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十分惊讶,甚至不敢置信。京城多大啊?百万户口,流民十万,还有那么多外来涌入的商民百姓,人口多到了无法计算。
每逢寒冬,一场雪下来,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就要冻死一大片,尤其是一些小乞丐,几乎活不过第一个冬天。
卑贱无依的百姓,真的就和流浪的猫狗一样,说死就死了,死得悄无声息,死得一点痕迹都没有。
曾经张璁提出这个问题,王岳主张筹钱修外城,安顿百姓,蒋太后将兴王府的积蓄都拿出来,还向商贾募集善款……尽管做了这么多,朱厚熜也不相信,能够彻底解决问题,他的盘算很清楚,当初这么干,就是为了打杨廷和的脸,狠抽那帮老臣,让他们瞧瞧,治下的天下到底怎么样。
双方争斗的核心要义,就是先要说对方不行,至于自己能不能行,等掌握了大权再说,反正吹牛也不需要交税。
可朱厚熜万万没有料到,这事情竟然真的做成了。
“小富贵,你,你没有骗我吧?”
王岳道:“很难说不会有一个遗漏,但是这段时间,京城上下,集中全力,针对所有流民,登记造册,给他们寻找工作,安顿救济,重修房舍,解决住宿问题……对于一些愿意回乡务农的百姓,我们也提供了方便,总而言之,现在的情况的确变好了很多。”王岳说到这里,脸上洋溢着微笑,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能干出让世人认可的成绩,的确比什么庸俗的荣华富贵,更让人满足自豪。
朱厚熜听着王岳的话,十分好奇,他不满足于粗略的介绍,朱厚熜要听更详细的内容,越仔细越好,毕竟那是十几万人,还有不断的外来移民,王岳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实在是让人好奇。
而且这种方法若是能够复制推广,是不是意味着,大明再也没有流民了?那是多大的成就啊!
他们坐在马车的太师椅上,开始耐心交流,准确说,是王岳讲述,朱厚熜耐心听从……王岳最初在外城的办法就是招募工人,利用他们修路建房。
在这个过程中,流民锻炼了技能,有了工作的能力。
然后朝廷以较低的价钱,给他们授予房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只要按月偿还,就能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试问谁不想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而且这可是京城啊,天子脚下!
多少人跑到这里,宁可睡在桥下,破庙,为的不就是那一线生机吗?
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朝廷也没有骗大家伙,甚至房价还有相当的优惠……这要是不拼命,子孙后代都会埋怨的,你们错过了拿到最好学区的天赐良机啊!
随着正阳门以外城区的成功,王岳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行他的方案。
结果就是有超过十万人,加入了建城开发的行列,其中有五万多流民,几乎解决了一大半。
不过更精彩的还在后面,那就是西山煤矿大规模开采之后,几乎变成了吸纳劳动力的黑洞。
最直接的,就是采煤工人,这些都是最青壮的小伙子。
不只是流民,在经历了清丈之后,很多老实勤恳的农家子弟也加入进来。
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挣一笔钱,补贴家用,拿回去盖房子,娶媳妇……为此,他们愿意吃任何的苦!
劳动力聚集起来,工作机会就像是吹气球似的,迅速膨胀。别的不说,光是给这些矿工洗衣服,就吸纳了上千人,流民之中,老弱妇孺,全都有了生计。
浆洗,缝补……白天干,晚上干,挫得手指脱皮,熬得眼睛通红……尽管疲惫,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叫苦。
开采煤炭,需要更多的工具,因此冶金发展起来,王岳还弄出了煤球、煤饼、蜂窝煤,这些产业也发展起来。
物资人员越来越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上来了。
王岳很清醒,他可没有本事一下子弄出蒸汽机车来,修铁路更是不现实的。但是却不妨碍他建铁轨,在上面用驮马拉车。
在王岳前往蓟镇之前,这些事情就已经布局了,祝枝山全权负责,平整道路,铺设铁轨,然后制造适合在铁轨上运行的车厢……
从西山的矿区,向京城输送煤炭和蜂窝煤,基本上是下坡,因此使用铁轨之后,车辆的运量提高了五倍,速度还快了一倍,使用的人工也大大减少。
在个别路段,甚至不需要驮马牵引,就能直接向前行进。
驮马的最大作用,就是当返回的时候,牵引着空车回去。
当然了,在这时候,也可以让乘客和矿工搭乘,免除疲劳。
这套有轨马车系统建立起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煤炭价格迅速下降,使用蜂窝煤,甚至比木材还要便宜。
整个京城,一百多万人,迅速普及,势不可挡。不说别的,就拿宫中来说,除了给少数贵人,用昂贵的木炭,大多数都使用无烟煤和蜂窝煤。
煤炭推广开,王岳还趁机弄出了新的灶台,新的炉子……针对贫困家庭,免费提供蜂窝煤。
有大约三千户,每家得到了五百块蜂窝煤。
王岳告诉朱厚熜,没有人冻死,就是这个原因。
除此之外,王岳还给学堂提供了免费的蜂窝煤,读书的孩童,可以有取暖的火炉。
这些事情,都相当琐碎,和独山堡的大捷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但是对于王岳来说,一样自豪骄傲。
作为帝国的都城,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地,如果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实在是太丢大明朝的脸了。
“陛下,眼下京城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钢铁,冶金,军工,运输……这几项核心支柱产业,如果再算上建筑,家具这些,已经吸纳了超过五十万的劳动力,其中既包括男人,也有女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京城有序,高效,绝对可以算是大明所有城市的表率,臣这个县令也算可以交差了。”
王岳说这话的时候,既有轻松,也透着骄傲。
朱厚熜认真听着,他沉默良久,满心感叹,小富贵要筹谋那么多的事情,还要整军打仗,结果连县令的政务都不放松,做得这么好。
“朕知道了,朕都知道了……难怪你都没有心思娶个媳妇,都是在为了朕奔忙啊!”
皇帝陛下动容的感慨,差点没让王岳喷了,这不是事情的重点,人家还是个孩子好不好?
“陛下,其实臣只提出了规划,真正落实的是祝参议。”王岳将话题引向了祝枝山,“陛下,他们做的还不止这些。”
“哦?”
朱厚熜大惊,这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能更好吗?
祝胖胖过来,躬身道:“启奏陛下,臣等还在宛平推动了清洁运动,打扫城中积累的废物污物,在清理干净的地方,种上了树木花草……另外还打了二百多处水井,给百姓解决饮水困难。对了,臣等还秉承县尊的意思,提倡饮用烧开的热水,不要喝生水。”
朱厚熜频频点头,“都是关乎百姓生活的事情,你们有心了。”
祝枝山道:“承蒙天恩,鞠躬尽瘁而已。其实臣等都是文人,说到底还是看重教化之事……自从整顿了财税之后,宛平县衙有了积蓄,臣等做主,拿出钱财,办了二十多处蒙学。”
朱厚熜表示赞同,“应该的,天子脚下,就该遍地读书之声。”
话说到这里,朱厚熜突然发现,祝枝山的神色黯淡,难掩淡淡的悲伤。
“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有什么不尽如意的地方?”
祝枝山忙道:“启奏陛下,唐寅负责兴学,在去岁的时候,他曾经去几个村子,劝说村子里的乡老,同意办学。结果在回来的路上,被人推倒,摔伤膝盖,他的病情已经颇为严重了。”
什么?
朱厚熜大惊失色,唐寅可是他钦点的状元,而且在这个大礼议之中,唐寅同样出力不小。朱厚熜还记得,在左顺门,就是这些新科进士,挺身而出,帮着他战胜了那些老臣。
事后唐寅一直在帮忙安顿流民……以他状元的身份,议礼功臣加上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完全可以升任更高的位置,可是他全都拒绝了。
在安顿流民之后,唐寅又把注意力放在了兴学上面,并且还为此受伤,病重……朱厚熜的心突然被抓了一把。
原来在大明朝,还有如此忠心耿耿,实心用事的臣子,相比之下,他这个天子,似乎有点惭愧啊!
“我要去看看唐寅,现在就去!”朱厚熜焦急道。
每逢寒冬,一场雪下来,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就要冻死一大片,尤其是一些小乞丐,几乎活不过第一个冬天。
卑贱无依的百姓,真的就和流浪的猫狗一样,说死就死了,死得悄无声息,死得一点痕迹都没有。
曾经张璁提出这个问题,王岳主张筹钱修外城,安顿百姓,蒋太后将兴王府的积蓄都拿出来,还向商贾募集善款……尽管做了这么多,朱厚熜也不相信,能够彻底解决问题,他的盘算很清楚,当初这么干,就是为了打杨廷和的脸,狠抽那帮老臣,让他们瞧瞧,治下的天下到底怎么样。
双方争斗的核心要义,就是先要说对方不行,至于自己能不能行,等掌握了大权再说,反正吹牛也不需要交税。
可朱厚熜万万没有料到,这事情竟然真的做成了。
“小富贵,你,你没有骗我吧?”
王岳道:“很难说不会有一个遗漏,但是这段时间,京城上下,集中全力,针对所有流民,登记造册,给他们寻找工作,安顿救济,重修房舍,解决住宿问题……对于一些愿意回乡务农的百姓,我们也提供了方便,总而言之,现在的情况的确变好了很多。”王岳说到这里,脸上洋溢着微笑,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能干出让世人认可的成绩,的确比什么庸俗的荣华富贵,更让人满足自豪。
朱厚熜听着王岳的话,十分好奇,他不满足于粗略的介绍,朱厚熜要听更详细的内容,越仔细越好,毕竟那是十几万人,还有不断的外来移民,王岳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实在是让人好奇。
而且这种方法若是能够复制推广,是不是意味着,大明再也没有流民了?那是多大的成就啊!
他们坐在马车的太师椅上,开始耐心交流,准确说,是王岳讲述,朱厚熜耐心听从……王岳最初在外城的办法就是招募工人,利用他们修路建房。
在这个过程中,流民锻炼了技能,有了工作的能力。
然后朝廷以较低的价钱,给他们授予房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只要按月偿还,就能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试问谁不想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而且这可是京城啊,天子脚下!
多少人跑到这里,宁可睡在桥下,破庙,为的不就是那一线生机吗?
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朝廷也没有骗大家伙,甚至房价还有相当的优惠……这要是不拼命,子孙后代都会埋怨的,你们错过了拿到最好学区的天赐良机啊!
随着正阳门以外城区的成功,王岳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行他的方案。
结果就是有超过十万人,加入了建城开发的行列,其中有五万多流民,几乎解决了一大半。
不过更精彩的还在后面,那就是西山煤矿大规模开采之后,几乎变成了吸纳劳动力的黑洞。
最直接的,就是采煤工人,这些都是最青壮的小伙子。
不只是流民,在经历了清丈之后,很多老实勤恳的农家子弟也加入进来。
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挣一笔钱,补贴家用,拿回去盖房子,娶媳妇……为此,他们愿意吃任何的苦!
劳动力聚集起来,工作机会就像是吹气球似的,迅速膨胀。别的不说,光是给这些矿工洗衣服,就吸纳了上千人,流民之中,老弱妇孺,全都有了生计。
浆洗,缝补……白天干,晚上干,挫得手指脱皮,熬得眼睛通红……尽管疲惫,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叫苦。
开采煤炭,需要更多的工具,因此冶金发展起来,王岳还弄出了煤球、煤饼、蜂窝煤,这些产业也发展起来。
物资人员越来越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上来了。
王岳很清醒,他可没有本事一下子弄出蒸汽机车来,修铁路更是不现实的。但是却不妨碍他建铁轨,在上面用驮马拉车。
在王岳前往蓟镇之前,这些事情就已经布局了,祝枝山全权负责,平整道路,铺设铁轨,然后制造适合在铁轨上运行的车厢……
从西山的矿区,向京城输送煤炭和蜂窝煤,基本上是下坡,因此使用铁轨之后,车辆的运量提高了五倍,速度还快了一倍,使用的人工也大大减少。
在个别路段,甚至不需要驮马牵引,就能直接向前行进。
驮马的最大作用,就是当返回的时候,牵引着空车回去。
当然了,在这时候,也可以让乘客和矿工搭乘,免除疲劳。
这套有轨马车系统建立起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煤炭价格迅速下降,使用蜂窝煤,甚至比木材还要便宜。
整个京城,一百多万人,迅速普及,势不可挡。不说别的,就拿宫中来说,除了给少数贵人,用昂贵的木炭,大多数都使用无烟煤和蜂窝煤。
煤炭推广开,王岳还趁机弄出了新的灶台,新的炉子……针对贫困家庭,免费提供蜂窝煤。
有大约三千户,每家得到了五百块蜂窝煤。
王岳告诉朱厚熜,没有人冻死,就是这个原因。
除此之外,王岳还给学堂提供了免费的蜂窝煤,读书的孩童,可以有取暖的火炉。
这些事情,都相当琐碎,和独山堡的大捷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但是对于王岳来说,一样自豪骄傲。
作为帝国的都城,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地,如果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实在是太丢大明朝的脸了。
“陛下,眼下京城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钢铁,冶金,军工,运输……这几项核心支柱产业,如果再算上建筑,家具这些,已经吸纳了超过五十万的劳动力,其中既包括男人,也有女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京城有序,高效,绝对可以算是大明所有城市的表率,臣这个县令也算可以交差了。”
王岳说这话的时候,既有轻松,也透着骄傲。
朱厚熜认真听着,他沉默良久,满心感叹,小富贵要筹谋那么多的事情,还要整军打仗,结果连县令的政务都不放松,做得这么好。
“朕知道了,朕都知道了……难怪你都没有心思娶个媳妇,都是在为了朕奔忙啊!”
皇帝陛下动容的感慨,差点没让王岳喷了,这不是事情的重点,人家还是个孩子好不好?
“陛下,其实臣只提出了规划,真正落实的是祝参议。”王岳将话题引向了祝枝山,“陛下,他们做的还不止这些。”
“哦?”
朱厚熜大惊,这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能更好吗?
祝胖胖过来,躬身道:“启奏陛下,臣等还在宛平推动了清洁运动,打扫城中积累的废物污物,在清理干净的地方,种上了树木花草……另外还打了二百多处水井,给百姓解决饮水困难。对了,臣等还秉承县尊的意思,提倡饮用烧开的热水,不要喝生水。”
朱厚熜频频点头,“都是关乎百姓生活的事情,你们有心了。”
祝枝山道:“承蒙天恩,鞠躬尽瘁而已。其实臣等都是文人,说到底还是看重教化之事……自从整顿了财税之后,宛平县衙有了积蓄,臣等做主,拿出钱财,办了二十多处蒙学。”
朱厚熜表示赞同,“应该的,天子脚下,就该遍地读书之声。”
话说到这里,朱厚熜突然发现,祝枝山的神色黯淡,难掩淡淡的悲伤。
“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有什么不尽如意的地方?”
祝枝山忙道:“启奏陛下,唐寅负责兴学,在去岁的时候,他曾经去几个村子,劝说村子里的乡老,同意办学。结果在回来的路上,被人推倒,摔伤膝盖,他的病情已经颇为严重了。”
什么?
朱厚熜大惊失色,唐寅可是他钦点的状元,而且在这个大礼议之中,唐寅同样出力不小。朱厚熜还记得,在左顺门,就是这些新科进士,挺身而出,帮着他战胜了那些老臣。
事后唐寅一直在帮忙安顿流民……以他状元的身份,议礼功臣加上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完全可以升任更高的位置,可是他全都拒绝了。
在安顿流民之后,唐寅又把注意力放在了兴学上面,并且还为此受伤,病重……朱厚熜的心突然被抓了一把。
原来在大明朝,还有如此忠心耿耿,实心用事的臣子,相比之下,他这个天子,似乎有点惭愧啊!
“我要去看看唐寅,现在就去!”朱厚熜焦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