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公的元旦国诏,共有四道。

    第一道国诏:编练农兵五万,选民间青壮充任,协防海东。授予农兵军号为唐勇军。唐勇军农闲训练,配备藤甲长矛。唐勇军每县一旅,以县尉为旅帅。

    群臣都是心知肚明。编练五万农兵为唐勇军,目的是用来防守海东。一旦起兵反元,势必要出动倾国之兵。海东最多留个万儿八千兵马驻守,兵力就很空虚。有了这五万唐勇军就不同了。

    第二道国诏:正式以改良过的天道教为国教,明确以阴阳太极符为教徽。信士可佩带木制阴阳太极牌。于天道阁之下,设立传道院,置传道天师一员,传道士若干。以此传播华夏道教,弘扬天道,教化蛮夷。

    诏书还明确,道教至高之神是昊天上帝,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天道真理。但昊天上帝显化万物,无处不在,并无具体神像。太上老君只是昊天上帝在世间的一个化身,所以太上老君代表昊天神,但昊天神不是太上老君。

    祭祀太上道君,就是祭祀上苍,也就是昊天神。

    而伏羲女娲,炎黄二帝,都是昊天上帝的意志孕育而生,用来繁衍教化万民的神子,也就是天子,同时也是华夏祖神。

    孔孟代表文道,是秉承昊天意志,辅助天子教化百姓的圣贤。所以,孔孟发扬的儒教,是天道的分支。

    关岳代表武道,是秉承昊天意志,辅助天子保障教化、诛恶除魔的圣贤。所以,关岳发扬的武道,也是天道的分支。

    鲁墨代表格物致用之道,是秉承昊天意志,辅助天子进步文明,探知真理的圣贤。所以,鲁墨发扬的物道,也是天道分支。

    程朱代表的理学(改良过),是秉承昊天意志,辅助天子规范人心,正本清源的哲人。所以,程朱发扬的理学,也是天道的分支。

    那么,华夏道教就是分层次神格崇拜。从上到下是昊天上帝(太上老君),炎黄始祖,后世天子,孔孟关岳鲁墨。

    无论是文士,武士,匠士,还是诸色百姓,全部纳入天道的规范之下,成为天道信士,有所敬,有所畏,有所持,有所信,有所爱,有所恶。

    只有信奉天道,各安其位,修持自身,才能达到“君子大人”的境界,从而气运加身,天道护佑,精神长存。否则,便是卑贱愚昧之小人。

    这套严密的理论,全部是在李洛授意下,由天道阁国师郑思肖捣鼓出来的。对道教的本质并未颠覆,只是做了系统的规范完善。最大的改变,就是纳儒为道,使得儒教不再和道家分庭抗礼,而是成为道的一部分。

    为此,精通道家经典的郑思肖,还在李洛的要求下,编写出一部道经《天道真经》。

    《天道真经》的理论学说涵盖了诏书规范的内容,还规范了道家的祭祀仪式,禁忌,组织。同时为了宣扬推广,还夹杂了大量的寓言和故事,从而具有了强烈的趣味性。更新最快../ ../

    李洛看了《天道真经》后非常满意。他要求郑思肖把《天道真经》和《道德经》、《南华真经》、《易经》、《文始真经》一起,合称“五经”,作为道教的五大经书。当然,《道德经》为首。

    但是,由于《天道真经》总结性和趣味性,规范性最强,又最简易通俗,李洛要求将《天道真经》作为普及推广道教的第一经。

    道教为何难以普及?原因就是没有仪式感,形式表现不足,缺乏严密体系的约束。第二,就是经书太多,经文往往精微深玄,不易为普罗大众理解。

    李洛还利用从日国找回的华夏古籍,让郑思肖编写《道教神史》,将华夏上古传说以及《山海经》全部容纳入《道教神史》。诸如盘古,伏羲,女娲,炎黄二帝,蚩尤,夸父,后羿等等,全部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道家神话体系。

    然后,将道家神话和华夏神话等同起来。

    最后,还要求将《道教神史》与华夏信史做一个衔接。

    这个工程很大,又不能太明显的生搬硬造,所以郑思肖还没有动笔。好在,从日国找回的古籍,包含了很多上古神话传说,可以作为神史的素材。

    第三道国诏:以蓝底龙凤呈祥旗为唐国之旗;以龙凤呈祥图为公室之徽;以黑底浴火凤凰旗为军旗,以武穆王《满江红》为军歌;以日月星辰图为洛宁社之徽。

    第四道国诏:以腊梅为国花,以梅花图案为武士徽章,喻示高洁无畏;以耕牛牛为国兽,以牛耕图为文士徽章,喻示忠谨勤恳;以鹤为国鸟,以飞鹤翔日图为匠士、格物士、炼丹士(科学家)徽章,喻示智慧灵知。

    这四道诏书,除了第一道是实事外,其他三道全部为“虚”。看似多此一举,但李洛和崔秀宁都很清楚形式美学的重要性。

    这其实是强化共同性,凝聚力,自我认知。

    他们当然不知道,李洛这一手是和基督以及某某教学的。为何后世基督和某某教那么强势?除了它们的体系严密,仪式感强烈,就是因为它们具有侵略性极强的传教制度。

    一手经书,一手刀剑。李洛当然要学习一下。

    这几道诏书,很多官员不是很理解。但李洛不管这些,他们…不懂。

    元旦大朝结束后,李洛第二天又去检阅已经成军五个月的陌刀队:虎牙禁军。

    几个月下来,陌刀和手斧全部打造好了。两千四百多陌刀士,每天都在苦练。

    今天才正月初二,可陌刀士们仍然在训练。

    李洛看到一个个身材高大魁梧的陌刀士,披着两层玄甲,练习劈斩动作。

    简单的一个劈斩,他们却反复锤炼。重达十六七斤的陌刀,在他们遒劲有力的臂膀挥舞下,虎虎生风,一片白光斩下,犹如一道闪电,千百人挥刀之下,声势很是惊人。

    整个训练场,都没有喊叫呼喝声,除了刀刃劈斩空气的声音,和铁甲铿锵的声音之外,竟然显得很安静。

    因为,陌刀士不许喊杀,只能闭嘴沉默训练。按照虎牙禁军的军规,就算到了战场杀敌,也尽量不要呐喊。

    沉默的力量比起呐喊,更强大,更让敌人发憷。

    李洛没有打扰陌刀士训练,只是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观摩。

    足足过了半刻钟的功夫,陌刀士们又开始训练手斧。

    唐军陌刀士的手斧,并不是真正的斧头。守斧的设计很巧妙,一旦投掷出去,一定有一个刃尖朝前。手斧重达三斤,在两三丈的范围之内,由陌刀士这样的力士投掷出去,必破铁甲。

    所以,他们训练手斧的关键只有两点。一是取下手斧投掷的动作要整齐,二是准头。

    尤其是准头,更是训练的难点。只有一把手斧,当然要尽量做到一击伤敌或一击伤马。

    “呼呼呼…”

    令旗挥动之下,陌刀士们动作并不太整齐取下腰间的手斧,高举过顶,然后不太整齐的投掷出去。

    “噗嗤!噗嗤!”

    前方三丈开外的人形靶子,都被手斧击中,三寸长的刃锋,斩入其中。这威力看上去很有些骇人。

    距离这么近,又训练了一段时日,当然不会虚发。

    可以想象,当蒙古骑兵冲上来时,光这一招,就能让敌军狠狠吃个亏。

    但是,敌军骑兵高速冲击时,三丈的距离一闪即逝,能否及时的投掷出手斧,就显得很关键了。

    所以,把握骑兵的冲击和自己的反应速度,计算投掷的时机,就显得很重要了。按照训练要求,后期还要用没有杀伤力的工具替代手斧,让骑兵配合训练。

    李洛看了一会儿,感觉还算满意,这才下令每个陌刀士赏赐一斤鲸鱼,然后离开。

    下午,李洛又和崔秀宁,文天祥等人去观摩火器旅的训练。

    如今,四个火器旅的装备基本齐全了。一斤炮,三斤炮,六斤炮,十斤炮都在量产了。而重型的十八斤大炮,也实验成功,即将开始量产。

    火器旅的战术和其他兵种不同,完全就是崔秀宁制定的。

    和其他部队不同的是,火器兵的队列水平更高,要求更苛刻。崔秀宁把队列的行进,停止,以及装药装弹,击发,团队协同,火铳和火炮的火力配合,战场纪律等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制定出很多规范动作。

    包括火器部队的指挥操作实务,也都有严格规范。

    唐军火器兵还要训练匍匐前进的战术动作。所以等李洛来到一个火器旅的训练场地时,看到的是数以千计的人在练习匍匐前进。

    而且是带着火枪,背着弹药匍匐前进。由于火铳兵可以卧倒在地上射击敌人,而卧倒在地可以减少敌军弓箭的射击,所以火铳兵才有这个战术动作。

    唐军火铳兵的射击战术,以三段击为基础,然后加以多种改变。所以,火铳兵的队、联、团这三个单位,都是列为三队长阵。方便更加快捷的列成战斗队形。

    火器军主要列空心阵和横阵两种。空心阵是防守阵型,而横阵属于进攻阵型。

    此时,忽然校场上响起尖锐的哨声,正在匍匐前进的火铳兵,全部侧身取出背上背的枪刺,套在火铳管上,整个训练场传来一阵摩擦声。

    火铳兵都是从长枪兵中抽调的,本来就精通刺杀,一旦端起刺刀,就能成为枪矛手,他们的火铳,绝对不会因为没有弹药成为烧火棍。

    很快,火铳兵们就再次排成长枪兵的阵型。

    接着,就列出攻击性的三列横队,火铳兵在前,第一列卧倒,第二列半跪,第三列战力。三列长队的后面,则是火炮。小炮在前,中大型炮在后。

    火铳兵和火炮手都在令旗下模仿装弹动作。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非常规范,一看就是训练有素。李洛还在里面看到了自己曾经的亲卫颜隼。

    此时的颜隼已经是团总,他正挥舞令旗,指挥他麾下的一千火器兵变幻队形。

    颜隼早就发现李洛在不远处观摩,但是他现在正在指挥战术动作,按照规定不能中途停止,除非有命令。

    然而,却始终不见真枪实弹击发。

    “为何不发?舍不得弹药?”李洛问道。

    崔秀宁点点头,“我规定三田才实弹训练一次。不然,弹药的消耗太大。一个火铳兵一天的中等强度实弹训练,起码也要消耗三斤火药。火炮更不用说,一门三斤弹炮,一炮就是一斤火药。”

    文天祥道:“的确如此。就是三天实弹训练一次,臣也觉得心疼啊。四个火器旅实弹训练一天,少则耗费五万斤药,多则七八万斤。这还不算弹子。要是加上弹子,就更不得了。”

    李洛有点无语。实弹和非实弹完全就是两码事,火器兵要是非实弹训练,那一旦上了战场能有多大战力?

    可天天实弹训练,那不是舍不舍得的问题,而是…没有。

    唐国人口只有一百二三十万,光军队就是十八万,导致人力资源缺乏。可即便如此,唐国军器制作衙门匠造处,仍然有近万人的编制,比宋朝南北作坊加起来的人都多了。

    然而,匠造处的压力太大,要生产制造的东西太多。火药一项,已经是重点照顾了,可仍然产量不足。尤其是对硝的处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三个月后,能有多少斤火药?”李洛问道。这些问题,他以前并没有太细致了解。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章节目录

葬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武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471、472节 四道诏书-于,葬元,笔趣阁并收藏葬元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