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被安顿在了大同最大的馆驿,最奢华的房间……很难想象,在北方边疆,竟然能有一座富有苏州特色的园林建筑。
而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用的材料,还是摆设,墙上的字画,都远超寻常园林,堪称艺术精品。
杨一清用如此礼遇对待王岳,不能说不隆重。
可他的尊重也仅此而已,想插手军务,指挥老夫做事,你小子滚一边!
有人要问,是谁给了杨一清的胆子?连钦差都不在乎?
如果翻开此老的履历,多半就不会有疑惑,相反,还会觉得顺理成章,他要是把王岳当回事,那才奇怪呢!
杨一清成名非常早,他十四岁就参加乡试,和杨廷和一样,都是神童。
而且成绩好的惊动了皇帝,宪宗亲自安排人,教导杨一清,而杨一清也不负众望,十八岁就中了进士,想想吧,你刚领身份证,人家已经成了县级干部了,什么叫差距啊!
杨一清在中进士之后,并没有走杨廷和的路子,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更加艰难,也更加丰富。
他先是在山西当然按察使佥事,接着又担任按察副使,负责督学。在任职期间,杨一清了解地方情况,积累经验。
终于,他得到了机会,成为陕西巡抚,获得了领兵的权力。他在任上,整顿军务,严肃军纪,整个风貌为之一变。
更让人惊叹的是,面对蒙古人寇边,杨一清曾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
截止目前为止,杨一清就是第二个王阳明。不对!因为杨一清年纪更大,应该说王阳明是第二个杨一清!
而众所周知,王阳明只有一个,所以杨一清他变了!
因为他不肯阿附,结果被刘瑾陷害,丢了官职。有理由相信,这是杨一清黑化的开始,接下来,杨一清复出,立刻设计,利用张永,诛杀了立皇帝刘瑾!
威震天下的大阉,就这么倒在了杨一清的手里。
胜利的果实是巨大的,杨一清重返京城,一路高歌猛进,鸿胪寺卿、吏部尚书、入阁拜相,更实在杨廷和丁忧期间,担任了首相,到达了人生巅峰。
如果说杨廷和忌惮王阳明,是因为他的学术造诣,以及心学的威胁。那么对杨一清的恐惧,则是实实在在的资历本事了。
毕竟此老出将入相,在大明呼风唤雨几十年,绝对是超级巨头。
要不是靠着天子之师的身份,杨廷和根本没法把杨一清弄到陕西戍边。试想一下,如果朱厚照驾崩,是这位老爷子在京,那么整个朝局,都会完全不一样的。
以杨一清的资历地位,怎么会把小小的王岳放在眼里。
更何况这里是九边,不是京城。
少拿天子近臣的威风吓唬老夫。
什么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老夫这么干,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更何况凭什么把兵部尚书的位置交给了王阳明!
他算个什么东西!
不就是打打土匪,欺负一下傻帽宁王吗?
他的那点本事,放在九边,早就让鞑子把他的骨头渣都给吞了。
新君放着老夫不用,反而把王阳明当成了狗头金,救命稻草,简直是糊涂透顶,真是个无知的小孩子!
不得不说,这帮朝廷大佬,没一个省油的灯。
他们的做法或许在常人看来,是违背常理,非常脑残。但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却自有一番道理。
杨一清盘算什么呢?
“老夫从陕西到大同,驻兵拱卫京师,已经是有功无过。”杨一清无子,站在身边的正是侄子杨元斌。
这小子身体很高大强壮,看起来还真像个赳赳武夫。
杨一清随手拿出一封信,晃了晃,“这是毛纪给我写的信,他是秉承杨廷和的意思。在信里说什么要和王阳明通力协作,打赢鞑子。从此心学之名,无人不知,名留青史。实则不过是让老夫扯王阳明的后腿罢了。”
杨一清很不屑,杨元斌晃着大脑袋,傻傻道:“伯父,这老东西怎么这么坏啊?他想害死王阳明?”
杨一清眨了眨眼睛,呵呵道:“老夫又何尝不想除掉王守仁!”
“啊!”杨元斌吓得瞪大眼珠子,说不出话来,难道伯父也是个坏蛋?
老杨呵呵两声,“放心,我还不会傻到给杨廷和当杀人的刀子。我就在大同作壁上观,如果王阳明打赢了,老夫出兵,也有策应之功。如果王阳明打输了,老夫就派人救援,卖天子一个好。总而言之,老夫是进退如意,怎么都不吃亏。”
在侄子钦佩的目光中,老头子伸了伸懒腰,得意无比。
“老夫在山西多年,别的不喜欢,唯独喜欢山西人的算计劲儿!在官场上,就要多算计,算计得越清楚明白,胜算就越多。现在是杨廷和和王阳明较劲儿,他们之中不管谁倒下了,京城的烂摊子只能由老夫收拾,在九边吃沙子的日子老夫过够了,该回京城了。”
当着自己的侄子,杨一清毫无保留,把算盘打得那叫一个震天响。
正在这时候,突然有人急匆匆跑过来。
“启禀部堂大人!”
杨一清骤然一惊,“什么事情?是王守仁那边的战报吗?”
“不是!”
“那是什么?”杨一清追问。
“是鞑子!大队的鞑子!”报信的人急切道:“咱们的人发现了鞑子,拼死力战,折了二十几个弟兄,只有三人安全返回,他们说至少看到了三万人!”
“什么?”
杨一清骤然大惊,因为之前鞑子进攻庄浪,虽然明军折损不少,但是鞑子也没占太大的便宜,随后他们掉头向东,杨一清判断,他这边已经安然无事,可以坐观成败,怎么会有鞑子突然出现?
莫非说鞑子又改变了攻击方向?
杨一清还在沉吟,突然外面乱套了。
火光冲天,喊杀四起。
杨一清什么没见过,老头稍微思索,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坏了,出大事了!
一定是有乱兵哗变,趁机跟鞑子勾结,想要里应外合,攻破大同!
做为九边重镇,京城门户,若是大同丢了,他老人家也就不用混了。
这就好比,看热闹看了一会儿,突然发现被烧的竟然是自己的家!那个憋屈劲儿没法形容。
纵横几十年的杨老大人,这一次是彻彻底底猪了。
“伯父,快走吧!赶快出城,去军营,召集咱们陕西的兵马,先收拾这帮叛贼,然后再对付鞑子。无论如何,大同不能丢!您老人家不能有闪失!”杨元斌急切道。
杨一清还在迟疑,突然后门的士兵满身是血,跑了进来。
“部堂,顶不住了,他们要杀进来了。”
杨一清的脑子几乎是空白的,他被侄子和护卫簇拥着,仓皇出了府门,奔着西门的方向跑去。
火光,杀声,兵器撞击之声,已经连成一片……“杀了老贼杨一清!杀奸臣,享富贵!杀!杀!杀!”
杨一清的心,随着喊声,不停砰砰乱跳,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敢领兵直接和鞑子拼命的热血文官了。
此时的杨一清,只怕连一只鸡都杀不死。
“快走!”
他们跑进了一条巷子,刚跑出没多远,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伙人,双方撞在了一起。
“杨大人,你别跑!”
这一嗓子,差点把老头的魂喊没了。
是叛贼!完了,老夫的头呢?
不对啊,叛贼怎么会叫我杨大人?
杨一清迟愣之时,王岳三步两步跑过来,一把揪住了杨一清的袖子,厉声质问,“部堂,你想放弃大同?”
而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用的材料,还是摆设,墙上的字画,都远超寻常园林,堪称艺术精品。
杨一清用如此礼遇对待王岳,不能说不隆重。
可他的尊重也仅此而已,想插手军务,指挥老夫做事,你小子滚一边!
有人要问,是谁给了杨一清的胆子?连钦差都不在乎?
如果翻开此老的履历,多半就不会有疑惑,相反,还会觉得顺理成章,他要是把王岳当回事,那才奇怪呢!
杨一清成名非常早,他十四岁就参加乡试,和杨廷和一样,都是神童。
而且成绩好的惊动了皇帝,宪宗亲自安排人,教导杨一清,而杨一清也不负众望,十八岁就中了进士,想想吧,你刚领身份证,人家已经成了县级干部了,什么叫差距啊!
杨一清在中进士之后,并没有走杨廷和的路子,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更加艰难,也更加丰富。
他先是在山西当然按察使佥事,接着又担任按察副使,负责督学。在任职期间,杨一清了解地方情况,积累经验。
终于,他得到了机会,成为陕西巡抚,获得了领兵的权力。他在任上,整顿军务,严肃军纪,整个风貌为之一变。
更让人惊叹的是,面对蒙古人寇边,杨一清曾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
截止目前为止,杨一清就是第二个王阳明。不对!因为杨一清年纪更大,应该说王阳明是第二个杨一清!
而众所周知,王阳明只有一个,所以杨一清他变了!
因为他不肯阿附,结果被刘瑾陷害,丢了官职。有理由相信,这是杨一清黑化的开始,接下来,杨一清复出,立刻设计,利用张永,诛杀了立皇帝刘瑾!
威震天下的大阉,就这么倒在了杨一清的手里。
胜利的果实是巨大的,杨一清重返京城,一路高歌猛进,鸿胪寺卿、吏部尚书、入阁拜相,更实在杨廷和丁忧期间,担任了首相,到达了人生巅峰。
如果说杨廷和忌惮王阳明,是因为他的学术造诣,以及心学的威胁。那么对杨一清的恐惧,则是实实在在的资历本事了。
毕竟此老出将入相,在大明呼风唤雨几十年,绝对是超级巨头。
要不是靠着天子之师的身份,杨廷和根本没法把杨一清弄到陕西戍边。试想一下,如果朱厚照驾崩,是这位老爷子在京,那么整个朝局,都会完全不一样的。
以杨一清的资历地位,怎么会把小小的王岳放在眼里。
更何况这里是九边,不是京城。
少拿天子近臣的威风吓唬老夫。
什么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老夫这么干,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更何况凭什么把兵部尚书的位置交给了王阳明!
他算个什么东西!
不就是打打土匪,欺负一下傻帽宁王吗?
他的那点本事,放在九边,早就让鞑子把他的骨头渣都给吞了。
新君放着老夫不用,反而把王阳明当成了狗头金,救命稻草,简直是糊涂透顶,真是个无知的小孩子!
不得不说,这帮朝廷大佬,没一个省油的灯。
他们的做法或许在常人看来,是违背常理,非常脑残。但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却自有一番道理。
杨一清盘算什么呢?
“老夫从陕西到大同,驻兵拱卫京师,已经是有功无过。”杨一清无子,站在身边的正是侄子杨元斌。
这小子身体很高大强壮,看起来还真像个赳赳武夫。
杨一清随手拿出一封信,晃了晃,“这是毛纪给我写的信,他是秉承杨廷和的意思。在信里说什么要和王阳明通力协作,打赢鞑子。从此心学之名,无人不知,名留青史。实则不过是让老夫扯王阳明的后腿罢了。”
杨一清很不屑,杨元斌晃着大脑袋,傻傻道:“伯父,这老东西怎么这么坏啊?他想害死王阳明?”
杨一清眨了眨眼睛,呵呵道:“老夫又何尝不想除掉王守仁!”
“啊!”杨元斌吓得瞪大眼珠子,说不出话来,难道伯父也是个坏蛋?
老杨呵呵两声,“放心,我还不会傻到给杨廷和当杀人的刀子。我就在大同作壁上观,如果王阳明打赢了,老夫出兵,也有策应之功。如果王阳明打输了,老夫就派人救援,卖天子一个好。总而言之,老夫是进退如意,怎么都不吃亏。”
在侄子钦佩的目光中,老头子伸了伸懒腰,得意无比。
“老夫在山西多年,别的不喜欢,唯独喜欢山西人的算计劲儿!在官场上,就要多算计,算计得越清楚明白,胜算就越多。现在是杨廷和和王阳明较劲儿,他们之中不管谁倒下了,京城的烂摊子只能由老夫收拾,在九边吃沙子的日子老夫过够了,该回京城了。”
当着自己的侄子,杨一清毫无保留,把算盘打得那叫一个震天响。
正在这时候,突然有人急匆匆跑过来。
“启禀部堂大人!”
杨一清骤然一惊,“什么事情?是王守仁那边的战报吗?”
“不是!”
“那是什么?”杨一清追问。
“是鞑子!大队的鞑子!”报信的人急切道:“咱们的人发现了鞑子,拼死力战,折了二十几个弟兄,只有三人安全返回,他们说至少看到了三万人!”
“什么?”
杨一清骤然大惊,因为之前鞑子进攻庄浪,虽然明军折损不少,但是鞑子也没占太大的便宜,随后他们掉头向东,杨一清判断,他这边已经安然无事,可以坐观成败,怎么会有鞑子突然出现?
莫非说鞑子又改变了攻击方向?
杨一清还在沉吟,突然外面乱套了。
火光冲天,喊杀四起。
杨一清什么没见过,老头稍微思索,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坏了,出大事了!
一定是有乱兵哗变,趁机跟鞑子勾结,想要里应外合,攻破大同!
做为九边重镇,京城门户,若是大同丢了,他老人家也就不用混了。
这就好比,看热闹看了一会儿,突然发现被烧的竟然是自己的家!那个憋屈劲儿没法形容。
纵横几十年的杨老大人,这一次是彻彻底底猪了。
“伯父,快走吧!赶快出城,去军营,召集咱们陕西的兵马,先收拾这帮叛贼,然后再对付鞑子。无论如何,大同不能丢!您老人家不能有闪失!”杨元斌急切道。
杨一清还在迟疑,突然后门的士兵满身是血,跑了进来。
“部堂,顶不住了,他们要杀进来了。”
杨一清的脑子几乎是空白的,他被侄子和护卫簇拥着,仓皇出了府门,奔着西门的方向跑去。
火光,杀声,兵器撞击之声,已经连成一片……“杀了老贼杨一清!杀奸臣,享富贵!杀!杀!杀!”
杨一清的心,随着喊声,不停砰砰乱跳,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敢领兵直接和鞑子拼命的热血文官了。
此时的杨一清,只怕连一只鸡都杀不死。
“快走!”
他们跑进了一条巷子,刚跑出没多远,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伙人,双方撞在了一起。
“杨大人,你别跑!”
这一嗓子,差点把老头的魂喊没了。
是叛贼!完了,老夫的头呢?
不对啊,叛贼怎么会叫我杨大人?
杨一清迟愣之时,王岳三步两步跑过来,一把揪住了杨一清的袖子,厉声质问,“部堂,你想放弃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