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军对于作战的准备都已经完成,接下来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着澹台压境那边的消息。
这是澹台第一次独自面对如此重要的场面,而他能否成功,事关天下。
能不能把那三四十万楚军的作用发挥出来,就看澹台压境能不能镇得住那些楚军将领了。
可是李叱之所以派澹台压境去,就说明他对澹台足够信任,不管是能力还是魄力。
只要大兴城那边给出信号,这一战是开始,也是结束。
因为这一战的结果,将彻底影响天下归属。
李叱和唐匹敌在大营里巡查战前准备的时候,有亲兵从远处过来,说是有个人给宁王送来一封信。
李叱问送信的人在哪儿,亲兵说把书信放下后就急匆匆的走了,似乎是有些害怕。
亲兵把信双手递给李叱,李叱觉得好奇,是谁在这个时候给自己送信过来。
打开之后才知道,竟然是关亭候。
我这前半生二十年间,与宁王多有交集,只是宁王不知我在,亦不知我对宁王敬仰。
冀州时候,我便知宁王非凡人,虽较宁王年长几岁,可却始终觉得,宁王行为可为我导师。
这开头的两句,让李叱稍稍有些惊讶。
虽然他推测关亭候在冀州的时候就认识自己,可是在信中看到这几句话,他还是信中有所触动。
时日冀州局势动荡,各方强盛,宁王以草微之身,拨弄风云,令各方皆损失惨重,为宁王壮大,我曾亲眼所见,心中敬佩。
宁王赴燕山营,力劝虞朝宗驰援边陲之际,我尚在冀州,知宁王此举后,便将宁王视为我可求学之人。
宁王假扮曹公子至大兴城,我恰好也在大兴城,别人不知宁王身份,我却一眼看破,如此气度胆识,再次令我折服。
唐匹敌站在李叱身边侧头看着,笑了笑,看到这,通篇都是马屁。
这封信的大概意思就是,其实李叱走过的路,恰好也是关亭候走过的路,只是每一步,关亭候都是看着李叱在走,而他在旁观。
看的越多,对李叱的钦佩就越重,以至于将李叱视为自己的偶像。
所以在后来,他原本可以和李叱正面交锋,却因为这敬畏而不敢直面。
信中还说,芒砀山一战,关亭候背后的人,强力督促他与韩飞豹同时出击,但他拒绝了。
之后觉得自己若再违抗那些人的指示,有可能会被除掉,索性就先发制人。
他决定在扬州把那些人除掉,然后率军返回越州,不与宁王为敌。
他还说,韩飞豹此人性格阴冷,但心思缜密,他在冀州时候,韩飞豹其实也在冀州。
只是在冀州四年,韩飞豹十几岁就返回雍州,接受幕后主使的安排,在雍州开始筹谋布局。
关亭候说,韩飞豹其实对于宁王也有些害怕,所以才会那么迫切的想要击败宁王。
当一个人带给另一个人巨大的压迫和恐惧,那么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杀掉对方。
关亭候的意思是,宁王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你便是韩飞豹心中认为不可超越的存在,所以韩飞豹才会一心杀你。
相对来说,他可以先把争天下都放一放,也要击败你和你的宁军。
关亭候在信的最后一部分说,韩飞豹在梁州有接应,已布
置在大兴城以南。
若要击败韩飞豹,先要斩断这支伏兵,所以他愿意帮宁王一个忙。
他南下的时候,分派了一支十万人的队伍,绕过京州进梁州,可让梁州军有后顾之忧。
虽然不至于让梁州军退兵,可足以使梁州军分兵以应对。
关亭候说,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让宁王在将来放他一马,不要斩尽杀绝,只要宁王一声令下,他可退出中原。
“看不懂。”
唐匹敌看完这封信之后对李叱说道:“此人明明比韩飞豹更有谋略更有能力,但却早早退出,甚至愿意退出中原......”
他看向李叱:“是真的害怕和你打,还是疑兵之计?”
李叱摇头:“我也看不懂这个人。”
唐匹敌道:“大概他背后那些人也看不懂他.....若是扬州那边有咱们的人把消息送回来,这关亭候所言不假,那以后对这个人倒是可以有些善意回报。”
李叱笑了笑:“他若真的退出中原,自然也就没有追着人家不放的道理。”
唐匹敌道:“看看大兴城南边的梁州军,是不是真的会分兵,若关亭候帮咱们一个大忙,以后礼尚往来倒也不是什么问题。”
与此同时,大兴城。
大殿上,皇帝杨竞坐在龙椅上看着面前那冷傲的年轻人,想着这般人物,皆为李叱的手下,天下大势已归李叱,也就说得通了。
皇族出身的夏侯琢,甘愿为李叱前驱,西北名将澹台器的独子,也在李叱马前效力。
天下英才,尽在李叱之手,这天下还有什么悬念可言。
“陛下旨意。”
小太监袁英大声说道:“自即日起,都城中各营兵马,皆归属澹台将军调遣。”
原本都已经猜到了的人们,心中还是各有想法。
皇帝要投降了,此时宁王手下大将出现在楚国朝堂上,足以说明一切。
将楚军兵权交出去,虽然还没有宣布国灭,可这已经代表着楚国将不复存在。
澹台压境走到大殿正中,笔直的站在那。
“我叫澹台压境,从西北凉州来,奉父命追随辅佐宁王。”
众人听到澹台将军这个姓氏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猜测他和凉州大将军澹台器是什么关系,此时听闻,一个个面面相觑。
楚军中,最有影响的两个人,一个是武亲王杨迹句,另一个就是凉州澹台器。
澹台家世代镇守西北边疆,以一人之力,力压西域诸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澹台器的所作所为,要比武亲王更改被人尊敬。
武亲王四十岁之后领兵打的都是内战,而澹台器一生至此,打的都是外敌。
“我有几句话想和诸位说,不会耽误诸位太多时间。”
澹台压境扫视四周后说道:“诸位心中可能会有一些疑问,我在此解答其中最关键几处。”
“一,有人在想,是否可以降而不战,愿意向宁王称臣,但不愿意为宁王打这一战,我替宁王回答,不行。”
“二,有人在想,你说不行就不行?大不了出城迎战之际,我带我的兵马突然撤离,你又能如何?回答你们,这一战你们若退了,天涯海角,宁军对你们的追杀,不死不休。”
“三,还有人在想,既然你如此咄咄逼人,那
我们就临阵倒戈,去帮韩飞豹打这一战,我现在可以告诉诸位,从冀州,青州,兖州,苏州,荆州更各地调集的宁军已经陆续赶来,不下百万之众。”
澹台压境缓了一下,再次扫视众人:“宁王说,他会记得每个人的好,加倍回报,也不会忘了谁的坏处,百倍奉还。”
“打完这一战,诸位还有前程似锦,会福荫子孙后代。”
澹台压境道:“诸位只需记住一句话,论功行赏,宁王从不吝啬。”
说完后澹台压境一抱拳,有人下意识的回礼,有人还在犹豫不决。
澹台压境却也不再理会他们,他转身看向皇帝杨竞,微微俯身道:“多谢陛下支持。”
此时皇帝还是皇帝,该有的礼数就还是要有。
“朕一直都想见见澹台大将军的,对他说一声辛苦,为朕自己,也为中原万万百姓。”
皇帝起身,从高台上走下来。
他走到澹台压境身边道:“自大将军徐驱虏之后,澹台一族时代镇守西疆,是朕最敬佩之举。”
说完这句话,杨竞看向那些将军们,停顿片刻后说道:“朕已经不能给你们什么命令,这一次,只能是你们自己做选择。”
他朝着澹台压境点头示意,然后转身走了。
大殿上安静下来,安静的可怕。
澹台压境再次朝着那群人抱了抱拳,转身也走了,皇帝和他先后离开,大殿之上立刻就炸了锅,一群人议论纷纷。
“这算什么?威胁我们?”
“是啊,这咄咄逼人的气势,倒好像天下已经是宁王的了。”
“我们若都不肯,他难道还敢真的对我们动手?我倒是不信了,没有我们,他能压得住数十万大军。”
“就是!”
“你们随意,我是不打算伺候他,我先回去了,就在家里不出门,我看他敢不敢杀我。”
一个姓郭的将军说完这句话直接出了大殿,头也不回的走了。
出世元宫后,这将军上了马车立刻吩咐道:“快快快,去宜宾苑求见澹台将军,决不能落在别人后边。”
车夫答应了一声,催马疾行。
澹台压境才回到宜宾苑,这姓郭的将军就到了,一进门就扑通一声跪下,表示自己早就愿意向宁王臣服,自己和他们不一样,盼宁王大军到来,犹如久旱盼甘霖。
正说着呢,门外又有人来了,就是那个说我倒是不信没有我们他能压得住数十万大军的人。
倒也没有什么区别,一进门就跪倒在地,表示自己愿意全力配合大将军布置,大将军一句话,他必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这两个人先后到了,这可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那些在大殿上一个个义愤填膺的人,一转身就唯恐落在人后,发力往宜宾苑这边赶。
结果全员在宜宾苑里聚齐了,一个都不少。
更让人觉得震撼的是,他们谁也不觉得有何羞耻,纷纷表示自己对宁王的忠诚,足可感召日月。
他们来了之后,消息传回世元宫,皇帝听闻之后连生气都懒得生了。
反而是一笑。
“哈哈哈哈......朕还得谢谢他们,在大殿上还护了朕的体面,没有当着朕的面下跪宣示效忠。”
皇帝看向窗外:“挺好。”
这是澹台第一次独自面对如此重要的场面,而他能否成功,事关天下。
能不能把那三四十万楚军的作用发挥出来,就看澹台压境能不能镇得住那些楚军将领了。
可是李叱之所以派澹台压境去,就说明他对澹台足够信任,不管是能力还是魄力。
只要大兴城那边给出信号,这一战是开始,也是结束。
因为这一战的结果,将彻底影响天下归属。
李叱和唐匹敌在大营里巡查战前准备的时候,有亲兵从远处过来,说是有个人给宁王送来一封信。
李叱问送信的人在哪儿,亲兵说把书信放下后就急匆匆的走了,似乎是有些害怕。
亲兵把信双手递给李叱,李叱觉得好奇,是谁在这个时候给自己送信过来。
打开之后才知道,竟然是关亭候。
我这前半生二十年间,与宁王多有交集,只是宁王不知我在,亦不知我对宁王敬仰。
冀州时候,我便知宁王非凡人,虽较宁王年长几岁,可却始终觉得,宁王行为可为我导师。
这开头的两句,让李叱稍稍有些惊讶。
虽然他推测关亭候在冀州的时候就认识自己,可是在信中看到这几句话,他还是信中有所触动。
时日冀州局势动荡,各方强盛,宁王以草微之身,拨弄风云,令各方皆损失惨重,为宁王壮大,我曾亲眼所见,心中敬佩。
宁王赴燕山营,力劝虞朝宗驰援边陲之际,我尚在冀州,知宁王此举后,便将宁王视为我可求学之人。
宁王假扮曹公子至大兴城,我恰好也在大兴城,别人不知宁王身份,我却一眼看破,如此气度胆识,再次令我折服。
唐匹敌站在李叱身边侧头看着,笑了笑,看到这,通篇都是马屁。
这封信的大概意思就是,其实李叱走过的路,恰好也是关亭候走过的路,只是每一步,关亭候都是看着李叱在走,而他在旁观。
看的越多,对李叱的钦佩就越重,以至于将李叱视为自己的偶像。
所以在后来,他原本可以和李叱正面交锋,却因为这敬畏而不敢直面。
信中还说,芒砀山一战,关亭候背后的人,强力督促他与韩飞豹同时出击,但他拒绝了。
之后觉得自己若再违抗那些人的指示,有可能会被除掉,索性就先发制人。
他决定在扬州把那些人除掉,然后率军返回越州,不与宁王为敌。
他还说,韩飞豹此人性格阴冷,但心思缜密,他在冀州时候,韩飞豹其实也在冀州。
只是在冀州四年,韩飞豹十几岁就返回雍州,接受幕后主使的安排,在雍州开始筹谋布局。
关亭候说,韩飞豹其实对于宁王也有些害怕,所以才会那么迫切的想要击败宁王。
当一个人带给另一个人巨大的压迫和恐惧,那么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杀掉对方。
关亭候的意思是,宁王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你便是韩飞豹心中认为不可超越的存在,所以韩飞豹才会一心杀你。
相对来说,他可以先把争天下都放一放,也要击败你和你的宁军。
关亭候在信的最后一部分说,韩飞豹在梁州有接应,已布
置在大兴城以南。
若要击败韩飞豹,先要斩断这支伏兵,所以他愿意帮宁王一个忙。
他南下的时候,分派了一支十万人的队伍,绕过京州进梁州,可让梁州军有后顾之忧。
虽然不至于让梁州军退兵,可足以使梁州军分兵以应对。
关亭候说,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让宁王在将来放他一马,不要斩尽杀绝,只要宁王一声令下,他可退出中原。
“看不懂。”
唐匹敌看完这封信之后对李叱说道:“此人明明比韩飞豹更有谋略更有能力,但却早早退出,甚至愿意退出中原......”
他看向李叱:“是真的害怕和你打,还是疑兵之计?”
李叱摇头:“我也看不懂这个人。”
唐匹敌道:“大概他背后那些人也看不懂他.....若是扬州那边有咱们的人把消息送回来,这关亭候所言不假,那以后对这个人倒是可以有些善意回报。”
李叱笑了笑:“他若真的退出中原,自然也就没有追着人家不放的道理。”
唐匹敌道:“看看大兴城南边的梁州军,是不是真的会分兵,若关亭候帮咱们一个大忙,以后礼尚往来倒也不是什么问题。”
与此同时,大兴城。
大殿上,皇帝杨竞坐在龙椅上看着面前那冷傲的年轻人,想着这般人物,皆为李叱的手下,天下大势已归李叱,也就说得通了。
皇族出身的夏侯琢,甘愿为李叱前驱,西北名将澹台器的独子,也在李叱马前效力。
天下英才,尽在李叱之手,这天下还有什么悬念可言。
“陛下旨意。”
小太监袁英大声说道:“自即日起,都城中各营兵马,皆归属澹台将军调遣。”
原本都已经猜到了的人们,心中还是各有想法。
皇帝要投降了,此时宁王手下大将出现在楚国朝堂上,足以说明一切。
将楚军兵权交出去,虽然还没有宣布国灭,可这已经代表着楚国将不复存在。
澹台压境走到大殿正中,笔直的站在那。
“我叫澹台压境,从西北凉州来,奉父命追随辅佐宁王。”
众人听到澹台将军这个姓氏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猜测他和凉州大将军澹台器是什么关系,此时听闻,一个个面面相觑。
楚军中,最有影响的两个人,一个是武亲王杨迹句,另一个就是凉州澹台器。
澹台家世代镇守西北边疆,以一人之力,力压西域诸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澹台器的所作所为,要比武亲王更改被人尊敬。
武亲王四十岁之后领兵打的都是内战,而澹台器一生至此,打的都是外敌。
“我有几句话想和诸位说,不会耽误诸位太多时间。”
澹台压境扫视四周后说道:“诸位心中可能会有一些疑问,我在此解答其中最关键几处。”
“一,有人在想,是否可以降而不战,愿意向宁王称臣,但不愿意为宁王打这一战,我替宁王回答,不行。”
“二,有人在想,你说不行就不行?大不了出城迎战之际,我带我的兵马突然撤离,你又能如何?回答你们,这一战你们若退了,天涯海角,宁军对你们的追杀,不死不休。”
“三,还有人在想,既然你如此咄咄逼人,那
我们就临阵倒戈,去帮韩飞豹打这一战,我现在可以告诉诸位,从冀州,青州,兖州,苏州,荆州更各地调集的宁军已经陆续赶来,不下百万之众。”
澹台压境缓了一下,再次扫视众人:“宁王说,他会记得每个人的好,加倍回报,也不会忘了谁的坏处,百倍奉还。”
“打完这一战,诸位还有前程似锦,会福荫子孙后代。”
澹台压境道:“诸位只需记住一句话,论功行赏,宁王从不吝啬。”
说完后澹台压境一抱拳,有人下意识的回礼,有人还在犹豫不决。
澹台压境却也不再理会他们,他转身看向皇帝杨竞,微微俯身道:“多谢陛下支持。”
此时皇帝还是皇帝,该有的礼数就还是要有。
“朕一直都想见见澹台大将军的,对他说一声辛苦,为朕自己,也为中原万万百姓。”
皇帝起身,从高台上走下来。
他走到澹台压境身边道:“自大将军徐驱虏之后,澹台一族时代镇守西疆,是朕最敬佩之举。”
说完这句话,杨竞看向那些将军们,停顿片刻后说道:“朕已经不能给你们什么命令,这一次,只能是你们自己做选择。”
他朝着澹台压境点头示意,然后转身走了。
大殿上安静下来,安静的可怕。
澹台压境再次朝着那群人抱了抱拳,转身也走了,皇帝和他先后离开,大殿之上立刻就炸了锅,一群人议论纷纷。
“这算什么?威胁我们?”
“是啊,这咄咄逼人的气势,倒好像天下已经是宁王的了。”
“我们若都不肯,他难道还敢真的对我们动手?我倒是不信了,没有我们,他能压得住数十万大军。”
“就是!”
“你们随意,我是不打算伺候他,我先回去了,就在家里不出门,我看他敢不敢杀我。”
一个姓郭的将军说完这句话直接出了大殿,头也不回的走了。
出世元宫后,这将军上了马车立刻吩咐道:“快快快,去宜宾苑求见澹台将军,决不能落在别人后边。”
车夫答应了一声,催马疾行。
澹台压境才回到宜宾苑,这姓郭的将军就到了,一进门就扑通一声跪下,表示自己早就愿意向宁王臣服,自己和他们不一样,盼宁王大军到来,犹如久旱盼甘霖。
正说着呢,门外又有人来了,就是那个说我倒是不信没有我们他能压得住数十万大军的人。
倒也没有什么区别,一进门就跪倒在地,表示自己愿意全力配合大将军布置,大将军一句话,他必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这两个人先后到了,这可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那些在大殿上一个个义愤填膺的人,一转身就唯恐落在人后,发力往宜宾苑这边赶。
结果全员在宜宾苑里聚齐了,一个都不少。
更让人觉得震撼的是,他们谁也不觉得有何羞耻,纷纷表示自己对宁王的忠诚,足可感召日月。
他们来了之后,消息传回世元宫,皇帝听闻之后连生气都懒得生了。
反而是一笑。
“哈哈哈哈......朕还得谢谢他们,在大殿上还护了朕的体面,没有当着朕的面下跪宣示效忠。”
皇帝看向窗外:“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