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有的,孔府都有,王府没有的,孔府也有。总之,王府有的孔家要有,王府没有的孔家更要有。
延续千年,孔圣血脉。
这,就是孔家。
曲阜只是个县,但是规模要比一般中原的州城要大好几倍,这全都是因为孔府。
而孔府的规制可谓极大极广,打眼一看,感觉甚至比山东兖州的鲁王府还要更加宏伟,当地人有这么一句传言,很是有趣。
不是孔府坐落在曲阜,而是曲阜在孔府里。
什么意思呢?
因为孔府下头还有十二个“府”,这些府都是没有袭封衍圣公的孔家子弟居住的地方。
这十二府,每个府都有堂号,按照亲疏的远近来排序位置,全都分布在曲阜城内。
其中有五个府,是关系比较近的,所以都在孔府本家之内。
这十二个府,每个的规制都和一般的郡王府差不多,星罗棋布,如今看来这样说倒也不假。
魏希孟带着番子走进孔府,甫一进门,外头的嘈杂声便全都听不见了,他的眼睛直了。
番子们也都是呆愣在原地,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豪华的府第。
大门到二门之间的院落就是极大,两侧都有白玉石柱,二门的门前还有两座石狮。
一般的大户人家也就是门前两座石狮,但是孔家,现在他们就见到四个了,说不定里边还有,这就是地位的象征。
院落里到处都是人来人往,就像个小皇宫。
身穿青衫和白衫的儒生们捧着儒家经典,三个一伙五个成群,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什么。
数息之后,儒生们才是注意到有不速之客闯了进来。
很快,一名类似大师兄的儒生走过来,打眼看了看来人,眼中全无外头对东厂的畏惧,颐气指使道:
“你们这些番子,孔府岂是你们来撒野的地方?”
儒生们也是纷纷谴责。
“师兄说的是极,番子们在外嚣张惯了,孔圣居所,岂能轮得到他们这些阉狗踏足!”
“快将他们赶出去,以免玷污了这等圣学之所!”
儒生们喊叫得厉害,都只是远远站着,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
就连那个最先开口的“大师兄”,看清了来人杀气腾腾的样子以后,眉宇间都是明显的出现了一丝惊惧,只不过被他很好的掩盖住了。
魏希孟没什么心思与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儒生们多说,一把推开那个喊叫最厉害的大师兄,直奔孔府二门。
他要看看,延续千年的孔府到底有多气派!
“那阉狗,听不见我说话吗?”大师兄急了,上前按在魏希孟的肩上,用了些力气。
只是这一按,把魏希孟给搞火了。
他转头瞪了那大师兄一眼,冷冷道:“东厂办案,皇权特许,把你的手拿开,不然别怪大爷我给你砍了!”
“你…!”大师兄如鲠在喉,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几乎是下意识的将手松开,因为他分明看见魏希孟的眼神,十分确信这家伙可能会真的动手。
这种年头,只要天启皇帝不死,或者是魏忠贤失去宠信,东厂都会屹立不倒,手是自己的,被砍了可没处说理去。
“这就对了,要这个面子干什么?不要学杨涟、赵南星那些清官大老爷们,死要面子活受罪!”
一名东厂档头路过儒生们时冷笑一声,不顾儒生们在身后的喊打声,径直跟着魏希孟走进了二门。
......
孔府前上房,这里已经属于内宅了,是孔府真正的家人,也就是血脉最近的孔家人才能居住的地方。
而前上房,和皇极殿差不多,主要是撑个门面,正经的七檩四柱前后廊式木架建筑,前出廊,灰瓦悬山顶,内外装饰也都极其奢华。
这里是平素孔府议事及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内客厅,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
“这是怎么啦!外头闹啊闹的,都闹了小半天儿了,还有没有个完了?”一个身着深黄色绸袍满头花白的老太太,正坐在主位上嘟囔。
“衍圣公回来没啊,闹事的监生也太放肆了!这么多大贤去了,都制止不住吗?”
“回老祖母,这批监生是受了魏阉的指使而来,如今权阉当道,朝政昏暗,东厂一直想要找我们孔府的麻烦,只怕不是那么好对付。”
听见老太太问话,孔胤植的二弟孔胤葵只好回话,他居住在孔府内的南华堂中,是十二府里血脉最近的一支。
孔家家法非常严苛,说白了就是一群酸臭腐儒,于国没什么大节,却对没什么屁用的家法十分在意。
有明一朝,对孔家的荫封很是优渥。
当代衍圣公死后,其子嗣除继任衍圣公一爵者,均是各有荫封,次子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三子为世袭太常寺博士。
最多荫封到第十三子,各有不同的世袭职位,也有专用府第,但是与寻常的世袭勋爵不同,孔家族人没有世袭俸禄和土地。
尽管没有俸禄和土地,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办法,孔家人获得土地的手段之多,只怕就连福王都要望尘莫及。
孔胤葵说这番话,本是想让老太太知难而退,不要再问了,没想人家却老脸一耸,哼道:
“想嘉靖一朝,连那严嵩倒台前,都要来我孔府,要祖爷爷替他求情,当时那严嵩就坐在这凳子上,所以才又叫做阁老凳。”
“魏忠贤算什么?不过是近些年忽然在宫里冒出头来的一个老太监,有明二百余年,可有一个番子敢踏进我孔府的大门?”
“就算魏忠贤自己个儿来了,老身也不惧他!”
“传话给衍圣公,那些监生讲不通就算了,圣人后嗣与这些阉党子弟多说,岂不是落了身价。”
孔家的家法极严,孔胤葵深知此理,根本不敢多说一句话,只是连连点头,说道:
“老祖母说的是,我这就派人去叫在外宅的三叔,让他去提醒圣公。”
“嗯,如此便好。”孔府大祖母刘氏点了点头,忽听一向清幽的内宅外居然起了喧闹,手中拐杖在地上顿了顿,骂道:
“是什么人敢在内宅喧哗?给我赶出府去,不,赶出曲阜,永远不让他再踏入曲阜一步!”
延续千年,孔圣血脉。
这,就是孔家。
曲阜只是个县,但是规模要比一般中原的州城要大好几倍,这全都是因为孔府。
而孔府的规制可谓极大极广,打眼一看,感觉甚至比山东兖州的鲁王府还要更加宏伟,当地人有这么一句传言,很是有趣。
不是孔府坐落在曲阜,而是曲阜在孔府里。
什么意思呢?
因为孔府下头还有十二个“府”,这些府都是没有袭封衍圣公的孔家子弟居住的地方。
这十二府,每个府都有堂号,按照亲疏的远近来排序位置,全都分布在曲阜城内。
其中有五个府,是关系比较近的,所以都在孔府本家之内。
这十二个府,每个的规制都和一般的郡王府差不多,星罗棋布,如今看来这样说倒也不假。
魏希孟带着番子走进孔府,甫一进门,外头的嘈杂声便全都听不见了,他的眼睛直了。
番子们也都是呆愣在原地,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豪华的府第。
大门到二门之间的院落就是极大,两侧都有白玉石柱,二门的门前还有两座石狮。
一般的大户人家也就是门前两座石狮,但是孔家,现在他们就见到四个了,说不定里边还有,这就是地位的象征。
院落里到处都是人来人往,就像个小皇宫。
身穿青衫和白衫的儒生们捧着儒家经典,三个一伙五个成群,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什么。
数息之后,儒生们才是注意到有不速之客闯了进来。
很快,一名类似大师兄的儒生走过来,打眼看了看来人,眼中全无外头对东厂的畏惧,颐气指使道:
“你们这些番子,孔府岂是你们来撒野的地方?”
儒生们也是纷纷谴责。
“师兄说的是极,番子们在外嚣张惯了,孔圣居所,岂能轮得到他们这些阉狗踏足!”
“快将他们赶出去,以免玷污了这等圣学之所!”
儒生们喊叫得厉害,都只是远远站着,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
就连那个最先开口的“大师兄”,看清了来人杀气腾腾的样子以后,眉宇间都是明显的出现了一丝惊惧,只不过被他很好的掩盖住了。
魏希孟没什么心思与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儒生们多说,一把推开那个喊叫最厉害的大师兄,直奔孔府二门。
他要看看,延续千年的孔府到底有多气派!
“那阉狗,听不见我说话吗?”大师兄急了,上前按在魏希孟的肩上,用了些力气。
只是这一按,把魏希孟给搞火了。
他转头瞪了那大师兄一眼,冷冷道:“东厂办案,皇权特许,把你的手拿开,不然别怪大爷我给你砍了!”
“你…!”大师兄如鲠在喉,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几乎是下意识的将手松开,因为他分明看见魏希孟的眼神,十分确信这家伙可能会真的动手。
这种年头,只要天启皇帝不死,或者是魏忠贤失去宠信,东厂都会屹立不倒,手是自己的,被砍了可没处说理去。
“这就对了,要这个面子干什么?不要学杨涟、赵南星那些清官大老爷们,死要面子活受罪!”
一名东厂档头路过儒生们时冷笑一声,不顾儒生们在身后的喊打声,径直跟着魏希孟走进了二门。
......
孔府前上房,这里已经属于内宅了,是孔府真正的家人,也就是血脉最近的孔家人才能居住的地方。
而前上房,和皇极殿差不多,主要是撑个门面,正经的七檩四柱前后廊式木架建筑,前出廊,灰瓦悬山顶,内外装饰也都极其奢华。
这里是平素孔府议事及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内客厅,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
“这是怎么啦!外头闹啊闹的,都闹了小半天儿了,还有没有个完了?”一个身着深黄色绸袍满头花白的老太太,正坐在主位上嘟囔。
“衍圣公回来没啊,闹事的监生也太放肆了!这么多大贤去了,都制止不住吗?”
“回老祖母,这批监生是受了魏阉的指使而来,如今权阉当道,朝政昏暗,东厂一直想要找我们孔府的麻烦,只怕不是那么好对付。”
听见老太太问话,孔胤植的二弟孔胤葵只好回话,他居住在孔府内的南华堂中,是十二府里血脉最近的一支。
孔家家法非常严苛,说白了就是一群酸臭腐儒,于国没什么大节,却对没什么屁用的家法十分在意。
有明一朝,对孔家的荫封很是优渥。
当代衍圣公死后,其子嗣除继任衍圣公一爵者,均是各有荫封,次子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三子为世袭太常寺博士。
最多荫封到第十三子,各有不同的世袭职位,也有专用府第,但是与寻常的世袭勋爵不同,孔家族人没有世袭俸禄和土地。
尽管没有俸禄和土地,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办法,孔家人获得土地的手段之多,只怕就连福王都要望尘莫及。
孔胤葵说这番话,本是想让老太太知难而退,不要再问了,没想人家却老脸一耸,哼道:
“想嘉靖一朝,连那严嵩倒台前,都要来我孔府,要祖爷爷替他求情,当时那严嵩就坐在这凳子上,所以才又叫做阁老凳。”
“魏忠贤算什么?不过是近些年忽然在宫里冒出头来的一个老太监,有明二百余年,可有一个番子敢踏进我孔府的大门?”
“就算魏忠贤自己个儿来了,老身也不惧他!”
“传话给衍圣公,那些监生讲不通就算了,圣人后嗣与这些阉党子弟多说,岂不是落了身价。”
孔家的家法极严,孔胤葵深知此理,根本不敢多说一句话,只是连连点头,说道:
“老祖母说的是,我这就派人去叫在外宅的三叔,让他去提醒圣公。”
“嗯,如此便好。”孔府大祖母刘氏点了点头,忽听一向清幽的内宅外居然起了喧闹,手中拐杖在地上顿了顿,骂道:
“是什么人敢在内宅喧哗?给我赶出府去,不,赶出曲阜,永远不让他再踏入曲阜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