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董延策听闻了吕维祺之言,沉默了半晌,不由反问道:“豫石此话当真?我董氏一门,大小妇孺数百人皆操之我手,岂能听信你一面之词,而置全家性命而不顾乎?”
吕维祺也知道若是董氏轻易应了,自己反倒要有几分疑虑了。他不由笑道:“董氏只知‘从贼’可能株连九族,难道不知道舜王亦能毁家灭族吗?”
董延策闻言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你前面说什么“舜王仁义”,后脚就威胁人家“毁家灭族”,岂非自相矛盾?
他不由有几分讥讽的问道:“吕豫石不是说舜王仁义吗?为何动辄毁家灭族,那又与贼寇何异?”
“仁义并非迂腐,心慈未必手软!”吕维祺闻言不由冷笑道,“刘玄德仁义天下闻名,亦曾诛杀蜀中名士张裕,又与那奸贼曹操何异?盖宰相肚里能撑船,只许竖撑,不许横撑也!”
董延策亦曾担任国县令之职,多有历练,当然不会简单的认为只要对方是仁义之辈,就可以随便忤逆了。他说这番话,也不过说想拒绝吕维祺的邀请罢了。
从龙之功,听起来一本万利、投机取巧,其中凶险亦非常人所能揣度。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对方若真是一方枭雄,又与那君王何异呢?
吕维祺威逼利诱,见依旧不好使,也顿觉颇为棘手。说了许久,也有几分口干舌燥了,他不由端起茶水润了润喉咙,重新捋了捋思路。
半晌,吕维祺见那董延策并没有赶人,相比也有几分动摇之心。他不由暗自一笑,继续说道:“我听闻嵩县乃董氏故里,其地距离汝州甚近,由此往东,便为禹州、许州矣!岂不闻汉末曹魏故事乎?”
明末话本《三国志演义》妇孺皆耳熟能详,更何况董延策亦常读《三国志》等史书,哪里不知吕维祺所言何事?
他不由有几分惊讶的问道:“豫石所言当指何事?”
吕维祺不由捋了捋胡须,笑道:“汉末天子蒙尘,曹孟德有匡扶天下之心,遂与曹氏、夏侯氏起兵陈留。时有颍川名士荀彧、荀攸、郭嘉、陈群之辈为之爪牙,三分天下有其二,颍川士族得以大兴矣。”
“昔光武起兵,南阳人多往投之,始有邓禹、吴汉、贾复、岑彭、马武、刘隆、马成、陈俊、杜茂、任光、朱祜之徒为之羽翼,及光武立国,封侯拜相,入云台二十八将者众矣!”
“今我河南府待之千百年矣,始得其机。正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董氏即便不肯投靠舜王,亦能置身事外乎?”
吕维祺这一席话才真正说道董延策心窝,他亦不由有几分心潮澎湃。只是心潮澎湃过后,又有了几分冷静。
他抚摸着下颌胡须半晌,这才喃喃自语道:“董氏一门,好容易才走到今天,岂可轻掷耶?”
念叨了半晌,那董延策才对吕维祺说道:“豫石先生,非董某驳了你对情面,奈何一家老小,全系吾身,不得不谨慎也。如今我兄长有一子,唤作董笃行,字天因,颇有才学。若蒙舜王不弃,一会儿我唤他前来,他若是肯随你去,从此便与我董氏无关;若是不肯,我亦无能为力矣!”
那吕维祺听他说了半晌,还以为他要拒绝,不由有几分失望。却没想到此人话音一转,竟然准备让嫡系子孙入仕舜王,顿时不由大喜过望。
所谓与董氏断绝关系云云,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若是日后舜王当兴,董笃行水涨船高,那董氏岂能不认乎?
他不由笑道:“如此也好,那我便会一会这大侄子吧?”
董延策闻言便点了点头,随即喊来下人道:“且请大房二公子笃行过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是!”那仆人闻言连忙去了。不多时,便迎来一位年轻当公子进来。
吕维祺抬头一看,只见那士子白面无须,约莫二十三四年纪,双目炯炯有神,面上带一些书卷气。
那董笃行进来,连忙施了一礼,分别见过来董延策和吕维祺。吕维祺还了礼,代董笃行坐定,这才笑道:“贤侄或许不曾识得我,我便是新安吕维祺,请你来有要事相商,不知你意下如何?”
那董延策连忙将自己当打算诉说来一遍,那董笃行明显没有任何心里准备,不由愣了半晌。
他亦是大户子弟,当然明白叔叔董延策这是何意。此事若是成了,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若是败了,自然是他笃行自愿从贼,与董氏无涉。
是危,亦是机!当如何决断?董笃行思量了半晌,这才对吕维祺拱了拱手道:“吕先生,学生久闻大名,不知先生可否为我指点一二?”
“请讲!”原本吕维祺只是劝说董氏表态罢了,至于投靠舜王之人本事如何,暂时不是他要考虑对事情。如今见这董笃行似乎还有几分能耐,不由起了兴趣。
“先生观那舜王何样人也?可否值得以身家性命相托付?”董笃行不由问道。
吕维祺闻言不由有几分惊奇对看着他,笑道:“值得与否,人各有志,看法亦各不相同。仅以我个人而言,新安吕氏情愿追随到底!”
“说来惭愧,学生学艺未精。不知若是随了舜王,有何事情可做?”董笃行又问道。
“此事好说!”吕维祺轻松应道,“如今舜王麾下幕僚一应俱全。有愿意从军者,可跟随舜王左右学习谋略,担任参谋;有愿意治民者,可跟随张公左右,测量耕地,统计户籍,安抚百姓,劝课农桑;有愿意管理财货辎重者,则可以跟随夫人,统计出入,购买粮草等务,不一而足。”
“我若是愿意跟随吕先生呢?”董笃行连忙有问道。
“且随我出入士绅大户,迎接士子入仕舜王!”吕维祺笑道。
“如此也好,如蒙先生不弃,笃行愿随吕先生左右!”董笃行终于下定了决心。
吕维祺也知道若是董氏轻易应了,自己反倒要有几分疑虑了。他不由笑道:“董氏只知‘从贼’可能株连九族,难道不知道舜王亦能毁家灭族吗?”
董延策闻言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你前面说什么“舜王仁义”,后脚就威胁人家“毁家灭族”,岂非自相矛盾?
他不由有几分讥讽的问道:“吕豫石不是说舜王仁义吗?为何动辄毁家灭族,那又与贼寇何异?”
“仁义并非迂腐,心慈未必手软!”吕维祺闻言不由冷笑道,“刘玄德仁义天下闻名,亦曾诛杀蜀中名士张裕,又与那奸贼曹操何异?盖宰相肚里能撑船,只许竖撑,不许横撑也!”
董延策亦曾担任国县令之职,多有历练,当然不会简单的认为只要对方是仁义之辈,就可以随便忤逆了。他说这番话,也不过说想拒绝吕维祺的邀请罢了。
从龙之功,听起来一本万利、投机取巧,其中凶险亦非常人所能揣度。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对方若真是一方枭雄,又与那君王何异呢?
吕维祺威逼利诱,见依旧不好使,也顿觉颇为棘手。说了许久,也有几分口干舌燥了,他不由端起茶水润了润喉咙,重新捋了捋思路。
半晌,吕维祺见那董延策并没有赶人,相比也有几分动摇之心。他不由暗自一笑,继续说道:“我听闻嵩县乃董氏故里,其地距离汝州甚近,由此往东,便为禹州、许州矣!岂不闻汉末曹魏故事乎?”
明末话本《三国志演义》妇孺皆耳熟能详,更何况董延策亦常读《三国志》等史书,哪里不知吕维祺所言何事?
他不由有几分惊讶的问道:“豫石所言当指何事?”
吕维祺不由捋了捋胡须,笑道:“汉末天子蒙尘,曹孟德有匡扶天下之心,遂与曹氏、夏侯氏起兵陈留。时有颍川名士荀彧、荀攸、郭嘉、陈群之辈为之爪牙,三分天下有其二,颍川士族得以大兴矣。”
“昔光武起兵,南阳人多往投之,始有邓禹、吴汉、贾复、岑彭、马武、刘隆、马成、陈俊、杜茂、任光、朱祜之徒为之羽翼,及光武立国,封侯拜相,入云台二十八将者众矣!”
“今我河南府待之千百年矣,始得其机。正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董氏即便不肯投靠舜王,亦能置身事外乎?”
吕维祺这一席话才真正说道董延策心窝,他亦不由有几分心潮澎湃。只是心潮澎湃过后,又有了几分冷静。
他抚摸着下颌胡须半晌,这才喃喃自语道:“董氏一门,好容易才走到今天,岂可轻掷耶?”
念叨了半晌,那董延策才对吕维祺说道:“豫石先生,非董某驳了你对情面,奈何一家老小,全系吾身,不得不谨慎也。如今我兄长有一子,唤作董笃行,字天因,颇有才学。若蒙舜王不弃,一会儿我唤他前来,他若是肯随你去,从此便与我董氏无关;若是不肯,我亦无能为力矣!”
那吕维祺听他说了半晌,还以为他要拒绝,不由有几分失望。却没想到此人话音一转,竟然准备让嫡系子孙入仕舜王,顿时不由大喜过望。
所谓与董氏断绝关系云云,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若是日后舜王当兴,董笃行水涨船高,那董氏岂能不认乎?
他不由笑道:“如此也好,那我便会一会这大侄子吧?”
董延策闻言便点了点头,随即喊来下人道:“且请大房二公子笃行过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是!”那仆人闻言连忙去了。不多时,便迎来一位年轻当公子进来。
吕维祺抬头一看,只见那士子白面无须,约莫二十三四年纪,双目炯炯有神,面上带一些书卷气。
那董笃行进来,连忙施了一礼,分别见过来董延策和吕维祺。吕维祺还了礼,代董笃行坐定,这才笑道:“贤侄或许不曾识得我,我便是新安吕维祺,请你来有要事相商,不知你意下如何?”
那董延策连忙将自己当打算诉说来一遍,那董笃行明显没有任何心里准备,不由愣了半晌。
他亦是大户子弟,当然明白叔叔董延策这是何意。此事若是成了,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若是败了,自然是他笃行自愿从贼,与董氏无涉。
是危,亦是机!当如何决断?董笃行思量了半晌,这才对吕维祺拱了拱手道:“吕先生,学生久闻大名,不知先生可否为我指点一二?”
“请讲!”原本吕维祺只是劝说董氏表态罢了,至于投靠舜王之人本事如何,暂时不是他要考虑对事情。如今见这董笃行似乎还有几分能耐,不由起了兴趣。
“先生观那舜王何样人也?可否值得以身家性命相托付?”董笃行不由问道。
吕维祺闻言不由有几分惊奇对看着他,笑道:“值得与否,人各有志,看法亦各不相同。仅以我个人而言,新安吕氏情愿追随到底!”
“说来惭愧,学生学艺未精。不知若是随了舜王,有何事情可做?”董笃行又问道。
“此事好说!”吕维祺轻松应道,“如今舜王麾下幕僚一应俱全。有愿意从军者,可跟随舜王左右学习谋略,担任参谋;有愿意治民者,可跟随张公左右,测量耕地,统计户籍,安抚百姓,劝课农桑;有愿意管理财货辎重者,则可以跟随夫人,统计出入,购买粮草等务,不一而足。”
“我若是愿意跟随吕先生呢?”董笃行连忙有问道。
“且随我出入士绅大户,迎接士子入仕舜王!”吕维祺笑道。
“如此也好,如蒙先生不弃,笃行愿随吕先生左右!”董笃行终于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