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接连接到两道沮授送来的消息。第一则消息是说沮授与曹操所率胡骑合力击破田豫军,俘获一万多人,杀刘政,走张飞,擒田豫,使得刘备元气大伤。袁绍喜不自胜,与左右皆贺。
不旋踵又来了第一则消息,却是说道袁谭军败被擒,刘备欲以袁谭换田豫。袁绍又气又怒,将手中史书重重摔在几案上,在帐内来回踱步,不停甩手。袁谭这小子,恃勇刚强,狠戾无情,一点都不像自己,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再往深处想,自己百年之后,若袁谭承嗣基业,他几个兄弟可还有活路?二子袁熙刚刚成年,性情过于柔和,在这乱世之中难以撑起大局。唯有三子袁尚,年才十四,待人宽厚,刚柔并济,又英俊潇洒,深肖自己少年之时,实乃最佳人选。是否可以拒绝刘备请求,借刀杀人将袁谭除去?可以说是大义灭亲。沮授信中对田豫很是推崇,称田豫有大将之才。虽然没直接挑明,沮授的倾向和暗示袁绍看得明白,就是袁谭不值得拿田豫来换。
袁绍有心不换,又怕天下英雄觉得自己过于无情,不敢来投。况且,虎毒不食子,袁绍心里虽然恼恨袁谭,但也不愿意眼睁睁看他被杀。
长叹一声,满怀愁绪。
接连数日,袁绍都犹豫难断。
沮授第三则消息又至,言前两日胡骑擅自北归,刘备军则添了许褚、臧霸二将,又增兵近两万人,如今两军兵力相差已非悬殊,欲破刘备恐非易事。沮授又转交了刘备呈袁绍之书信。
袁绍打开书信观看,信非常简短,笔画刚硬,大字磊落,当是刘备亲书。信中写道:
“书呈冀州牧袁公足下:
公奋神威,扬雄风,潜行如阴,动如雷霆,遂破幽州,威震天下。备不胜惊佩!
幽冀争锋,备乃为调解而来,河间之役实非所愿。
方今天下鼎沸,朝廷播荡,有识之士莫不痛心,百姓思安,人心思定,妄起战火,必为千夫所指。冀州、青州,有大河为界,当以和为贵,还两州百姓安宁。若公有意,备愿与公缔结盟约,长保和平。贵公子及冀州将士万人,皆可放还,不使夫妻离散、家人长隔。若公无意,备宁入泰山、泛东海,亦将与公周旋!
望公三思!
刘备顿首!”
袁绍紧缩双眉,良久不语。派人唤荀谌来见。
荀谌很快到来,向袁绍见礼。
袁绍握住他胳膊,延入席中,将刘备书信递给荀谌看,向他问计:“是战是和,友若何以教我?”
“神君”荀淑生有八子,号称“八龙”,二龙荀绲(gun)曾为济南相,又生有三子,为荀衍荀休若,荀彧荀文若和荀谌荀友若。荀氏三兄弟都生得一副好相貌。荀谌二十五六岁,肤色白皙,双眉秀挺,眸中藏神,看完刘备书信,闻袁绍问计,答道:“袁公胸中已有定计,何须谌多言?”
袁绍神色一动,固请言之。
荀谌道:“其一,我军新得幽州,正须消化;其二,公孙伯珪困守易县,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须当灭之;其三,三年来,与黑山、公孙连战,民生凋敝,军中乏粮,实难久持;其四,狄胡不听调度,四出掳掠,其害将过于其利;其五,大公子及将士须当换回,否则将士离心,士气大损,莫说破刘备,相持亦有此消彼长之危。谌以为当与刘备讲和,争取时间,一平公孙,二定幽州,三扫张燕,四取并州、河东,尽有大河之南,然后南下关中,奉天子以讨诸侯,此桓文之功也。”
袁绍用力握着荀谌的手,目光灼灼地盯着他,道:“友若之言,正合我意。既如此,君可为使,见刘玄德,申明冀州亦愿与青州结盟之意,并察看其人,报于我知。换将事宜,由公与主持,君可将方才所讲说与其知。”
荀谌领命。
刘备自寇娄敦、扶罗韩等胡骑离去,又有许褚、臧霸到来,沐并也送豫州兵两军及兖州兵十部至成平,终于有了些底气。更让他放心的是袁谭军败,审配难以阻断青州至河间的粮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若袁绍不肯罢休,刘备就决意在河间与他缠斗到底。
许褚、臧霸各带了本部一千二百多兵到来,刘备命许褚和臧霸各加领豫州兵一军,兖州兵十部由刘备直领。豫州兵夺自郭贡,兖州兵乃曹操降兵七千多人,加上此前从刘军中抽调的各级军官三千多人组成十部,如原赵云军曲军侯赵进因功升为军司马,领其中一部。
至此,刘备兵力接近四万,与沮授兵力差距明显缩小。
沮授派使者见刘备。刘备见此人相貌俊秀,举止文雅,不由大起好感,正要询问姓名,郭嘉已上前招呼:“友若,别来无恙?”
荀谌早知郭嘉投入刘备麾下,在刘备破曹操之战中立功不小,深得刘备信重,不敢怠慢,向郭嘉点头致意道:“尚可。一别两年,奉孝风采更胜往昔。”暂撇开郭嘉,向刘备行礼。
刘备听郭嘉唤其友若,知是荀彧之弟荀谌,忙伸手将他挽起,热情地道:“原来是休若之弟。君兄现为我之参军,正去营中巡视了,我马上派人去唤他来与君相见。”不待荀谌推辞,派武卫速去唤荀衍。
荀衍、荀彧原皆为曹操效命,咸城一战,荀衍与王彧、万潜、薛悌等皆为刘备所擒,始皆不降。刘备带着他们一路南下,巡视豫州,威孚徐州,荀衍、王彧、万潜等人在刘备三番五次亲自延请下,终于松口投降,只有薛悌一人还在强项。刘备以荀衍为参军,以王彧、万潜为州里从事。
片刻后,荀衍至,兄弟两人相见,各自欷歔不已。
荀谌因道明来意。刘备大喜道:“袁公以和为贵,知进退,真英雄也!”请荀谌回复沮授,最快速度举行换将事宜,袁谭换田豫,将领换将领,士兵换士兵,各不吃亏。
不旋踵又来了第一则消息,却是说道袁谭军败被擒,刘备欲以袁谭换田豫。袁绍又气又怒,将手中史书重重摔在几案上,在帐内来回踱步,不停甩手。袁谭这小子,恃勇刚强,狠戾无情,一点都不像自己,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再往深处想,自己百年之后,若袁谭承嗣基业,他几个兄弟可还有活路?二子袁熙刚刚成年,性情过于柔和,在这乱世之中难以撑起大局。唯有三子袁尚,年才十四,待人宽厚,刚柔并济,又英俊潇洒,深肖自己少年之时,实乃最佳人选。是否可以拒绝刘备请求,借刀杀人将袁谭除去?可以说是大义灭亲。沮授信中对田豫很是推崇,称田豫有大将之才。虽然没直接挑明,沮授的倾向和暗示袁绍看得明白,就是袁谭不值得拿田豫来换。
袁绍有心不换,又怕天下英雄觉得自己过于无情,不敢来投。况且,虎毒不食子,袁绍心里虽然恼恨袁谭,但也不愿意眼睁睁看他被杀。
长叹一声,满怀愁绪。
接连数日,袁绍都犹豫难断。
沮授第三则消息又至,言前两日胡骑擅自北归,刘备军则添了许褚、臧霸二将,又增兵近两万人,如今两军兵力相差已非悬殊,欲破刘备恐非易事。沮授又转交了刘备呈袁绍之书信。
袁绍打开书信观看,信非常简短,笔画刚硬,大字磊落,当是刘备亲书。信中写道:
“书呈冀州牧袁公足下:
公奋神威,扬雄风,潜行如阴,动如雷霆,遂破幽州,威震天下。备不胜惊佩!
幽冀争锋,备乃为调解而来,河间之役实非所愿。
方今天下鼎沸,朝廷播荡,有识之士莫不痛心,百姓思安,人心思定,妄起战火,必为千夫所指。冀州、青州,有大河为界,当以和为贵,还两州百姓安宁。若公有意,备愿与公缔结盟约,长保和平。贵公子及冀州将士万人,皆可放还,不使夫妻离散、家人长隔。若公无意,备宁入泰山、泛东海,亦将与公周旋!
望公三思!
刘备顿首!”
袁绍紧缩双眉,良久不语。派人唤荀谌来见。
荀谌很快到来,向袁绍见礼。
袁绍握住他胳膊,延入席中,将刘备书信递给荀谌看,向他问计:“是战是和,友若何以教我?”
“神君”荀淑生有八子,号称“八龙”,二龙荀绲(gun)曾为济南相,又生有三子,为荀衍荀休若,荀彧荀文若和荀谌荀友若。荀氏三兄弟都生得一副好相貌。荀谌二十五六岁,肤色白皙,双眉秀挺,眸中藏神,看完刘备书信,闻袁绍问计,答道:“袁公胸中已有定计,何须谌多言?”
袁绍神色一动,固请言之。
荀谌道:“其一,我军新得幽州,正须消化;其二,公孙伯珪困守易县,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须当灭之;其三,三年来,与黑山、公孙连战,民生凋敝,军中乏粮,实难久持;其四,狄胡不听调度,四出掳掠,其害将过于其利;其五,大公子及将士须当换回,否则将士离心,士气大损,莫说破刘备,相持亦有此消彼长之危。谌以为当与刘备讲和,争取时间,一平公孙,二定幽州,三扫张燕,四取并州、河东,尽有大河之南,然后南下关中,奉天子以讨诸侯,此桓文之功也。”
袁绍用力握着荀谌的手,目光灼灼地盯着他,道:“友若之言,正合我意。既如此,君可为使,见刘玄德,申明冀州亦愿与青州结盟之意,并察看其人,报于我知。换将事宜,由公与主持,君可将方才所讲说与其知。”
荀谌领命。
刘备自寇娄敦、扶罗韩等胡骑离去,又有许褚、臧霸到来,沐并也送豫州兵两军及兖州兵十部至成平,终于有了些底气。更让他放心的是袁谭军败,审配难以阻断青州至河间的粮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若袁绍不肯罢休,刘备就决意在河间与他缠斗到底。
许褚、臧霸各带了本部一千二百多兵到来,刘备命许褚和臧霸各加领豫州兵一军,兖州兵十部由刘备直领。豫州兵夺自郭贡,兖州兵乃曹操降兵七千多人,加上此前从刘军中抽调的各级军官三千多人组成十部,如原赵云军曲军侯赵进因功升为军司马,领其中一部。
至此,刘备兵力接近四万,与沮授兵力差距明显缩小。
沮授派使者见刘备。刘备见此人相貌俊秀,举止文雅,不由大起好感,正要询问姓名,郭嘉已上前招呼:“友若,别来无恙?”
荀谌早知郭嘉投入刘备麾下,在刘备破曹操之战中立功不小,深得刘备信重,不敢怠慢,向郭嘉点头致意道:“尚可。一别两年,奉孝风采更胜往昔。”暂撇开郭嘉,向刘备行礼。
刘备听郭嘉唤其友若,知是荀彧之弟荀谌,忙伸手将他挽起,热情地道:“原来是休若之弟。君兄现为我之参军,正去营中巡视了,我马上派人去唤他来与君相见。”不待荀谌推辞,派武卫速去唤荀衍。
荀衍、荀彧原皆为曹操效命,咸城一战,荀衍与王彧、万潜、薛悌等皆为刘备所擒,始皆不降。刘备带着他们一路南下,巡视豫州,威孚徐州,荀衍、王彧、万潜等人在刘备三番五次亲自延请下,终于松口投降,只有薛悌一人还在强项。刘备以荀衍为参军,以王彧、万潜为州里从事。
片刻后,荀衍至,兄弟两人相见,各自欷歔不已。
荀谌因道明来意。刘备大喜道:“袁公以和为贵,知进退,真英雄也!”请荀谌回复沮授,最快速度举行换将事宜,袁谭换田豫,将领换将领,士兵换士兵,各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