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沈兵就接到嬴政的一封信,说是欲取代国之民返迁北地。

    嬴政这是和沈兵想到一块去了,沈兵的眼睛也一直盯着代国,也就是原河套地区的百姓。

    这些百姓原本就是李牧从赵国迁往北地的……

    当时李牧驻守北地时的困难与沈兵此时的境况极为相似,李牧的解决方法就是将百姓往北迁。

    当时赵国百姓同样不乐意,但李牧许下了减税、封地的承诺,这才迁了数十万人去。

    所以“边境屯田”这东西其实并不是起源于汉朝。

    汉朝是将“边境屯田”制度化且普遍使用变成一种“兵法”。

    早在秦国时为了给养军队就有人为迁移百姓的记录。

    虽然迁移百姓与“边境屯田”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增加人口解决边境部队自给自足的问题。

    此时的沈兵在北地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说是在为代国百姓返回河套做准备。

    只不过迁移百姓这事可是要嬴政同意才行,否则沈兵哪敢轻举妄动。

    现在嬴政给了说法,那沈兵悬着的心就放下一半了。

    此时的代国过得可不太好。

    代国是背靠燕国抱团取暖希望不被秦国所灭。

    但就连燕国都被秦国大败且燕王喜还被吓得杀了自己的儿子太子丹并献上人头求和。

    在此之后还一而再再而三的给秦国送上粮食,为此搞得燕国百姓天怒人怨。

    这样的燕国能靠得住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果燕国都靠不住,那么代国能靠得住吗?

    尤其在楚国被灭后,所有人都在想:

    强大如楚国都逃不脱被灭的命运,何况是燕国和代国?

    于是代国百姓那是人心惶惶,许多人心下都在后悔当初跟着赵王嘉一起逃到这里仰人鼻息。

    甚至他们还相信是受赵王盅惑。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赵王嘉当时为了百姓愿意跟随他一同迁走,恐吓百姓说秦军一来便要屠城、坑杀云云。

    在信息不灵通的时代而且赵国与秦国又是世仇,之前还有白起坑杀数十万大军的先例,于是百姓被吓得只能拖家带口的随赵王嘉一起迁往代国。

    所以这“迁往”应该换成“出逃”或许更适合。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百姓就渐渐知道真相:

    “秦军占领邯郸也未屠城,如何占北地还会屠城?”

    “我等莫不是受赵王嘉所欺?其实并无屠城其事?”

    “据闻便是那些曾欺辱过秦王的王公都不曾问罪,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当然是真,那些王公正关在邯郸的军营内,且住着高楼好吃好喝。邯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就在这时,他们又听到两个重磅消息:

    一个是秦军在云中郡收拢并保护赵民,且以一万兵力击退匈奴十余万大军,杀得匈奴尸横遍野……

    真实情况当然不是击退匈奴十余万大军,但百姓口耳相传总是习惯性夸大:原本是打退一万余匈奴,说着说着就变成三万,再传几个人就变成十余万。

    另一个消息,就是丰收之日秦军就要攻打代国了。

    这让代国百姓差点哭了出来。

    然后突然有一天,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一张张纸,纸上画着北地的草原及黄河,还有匈奴被打跑及百姓有田有房在耕种的简画。

    代国百姓立时就崩溃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思乡之情……虽然他们是从南部迁往北地,但他们在北地生活了十余年早把北地当作自己的故乡。

    看到这些简图自然就勾起了回忆,于是就归心似箭。

    另一方面,则是所有人都知道代国不会有希望,不管从什么角度考虑都应该返回北地。

    于是此战还没开打,代国就出现楚国同样的状况:百姓开始流失。

    儒家有句话,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如果到了百姓要偷着逃跑需要看住管住的时候,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这当然是沈兵做的手脚。

    用的方法虽然与对付楚国一样,但有纸这种宣传武器在手又为什么不用?

    接着北地陆陆续续就迎来了返乡的百姓。

    沈兵也大方,那是来者不拒,而且按人口分田分地甚至还准备了种子。

    此时这些零散返乡的还只是少数,若有一天燕、代被灭后,可想而知就会有更多的百姓返城。

    到时云中郡就需要圈更多的地往九原郡发展了。

    但正所谓“万事开头难”。

    在迎来返乡**的时候必定存在“人地矛盾”。

    也就是返乡的人太多而地却已经分完了。

    到时多出来的人怎么办?

    难道让他们加入军队去匈奴手里把地抢回来?

    或者让他们饿着肚子等着大梁军去抢地?

    这些都不现实,发展是一步步来的,同时也需要时间。

    但这些对沈兵来说都算不上什么问题,因为他正需要劳动力。

    沈兵在云中郡以东地区又沿河圈了一片地,同样也是五里。

    这片地的驻军就少了些,每座城寨只两百多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兵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往东向就是云中郡的补给路线,一直都有大梁军巡逻守护,是以遭受攻击的可能也较小。

    这片区域与北面的农耕区不同,沈兵打算将其打造成工业区,也就是冶铁、打制铁器、另外还有织布的区域。

    这是一早就规划好的:

    工业区适合建在河流的下游。

    原因是工业用水有可能会污染水源,比如冶铁、打制铁器、造纸等。

    如果工业区在上游,那么河水往下一流就流进城里,直接污染城市生活用水。

    另外工业区还适合建在盛行风的切线或下风处。

    冶铁会排出废气,另外还有烧煤等等,被风一吹全灌进城内肯定不行。

    云中郡属于季风带,夏季盛行西北风冬季盛行东南风,这与西向的云中郡完美的错开。

    沈兵是这么打算的:

    既然一开始会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那为什么不能将这些多出来的人直接转化成工人?

    近代西方进行工业化时,为了将农民赶出土地成为工人,还进行“圈地运动”。

    沈兵这是连赶都不用赶了。

章节目录

大秦工程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远征士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一十二章 工业区-大秦工程兵TXT下载精校,大秦工程兵,笔趣阁并收藏大秦工程兵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