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战乱的滁州城疮痍满目、百业凋零。

    城中近一半房屋毁于周军与南唐军的巷战,居民中的三成也逃离了滁州城。

    战争过去都快一个月了,街道上还依然残存着不少瓦砾木块。

    位于滁州城西门,朝天门旁的丰泰粮铺,铺门大开,其内一片狼藉,一应事物都被砸了个稀烂。

    这丰泰粮铺并非毁于二月底的兵祸。

    因为传闻这丰泰粮铺是周朝人所经营,早在去年十一月中旬,当周朝侵略南唐的消息从寿州前线传来时,愤怒的滁州市民就提着各式器具冲进了丰泰粮铺。

    不过丰泰粮铺当时早已是空空如也,其内既无人,也无粮,只有一些搬不走的笨重粮柜。

    市民们便将怒火发泄到了无辜的粮柜和木门上,甚至就连地上的青石地板都未能幸免,被砸得到处是坑洞。

    天色昏黑,一名头戴斗笠、身穿褐衣的壮实男子缓缓经过粮铺门口,转头瞥了眼字迹模糊的粮铺门牌。

    抬头看了眼半圆月盘,斗笠男子就着月光穿过一条条萧瑟昏暗的街道,来到了位于滁州城西北的一处四进宅邸旁。

    绕到宅邸后门,斗笠男子张望一番四周,抬起手,轻敲三下房门。

    门内传来一句:“何人?”

    斗笠男子压低声调:“寄迹小园中,忽有乌衣至。”

    后门悄然打开,斗笠男子闪身入内。

    李延庆吃过晚饭,正在屋内翻阅囚犯们的名册。

    房门忽然被敲响。

    “郎君,滁州办事处队长邓二求见。”

    听到是李石的嗓音,李延庆将名册收入抽屉,回了句:“带他进来。”

    片刻之后,邓二走入屋内,摘下斗笠,露出一张饱经风霜的沧桑脸庞,躬身道:“属下邓二,见过郎君。”

    李延庆双手十指交叉抱拳,撘到桌上,微笑着问道:“邓二,前年还是我做主,将你调到南边来,南边的菜式还吃得惯吧?”

    邓二憨然一笑:“回郎君,刚来淮南时,属下还不太吃得惯这边的菜式,经常腹泻,那会路都走不稳,现在倒也慢慢习惯了。”

    “那便好。”李延庆又问道:“去年十一月,你们办事处遭受的损失大不大?正常的情报工作是否有受到干扰?”

    乌衣台在淮南地区的办事处,有两处遭到了当地人的围攻,那便是寿州和滁州办事处。

    邓二面色一肃:“当时情况凶险,不过好在上头提前下发通知,所以并未有人员损失,只是丰泰粮铺遭到了抢掠,我们滁州办事处的八个弟兄全都安然无恙,目前全员待命,郎君只管吩咐便是。”

    “很好。”李延庆轻轻点头:“你们现在与扬州、江宁府两地办事处的联络情况如何,还能快速传递情报吗?”

    邓二低头回道:“与江宁府办事处的联络已经无法定时完成,有时要三四天才能传来一份情报,但与扬州的联络还能做到两天一次。”

    “江宁府么...”李延庆思忖片刻后说道:“这也没办法,想来南唐加大了对长江南岸,以及江宁城内部的管控力度。”

    “确如郎君所言,七日前,南唐朝廷已经禁止所有民间船只穿行长江,江宁府办事处仍能传递情报到滁州,靠的是方队长游过长江送来情报。”邓二嗓音有些低沉。

    南唐朝廷的封江政策在李延庆的意料之中,不过方志和如此之生猛,确实超出了李延庆的想象。

    方志和实在太可靠了......李延庆吩咐道:“下次方志和再来滁州传递情报,带他过来见我。”

    邓二欣然应道:“是,郎君。”

    “目前有一件事要你们去做,去滁州各地,找到原来在官衙里做胥吏的人,不要惊扰到他们,给我一份名单就行。”

    李延庆打算在恢复滁州秩序上尽一份自己的能力,这样也能减轻自己这个滁州推官的负担。

    ......

    第二日一早,司徒毓卯时刚过就爬起床来,这还得多亏了隔壁街公鸡的帮助。

    穿着白色常服进到院中,李延庆已经在练习挥刀了。

    李延庆听到身后开门声,并未停下手头动作。

    司徒毓伸了个长长懒腰:“三郎,你府上这么多壮如牛的护卫,还花功夫练习刀法作甚?”

    “感兴趣,练着玩玩罢了。”李延庆收刀入鞘:“昨晚睡好了没?今日你的任务可不轻。”

    “睡得还行。”司徒毓面色顿时垮塌下来:“你究竟给我安排了多少任务?”

    “不多,只是去调查二十名囚犯的罪证。”李延庆放下刀,拿起毛巾擦了擦汗珠:“这二十名罪犯皆是清流县人,我给你规划好了路线,你照着路线去找就行了。”

    李延庆的审讯规划很简单,自己负责审讯监狱中的囚犯,拿到他们的口供。手机端../

    司徒毓则负责赶赴这些囚犯的案发地点,结合名册上的告官者姓名,确定这些囚犯的罪状。

    然后李延庆将口供与罪状对比核对,能对得上的,就按照罪状进行判刑,对不上的,则征召告官者到州衙,让两方对簿公堂。

    这法子虽然还不够严谨,但毕竟州衙能够动用的人手实在太少,已目前是最实在的解决方法。

    一听只有二十人,还都是清流县人,司徒毓顿时放松下来:“二十人,小意思,今日我必能办妥当。”

    “不用急着夸下海口,里边有八人犯的是死罪,你一定要谨慎分辨告官者的证词,要彻查案发现场,还要收集周边证人的证词,工作量可着实不小。”

    说罢,李延庆走到司徒毓身旁,拍了拍他略显僵硬的肩膀:“走,去吃早饭,吃完饭你就出发。”

    两人的早饭是护卫去街上买来的素馍与稀粥,这已经是滁州街头目前能买到最好的早餐。

    用完寡淡的早餐,李延庆吩咐李石去城里打听打听,看能否聘用两名手艺过得去的厨子。

    五十几号人,总不能天天叫外卖吃。

    至于侍女,李延庆认为并无必要,自己虽然过了一年多富贵日子,但以往掌握的生活技能并未丢弃,该从简时还是从简为好。

    用完早餐,送司徒毓出门,李延庆换上青色官袍,带上短翅幞头,出门去往“滁州州衙”。

    原本的滁州州衙以及滁州子城,也就是滁州刺史府,早已随着一场大火灰飞烟灭。

    李延庆此次去的州衙,是赵匡胤在城西征用的一处七进豪宅,目前滁州州衙包括清流县县衙的所有官吏,皆在此办公。

    州衙门口,几十名禁军士兵全副武装,其中有认得李延庆的,见李延庆到来,小跑着迎上来:“李推官,你来得正好,太尉有事找你。”

    李延庆点了点头,跟着士兵走入州衙,七拐八拐,到了第五进。

    目前滁州知州虽然是马崇祚,但滁州大权其实尽归赵匡胤这位守将,他的公廨就在最大最豪华的第五进。

    李延庆进入宽敞的公廨:“下官见过太尉。”

    赵匡胤正在看一份公文,抬起头:“李推官来了,请坐。”

    这赵匡胤全然不复昨日的气急模样,是想通了,还是故作平静?李延庆心怀疑虑,坐在了士兵搬来的座椅上。

    赵匡胤关切地问道:“李推官昨日头一次来滁州,可还睡得习惯?吃的习惯?”

    不对劲,这不对劲,李延庆顿时警觉起来:“还行,下官并不挑床,在哪都能睡得习惯,至于吃食,确实与开封城大相径庭,不过只要假以时日,下官也是能吃得惯的。”

    赵匡胤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那便好,你不晓得,某向朝廷递了多少份奏章,才求来你这位推官,你再不来,某这位武夫都要被迫去审案了。”

    目前淮南新收复的七个州,没有一个州能拥有足额的官员,有的少推官,有的少参军,有的还少县令县尉等县官。

    譬如滁州州衙,目前就缺一名司户参军和一名录事参军,下辖的三个县,则都缺县主簿和县丞。

    李延庆并不接这个话茬:“下官记得,咱们滁州的高判官,也曾当过推官,再不济,也有他能审案啊。”

    “哎呀,别提高判官了。”赵匡胤一拍大腿,提高嗓门:

    “高判官他忙得很,李推官你刚来,还不晓得,咱们这滁州州衙,本来有一百三十名胥吏,现在就剩下十二名,大部分公务都难以正常开展,连三县有多少亩耕地都还没弄明白,高判官这两日跑动跑西,就是想劝一些胥吏回来当差。”

    “这么多胥吏都不肯回来当差么?”李延庆故作惊讶。

    胥吏不肯来新州衙当差的理由,李延庆基本也能猜出个二三来。

    无非是怕南唐朝廷反攻滁州,到时候周军撤退,他们若是在周朝占领滁州期间,给周朝当差,届时难免不会遭到清算。

    而且胥吏们大多是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替侵略者办事,那妥妥的要被扣上叛徒的帽子,钉死在耻辱架上。

    所以,即便丢掉差事,这些胥吏大多也不敢重新回衙门当差。

    “是啊,没几个愿意回衙门当差的,马知州此番虽然是去来安县视察抢种,却也想权些胥吏回衙门,所以这一去便是两日。”赵匡胤面露愁色。

    等等,自己不是昨日才让乌衣台去搜集胥吏名册?如果州衙有名册,那岂不是白做工了?李延庆思绪如雷,当即问道:“那州衙目前可有确切的胥吏名册?”

    赵匡胤摇了摇头:“没有确切名册,只是城中百姓略微打听到了一些名字,约莫有六十人的,但光州衙原本就有一百三十名胥吏,下边三个县衙,每个也有六十余名胥吏,这还差得远。”

    没有确切名册就还行,乌衣台也不算白做工,不过这现有的十几名胥吏,又是出于什么想法回来当差的呢...李延庆想了想,问道:“现有的十几名胥吏,是否有包庇其余胥吏,不愿供出名字的可能?”

    “是有这个可能。”赵匡胤轻轻颔首;“某与马知州也怀疑过,但决定不逼他们供出名字来,毕竟我朝刚克复滁州,正是收拢人心之时,这些胥吏皆是滁州富有名望之人,愿意返回衙门当差已是难得,不能再去得罪他们。”

    这赵匡胤政治智慧还是有的,不愧是历史上能造反成功的人...李延庆提出了一个昨夜就想到的疑问:“说起来,我朝对这些愿意归附的胥吏是否有优待?如果优待足够,想来会有不少胥吏愿意回衙门当差。”

    “优待有是有...”赵匡胤语气有些犹疑:“但只有一些薪俸上的优待,某也向朝廷反应过优待不足,但至今没有反馈。”

    “原来如此。”李延庆点了点头:“正因为不能充分保障胥吏的安危,他们才不愿返回衙门当差。”

    赵匡胤自然明白李延庆话中的深意,叹息道:“这也是无奈之举,朝廷目前也很是拮据,拿不出什么诚意来。”

    接着赵匡胤画风一转:“不过对愿意归顺我朝的文人,朝廷还是愿意优待的,凡是在南唐有举人以上出身者,只要愿意出仕,皆可就地担任本地县官。

    马知州手中有不少盖有吏部印章的空告身,填上名字就可获得正经官身,往后也可随军返回开封,李推官闲暇时可在出本地多走访走访,你是科举出身,也许还能招揽到文人,某就没这个能耐。”

    “下官明白,若有空闲,定会在滁州多加走访。”李延庆应得很是痛快,替周朝招揽文人,那也就是在帮自己,州衙县衙里的空缺若是都能补上,自己往后的担子想必会轻不少,也好腾出更多时间用来操心乌衣台。

    “对了,某还要为昨日之事向推官道歉。”赵匡胤坐在原位,微微低头:

    “某只是一介武夫,对于审讯半点不通,本想将所有囚犯一并处斩,以正滁州风气,但昨日听推官一席话,某想通了,确实是某处置不周,这批囚犯,就由推官全权审讯,好还滁州一个太平,某对推官绝对鼎力支持。”

    好个赵匡胤,能屈能伸,不可小觑啊......李延庆心下凛然。

章节目录

奋斗在五代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有点混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章 滁州内风云起-冰,奋斗在五代末,笔趣阁并收藏奋斗在五代末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