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州城西十里地是娄江村,娄东就是太仓,这也是娄东二张的说法来源。
娄江村南边被浏河阻断,北有吴塘河,浏河经娄江村一分为二,南边是主流,北边支流与吴塘河汇流饶了娄江村一圈后,再次与浏河主流汇合。
所以娄江村大部分被浏河包围,是个河中岛。
娄江村北是吴塘河汇流之地,称作塘湾。
这里,朱延平与一帮军官巡查地形,一帮人脸色除了刘文静,其他都不怎么好。
娄江四周村子比镇海卫还要繁华,可在娄江尤其是塘湾一带,却是没人要的地方。一旦吴塘河与浏河发水下来,最先倒霉的就是塘湾和娄江村,这里靠近水源连稻谷都没人种,种的也只有一些生长周期短的蔬菜。
因为,往往说不准啥时候会来一场水,给你冲的一干二净。
所以这座河心岛上,种植的树木比稻谷的多,除了几家酿酒的酒坊需要宽阔场地,否则这里不会有多少人居住。
不过,这里景色确实不错,四周人烟密集,只有这里一派自然风光。是太仓州城及四周士子们常常结伴游玩的第一选择,娄东二张的说法就始于此,来自娄江村以东的两位姓张的人。
转了一圈,一帮人坐在河边,朱延平拿着公文又看了看,环视左右道:“知州衙门的意思是,要在塘湾立营,还要水寨。陆营好立,这水寨麻烦。”
教头刘文静能算是此时军里二号人物,抬头看着北边塘湾,脸色严肃:“镇海卫本就是水师卫,想来立水寨也是知州衙门的考验。说不得,会给弟兄们配备战船。”
朱延平也是这么想的,可一帮人大眼瞪小眼,没人见过水寨扎法,更不知道如何在水下打桩、布桩,水寨立不起来,如何能获得战船?
刘高旭似在回忆,缓缓说:“去过运河码头,那边漕兵水寨好像是营房、库房在岸,水里好像没别的,就修了个码头。”
刘文静抬头对他笑笑道:“水寨的玄机不在水面,在水下,下面必须要有木桩规划航道,能平缓水流,也能阻挡不明虚实的敌军战舰。”
一旁似在打盹的鲁衍孟看不下去了,说:“三郎,弟兄们都急着回卫里一趟,不如顺便回卫里问问陈胖子,卫所衙门说不准会有水寨图纸。若没有,陈胖子也会帮弟兄们想想法子,找找江南水师退下来的军士。”
低头沉吟,朱延平拿着剑鞘在河滩泥地上勾画,说:“弟兄们不能一窝蜂回卫里,分批回,每哨十人,余下的先伐木,建造营房。这营房一定要牢固,根基要深一些,同时东西、南三面要挖堑壕,一来排水,二来阻敌或蛇虫。”
“这个成,只是斧具绳索不足,需要从州城申请一批。今日先扎营,营房建好后,开挖堑壕、水中打桩,建设码头才能一步步进行。”
刘文静说着,左右望望又说:“这州城也要跑一趟,只能把总大人去,我这个副手去,他们难免又认为把总大人倨傲,可能以后的交道就难打了。”
朱延平抖干净剑鞘,起身道:“就这样,刘教头负责督管弟兄们扎营,如何选址刘教头比我有经验。其余各哨官,选本哨军士十人随我返回卫里一趟。先去卫里,再去州城,我部尚有军粮七十余石,若州城答应近日拨粮,我准备从卫里喊些爷们儿来帮工,每日三餐管饱,如何?”
如果真的能近日内得到米粮补充,请些人手来帮工也是有好处的,尽管这是给镇海卫的人送福利。刘文静并未出言反对,哪怕朱延平这话不合适,却是符合人心的,他反对,必然会对以后的训练工作带来阻碍。
依照朱延平的意思,各哨选出来的要么是有家室的大龄人,要么是年纪小的少年。这四十人相互整理着大红色鸳鸯战袄,没有罩甲的弓手和甲长借了罩甲,一个个拿着最好的兵器,朱延平还给每人发了半斗洁白新米,够他们回去与家人好好吃一顿好饭。
朱延平也将刘行孝送他的披风挂上,走在回家队伍前面,后面军士保持着行军队列,却忍不住谈着这次杭州之行还有对家人的想念,他朱延平的家人呢?
何冲抱着青帜方旗跟在马后,鲁衍孟牵马,脚步轻快,边走边说:“三郎,卫里陈胖子那头谈完军务,就别多待。越早去州城,州城的老爷心里才会畅快。现在弟兄们是跟着州城衙门吃饭的,不是跟着卫里。”
“这是应该的,先生还有什么建议?”
“去州城,这个知州陈如松有点意思,你去衙门若能面见陈如松,就说你家鲁先生与贵阳徐卿伯是好友。若问起咱,就说去南京评事街找徐卿伯了。”
随后鲁衍孟讲了一些徐卿伯的资料,这人与陈如松一样,都是万历四十一年同科进士,是个有战略眼光的大才,身为御史时几次预见西南战争走向,后来朝廷没听他的建议,导致两河大败,掌权的东林包括天启皇帝,上下恼羞脸上无光,就将他赶到了南京,被打压郁郁不得志。
朱延平记住徐卿伯的资料,又问:“先生,你说刘将军怎么这么看重学生?”
说的有些口干,鲁衍孟饮一口水道:“原来是看在张薄名帖的面子上,那日三郎压服左三营乌程兵,这才是关键。三郎不必妄自浅薄,当时,三郎能压住那伙人,这份资历足以让三郎当个将军。”
“先生,那是李家太爷所赠戚刀之劳,与学生有什么关系?”
朱延平摇头,他那日心里也紧张,可他认为自己是执行军令维持军纪,就像当个纪律委员管自习课秩序一样,有事大胆上,班主任就是后盾,没啥好怕的。怂了,这个纪律委员也就到头了。
若有报复,大不了放学后翻后墙跑路就是。反正第二天,班主任会帮他报仇的,还会喊对方家长什么的。
鲁衍孟回头看一眼,笑说:“戚刀是敲门砖,三郎的勇气也是重要的。义乌兵勇悍,因戚刀之故不会敌视三郎,见三郎豪勇,自然会折服。而其他各营乱兵不知真相,人云亦云,三人成虎,所以三郎在杭州大营的名望,当个将军也是军心所向。甚至三郎去左三营,也能管的服服帖帖。这年头,朝中有人,再有名望,做什么都会一帆风顺。”
镇海卫,一派敲锣打鼓,还有未放尽的鞭炮,也劈哩啪啦炸了起来。
“三郎,听说你在杭州大营可威风了一把,将乌程悍兵也压住了?”
卫里军官,准确来说是地主的环绕下朝卫所衙门走去,陈世清一手拉着朱延平手臂,神情泛着喜色询问。
“是老太爷威风,没有老太爷所赠戚刀,那日三郎非被义乌兵打死不可。”
朱延平笑说着,一名健妇硬是挤进来,双手紧紧抓着朱延平盔甲,神情紧张,平凡的面容带着深深祈盼:“朱家三郎,俺家里男人和老大怎么没来?”
“婶子,都在!弟兄们一个个都在,现都在娄江村扎营,三郎将弟兄们都带来了,一个不少,浑身胳膊一件不少!”
这妇女松了一口气,陈世清笑骂道:“你这浑婆娘也不想想,不把弟兄们带来,他敢回卫里,本官还不打断他两条股拐?”
其他家里人没来的乡亲还在往朱延平这里挤,陈世清站到一家门口泥炭堆上,一把将朱延平拉上去,双臂展着,高声道:“都静静,三郎有话说。”
四周六七百名乡亲抬头仰望着,看着泥炭对上,一身漆黑鱼鳞甲,白袍苍缨的朱延平,身旁何冲抱着青帜飘扬,朱延平的素白披风也在带着泥土芬芳的暖风中飘扬。
军户应征,陈世清担心的是军户战死使得卫里劳动力减少,造成进一步的衰败。
而每一名应征的军户,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若没了,一家子的生计也就荒废了。这里有等着子侄的中年夫妇,也有抱着孩子,或牵着稚子的妇女。
有的更可怜,儿子没了,就是来等孙儿消息的。
朱延平望着下方目光殷切的乡亲,他压力很大,挤出笑容,挥舞手臂道:“乡亲们,应征的弟兄们一个不少都与三郎回来了!一个不少!现在应州城衙门的公文,弟兄们以后就驻扎在娄江。每年,州衙门会给弟兄们两千石米粮吃!以后,弟兄们就不出去了,就留在咱太仓绥靖地方!乡亲们去了外面做买卖,我们这些弟兄就是乡亲们的腰杆子!”
杨老汉一家听了绽开笑容,出去赶集卖豆腐,就怕被蹭吃白拿,或者被敲诈勒索。
“这几日,每日会有一批兄弟回卫里与家人团聚。农忙的时候,三郎会与弟兄们来卫里下地。以后每月,都会给弟兄们几日时间回家团聚团聚!”
他目光扫视,却没见李家老太爷,心里一沉。
周围的乡亲一片欢呼,只要应征的不出太仓就好,娄江村又不远。关键是可以吃公粮,家里的日子会好不少。
二百人两千石,完全可以吃的健健壮壮。
陈世清接过话题,右臂捏拳狠狠挥舞:“乡亲们!多少年了?俺们镇海卫终于有了一支吃皇粮的队伍,以后,谁还敢欺负卫里乡亲!”
卫里的医生,一个穿黑色长袍的老者扬着下巴,山羊胡抖着:“这话中听。”
陈世清左臂拍着朱延平后背,大声说:“这吃皇粮哪有不死人的?乡亲们,今天我姓陈的把话撂在这!日后执行军务剿匪,三郎也不愿意卫里兄弟有折损,可这就是命!从现在起,卫里有了腰杆子,乡亲们出去底气也足。可到时候别翻脸不认人,说三郎的不是!”
“三郎的胆气,是州城都赞扬的!他日剿匪,三郎会让弟兄们冲在前面送死?不会!以后谁家少了人,别怨三郎。只要州城不解散这支队伍,人丁不足卫里子弟能拿刀的都顶上去,没人了本官顶上去!”
“看看巡检司那伙人,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过年时家家有肉!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巡检司的人敢打敢冲,人死了家里子弟继续顶上去,所以他们不差钱!”
“想在明年过年吃肉,想娶媳妇,就帮着三郎,帮三郎就是帮卫里。人人都有好处,不拼命怎么能成?”
陈世清受够了没武力的窝囊,太仓巡检司的人马都是当年卫所改州县时从卫里分出去的。现在两拨人的生活水准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他再不济也是正四品指挥佥事,而巡检司的巡检才九品,他却要看对方的脸面!
看文官脸面也就算了,看一个九品,还是附属州衙门的武职小官脸面,他觉得窝心。
如今镇海卫有了州城的支持,这是一个翻身、赶超巡检司的机会。
娄江村南边被浏河阻断,北有吴塘河,浏河经娄江村一分为二,南边是主流,北边支流与吴塘河汇流饶了娄江村一圈后,再次与浏河主流汇合。
所以娄江村大部分被浏河包围,是个河中岛。
娄江村北是吴塘河汇流之地,称作塘湾。
这里,朱延平与一帮军官巡查地形,一帮人脸色除了刘文静,其他都不怎么好。
娄江四周村子比镇海卫还要繁华,可在娄江尤其是塘湾一带,却是没人要的地方。一旦吴塘河与浏河发水下来,最先倒霉的就是塘湾和娄江村,这里靠近水源连稻谷都没人种,种的也只有一些生长周期短的蔬菜。
因为,往往说不准啥时候会来一场水,给你冲的一干二净。
所以这座河心岛上,种植的树木比稻谷的多,除了几家酿酒的酒坊需要宽阔场地,否则这里不会有多少人居住。
不过,这里景色确实不错,四周人烟密集,只有这里一派自然风光。是太仓州城及四周士子们常常结伴游玩的第一选择,娄东二张的说法就始于此,来自娄江村以东的两位姓张的人。
转了一圈,一帮人坐在河边,朱延平拿着公文又看了看,环视左右道:“知州衙门的意思是,要在塘湾立营,还要水寨。陆营好立,这水寨麻烦。”
教头刘文静能算是此时军里二号人物,抬头看着北边塘湾,脸色严肃:“镇海卫本就是水师卫,想来立水寨也是知州衙门的考验。说不得,会给弟兄们配备战船。”
朱延平也是这么想的,可一帮人大眼瞪小眼,没人见过水寨扎法,更不知道如何在水下打桩、布桩,水寨立不起来,如何能获得战船?
刘高旭似在回忆,缓缓说:“去过运河码头,那边漕兵水寨好像是营房、库房在岸,水里好像没别的,就修了个码头。”
刘文静抬头对他笑笑道:“水寨的玄机不在水面,在水下,下面必须要有木桩规划航道,能平缓水流,也能阻挡不明虚实的敌军战舰。”
一旁似在打盹的鲁衍孟看不下去了,说:“三郎,弟兄们都急着回卫里一趟,不如顺便回卫里问问陈胖子,卫所衙门说不准会有水寨图纸。若没有,陈胖子也会帮弟兄们想想法子,找找江南水师退下来的军士。”
低头沉吟,朱延平拿着剑鞘在河滩泥地上勾画,说:“弟兄们不能一窝蜂回卫里,分批回,每哨十人,余下的先伐木,建造营房。这营房一定要牢固,根基要深一些,同时东西、南三面要挖堑壕,一来排水,二来阻敌或蛇虫。”
“这个成,只是斧具绳索不足,需要从州城申请一批。今日先扎营,营房建好后,开挖堑壕、水中打桩,建设码头才能一步步进行。”
刘文静说着,左右望望又说:“这州城也要跑一趟,只能把总大人去,我这个副手去,他们难免又认为把总大人倨傲,可能以后的交道就难打了。”
朱延平抖干净剑鞘,起身道:“就这样,刘教头负责督管弟兄们扎营,如何选址刘教头比我有经验。其余各哨官,选本哨军士十人随我返回卫里一趟。先去卫里,再去州城,我部尚有军粮七十余石,若州城答应近日拨粮,我准备从卫里喊些爷们儿来帮工,每日三餐管饱,如何?”
如果真的能近日内得到米粮补充,请些人手来帮工也是有好处的,尽管这是给镇海卫的人送福利。刘文静并未出言反对,哪怕朱延平这话不合适,却是符合人心的,他反对,必然会对以后的训练工作带来阻碍。
依照朱延平的意思,各哨选出来的要么是有家室的大龄人,要么是年纪小的少年。这四十人相互整理着大红色鸳鸯战袄,没有罩甲的弓手和甲长借了罩甲,一个个拿着最好的兵器,朱延平还给每人发了半斗洁白新米,够他们回去与家人好好吃一顿好饭。
朱延平也将刘行孝送他的披风挂上,走在回家队伍前面,后面军士保持着行军队列,却忍不住谈着这次杭州之行还有对家人的想念,他朱延平的家人呢?
何冲抱着青帜方旗跟在马后,鲁衍孟牵马,脚步轻快,边走边说:“三郎,卫里陈胖子那头谈完军务,就别多待。越早去州城,州城的老爷心里才会畅快。现在弟兄们是跟着州城衙门吃饭的,不是跟着卫里。”
“这是应该的,先生还有什么建议?”
“去州城,这个知州陈如松有点意思,你去衙门若能面见陈如松,就说你家鲁先生与贵阳徐卿伯是好友。若问起咱,就说去南京评事街找徐卿伯了。”
随后鲁衍孟讲了一些徐卿伯的资料,这人与陈如松一样,都是万历四十一年同科进士,是个有战略眼光的大才,身为御史时几次预见西南战争走向,后来朝廷没听他的建议,导致两河大败,掌权的东林包括天启皇帝,上下恼羞脸上无光,就将他赶到了南京,被打压郁郁不得志。
朱延平记住徐卿伯的资料,又问:“先生,你说刘将军怎么这么看重学生?”
说的有些口干,鲁衍孟饮一口水道:“原来是看在张薄名帖的面子上,那日三郎压服左三营乌程兵,这才是关键。三郎不必妄自浅薄,当时,三郎能压住那伙人,这份资历足以让三郎当个将军。”
“先生,那是李家太爷所赠戚刀之劳,与学生有什么关系?”
朱延平摇头,他那日心里也紧张,可他认为自己是执行军令维持军纪,就像当个纪律委员管自习课秩序一样,有事大胆上,班主任就是后盾,没啥好怕的。怂了,这个纪律委员也就到头了。
若有报复,大不了放学后翻后墙跑路就是。反正第二天,班主任会帮他报仇的,还会喊对方家长什么的。
鲁衍孟回头看一眼,笑说:“戚刀是敲门砖,三郎的勇气也是重要的。义乌兵勇悍,因戚刀之故不会敌视三郎,见三郎豪勇,自然会折服。而其他各营乱兵不知真相,人云亦云,三人成虎,所以三郎在杭州大营的名望,当个将军也是军心所向。甚至三郎去左三营,也能管的服服帖帖。这年头,朝中有人,再有名望,做什么都会一帆风顺。”
镇海卫,一派敲锣打鼓,还有未放尽的鞭炮,也劈哩啪啦炸了起来。
“三郎,听说你在杭州大营可威风了一把,将乌程悍兵也压住了?”
卫里军官,准确来说是地主的环绕下朝卫所衙门走去,陈世清一手拉着朱延平手臂,神情泛着喜色询问。
“是老太爷威风,没有老太爷所赠戚刀,那日三郎非被义乌兵打死不可。”
朱延平笑说着,一名健妇硬是挤进来,双手紧紧抓着朱延平盔甲,神情紧张,平凡的面容带着深深祈盼:“朱家三郎,俺家里男人和老大怎么没来?”
“婶子,都在!弟兄们一个个都在,现都在娄江村扎营,三郎将弟兄们都带来了,一个不少,浑身胳膊一件不少!”
这妇女松了一口气,陈世清笑骂道:“你这浑婆娘也不想想,不把弟兄们带来,他敢回卫里,本官还不打断他两条股拐?”
其他家里人没来的乡亲还在往朱延平这里挤,陈世清站到一家门口泥炭堆上,一把将朱延平拉上去,双臂展着,高声道:“都静静,三郎有话说。”
四周六七百名乡亲抬头仰望着,看着泥炭对上,一身漆黑鱼鳞甲,白袍苍缨的朱延平,身旁何冲抱着青帜飘扬,朱延平的素白披风也在带着泥土芬芳的暖风中飘扬。
军户应征,陈世清担心的是军户战死使得卫里劳动力减少,造成进一步的衰败。
而每一名应征的军户,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若没了,一家子的生计也就荒废了。这里有等着子侄的中年夫妇,也有抱着孩子,或牵着稚子的妇女。
有的更可怜,儿子没了,就是来等孙儿消息的。
朱延平望着下方目光殷切的乡亲,他压力很大,挤出笑容,挥舞手臂道:“乡亲们,应征的弟兄们一个不少都与三郎回来了!一个不少!现在应州城衙门的公文,弟兄们以后就驻扎在娄江。每年,州衙门会给弟兄们两千石米粮吃!以后,弟兄们就不出去了,就留在咱太仓绥靖地方!乡亲们去了外面做买卖,我们这些弟兄就是乡亲们的腰杆子!”
杨老汉一家听了绽开笑容,出去赶集卖豆腐,就怕被蹭吃白拿,或者被敲诈勒索。
“这几日,每日会有一批兄弟回卫里与家人团聚。农忙的时候,三郎会与弟兄们来卫里下地。以后每月,都会给弟兄们几日时间回家团聚团聚!”
他目光扫视,却没见李家老太爷,心里一沉。
周围的乡亲一片欢呼,只要应征的不出太仓就好,娄江村又不远。关键是可以吃公粮,家里的日子会好不少。
二百人两千石,完全可以吃的健健壮壮。
陈世清接过话题,右臂捏拳狠狠挥舞:“乡亲们!多少年了?俺们镇海卫终于有了一支吃皇粮的队伍,以后,谁还敢欺负卫里乡亲!”
卫里的医生,一个穿黑色长袍的老者扬着下巴,山羊胡抖着:“这话中听。”
陈世清左臂拍着朱延平后背,大声说:“这吃皇粮哪有不死人的?乡亲们,今天我姓陈的把话撂在这!日后执行军务剿匪,三郎也不愿意卫里兄弟有折损,可这就是命!从现在起,卫里有了腰杆子,乡亲们出去底气也足。可到时候别翻脸不认人,说三郎的不是!”
“三郎的胆气,是州城都赞扬的!他日剿匪,三郎会让弟兄们冲在前面送死?不会!以后谁家少了人,别怨三郎。只要州城不解散这支队伍,人丁不足卫里子弟能拿刀的都顶上去,没人了本官顶上去!”
“看看巡检司那伙人,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过年时家家有肉!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巡检司的人敢打敢冲,人死了家里子弟继续顶上去,所以他们不差钱!”
“想在明年过年吃肉,想娶媳妇,就帮着三郎,帮三郎就是帮卫里。人人都有好处,不拼命怎么能成?”
陈世清受够了没武力的窝囊,太仓巡检司的人马都是当年卫所改州县时从卫里分出去的。现在两拨人的生活水准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他再不济也是正四品指挥佥事,而巡检司的巡检才九品,他却要看对方的脸面!
看文官脸面也就算了,看一个九品,还是附属州衙门的武职小官脸面,他觉得窝心。
如今镇海卫有了州城的支持,这是一个翻身、赶超巡检司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