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击败了入塞的蒙古人,派斥候出塞探查,发现多铎率领清兵,退到了河套,便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李自成大肆犒劳有功之臣,而后便准备马不停蹄的派遣兵马援救襄阳。
现在李自成大破蒙古,以使得顺军士气逐渐恢复,只要再击退西军,解襄阳之困,便能暂时渡过外部的危机.
不过,大顺外部危机虽然解除,但是内部的问题,却十分严重,已然迫在眉睫。
如今老李已经四十岁了,也取了几百个妃子,他也明白,大概率是自己不行,不然几百个女人,不会一个也没怀上。
这让老李很失落,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了。
现在看来,他打下来的江山,大概率要便宜别人。
此时,大顺朝至今没有储君,让朝中人心不稳,大臣们都在暗中思索,李自成会传位给谁,并且暗中下注,各派间斗得很厉害,严重影响大顺朝的国政。
眼下朝中呼声较高的有三人,一是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可以引用兄终弟及,二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李自成正准备把他过继过来,给他当儿子,以备不时之需,三是李际遇,作为李自成诸多义子之首,又拥兵十万,也有一些呼声。
这三人中,呼声最大的是李自敬,这厮能力一般,却善于拉拢大臣,最近他装起斯文,经常办诗词大会,与长安的一些文人聚集在一起。
因为和文臣关系好,所以到处都充满了对他的赞美。
其次是李过,因为他战功赫赫,能领兵打仗,而如今乱世,需要的是打天下的君主,而非守成之主,顺军老将都支持他。
李过的缺点是,他只是李自成的侄子,还没有正式过继。
最后一个,才轮到李际遇,而原因也很简单。
虽说他拥兵十万,但毕竟是个义子,不是老李家的人。
现在大顺国内的情况,李自成心里也清楚,只是他却始终拿不定主意,怕一旦立了储君,今后他又生了个儿子。
李自成站在窗边,不禁陷入了沉思,良久李自成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朕该有个决断了!”
看着张献忠出川,夺取荆州和武昌,高欢收取江南和江西大部,令李自成意识到,他必须结束大顺朝廷内部的混乱,否则大顺迟早为他人所灭。
现在呼声最高的三个继承人,李际遇被李自成直接排斥在外,剩下要考虑的便是李自敬和李过两人。
李自成对李自敬很了解,这个弟弟就是个草包,难成大事。
如果李自成已经夺了天下,可以考虑传位给他,但现在大争之世,李自敬根本不是高欢、张献忠之辈的对手。
因此,李自成将李自敬也排斥在外,便只能传位给李过,必须要为李过铺路了。
“陛下!文武百官都到了!”宦官在书房门口禀报。
李自成闻语收回思绪,“更衣!”
不多时,李自成换上龙袍,来到大殿。
这时文武百官,立时躬身行礼,“陛下!”
李自成坐上龙椅,摆了摆手,“都平身吧!”
众多大臣闻语,遂即站立两侧,便听李自成缓缓道:“今日,朕召集诸位前来,主要是商议援救襄阳之事!朕决议让刘宗敏为主将,贺锦为副将,发兵五万去救襄阳。待襄阳之围解了,刘宗敏和贺锦就留在襄阳,把李过换回长安!”
刘宗敏闻语连忙出列领命,“臣领命!”
李际遇听了李自成的决议,却嘴角抽搐,贺锦是左革一系,与他走的很近,李自成将他调去襄阳,无疑是再削弱他的实力。
另外,李过一直驻防,湖广和南阳一带,李自成忽然将他换回长安,怕是将有什么重要决定。
大殿上的文武,似乎都嗅到一丝气息,纷纷小声议论起来。
……
这时,朝会结束,李际遇走出大殿,看见阴沉着脸的李自敬,不禁喊道:“三叔!”
李自敬闻语,停下脚步,见是李际遇,不快道:“有什么事情?”
李际遇走上前,低声道:“三叔,陛下招李过回来是何意?”
李自敬恼怒道:“能有什么意思,朝野早传陛下要让李过过继,现在看来,这事是真的,陛下将要立李过了。”
“三叔!”李际遇见李自敬一脸奋怒,沉声道:“陛下这是糊涂了,李过刚吃败仗,丢了荆州,怎么能够当储君。不管陛下怎么决定,侄儿始终站在三叔一边!”
李自敬闻语不禁眉头一挑,“你支持我?”
李际遇一脸真诚,“侄儿知道,坊间有些传闻,说侄儿有意储位,但侄儿毕竟是个外人,哪里敢有这样的想法,侄儿心里其实是支持三叔的!”
李自敬一听,心头不禁一喜,对李际遇的态度立时转变了。
两人在一起,说了会李过的坏话,便各自散去。
……
李际遇回到府邸,躲进书房,才砸了几件瓷器,发泄心中的怒气。
他对李自成低三下四,百般讨好,自己爹妈都不认了,可还是热脸贴冷屁股。
现在李自成估计是想立李过,已经开始慢慢削弱他的势力,他岂能坐以待毙。
这时他刚发泄完,一名心腹在门外禀报,“侯爷,范先生来了。”
李际遇闻语,呼出一口浊气,平息怒火,然后吩咐道:“将他带去偏厅,别让外人看见。”
吩咐完,李际遇移步偏厅,不多时,一人匆匆走了进来,正是范永斗,“见过侯爷!”
“范先生来呢?”李际遇转过身来。
李际遇在登封做土寇时,就与范家搭上了关系,不过后来他的九龙寨被高欢夺取,也就断了联系。
李际遇本来与范家,不存在什么交际了,不过最近范家却又找上自己,说愿意支持他当大顺皇帝。
李际遇知道范家背后就是满清,而这定然是满清为了对付高欢,想要通过他来结束大顺与高欢之间的盟约。
他正好不喜欢高欢,与高欢仇怨极深,一直反对大顺与梁国结盟。
现在范家找到他,支持他当大顺皇帝,然后结束与梁国的联盟,可谓正中他的下怀,双方是一拍即合。
(求月票,推荐,追订)
《武布中华》来源:..>..
回到长安后,李自成大肆犒劳有功之臣,而后便准备马不停蹄的派遣兵马援救襄阳。
现在李自成大破蒙古,以使得顺军士气逐渐恢复,只要再击退西军,解襄阳之困,便能暂时渡过外部的危机.
不过,大顺外部危机虽然解除,但是内部的问题,却十分严重,已然迫在眉睫。
如今老李已经四十岁了,也取了几百个妃子,他也明白,大概率是自己不行,不然几百个女人,不会一个也没怀上。
这让老李很失落,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了。
现在看来,他打下来的江山,大概率要便宜别人。
此时,大顺朝至今没有储君,让朝中人心不稳,大臣们都在暗中思索,李自成会传位给谁,并且暗中下注,各派间斗得很厉害,严重影响大顺朝的国政。
眼下朝中呼声较高的有三人,一是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可以引用兄终弟及,二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李自成正准备把他过继过来,给他当儿子,以备不时之需,三是李际遇,作为李自成诸多义子之首,又拥兵十万,也有一些呼声。
这三人中,呼声最大的是李自敬,这厮能力一般,却善于拉拢大臣,最近他装起斯文,经常办诗词大会,与长安的一些文人聚集在一起。
因为和文臣关系好,所以到处都充满了对他的赞美。
其次是李过,因为他战功赫赫,能领兵打仗,而如今乱世,需要的是打天下的君主,而非守成之主,顺军老将都支持他。
李过的缺点是,他只是李自成的侄子,还没有正式过继。
最后一个,才轮到李际遇,而原因也很简单。
虽说他拥兵十万,但毕竟是个义子,不是老李家的人。
现在大顺国内的情况,李自成心里也清楚,只是他却始终拿不定主意,怕一旦立了储君,今后他又生了个儿子。
李自成站在窗边,不禁陷入了沉思,良久李自成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朕该有个决断了!”
看着张献忠出川,夺取荆州和武昌,高欢收取江南和江西大部,令李自成意识到,他必须结束大顺朝廷内部的混乱,否则大顺迟早为他人所灭。
现在呼声最高的三个继承人,李际遇被李自成直接排斥在外,剩下要考虑的便是李自敬和李过两人。
李自成对李自敬很了解,这个弟弟就是个草包,难成大事。
如果李自成已经夺了天下,可以考虑传位给他,但现在大争之世,李自敬根本不是高欢、张献忠之辈的对手。
因此,李自成将李自敬也排斥在外,便只能传位给李过,必须要为李过铺路了。
“陛下!文武百官都到了!”宦官在书房门口禀报。
李自成闻语收回思绪,“更衣!”
不多时,李自成换上龙袍,来到大殿。
这时文武百官,立时躬身行礼,“陛下!”
李自成坐上龙椅,摆了摆手,“都平身吧!”
众多大臣闻语,遂即站立两侧,便听李自成缓缓道:“今日,朕召集诸位前来,主要是商议援救襄阳之事!朕决议让刘宗敏为主将,贺锦为副将,发兵五万去救襄阳。待襄阳之围解了,刘宗敏和贺锦就留在襄阳,把李过换回长安!”
刘宗敏闻语连忙出列领命,“臣领命!”
李际遇听了李自成的决议,却嘴角抽搐,贺锦是左革一系,与他走的很近,李自成将他调去襄阳,无疑是再削弱他的实力。
另外,李过一直驻防,湖广和南阳一带,李自成忽然将他换回长安,怕是将有什么重要决定。
大殿上的文武,似乎都嗅到一丝气息,纷纷小声议论起来。
……
这时,朝会结束,李际遇走出大殿,看见阴沉着脸的李自敬,不禁喊道:“三叔!”
李自敬闻语,停下脚步,见是李际遇,不快道:“有什么事情?”
李际遇走上前,低声道:“三叔,陛下招李过回来是何意?”
李自敬恼怒道:“能有什么意思,朝野早传陛下要让李过过继,现在看来,这事是真的,陛下将要立李过了。”
“三叔!”李际遇见李自敬一脸奋怒,沉声道:“陛下这是糊涂了,李过刚吃败仗,丢了荆州,怎么能够当储君。不管陛下怎么决定,侄儿始终站在三叔一边!”
李自敬闻语不禁眉头一挑,“你支持我?”
李际遇一脸真诚,“侄儿知道,坊间有些传闻,说侄儿有意储位,但侄儿毕竟是个外人,哪里敢有这样的想法,侄儿心里其实是支持三叔的!”
李自敬一听,心头不禁一喜,对李际遇的态度立时转变了。
两人在一起,说了会李过的坏话,便各自散去。
……
李际遇回到府邸,躲进书房,才砸了几件瓷器,发泄心中的怒气。
他对李自成低三下四,百般讨好,自己爹妈都不认了,可还是热脸贴冷屁股。
现在李自成估计是想立李过,已经开始慢慢削弱他的势力,他岂能坐以待毙。
这时他刚发泄完,一名心腹在门外禀报,“侯爷,范先生来了。”
李际遇闻语,呼出一口浊气,平息怒火,然后吩咐道:“将他带去偏厅,别让外人看见。”
吩咐完,李际遇移步偏厅,不多时,一人匆匆走了进来,正是范永斗,“见过侯爷!”
“范先生来呢?”李际遇转过身来。
李际遇在登封做土寇时,就与范家搭上了关系,不过后来他的九龙寨被高欢夺取,也就断了联系。
李际遇本来与范家,不存在什么交际了,不过最近范家却又找上自己,说愿意支持他当大顺皇帝。
李际遇知道范家背后就是满清,而这定然是满清为了对付高欢,想要通过他来结束大顺与高欢之间的盟约。
他正好不喜欢高欢,与高欢仇怨极深,一直反对大顺与梁国结盟。
现在范家找到他,支持他当大顺皇帝,然后结束与梁国的联盟,可谓正中他的下怀,双方是一拍即合。
(求月票,推荐,追订)
《武布中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