是小国寡民。”
“这次我不光要北伐,还要把华国国民占有土地的上限提高,由原来每户五百亩提高到一千亩,可以从元帅府雇佣囚犯为劳力耕种。”
“老师,葛帅,我也在反思我们的政策,藏富于民与富国强兵,其实并不冲突,至少现在不会有冲突,我们必须要激起民众扩张之心,这是统一华夏的内在动力,若是光讲一个大道理,谁愿意去送死,还得诱之以利才能有效。”
“光看这次乡兵的表现,就知道,这样的激励政策还是十分有效的。”宋杰缓缓的解释道。
这次的困局让宋杰也开始反思之前的政策,土地国有后,让大部分的百姓都有田可耕种,从愿望上来说是好的,保证华国的统治,不过却有些挫伤了百姓的积极性,加上粮价固定政策,让农户每年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为只要顾好这一亩三分地一家人便不愁吃穿。
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大锅饭,许多人就没有了进去之心,但现在的华国还没有到这种时候,长此以往,愿意当兵的人也会减少,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宋杰把它称为小康陷阱。
只有激发起民众对土地,对金钱的**,才能让民众有扩张的需求,这样华国才有内在的统一动力。
按照宋杰自己的推算,现在每户有四十到五十亩地,平均每户五口人,即便是平均五年中有一年出现天灾,百姓也没有饿饭的担忧,因为一年的收成够他们吃两到三年。
真要出现对土地产生需求要等十五年后,因为人口出现增长,现有的土地无法满足增长人口的耕种后才可能让民众产生扩张的愿望。
但十五年后,时局变成什么样,谁能预料,现在这个时空因为宋杰的到来,带来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技术和科技,历史的车轮早就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到时候这些技术会不会流传出去,被宋金利用,这个谁也无法保证。
宋杰觉得如果现在不能趁着有技术优势加大扩张和统一的步伐,等到出现意外后,凭着华国现在的国力根本无法与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宋金争夺天下,更别说宋杰的内心还装着更远的地方。
梁尚君和葛辉二人听着宋杰的解释也陷入了沉默,半晌后梁尚君说道:“王上,攘外必先安内,此乃万古不变之理,内部现在还有金人骑兵四处毁坏农田,洪灾后还有许多灾民需要安置,试问哪里来的力气北伐,你方才说以土地为诱,但这样不会动摇你一直推行的土地国有之策吗?”
“现在规定上限可以为一千亩,过几年会不会还要调整上限,到时候会不会是上万亩,可能要不了多久土地国有之制便会成为虚设,这样会不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若是会有,不是又陷入各个王朝面临的同样问题。”
“王上,你的目标是大同世界,天下为公是大同的前提,老臣也算明白了你提出土地国有之制的初衷,可是现在你又要百姓去逐利,这岂不是与大同之理想相悖?”
“这就如同那水坝中的水,一旦水坝破碎,放出来的就是洪水呀,到时候收也收不住。”梁尚君十分郑重的说道。
梁尚君的担心并非无的放矢,宋杰提出的大同论,是土地国有为基础,百姓都能耕者有其田,因此导致小国寡民的思维出现,民众的对扩张**不强,但是若鼓励百姓逐利,又可能动摇土地国有的基础。
这一幕与后世那场伟大的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何其相似。
“老师,逐利乃人之本性,如何能抑制?而且也没有必要去抑制,这天下大了去,可能我有生之年也无法触及其十分之一,再说土地国有之制也不是那么容易奔溃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军队,铸造钱币,即便是民众逐利也不是不能控制。”
“再说现在我只是打算尝试让乡兵驻守到与金人相邻之地,他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种地和戍边可以兼顾,也可节约朝廷支出,当我们统一北境以后,河北路这些地方了中原腹地,政策也可变化。”宋杰解释道。
“现在黄河从丰国镇入海后,沿途的村庄都只能往后迁移十数里,有的百姓没有了土地,我们还要安置他们,这也是一大笔开销,此时北伐不是恰当的时机啊。”梁尚君的眉头皱得更深,皱纹都挤在了一起。
“王上,若是此时北伐,南边的大宋若是趁我们兵力空虚,再次进攻可怎么办?您让李康带两万人去寻仆散忠义的骑兵,邳州和海州只有一万精锐和几万乡兵驻守。”
“再者,现在的曹州、单州,加上受灾的济南府、东平府、大名府等地几乎成了无人之地,真是需要我们派兵驻守之时,若是金兵派出军队,到时候我们夺回来也要花费不少精力,此时北伐真的有些力不从心啊。”葛辉也建议道。
“葛帅,各地的防卫军已经发放了新式火枪,把他们整编出来,派往曹州、单州、济南府、东平府、大名府等地驻守,他们空余出来的防卫交给乡兵。”
“可以让乡兵配合李元和李康他们的行动,人头都可以算到乡兵的头上。”这时宋杰又说道。
“啊?王上,那可是五十元一个人头,算给乡兵?我们哪里来的钱给他们?”梁尚君脸色都变了。
“老师,不是还能给土地吗?北伐了,不就有土地嘛,到时候把那些地方的土地给有功的乡兵统一分配就是了。”宋杰说道。
他依然固执的坚持北伐,尽管梁尚君和葛辉两人都反对宋杰还是不为所动。
“王上您这是打算让乡兵去守新占领的领土?”葛辉听出了宋杰的意思,便问道。
宋杰点点头道:“正是此意,我们打下的土地总要有人去耕种,现在我们并不缺少土地,就是把现在华国所有的土地均分给百姓,每户都能超过百亩,还能有富余。”
“但是,这样一来,百姓对土地便无更多需求,若是如此,我华国只能是小国寡民。”
“这次我不光要北伐,还要把华国国民占有土地的上限提高,由原来每户五百亩提高到一千亩,可以从元帅府雇佣囚犯为劳力耕种。”
“老师,葛帅,我也在反思我们的政策,藏富于民与富国强兵,其实并不冲突,至少现在不会有冲突,我们必须要激起民众扩张之心,这是统一华夏的内在动力,若是光讲一个大道理,谁愿意去送死,还得诱之以利才能有效。”
“光看这次乡兵的表现,就知道,这样的激励政策还是十分有效的。”宋杰缓缓的解释道。
这次的困局让宋杰也开始反思之前的政策,土地国有后,让大部分的百姓都有田可耕种,从愿望上来说是好的,保证华国的统治,不过却有些挫伤了百姓的积极性,加上粮价固定政策,让农户每年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为只要顾好这一亩三分地一家人便不愁吃穿。
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大锅饭,许多人就没有了进去之心,但现在的华国还没有到这种时候,长此以往,愿意当兵的人也会减少,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宋杰把它称为小康陷阱。
只有激发起民众对土地,对金钱的**,才能让民众有扩张的需求,这样华国才有内在的统一动力。
按照宋杰自己的推算,现在每户有四十到五十亩地,平均每户五口人,即便是平均五年中有一年出现天灾,百姓也没有饿饭的担忧,因为一年的收成够他们吃两到三年。
真要出现对土地产生需求要等十五年后,因为人口出现增长,现有的土地无法满足增长人口的耕种后才可能让民众产生扩张的愿望。
但十五年后,时局变成什么样,谁能预料,现在这个时空因为宋杰的到来,带来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技术和科技,历史的车轮早就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到时候这些技术会不会流传出去,被宋金利用,这个谁也无法保证。
宋杰觉得如果现在不能趁着有技术优势加大扩张和统一的步伐,等到出现意外后,凭着华国现在的国力根本无法与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宋金争夺天下,更别说宋杰的内心还装着更远的地方。
梁尚君和葛辉二人听着宋杰的解释也陷入了沉默,半晌后梁尚君说道:“王上,攘外必先安内,此乃万古不变之理,内部现在还有金人骑兵四处毁坏农田,洪灾后还有许多灾民需要安置,试问哪里来的力气北伐,你方才说以土地为诱,但这样不会动摇你一直推行的土地国有之策吗?”
“现在规定上限可以为一千亩,过几年会不会还要调整上限,到时候会不会是上万亩,可能要不了多久土地国有之制便会成为虚设,这样会不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若是会有,不是又陷入各个王朝面临的同样问题。”
“王上,你的目标是大同世界,天下为公是大同的前提,老臣也算明白了你提出土地国有之制的初衷,可是现在你又要百姓去逐利,这岂不是与大同之理想相悖?”
“这就如同那水坝中的水,一旦水坝破碎,放出来的就是洪水呀,到时候收也收不住。”梁尚君十分郑重的说道。
梁尚君的担心并非无的放矢,宋杰提出的大同论,是土地国有为基础,百姓都能耕者有其田,因此导致小国寡民的思维出现,民众的对扩张**不强,但是若鼓励百姓逐利,又可能动摇土地国有的基础。
这一幕与后世那场伟大的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何其相似。
“老师,逐利乃人之本性,如何能抑制?而且也没有必要去抑制,这天下大了去,可能我有生之年也无法触及其十分之一,再说土地国有之制也不是那么容易奔溃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军队,铸造钱币,即便是民众逐利也不是不能控制。”
“再说现在我只是打算尝试让乡兵驻守到与金人相邻之地,他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种地和戍边可以兼顾,也可节约朝廷支出,当我们统一北境以后,河北路这些地方了中原腹地,政策也可变化。”宋杰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