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御书房内。
穿着粗布龙袍的崇祯皇帝,听完了锦衣卫百户裴纶和总旗蒋之鄂的陈述,顿时勃然大怒。
洪承畴兵败,葬送十三万精锐明军,使得大明在与满清的战争中,彻底处于被动。
虽说洪承畴没死,被困在松山,但是崇祯已经没有能力,去救援洪承畴。
为此,崇祯皇帝只能含泪,提前宣布洪承畴的死讯。
这令崇祯十分不甘,不愿意承认松锦会战失败,自然也不愿意承认正是他几道诏书,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遣兵部职方司主事马绍愉,郎中张若麟前往敦促开战,造成洪承畴大军前出,前重后轻,被黄台吉抓主战机,最终大败。
崇祯认为自己很冤枉,同样要求速战的兵部尚书陈新甲,首辅周延儒,则很惶恐。
以皇帝的习惯,这个时候,肯定要找人出来背锅。
两人也感到冤枉,他们支持速决,乃是无奈之举。首发.. ..
北方糜烂,朝廷钱粮都是从南方转运而来,明朝国库空虚,根本无法支持洪承畴和十三万明军稳扎稳打,再拖下去,后方补给跟不上,明军就只能退回山海关,所以两人只能要求,洪承畴尽快决战。
现在战打输了,自然要找原因,两人自是瑟瑟发抖,害怕皇帝杀他们顶罪。
此时,两人跪在书房内,听了裴纶的陈述,不禁侧头对视一眼。
作为朝中大佬,能在东林党遍布朝野的情况下,依旧得到皇帝眷顾,入阁拜相,掌握朝廷的大佬,自然都是政治斗争的高手。
周延儒内心不禁大喜,心道:“高欢真是个好同志啊!”
两人对视一眼,已经有了主意,陈尚书立时甩锅道:“陛下,松锦大战失利,关键乃是朝廷钱粮不济,无法支持洪督师久战。陛下才迫不得已,催促洪都师开战。此前,河南、山东流贼、土寇作乱,影响漕运,且漕运消耗过大,臣建议自海上运输钱粮,可是却被侯询等人否决。若是能恢复海运,朝廷能调动江南钱粮,便不会有此一败。”
从崇祯十二年开始,内阁中书舍人,沈廷扬便开始上书,建议朝廷恢复海运,来解决辽东钱粮,不过却遭到江浙走私海商,还有漕运衙门的反对。
到十三年六月,在崇祯和内阁的支持下,朝中才达成妥协,加沈廷扬为户部郎中,率领两艘船,载数百石粮食,从淮安出海,将粮食运抵天津。
本来漕粮海运,能为明朝钱粮运送减少损耗,方便运送,可是因为利益集团的反对,本来可以从上海、崇明、杭州等地直接起航,改成非要先走运河,运到淮安,再从淮安驶出淮河,前往天津。
而且,第一批船,仅有两艘,几乎等于没有。
今岁国库空虚,钱粮告急,陈新甲焦急之下,便再次提议,东林党却给他来了一招,釜底抽薪,把沈廷扬排挤出户部,明升暗降,升为光禄寺少卿。
此时航海是个技术活,需要有懂航海的人,才能去执行。
沈廷扬乃是崇明人,祖上就是跑沙船的,而他对内河航运,还有海上运输都十分精通,明白其中利弊,才会上书请议海上漕运。
现在东林党人,把沈廷扬从管钱粮的户部,赶到管理祭祀、宴会、膳羞之事的光禄寺,接手的官员不懂海运,便让漕粮海运,始终停留在讨论上。
陈新甲的话,表面是为皇帝开脱,其实是为自己开脱。
要不是东林党阻拦,朝廷能从海上运送钱粮,陛下也就不用急着催促,洪督师开战了。
崇祯潜意识里,正想为松锦大战失败,寻找替罪羊,听了陈新甲的话,立时为他打开了思路,“不错,松锦战败的根本原因,并非是朕催促洪爱卿,而是钱粮转运不及时。这都是侯询等人,阻碍漕粮海运之故。”
周延儒偷瞄一眼崇祯的神情,知道陈新甲开的一炮,起了作用,于是立刻添把柴道:“陛下,此前关内寇势,已被丁启睿、高名衡、高欢压制。丁启睿连败张献忠,高欢亦于河南数败闯贼,然而侯询却忽然举荐汪乔年出镇河南督师。臣原本以为,侯询举荐汪乔年,只是争功,今日听裴百户的陈述,才知道并非如此。”
说到这里,周延儒忽然满怀悲愤的磕头道:“陛下。臣要参侯询、汪乔年,养寇自重,为谋取私利,而不顾朝廷社稷!那汪乔年到了河南,不思剿灭流寇,反而牵制高欢,污蔑忠臣通敌,实则自己充当侯家的保护伞,暗中给闯贼输粮,赚取银钱牟利。正是汪乔年、侯询之辈,从中作梗,才使得闯贼声势大振。若是没有二贼暗中助贼,朝廷或已经扑灭闯贼。而中原一定,朝廷本可权力对付建奴,解锦州之围。这次解围失败,便是因为河南剿寇,分化了朝廷的兵力和钱粮啊!”
绕了一圈,周延儒成功将松锦战败的责任,推到了汪乔年、侯询暗中通闯,剿寇不力上。
崇祯听了两人之言,越想越气,如果朝廷平定了闯贼,如果从海上输送粮饷,他便能集中力量打松锦之战,就有足够的钱粮,供应前线,明军就不会惨遭大败。
崇祯阴沉着脸,愤怒道:“传朕旨意,立刻捉拿汪乔年下狱,押入北京受审,朕要将他凌迟处死!至于侯询,让他闭门思过,等汪乔年交代清楚,再拿他下狱。”
侯询是东林大佬,朝中人脉极广,崇祯心中虽然恨他,却也不敢贸然动他。
崇祯并非雄主,镇不住文官集团,没有足够的理由,必然遭受东林党的激烈反击。
周延儒与陈新甲闻语心头一喜,周延儒忙行礼道:“臣遵命!”
崇祯长出一口气,疲惫的摆手,然后问道:“两位爱卿,洪爱卿以身殉国,朝中文官大多不可信,朕以后只能依靠两位爱卿了。”
周延儒和陈新甲听了,却都是心头一凛,历史告诉他们,但凡被眼前这位皇帝信任和依靠的大臣,要么被他所杀,要么骇死、累死、战死,总之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两人忙惶恐磕头,这时崇祯又问道:“两位爱卿,如今松锦战败,关内流寇愈演愈烈。两位可有什么策略教朕。”
刚才还义愤填膺,口若悬河的周延儒,立时伏地不起,没有献策的意思。
一旁陈新甲,见他不说话,又见御书房内气氛安静的可怕,害怕皇帝发怒,最终开口行礼道:“陛下,臣以为眼下,首先是加封高欢为河南总兵,令高名衡代替汪乔年主持河南剿寇,再启用孙传庭为三边总督,出镇陕西,与高欢和高名衡夹击闯贼。其次,其次”
崇祯不禁催问,“其次什么?”
陈新甲一咬牙,“其次,臣以为当与建奴议和,等朝廷剿灭流寇,再与之决战。”
崇祯闻语眉头舒展,周延儒却用复杂的眼神,看着陈新甲,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想老陈这么好汉。
而陈新甲却不知道,今日的建议,不久将会迎来东林的激烈反扑,最中导致他惨死菜市口。
求月票,推荐,订阅,大家多多支持呀
:。:.
穿着粗布龙袍的崇祯皇帝,听完了锦衣卫百户裴纶和总旗蒋之鄂的陈述,顿时勃然大怒。
洪承畴兵败,葬送十三万精锐明军,使得大明在与满清的战争中,彻底处于被动。
虽说洪承畴没死,被困在松山,但是崇祯已经没有能力,去救援洪承畴。
为此,崇祯皇帝只能含泪,提前宣布洪承畴的死讯。
这令崇祯十分不甘,不愿意承认松锦会战失败,自然也不愿意承认正是他几道诏书,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遣兵部职方司主事马绍愉,郎中张若麟前往敦促开战,造成洪承畴大军前出,前重后轻,被黄台吉抓主战机,最终大败。
崇祯认为自己很冤枉,同样要求速战的兵部尚书陈新甲,首辅周延儒,则很惶恐。
以皇帝的习惯,这个时候,肯定要找人出来背锅。
两人也感到冤枉,他们支持速决,乃是无奈之举。首发.. ..
北方糜烂,朝廷钱粮都是从南方转运而来,明朝国库空虚,根本无法支持洪承畴和十三万明军稳扎稳打,再拖下去,后方补给跟不上,明军就只能退回山海关,所以两人只能要求,洪承畴尽快决战。
现在战打输了,自然要找原因,两人自是瑟瑟发抖,害怕皇帝杀他们顶罪。
此时,两人跪在书房内,听了裴纶的陈述,不禁侧头对视一眼。
作为朝中大佬,能在东林党遍布朝野的情况下,依旧得到皇帝眷顾,入阁拜相,掌握朝廷的大佬,自然都是政治斗争的高手。
周延儒内心不禁大喜,心道:“高欢真是个好同志啊!”
两人对视一眼,已经有了主意,陈尚书立时甩锅道:“陛下,松锦大战失利,关键乃是朝廷钱粮不济,无法支持洪督师久战。陛下才迫不得已,催促洪都师开战。此前,河南、山东流贼、土寇作乱,影响漕运,且漕运消耗过大,臣建议自海上运输钱粮,可是却被侯询等人否决。若是能恢复海运,朝廷能调动江南钱粮,便不会有此一败。”
从崇祯十二年开始,内阁中书舍人,沈廷扬便开始上书,建议朝廷恢复海运,来解决辽东钱粮,不过却遭到江浙走私海商,还有漕运衙门的反对。
到十三年六月,在崇祯和内阁的支持下,朝中才达成妥协,加沈廷扬为户部郎中,率领两艘船,载数百石粮食,从淮安出海,将粮食运抵天津。
本来漕粮海运,能为明朝钱粮运送减少损耗,方便运送,可是因为利益集团的反对,本来可以从上海、崇明、杭州等地直接起航,改成非要先走运河,运到淮安,再从淮安驶出淮河,前往天津。
而且,第一批船,仅有两艘,几乎等于没有。
今岁国库空虚,钱粮告急,陈新甲焦急之下,便再次提议,东林党却给他来了一招,釜底抽薪,把沈廷扬排挤出户部,明升暗降,升为光禄寺少卿。
此时航海是个技术活,需要有懂航海的人,才能去执行。
沈廷扬乃是崇明人,祖上就是跑沙船的,而他对内河航运,还有海上运输都十分精通,明白其中利弊,才会上书请议海上漕运。
现在东林党人,把沈廷扬从管钱粮的户部,赶到管理祭祀、宴会、膳羞之事的光禄寺,接手的官员不懂海运,便让漕粮海运,始终停留在讨论上。
陈新甲的话,表面是为皇帝开脱,其实是为自己开脱。
要不是东林党阻拦,朝廷能从海上运送钱粮,陛下也就不用急着催促,洪督师开战了。
崇祯潜意识里,正想为松锦大战失败,寻找替罪羊,听了陈新甲的话,立时为他打开了思路,“不错,松锦战败的根本原因,并非是朕催促洪爱卿,而是钱粮转运不及时。这都是侯询等人,阻碍漕粮海运之故。”
周延儒偷瞄一眼崇祯的神情,知道陈新甲开的一炮,起了作用,于是立刻添把柴道:“陛下,此前关内寇势,已被丁启睿、高名衡、高欢压制。丁启睿连败张献忠,高欢亦于河南数败闯贼,然而侯询却忽然举荐汪乔年出镇河南督师。臣原本以为,侯询举荐汪乔年,只是争功,今日听裴百户的陈述,才知道并非如此。”
说到这里,周延儒忽然满怀悲愤的磕头道:“陛下。臣要参侯询、汪乔年,养寇自重,为谋取私利,而不顾朝廷社稷!那汪乔年到了河南,不思剿灭流寇,反而牵制高欢,污蔑忠臣通敌,实则自己充当侯家的保护伞,暗中给闯贼输粮,赚取银钱牟利。正是汪乔年、侯询之辈,从中作梗,才使得闯贼声势大振。若是没有二贼暗中助贼,朝廷或已经扑灭闯贼。而中原一定,朝廷本可权力对付建奴,解锦州之围。这次解围失败,便是因为河南剿寇,分化了朝廷的兵力和钱粮啊!”
绕了一圈,周延儒成功将松锦战败的责任,推到了汪乔年、侯询暗中通闯,剿寇不力上。
崇祯听了两人之言,越想越气,如果朝廷平定了闯贼,如果从海上输送粮饷,他便能集中力量打松锦之战,就有足够的钱粮,供应前线,明军就不会惨遭大败。
崇祯阴沉着脸,愤怒道:“传朕旨意,立刻捉拿汪乔年下狱,押入北京受审,朕要将他凌迟处死!至于侯询,让他闭门思过,等汪乔年交代清楚,再拿他下狱。”
侯询是东林大佬,朝中人脉极广,崇祯心中虽然恨他,却也不敢贸然动他。
崇祯并非雄主,镇不住文官集团,没有足够的理由,必然遭受东林党的激烈反击。
周延儒与陈新甲闻语心头一喜,周延儒忙行礼道:“臣遵命!”
崇祯长出一口气,疲惫的摆手,然后问道:“两位爱卿,洪爱卿以身殉国,朝中文官大多不可信,朕以后只能依靠两位爱卿了。”
周延儒和陈新甲听了,却都是心头一凛,历史告诉他们,但凡被眼前这位皇帝信任和依靠的大臣,要么被他所杀,要么骇死、累死、战死,总之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两人忙惶恐磕头,这时崇祯又问道:“两位爱卿,如今松锦战败,关内流寇愈演愈烈。两位可有什么策略教朕。”
刚才还义愤填膺,口若悬河的周延儒,立时伏地不起,没有献策的意思。
一旁陈新甲,见他不说话,又见御书房内气氛安静的可怕,害怕皇帝发怒,最终开口行礼道:“陛下,臣以为眼下,首先是加封高欢为河南总兵,令高名衡代替汪乔年主持河南剿寇,再启用孙传庭为三边总督,出镇陕西,与高欢和高名衡夹击闯贼。其次,其次”
崇祯不禁催问,“其次什么?”
陈新甲一咬牙,“其次,臣以为当与建奴议和,等朝廷剿灭流寇,再与之决战。”
崇祯闻语眉头舒展,周延儒却用复杂的眼神,看着陈新甲,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想老陈这么好汉。
而陈新甲却不知道,今日的建议,不久将会迎来东林的激烈反扑,最中导致他惨死菜市口。
求月票,推荐,订阅,大家多多支持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