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两百多年前不同,蒙古贵族早就失去了进取中原的雄心,他们想要的不过就是中原的钱帛和自己可以永续统治蒙古下层的权利,中原王朝弱,他们强夺,中原王朝强,他们就纠缠骚扰,如果中原王朝能满足他们的一些要求,他们也乐于和中原王朝缓和局面,放下刀兵,隆庆互市就是在这种局面下出现的。
某种意义上讲,隆庆互市之后,大明和蒙古的冲突基本停歇,长城沿线出现少有的安宁,这也是其后十几年里,张居正能专心实行内政改革,大明国力为之一振的原因,
但是当等到建虏兴起,辽东大战频发,大明焦头烂额之后,草原上的蒙古人受到挤压,黄太吉更软硬兼施,不停的征讨、拉拢蒙古人,随着几次战败,蒙古对建虏人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不屑,慢慢地变成了敬畏,直至最后完全臣服,
相反,大明朝廷缺乏对蒙古草原的经营和长期有效的策略,百年间在蒙古草原毫无所获,崇祯三年更是犯了战略错误,眼睁睁的看着建虏黄太吉击溃林丹汗,却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向林丹汗伸出援手,等到林丹汗身死,建虏统一内蒙古草原,大事不妙之后,大明这才惊醒过来,但此时已经是晚了。
如果没有朱慈烺的穿越和连续的几场大胜,形势就一定会如历史进展的那样,蒙古人为建虏人充当马前卒,跟随建虏入关,为建虏最佳的臂助。
但现在,当大明太子崛起,继而成为大明皇帝,声威在蒙古草原日渐传播,建虏却显出颓败之时,蒙古草原的人心自然而然的就又发生了变化。对这一点,建虏并非没有预料,这两年间,他们加大了对草原的援助和经营,原本,善巴并不是札萨克亲王,只是土默特都统,但为了拉拢他,稳定土默特,去年,“小皇帝”福临亲自下旨,赐给了他一个札萨克王爵。
只不过再大的王爵,也顶不过时事的摧磨,面对土默特缺医少药,部众过冬困难,饿死病死极多的情况,善巴和大明秘密谈判,终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既然是谈判,当然是要狮子大开口,这本就是蒙古人的传统。
眼见谈判破裂,克苏隆颇有懊悔之际,想不到大明却提出了新的条件。而且是一件土默特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大明皇帝,竟然如此看重我土默特!
克苏隆激动的不是这个信息,而是这个信息背后所透露出来的巨大意义,以及土默特人可能会因此而获得的巨大好处。
当然了,土默特人也是需要付出的,那就是建虏即将骚扰张家口,大明皇帝要求土默特人大举出兵,和大明一起击败建虏人,以证明土默特人和大明同心协力的心意。
……
克苏隆匆匆返回草原,向善巴禀报,并力劝善巴接受。
隆武帝虽然年轻,且继位不久,但其威名却已经在草原上广为传播,这样的皇帝,愿意迎娶娜仁公主,这对我土默特人何等的荣耀?
更何况,天上地下,还能有比大明皇帝更尊敬,更能配的上娜仁公主的郎君吗?
没有。
一旦有子嗣,意味这土默特蒙古将有一个大明皇族的外甥……
如此,土默特人的利益,必将可以长久保证。
哥哥,建虏人已经颓败,不可依靠,这是上天赐给我土默特的大好良机,万万不可错过啊。
……
善巴被说动了,于是,就有了土默特三万大军的东驰。
不过善巴极其狡诈,虽然答应相助大明,但却也没有断绝和建虏的关系,期间一直和建虏保持联系,隐隐地好像还想再观望一番,等到了距离乌克尓河一百里之外,他土默特忽然驻足不前了。
张北巡察使梁以璋亲到土默特营中,面见善巴,要求善巴履行承诺,但这时,善巴忽然又提出了条件,那就是大明皇帝迎娶我女为贵妃的事情,必须立刻明发天下,而不是等到战后,同时在原有的一众彩礼和条件之外,土默特向大明讨要遂发鸟铳五千杆,所需弹药二十万发,甲胄三万,但是大明同意,他土默特立刻挥军向前,共击建虏。
消息传回,随行的大明群臣都是怒了。
土默特人这是临阵要挟啊!
原本,迎娶一个蒙古女子为大明贵妃,军机处三臣陈奇瑜,高斗枢和刘永祚以及宣大总督张国维就有不同意见,陈奇瑜和刘永祚以为,纳蒙古女子入宫不是不可以,但尊为贵妃,却是不能的。原因很简单,贵妃仅次于皇后,如果皇后无子,或者子嗣夭折,那么,贵妃之子就有可能成为大明的皇帝,一个拥有异族血统的皇子,成为大明的皇帝,这怎么可以呢?
但陛下心意已决,且已经有密旨发出,他们也无法再拦阻,原本想着战事结束,内阁和朝臣必然有拦阻,土默特人的所图未必能得逞。
但想不到在阵前,土默特人居然要求明发天下。
皇帝金口玉言,圣旨不能更改,一旦发出,此事就再无转圜的余地,大明两百七十年以来,将第一次出现一个异族的贵妃。
而土默特人贪得无厌,讨要鸟铳和甲胄的行为,更是令群臣愤怒。
这不是澶渊之盟,逼迫大明向他土默特低头吗?
“陛下,土默特人顿足不前,三心二意,私下里必然和建虏人有所勾结,其心并不纯正,如果答应了他们的条件,任他们予取予求,但他们却不助我,岂不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为我大明蒙羞?更何况,遂发鸟铳乃是我大明利器,岂可授予他人?臣以为,土默特人的妄求绝不可答应,如果土默特人是真心助我,等到战事结束,再论功行述也不迟!”
刘永祚激烈的说道。
“如果土默特人不助我,反助建虏,那该如何?”高斗枢问。
“今日的时事已经很明显,土默特助我,我军必胜,如果不助,我军也可不败,土默特千里迢迢而来,所图的乃是利益,他们绝不会做不胜反败的蠢事。只要派人安抚,加以慰藉,说明利害,他们是绝不会倒向建虏的。”刘永祚高声回答,然后向隆武帝拱手:“陛下,臣愿亲往土默特大营,去见那个善巴。”
……
众臣激动争吵之时,坐在帅椅里的朱慈烺沉思不语。
收善巴之女,娜仁公主为贵妃,拉拢土默特,解除大同边境的战事压力,是他思谋了很久,和堵胤锡密议,最后下定决心,制定出来的策略。
通婚联姻并不是他首创,而是学自建虏黄太吉,
通过联姻,建虏将蒙古各部牢牢地捆在了自己的战车之上,为他们效力,大明要想破解他们的同盟,除了封锁边贸,困窘民事,加大军事压力之外,通过和蒙古贵族的联姻,拉拢蒙古贵族,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快速有效的瓦解蒙古和建虏的同盟。
作为皇帝,朱慈烺先行。
大同土默特就是一个合适的目标。
收一女,就可以保证大同的安宁,大明每年花在大同的军费,能大大减少,大同的精兵良将也能调遣出来,用于他地。
算起来,天底下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买卖了。
十万棉布,五千丝绸,还有各种瓷器,看起来大明皇帝的彩礼很是厚重,但身为蒙古公主,娜仁公主带来的嫁妆也不会浅薄,其中战马牲畜的数量一定不会少,最重要的是,大明以后多了一支可以随时使用的游骑兵,不管是抗拒建虏,还是西下去攻取河套,土默特人都可以臂助。
至于土默特人一直烦恼的外蒙喀尔喀,在朱慈烺的策略里,本就是要收服的,帮助土默特,抗击喀尔喀,对大明来说,根本就是一件乐于效劳的开心事。
唯一的障碍,就是大明的祖制和朝臣的反对,和天下士子不理解的汹汹议论。
“”
因此,朱慈烺一直在秘密推动此事,除了直接操办的大同巡抚卫景瑷,军机堵胤锡之外,其他人都不知情,直到和议达成,土默特人愿意出兵、相助大明之后,朱慈烺才通报了内阁五臣和六部重臣。
京师的哗然他不管,他身在军中,此时只为战事的胜利做谋划。
和内阁五臣的惊异相比,每日跟在他身边,和他共同参谋军事,更为熟悉他脾气和行事风格的军机众臣就镇定的多了,虽然意外,但都也默默接受了,只不过今日土默特人的临阵要挟,令他们忍不住的有所愤怒。
群臣的心情,朱慈烺非常理解,因为他此时的心情也是一样的。
但不同的是,他骨子里面没有群臣对祖制和汉蒙分别的顽固坚守,或者说,他对“面子”两字看的极浅。
他要的是实际利益和国家的实质富强。
“朕准了,就由刘爱卿前去。”
朱慈烺站起来,缓缓说道:“土默特人要朕迎娶娜仁公主的明旨,朕现在可以给他们!但鸟铳甲胄的要求,朕却是难准,需得看他土默特人在此战的表现,以及日后实际的需要,才能做出决定。刘爱卿,你可以直言不讳的告诉善巴,土默特愿意助,就助我大明,如果不愿意,我大明绝不强求,且请他在旁边观战,看我大明是如何击溃建虏的!”
刘永祚肃然行礼:“臣,遵旨!”
……
刘永祚去了,以大明军机大臣的身份,携带大明隆武皇帝的圣旨,前往土默特大营。
同一时间,在建虏中军大营,多尔衮正在焦急等待土默特的消息。
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这一天,建虏没有攻,大明也没有攻,双方隔着乌克尓河互望。
“王爷,事情怕是不妙,从明军的反应看,他们和土默特人怕是也有联络。”洪承畴进言道。
多尔衮默默无语,洪承畴所虑,他也已经想到了,但他心中还有最后一丝的希望,蒙古和明人缠斗百年,所为的不过是金钱粮帛,如果大清能给予的更多,令土默特人感受到尊重和彼此兄弟同盟之前,土默特或许会有犹豫,但在大清的诚意之心,终究会听令于大清。
当然了,这并不表示多尔衮不忧虑,不愤恨,只是现在的情势下,他只能压制住这两种情绪,一心说服土默特。
这一夜,双方在小心提防中度过,但彼此都明白,对于土默特人的到来和倾向,彼此都有预料和争取。
多尔衮一夜无眠。
站在地图前,他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局。
建虏和蒙古联军依然计划,仍然对明军大营实施了夜袭骚扰。
不过是在明军全营岿然不动,只有少部分兵马应对,多用鸟铳和弓箭封锁河面,无惧建虏的战鼓雷动和声声喊杀之后,不用多尔衮判断,建虏上下将领就都已经意识到,夜袭骚扰、疲惫明军之策已经失败,这种情况下,己方和明军出动的兵马差不多,彼此的疲惫也差很多,继续下去,毫无意义。
贝子尼堪以为,不如杀去河去,化假为真,和明军真正来一场暗夜大战。
但多尔衮拒绝了。
快要天亮时。多尔衮困极了,在椅子里小憩。
半梦半醒之中,他忽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猛然睁眼跳起来,抓起身边的宝剑,抬头一看,只见苏克萨哈等人正搀扶架持着一个人急匆匆地进入大帐中。
那人一进大帐,就放声大哭:“王爷,奴才无能,土默特人背叛我大清了~~”
来的正是大学士刚林。
他风尘仆仆,盔斜甲掉,样子极其狼狈。
“怎么回事?英俄尔岱呢?”
多尔衮却是冷静,他喝问。
刚林已经挣脱了苏克萨哈等人的搀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哭:“英俄尔岱已经被土默特的贼子残害了,奴才刚到土默特的营前,还没有来得及进入,就听说英俄尔岱被善巴杀害了,呜呜,土默特人背信弃义,背叛我大清,王爷,绝不能饶过他们啊~~”
某种意义上讲,隆庆互市之后,大明和蒙古的冲突基本停歇,长城沿线出现少有的安宁,这也是其后十几年里,张居正能专心实行内政改革,大明国力为之一振的原因,
但是当等到建虏兴起,辽东大战频发,大明焦头烂额之后,草原上的蒙古人受到挤压,黄太吉更软硬兼施,不停的征讨、拉拢蒙古人,随着几次战败,蒙古对建虏人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不屑,慢慢地变成了敬畏,直至最后完全臣服,
相反,大明朝廷缺乏对蒙古草原的经营和长期有效的策略,百年间在蒙古草原毫无所获,崇祯三年更是犯了战略错误,眼睁睁的看着建虏黄太吉击溃林丹汗,却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向林丹汗伸出援手,等到林丹汗身死,建虏统一内蒙古草原,大事不妙之后,大明这才惊醒过来,但此时已经是晚了。
如果没有朱慈烺的穿越和连续的几场大胜,形势就一定会如历史进展的那样,蒙古人为建虏人充当马前卒,跟随建虏入关,为建虏最佳的臂助。
但现在,当大明太子崛起,继而成为大明皇帝,声威在蒙古草原日渐传播,建虏却显出颓败之时,蒙古草原的人心自然而然的就又发生了变化。对这一点,建虏并非没有预料,这两年间,他们加大了对草原的援助和经营,原本,善巴并不是札萨克亲王,只是土默特都统,但为了拉拢他,稳定土默特,去年,“小皇帝”福临亲自下旨,赐给了他一个札萨克王爵。
只不过再大的王爵,也顶不过时事的摧磨,面对土默特缺医少药,部众过冬困难,饿死病死极多的情况,善巴和大明秘密谈判,终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既然是谈判,当然是要狮子大开口,这本就是蒙古人的传统。
眼见谈判破裂,克苏隆颇有懊悔之际,想不到大明却提出了新的条件。而且是一件土默特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大明皇帝,竟然如此看重我土默特!
克苏隆激动的不是这个信息,而是这个信息背后所透露出来的巨大意义,以及土默特人可能会因此而获得的巨大好处。
当然了,土默特人也是需要付出的,那就是建虏即将骚扰张家口,大明皇帝要求土默特人大举出兵,和大明一起击败建虏人,以证明土默特人和大明同心协力的心意。
……
克苏隆匆匆返回草原,向善巴禀报,并力劝善巴接受。
隆武帝虽然年轻,且继位不久,但其威名却已经在草原上广为传播,这样的皇帝,愿意迎娶娜仁公主,这对我土默特人何等的荣耀?
更何况,天上地下,还能有比大明皇帝更尊敬,更能配的上娜仁公主的郎君吗?
没有。
一旦有子嗣,意味这土默特蒙古将有一个大明皇族的外甥……
如此,土默特人的利益,必将可以长久保证。
哥哥,建虏人已经颓败,不可依靠,这是上天赐给我土默特的大好良机,万万不可错过啊。
……
善巴被说动了,于是,就有了土默特三万大军的东驰。
不过善巴极其狡诈,虽然答应相助大明,但却也没有断绝和建虏的关系,期间一直和建虏保持联系,隐隐地好像还想再观望一番,等到了距离乌克尓河一百里之外,他土默特忽然驻足不前了。
张北巡察使梁以璋亲到土默特营中,面见善巴,要求善巴履行承诺,但这时,善巴忽然又提出了条件,那就是大明皇帝迎娶我女为贵妃的事情,必须立刻明发天下,而不是等到战后,同时在原有的一众彩礼和条件之外,土默特向大明讨要遂发鸟铳五千杆,所需弹药二十万发,甲胄三万,但是大明同意,他土默特立刻挥军向前,共击建虏。
消息传回,随行的大明群臣都是怒了。
土默特人这是临阵要挟啊!
原本,迎娶一个蒙古女子为大明贵妃,军机处三臣陈奇瑜,高斗枢和刘永祚以及宣大总督张国维就有不同意见,陈奇瑜和刘永祚以为,纳蒙古女子入宫不是不可以,但尊为贵妃,却是不能的。原因很简单,贵妃仅次于皇后,如果皇后无子,或者子嗣夭折,那么,贵妃之子就有可能成为大明的皇帝,一个拥有异族血统的皇子,成为大明的皇帝,这怎么可以呢?
但陛下心意已决,且已经有密旨发出,他们也无法再拦阻,原本想着战事结束,内阁和朝臣必然有拦阻,土默特人的所图未必能得逞。
但想不到在阵前,土默特人居然要求明发天下。
皇帝金口玉言,圣旨不能更改,一旦发出,此事就再无转圜的余地,大明两百七十年以来,将第一次出现一个异族的贵妃。
而土默特人贪得无厌,讨要鸟铳和甲胄的行为,更是令群臣愤怒。
这不是澶渊之盟,逼迫大明向他土默特低头吗?
“陛下,土默特人顿足不前,三心二意,私下里必然和建虏人有所勾结,其心并不纯正,如果答应了他们的条件,任他们予取予求,但他们却不助我,岂不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为我大明蒙羞?更何况,遂发鸟铳乃是我大明利器,岂可授予他人?臣以为,土默特人的妄求绝不可答应,如果土默特人是真心助我,等到战事结束,再论功行述也不迟!”
刘永祚激烈的说道。
“如果土默特人不助我,反助建虏,那该如何?”高斗枢问。
“今日的时事已经很明显,土默特助我,我军必胜,如果不助,我军也可不败,土默特千里迢迢而来,所图的乃是利益,他们绝不会做不胜反败的蠢事。只要派人安抚,加以慰藉,说明利害,他们是绝不会倒向建虏的。”刘永祚高声回答,然后向隆武帝拱手:“陛下,臣愿亲往土默特大营,去见那个善巴。”
……
众臣激动争吵之时,坐在帅椅里的朱慈烺沉思不语。
收善巴之女,娜仁公主为贵妃,拉拢土默特,解除大同边境的战事压力,是他思谋了很久,和堵胤锡密议,最后下定决心,制定出来的策略。
通婚联姻并不是他首创,而是学自建虏黄太吉,
通过联姻,建虏将蒙古各部牢牢地捆在了自己的战车之上,为他们效力,大明要想破解他们的同盟,除了封锁边贸,困窘民事,加大军事压力之外,通过和蒙古贵族的联姻,拉拢蒙古贵族,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快速有效的瓦解蒙古和建虏的同盟。
作为皇帝,朱慈烺先行。
大同土默特就是一个合适的目标。
收一女,就可以保证大同的安宁,大明每年花在大同的军费,能大大减少,大同的精兵良将也能调遣出来,用于他地。
算起来,天底下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买卖了。
十万棉布,五千丝绸,还有各种瓷器,看起来大明皇帝的彩礼很是厚重,但身为蒙古公主,娜仁公主带来的嫁妆也不会浅薄,其中战马牲畜的数量一定不会少,最重要的是,大明以后多了一支可以随时使用的游骑兵,不管是抗拒建虏,还是西下去攻取河套,土默特人都可以臂助。
至于土默特人一直烦恼的外蒙喀尔喀,在朱慈烺的策略里,本就是要收服的,帮助土默特,抗击喀尔喀,对大明来说,根本就是一件乐于效劳的开心事。
唯一的障碍,就是大明的祖制和朝臣的反对,和天下士子不理解的汹汹议论。
“”
因此,朱慈烺一直在秘密推动此事,除了直接操办的大同巡抚卫景瑷,军机堵胤锡之外,其他人都不知情,直到和议达成,土默特人愿意出兵、相助大明之后,朱慈烺才通报了内阁五臣和六部重臣。
京师的哗然他不管,他身在军中,此时只为战事的胜利做谋划。
和内阁五臣的惊异相比,每日跟在他身边,和他共同参谋军事,更为熟悉他脾气和行事风格的军机众臣就镇定的多了,虽然意外,但都也默默接受了,只不过今日土默特人的临阵要挟,令他们忍不住的有所愤怒。
群臣的心情,朱慈烺非常理解,因为他此时的心情也是一样的。
但不同的是,他骨子里面没有群臣对祖制和汉蒙分别的顽固坚守,或者说,他对“面子”两字看的极浅。
他要的是实际利益和国家的实质富强。
“朕准了,就由刘爱卿前去。”
朱慈烺站起来,缓缓说道:“土默特人要朕迎娶娜仁公主的明旨,朕现在可以给他们!但鸟铳甲胄的要求,朕却是难准,需得看他土默特人在此战的表现,以及日后实际的需要,才能做出决定。刘爱卿,你可以直言不讳的告诉善巴,土默特愿意助,就助我大明,如果不愿意,我大明绝不强求,且请他在旁边观战,看我大明是如何击溃建虏的!”
刘永祚肃然行礼:“臣,遵旨!”
……
刘永祚去了,以大明军机大臣的身份,携带大明隆武皇帝的圣旨,前往土默特大营。
同一时间,在建虏中军大营,多尔衮正在焦急等待土默特的消息。
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这一天,建虏没有攻,大明也没有攻,双方隔着乌克尓河互望。
“王爷,事情怕是不妙,从明军的反应看,他们和土默特人怕是也有联络。”洪承畴进言道。
多尔衮默默无语,洪承畴所虑,他也已经想到了,但他心中还有最后一丝的希望,蒙古和明人缠斗百年,所为的不过是金钱粮帛,如果大清能给予的更多,令土默特人感受到尊重和彼此兄弟同盟之前,土默特或许会有犹豫,但在大清的诚意之心,终究会听令于大清。
当然了,这并不表示多尔衮不忧虑,不愤恨,只是现在的情势下,他只能压制住这两种情绪,一心说服土默特。
这一夜,双方在小心提防中度过,但彼此都明白,对于土默特人的到来和倾向,彼此都有预料和争取。
多尔衮一夜无眠。
站在地图前,他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局。
建虏和蒙古联军依然计划,仍然对明军大营实施了夜袭骚扰。
不过是在明军全营岿然不动,只有少部分兵马应对,多用鸟铳和弓箭封锁河面,无惧建虏的战鼓雷动和声声喊杀之后,不用多尔衮判断,建虏上下将领就都已经意识到,夜袭骚扰、疲惫明军之策已经失败,这种情况下,己方和明军出动的兵马差不多,彼此的疲惫也差很多,继续下去,毫无意义。
贝子尼堪以为,不如杀去河去,化假为真,和明军真正来一场暗夜大战。
但多尔衮拒绝了。
快要天亮时。多尔衮困极了,在椅子里小憩。
半梦半醒之中,他忽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猛然睁眼跳起来,抓起身边的宝剑,抬头一看,只见苏克萨哈等人正搀扶架持着一个人急匆匆地进入大帐中。
那人一进大帐,就放声大哭:“王爷,奴才无能,土默特人背叛我大清了~~”
来的正是大学士刚林。
他风尘仆仆,盔斜甲掉,样子极其狼狈。
“怎么回事?英俄尔岱呢?”
多尔衮却是冷静,他喝问。
刚林已经挣脱了苏克萨哈等人的搀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哭:“英俄尔岱已经被土默特的贼子残害了,奴才刚到土默特的营前,还没有来得及进入,就听说英俄尔岱被善巴杀害了,呜呜,土默特人背信弃义,背叛我大清,王爷,绝不能饶过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