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慎言和吕维祺、刘成等人已经觉得南阳形势十分严峻,可是实际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无论是“争世王”刘希尧还是任继荣两人,用尽一切手段,都无法守住邓州和唐县两处城池。
原来这湖广巡抚熊文灿虽无十分的本事,倒也颇有才干。
在其任职福建巡抚期间,不但招降了巨寇郑芝龙,剿平了海寇,还深受西洋军事装备、战术影响。
他所建立队伍与张顺麾下颇为相近,都是选择了很典型的“中西医结合”方案。
只不过由于北方明军战斗力更为强悍,机动性更为多变,张顺根据前世知识,编组了一支努力寻找机动和火力平衡点的军队。
而湖广巡抚熊文灿则根据南方地形和气候特点,编制了一支以步卒和火力优先的军队。
本来熊文灿这支军队最大的问题是机动性不太好,但也被尤世威和张外嘉的五千关门铁骑以及沿白河行进的水师所规避。
那萧擒虎所领士卒虽然是大名鼎鼎的“毛葫芦”,但是依旧以弓矢和刀矛为主要武器的山地特色部队。
这支队伍无论装备的铠甲还是火器,都远低于义军平均水准,更不用说和大量采用“西法”的熊文灿新军相比了。
在熊文灿标营之中,除却各式火铳以外,还携带有大小红夷大炮八十八门,火力远超一般明军。
更有二十余门乃是两千斤的红夷大炮,火力凶狠,专门用来攻城。
本来当初张顺设计的防守体系节点分别以新野、邓州、唐县和南阳四城为依托。
其中新野、邓州和唐县成犄角之势,攻此则救彼,攻彼则救此,又有猛将萧擒虎坐镇南阳,本当万无一失。
哪里想到熊文灿先奇袭了新野以后,前出南阳,试图一鼓作气拿下南阳城。
结果为萧擒虎所阻以后,他又回师新野,全力攻打任继荣驻守的唐县。
退居野外的“扫地王”张一川和邓州的“争世王”刘希尧二人连忙领兵来救,却遭遇到官兵水师阻拦,无法轻易渡河。
原来众义军多驰骋于北方四省一京之地,对平原和山地战颇为熟悉,而对河水在军事上的应用却了解很少。
而湖广巡抚熊文灿担任福建巡抚多年,又招抚芝龙,征讨海贼李魁奇、刘香等人,彻底平等了东南沿海的海寇,所以他对水师的运用十分熟悉。
“水以舟楫相通,以绝旱路!”湖广巡抚熊文灿不由得意的笑道,“故而南船北马,乃自然之理。”
“彼贼子但以陆地逞凶,未识我舟楫之力,焉得胜耶?”
原来这南阳城外正好有一条河流唤作淯水,后世又称作白河。
这淯水正好流经南阳城、新野,最后汇于襄阳的汉水。
湖广巡抚熊文灿就是利于该河,先是多番骚扰新野,等到“扫地王”张一川麻痹大意以后,突然用水师运兵至新野城下,一举夺得了此城。
而除却淯水主干以外,淯水河还有两条支流颇利行船,一条唤作湍水,一条唤作沘水。
其中湍水在淯水以西,先后流经内乡和邓州,最终于河南湖广交界处汇入淯水。
而沘水后世称为唐河,从南向北流经淯水以东。
该河在唐县以北和支流泌水相汇,然后经唐县县城西北,最终在湖广境内汇入淯水。
而那新野城正夹在湍水和淯水之中,“扫地王”张一川退出新野城以后,本待撤回南阳。
不意得知湖广巡抚又率领大军围了唐县,他寻思:自从俺跟了舜王,寸功未立,又丢了新野,交代不得。
既然如此,我何必寻了“争世王”刘希尧,一同前往救援任继荣,也算得上将功补过。
那“争世王”刘希尧和“扫地王”张一川一般,同样出自于义军系统,颇有几分薄面。
刘希尧也知湖广巡抚熊文灿来者不善,他先攻新野,再图唐县,下一步肯定就要轮到自己邓州了。
与其如此,何不先下手为强,强似等到被官兵来攻。
想到此处,刘希尧只留守五百士卒守城,其他人马便一并带了和“扫地王”张一川合兵一处,就要前往唐县支援任继荣。
只是从新野往东前往唐县,需要先后渡过淯水和沘水两支河流。
“扫地王”张一川和“争世王”刘希尧倒也没当回事儿,只是派遣骑兵沿河寻找船只、桥梁渡河。
只是连寻了数日,发现许多桥梁和船只竟然被焚毁,两人这才感觉到不对劲。
好容易寻了一处水浅之处,还未来得及涉水,突然只见河面上出现了十几只大船。
这些船只皆安置了火炮,见到义军赶来顿时一阵铳炮打了过来。
张一川和刘希尧倒吓了一跳,连忙命令士卒列阵,又支起火炮进行还击。
奈何他们手底下这两营人马装备的火炮质量、数量都不甚好,炮兵水准又不高,且以静打动,哪里打的过?
除了刘希尧手底下的有部分顺营的老底子,偶然击中了两条船以外,其他火炮皆徒劳无功。
随即官兵水师主力赶到,战又不战,打又不打,只是阻断河流,不让义军渡河。
任凭那张一川和刘希尧如何暴跳如雷,也无可奈何。
而此时湖广巡抚熊文灿正下令士卒用红夷大炮猛轰唐县城墙,打的城头上碟牌、女墙砖石纷飞,义军难以立足。
等到防御设施损毁的差不多了,官兵这才架起工程器械,发起猛攻。
任继荣不由气得破口大骂:“直娘贼,以往都是义军以火炮力压官兵,没想到还有一天义军反倒被官兵的火炮压制!”
双方在城头苦战了三天,终究因为敌我力量悬殊,任继荣不得不退往唐县以西的泌阳。
而湖广巡抚熊文灿解决又调遣水师,走水路奇袭邓州。
“争世王”刘希尧留守的五百士卒见官兵神兵天降,顿时大为惊恐,或逃或降,遂又失了邓州城。
至此,“争世王“刘希尧、“扫地王”张一川和任继荣三人连战连败,无立足之处,不得已只得退回到南阳。
无论是“争世王”刘希尧还是任继荣两人,用尽一切手段,都无法守住邓州和唐县两处城池。
原来这湖广巡抚熊文灿虽无十分的本事,倒也颇有才干。
在其任职福建巡抚期间,不但招降了巨寇郑芝龙,剿平了海寇,还深受西洋军事装备、战术影响。
他所建立队伍与张顺麾下颇为相近,都是选择了很典型的“中西医结合”方案。
只不过由于北方明军战斗力更为强悍,机动性更为多变,张顺根据前世知识,编组了一支努力寻找机动和火力平衡点的军队。
而湖广巡抚熊文灿则根据南方地形和气候特点,编制了一支以步卒和火力优先的军队。
本来熊文灿这支军队最大的问题是机动性不太好,但也被尤世威和张外嘉的五千关门铁骑以及沿白河行进的水师所规避。
那萧擒虎所领士卒虽然是大名鼎鼎的“毛葫芦”,但是依旧以弓矢和刀矛为主要武器的山地特色部队。
这支队伍无论装备的铠甲还是火器,都远低于义军平均水准,更不用说和大量采用“西法”的熊文灿新军相比了。
在熊文灿标营之中,除却各式火铳以外,还携带有大小红夷大炮八十八门,火力远超一般明军。
更有二十余门乃是两千斤的红夷大炮,火力凶狠,专门用来攻城。
本来当初张顺设计的防守体系节点分别以新野、邓州、唐县和南阳四城为依托。
其中新野、邓州和唐县成犄角之势,攻此则救彼,攻彼则救此,又有猛将萧擒虎坐镇南阳,本当万无一失。
哪里想到熊文灿先奇袭了新野以后,前出南阳,试图一鼓作气拿下南阳城。
结果为萧擒虎所阻以后,他又回师新野,全力攻打任继荣驻守的唐县。
退居野外的“扫地王”张一川和邓州的“争世王”刘希尧二人连忙领兵来救,却遭遇到官兵水师阻拦,无法轻易渡河。
原来众义军多驰骋于北方四省一京之地,对平原和山地战颇为熟悉,而对河水在军事上的应用却了解很少。
而湖广巡抚熊文灿担任福建巡抚多年,又招抚芝龙,征讨海贼李魁奇、刘香等人,彻底平等了东南沿海的海寇,所以他对水师的运用十分熟悉。
“水以舟楫相通,以绝旱路!”湖广巡抚熊文灿不由得意的笑道,“故而南船北马,乃自然之理。”
“彼贼子但以陆地逞凶,未识我舟楫之力,焉得胜耶?”
原来这南阳城外正好有一条河流唤作淯水,后世又称作白河。
这淯水正好流经南阳城、新野,最后汇于襄阳的汉水。
湖广巡抚熊文灿就是利于该河,先是多番骚扰新野,等到“扫地王”张一川麻痹大意以后,突然用水师运兵至新野城下,一举夺得了此城。
而除却淯水主干以外,淯水河还有两条支流颇利行船,一条唤作湍水,一条唤作沘水。
其中湍水在淯水以西,先后流经内乡和邓州,最终于河南湖广交界处汇入淯水。
而沘水后世称为唐河,从南向北流经淯水以东。
该河在唐县以北和支流泌水相汇,然后经唐县县城西北,最终在湖广境内汇入淯水。
而那新野城正夹在湍水和淯水之中,“扫地王”张一川退出新野城以后,本待撤回南阳。
不意得知湖广巡抚又率领大军围了唐县,他寻思:自从俺跟了舜王,寸功未立,又丢了新野,交代不得。
既然如此,我何必寻了“争世王”刘希尧,一同前往救援任继荣,也算得上将功补过。
那“争世王”刘希尧和“扫地王”张一川一般,同样出自于义军系统,颇有几分薄面。
刘希尧也知湖广巡抚熊文灿来者不善,他先攻新野,再图唐县,下一步肯定就要轮到自己邓州了。
与其如此,何不先下手为强,强似等到被官兵来攻。
想到此处,刘希尧只留守五百士卒守城,其他人马便一并带了和“扫地王”张一川合兵一处,就要前往唐县支援任继荣。
只是从新野往东前往唐县,需要先后渡过淯水和沘水两支河流。
“扫地王”张一川和“争世王”刘希尧倒也没当回事儿,只是派遣骑兵沿河寻找船只、桥梁渡河。
只是连寻了数日,发现许多桥梁和船只竟然被焚毁,两人这才感觉到不对劲。
好容易寻了一处水浅之处,还未来得及涉水,突然只见河面上出现了十几只大船。
这些船只皆安置了火炮,见到义军赶来顿时一阵铳炮打了过来。
张一川和刘希尧倒吓了一跳,连忙命令士卒列阵,又支起火炮进行还击。
奈何他们手底下这两营人马装备的火炮质量、数量都不甚好,炮兵水准又不高,且以静打动,哪里打的过?
除了刘希尧手底下的有部分顺营的老底子,偶然击中了两条船以外,其他火炮皆徒劳无功。
随即官兵水师主力赶到,战又不战,打又不打,只是阻断河流,不让义军渡河。
任凭那张一川和刘希尧如何暴跳如雷,也无可奈何。
而此时湖广巡抚熊文灿正下令士卒用红夷大炮猛轰唐县城墙,打的城头上碟牌、女墙砖石纷飞,义军难以立足。
等到防御设施损毁的差不多了,官兵这才架起工程器械,发起猛攻。
任继荣不由气得破口大骂:“直娘贼,以往都是义军以火炮力压官兵,没想到还有一天义军反倒被官兵的火炮压制!”
双方在城头苦战了三天,终究因为敌我力量悬殊,任继荣不得不退往唐县以西的泌阳。
而湖广巡抚熊文灿解决又调遣水师,走水路奇袭邓州。
“争世王”刘希尧留守的五百士卒见官兵神兵天降,顿时大为惊恐,或逃或降,遂又失了邓州城。
至此,“争世王“刘希尧、“扫地王”张一川和任继荣三人连战连败,无立足之处,不得已只得退回到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