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平陪着摆了几枚棋子,忍不住问道:“父亲,乐进所部已完成布阵,我们不理会么?”
关羽答道:“不用理会,我们且扎营!”
关平稍有些迷惑。
过去数年里,因为曹军在荆北的坚壁清野,曹刘两军很少长期对峙。通常都是以一次或数次较有规模的野战作为开端,然后荆州军不断向北穿插,曹军收缩守城,荆州军旋即退兵,从不会在坚城下消耗时间和兵力。
但他听关羽的意思,这次却要在宜城曹军的眼皮底下扎营,这是下定决心强攻城池,要打一场不计代价的战役么?荆北这几座坚城形如连锁,不知道要花费多大的精力才能慢慢啃下来!
关羽在涿郡跟随玄德公骑兵的时候,关平还是个懵懂娃儿。后来数十年,他随着自己的父亲无数次出生入死,部下从三五人到三五十人,再到百数、千数。到立足荆州,他又看着父亲聚兵讲武,慢慢统合起数万人规模的大军。
关平在为此骄傲自豪的同时,又深知能有今日多么不易。所以他像个乍富的穷人那般,下意识地排斥强攻硬打的消耗战。
关羽抬眼看看关平神色,立刻就猜到了关平在心疼将士折损。
就关怀将士的心态,关羽、关平父子如一,但关羽的意志要比关平坚韧得多,他很清楚,当主将投入在战场指挥的时候,人命就只是数字,哪怕死得再多,也不能影响到对战局、对形势的冷静权衡。
这数年来,荆州军的实力不断恢复、提升,已经膨胀到了惊人的程度。但随着势力庞大,作为方面主将要关注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很多人以为关羽崖岸高峻,不屑理会这些。其实他冷眼静观,把一切都看得很清楚。只不过很多事他没有和关平讨论,倒是与雷远讨论得多些。
雷远入交州后,时常向关羽、关平父子致信,主要是为了荆交两州在军事、农业、水陆运输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也在信件末尾说些私人话题。
对关羽,是存问长辈;对关平,则是友人之间的往来,顺便时常送些赵襄带给关平之妻的交州特产小礼物。
换做他人如此,关羽多半懒得理会。但雷远是赵云的女婿、关平的好友,他拿着晚辈身份献殷勤,关羽实在拉不下脸面拒绝。
在给关羽的书信中,雷远多次提起,随着自家地盘扩大,兵力增加,内部的人心越来越复杂,而外部的敌友变化,更只在转瞬之间。他又反复说,交州军的精力全在提防江东,而江东惯施诡诈,须用可信之人应对,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
这样的语句看多了,关羽甚至觉得雷远有点魔怔。
想来是因为年轻人初担重任,底气不足,难免絮絮叨叨地抱怨。这一封封书信过来,便带着求教的意思。
雷续之身为董督交州的左将军,名为上与关羽相差无几。但他偏偏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低,时时保持恭敬。关羽对他的态度很满意,便时常回书点拨几句。
往来书信多了,关羽也觉得,像雷远这样凡事谨慎权衡也不是坏事。毕竟身为统领一州的大将,怎能疏忽?
他曾经专门给雷远写信谆谆教诲:
武人做到了关某和你雷续之这种程度,就已经不能只考虑厮杀破敌,一方面,目光要投向大处,要看清大局,更多地站在主公的角度考虑问题;另一方面,目光要投向小处,要关注部属们的心态,不能以为他们都天然与主公同心同德,要考察、管束、引领,适当地也要鼓励他们。
便如此刻的局面。
站在大局立场,关羽的目的首先是吸引曹军注意力,尽量迫使曹军调兵来荆北,以减轻汉中王在关中战场的压力。故此,他就非得摆出强攻硬打,不计代价夺取坚城的姿态。
而站在小处,关羽也想看看,当自己提兵北进的时候,近几年来陆续任命的太守和城池镇将们,究竟有没有能力,究竟是否称职。
既如此,大军便不必过于突前,就堵在宜城,假作攻城之状。曹军若来救援,来一支打一支;若后方有事,退兵也很便捷。
关羽又想起雷远不厌其烦地反复唠叨了。大概是庐江雷氏在江淮时,被孙氏卖得过于惨烈吧,雷远从来就不相信江东,随时随地都担心江东人扑过来捅自己一刀。
关羽轻轻笑了几声,起手落子。
雷续之如此,孔明其实也如此。这两人都是出奇的谨慎。倒不如我关某横刀立马的痛快。无论曹氏抑或孙氏,想做什么,我自有兵甲以待。
一边弈棋,他一边对关平解释道:“坦之,近来我常觉得,天下英雄之间的军事对抗,便宛如两个巨人在纹枰对弈。”
“敢请父亲教诲。”
“你想,大王与曹氏先以关中为棋盘,各自投入本部中军。这一场尚未接近残局,我为了策应大王,又在荆州另设棋枰,再启新局。新局争夺关键自然在荆州襄阳一线,两家的庞大资源,很快就会向这里倾泻下去,对么?”
“确实如此。”
“当曹刘两雄在关中、荆州两地频繁投子,杀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一旁观战的孙氏也会取出孙氏的棋子,试图找一面适合孙氏发挥的棋枰。而荆州的某些人也会想着,要在大棋局之下开启个人的小棋局。”关羽眼中精芒一闪,语声却很平稳:“故而,对弈之人,必须考虑到多个棋局之间的关联,明白胜败不止限于眼前的纹枰。”
他说得轻松自如,关平稍稍思忖,便悚然吃惊。
关平猛地站起身来,随即压低嗓音问道:“父亲的意思是……江东那边,所观望的不止在江淮?而我们荆州内部,还有别有用心之人?”
关羽皱了皱眉:“慌什么?坐下!”
关平连忙回来,笔直跪坐。
“江东的谋划说来说去,无非两个方向。这么多年下来,一切都瞒不过我,更瞒不过中枢。各方早有准备,坦之不必过虑。只是……”关羽握着用石头研磨成的棋子,在棋盘的边缘轻轻敲打:“棋局一启,便牵扯数万人的性命,而胜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每一个选择、每一枚棋子落下,都关系到整场棋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我们宁愿让先,也要使对手在我们选定的棋坪落子。”
关平深深俯首。他觉得,近数年来,自己的父亲在沙场神威和治军手段之外,又渐渐多了政治上的眼光和决断,愈发令人敬畏了。
但片刻之后,他还是难免疑虑:“然则,我军出征在外,与曹军鏖战在即。若果有新局开启,谁能执子稍作应对呢?”
关羽尚未答话,稍远处主簿廖化匆匆过来,作了一揖。
“何事?”关羽扬声问道。
“启禀将军,有江陵转来成都急报说,左将军雷远即将启程回返交州了。”
关羽哈哈一笑。
关羽答道:“不用理会,我们且扎营!”
关平稍有些迷惑。
过去数年里,因为曹军在荆北的坚壁清野,曹刘两军很少长期对峙。通常都是以一次或数次较有规模的野战作为开端,然后荆州军不断向北穿插,曹军收缩守城,荆州军旋即退兵,从不会在坚城下消耗时间和兵力。
但他听关羽的意思,这次却要在宜城曹军的眼皮底下扎营,这是下定决心强攻城池,要打一场不计代价的战役么?荆北这几座坚城形如连锁,不知道要花费多大的精力才能慢慢啃下来!
关羽在涿郡跟随玄德公骑兵的时候,关平还是个懵懂娃儿。后来数十年,他随着自己的父亲无数次出生入死,部下从三五人到三五十人,再到百数、千数。到立足荆州,他又看着父亲聚兵讲武,慢慢统合起数万人规模的大军。
关平在为此骄傲自豪的同时,又深知能有今日多么不易。所以他像个乍富的穷人那般,下意识地排斥强攻硬打的消耗战。
关羽抬眼看看关平神色,立刻就猜到了关平在心疼将士折损。
就关怀将士的心态,关羽、关平父子如一,但关羽的意志要比关平坚韧得多,他很清楚,当主将投入在战场指挥的时候,人命就只是数字,哪怕死得再多,也不能影响到对战局、对形势的冷静权衡。
这数年来,荆州军的实力不断恢复、提升,已经膨胀到了惊人的程度。但随着势力庞大,作为方面主将要关注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很多人以为关羽崖岸高峻,不屑理会这些。其实他冷眼静观,把一切都看得很清楚。只不过很多事他没有和关平讨论,倒是与雷远讨论得多些。
雷远入交州后,时常向关羽、关平父子致信,主要是为了荆交两州在军事、农业、水陆运输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也在信件末尾说些私人话题。
对关羽,是存问长辈;对关平,则是友人之间的往来,顺便时常送些赵襄带给关平之妻的交州特产小礼物。
换做他人如此,关羽多半懒得理会。但雷远是赵云的女婿、关平的好友,他拿着晚辈身份献殷勤,关羽实在拉不下脸面拒绝。
在给关羽的书信中,雷远多次提起,随着自家地盘扩大,兵力增加,内部的人心越来越复杂,而外部的敌友变化,更只在转瞬之间。他又反复说,交州军的精力全在提防江东,而江东惯施诡诈,须用可信之人应对,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
这样的语句看多了,关羽甚至觉得雷远有点魔怔。
想来是因为年轻人初担重任,底气不足,难免絮絮叨叨地抱怨。这一封封书信过来,便带着求教的意思。
雷续之身为董督交州的左将军,名为上与关羽相差无几。但他偏偏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低,时时保持恭敬。关羽对他的态度很满意,便时常回书点拨几句。
往来书信多了,关羽也觉得,像雷远这样凡事谨慎权衡也不是坏事。毕竟身为统领一州的大将,怎能疏忽?
他曾经专门给雷远写信谆谆教诲:
武人做到了关某和你雷续之这种程度,就已经不能只考虑厮杀破敌,一方面,目光要投向大处,要看清大局,更多地站在主公的角度考虑问题;另一方面,目光要投向小处,要关注部属们的心态,不能以为他们都天然与主公同心同德,要考察、管束、引领,适当地也要鼓励他们。
便如此刻的局面。
站在大局立场,关羽的目的首先是吸引曹军注意力,尽量迫使曹军调兵来荆北,以减轻汉中王在关中战场的压力。故此,他就非得摆出强攻硬打,不计代价夺取坚城的姿态。
而站在小处,关羽也想看看,当自己提兵北进的时候,近几年来陆续任命的太守和城池镇将们,究竟有没有能力,究竟是否称职。
既如此,大军便不必过于突前,就堵在宜城,假作攻城之状。曹军若来救援,来一支打一支;若后方有事,退兵也很便捷。
关羽又想起雷远不厌其烦地反复唠叨了。大概是庐江雷氏在江淮时,被孙氏卖得过于惨烈吧,雷远从来就不相信江东,随时随地都担心江东人扑过来捅自己一刀。
关羽轻轻笑了几声,起手落子。
雷续之如此,孔明其实也如此。这两人都是出奇的谨慎。倒不如我关某横刀立马的痛快。无论曹氏抑或孙氏,想做什么,我自有兵甲以待。
一边弈棋,他一边对关平解释道:“坦之,近来我常觉得,天下英雄之间的军事对抗,便宛如两个巨人在纹枰对弈。”
“敢请父亲教诲。”
“你想,大王与曹氏先以关中为棋盘,各自投入本部中军。这一场尚未接近残局,我为了策应大王,又在荆州另设棋枰,再启新局。新局争夺关键自然在荆州襄阳一线,两家的庞大资源,很快就会向这里倾泻下去,对么?”
“确实如此。”
“当曹刘两雄在关中、荆州两地频繁投子,杀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一旁观战的孙氏也会取出孙氏的棋子,试图找一面适合孙氏发挥的棋枰。而荆州的某些人也会想着,要在大棋局之下开启个人的小棋局。”关羽眼中精芒一闪,语声却很平稳:“故而,对弈之人,必须考虑到多个棋局之间的关联,明白胜败不止限于眼前的纹枰。”
他说得轻松自如,关平稍稍思忖,便悚然吃惊。
关平猛地站起身来,随即压低嗓音问道:“父亲的意思是……江东那边,所观望的不止在江淮?而我们荆州内部,还有别有用心之人?”
关羽皱了皱眉:“慌什么?坐下!”
关平连忙回来,笔直跪坐。
“江东的谋划说来说去,无非两个方向。这么多年下来,一切都瞒不过我,更瞒不过中枢。各方早有准备,坦之不必过虑。只是……”关羽握着用石头研磨成的棋子,在棋盘的边缘轻轻敲打:“棋局一启,便牵扯数万人的性命,而胜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每一个选择、每一枚棋子落下,都关系到整场棋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我们宁愿让先,也要使对手在我们选定的棋坪落子。”
关平深深俯首。他觉得,近数年来,自己的父亲在沙场神威和治军手段之外,又渐渐多了政治上的眼光和决断,愈发令人敬畏了。
但片刻之后,他还是难免疑虑:“然则,我军出征在外,与曹军鏖战在即。若果有新局开启,谁能执子稍作应对呢?”
关羽尚未答话,稍远处主簿廖化匆匆过来,作了一揖。
“何事?”关羽扬声问道。
“启禀将军,有江陵转来成都急报说,左将军雷远即将启程回返交州了。”
关羽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