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一,陕西米脂,镇虏军大营。

    张榜接到飞骑送来的虎符,正式向秦军移交银川关和河套贼俘虏,镇虏军浩浩荡荡出发。

    一辆辆的车厢里,没人知道里面有多少兵马,各将旗号如李遂、袁刚等人的旗号都在,外人根本不知道虚实。

    就连杨肇基扑过来,都迟了一步,镇虏军行军速度快是出了名的,而张榜又是早有准备。轻车简行,就连辎重都没拿多少。

    延安知府杨嗣昌已被晋王的疯狂行为吓疯了,亲自跑到米脂向镇虏军道谢。如果不是朱延平和他讨要粮草,让他蹭了点军功从而离开山西,否则他杨嗣昌必然穿着朝服,悬在太原城墙上变成僵尸荡秋千。

    这位刚离开,又去给镇虏军准备征讨晋王的粮草了,准备跟着镇虏军一起入京,年底要在正月前完成述职工作。晋王制造的太原血案,在舆论上已经被定义为叛乱,尽管朝廷还没给什么说法。

    太原血案也叫晋王求桂之乱,堪比宁王之乱的一次大乱,就连屠平遥这档子事,也扣到了晋王头上,说他勾结河套贼……

    大同城,总兵府。

    杨国栋与朱延平第一次见面,两个人的缘分可不浅,在杭州大营时就有隶属关系。那时候一个是总兵,一个是新兵哨官。

    他是征西前将军,朱延平是列将军,在军阶上杨国栋比朱延平高两级,实际职务上朱延平是代理中书舍人,正儿八经的七品文官,还是在文渊阁行走的文官。杨国栋这个有太子少保头衔的二品武臣,真不敢在朱延平嚷嚷什么品级高下的事情。

    朱延平在顺天府与毕懋康谈品级高下,武官们也只是羡慕羡慕,没人敢学,谁找文官比高下,谁就是嫌日子太长了。至于文官看这件事情,纯粹就是朱延平找了个借口和毕懋康打口水仗,没有为武臣出头的意思。

    文官彼此吵架,吵不过了就会拿品级高下说事情,这类事情他们见多了,也干过。也挽起袖子干过,不过想来,没几个会挽起袖子找朱延平干架。

    传统上,统军的文官督抚也是可以挂印的,朱延平不挂将印,凭着中书舍人出现在军营里,文官监军都不敢在他面前拿大,更别说被文官训成狗的武官。

    时隔一年,面对到来的朱延平,杨国栋心里的是复杂,想要和朱延平当朋友,又怕朱延平记恨孟府的事情,不搭理他,毕竟朱延平在京师冷傲孤高的名声,也是响当当的。

    他又不能不见,在司礼监的派系里,他是老魏的人,朱延平能算是刘时敏一系的人,都是一家人。他主动挑事摆架子,司礼监的头头脑脑只会收拾他,谁让朱延平背后还有鲁衍孟、成基命和崔景荣?

    尤其是崔景荣这个资历高的恐怖的老头儿,在带兵文官的资历里,崔景荣带着兵马到处跑的时候,孙承宗还在边塞给东家当幕僚。

    宣大兵马都是这个老头儿一手调教出来的,不听话的都被老头儿塞到辽东和西南两个绞肉机战场里饿死了。

    一旦朱延平以杨国栋守土失责为由要夺权,杨国栋也只能双手把征西前将军印交上去,然后自己把自己关在柴房里。不论两人的背景,就凭朱延平中书舍人外派的身份。更别说宣大军是崔老头的宣大军,朱延平完全指挥的动。

    这就是文武的差别,崇祯皇帝上台,老魏在路上自杀,杨国栋统率大军,乖乖跑到京师跟着三十多名重将,一起被砍头……

    他对心腹幕僚孙海的建议很推崇,绝口不提杭州旧事,朱延平一来就乖乖交出指挥权,连将印都摆在桌案上,准备看情况交出来。

    一个武将,连存身依凭的兵权都不敢死抓,以文制武的威力就是如此的可怕。

    “擂鼓,聚将!”

    总兵府中堂前,何冲手按在刀柄上,右手叉腰高喝一声。

    堂前摆列的八门大鼓擂响,总兵府外等候的大同将领依照高低,班列而入。

    杨天石捧着花名册,念着:“大同东路参将虎英!”

    “末将在!”

    虎英出列重重抱拳,解下佩剑交给中堂前的卫士,是个陌生的军士不是总兵府军士,看来指挥权已经转移。

    他来大同镇不到半个月,一直是待在大同城的,也是刚刚补上东路的缺。

    “大同西路参将麻承宣!”

    “末将在!”

    麻承宣今日打扮的十分英武,也想给朱延平留下一个好印象。王朴、戚振宗这两个将门子弟跟着朱延平光明正大吃了那么大一块肥肉,谁看着不眼红?

    寻常缴获,都要给上级衙门分润,朱延平顶在那里,连户部、兵部都不给,其他人哪凉快待哪去。相同的缴获,自然是跟着朱延平获得的最为丰盛。

    杨天石继续念着花名册,一名名守备将军以上的将领鱼贯而入:“大同东路参将府掌印官王斗!”

    王斗只有资格站在中堂前,没资格入内,一听喊道自己名字,也是一愣,赶紧出列应答,交出佩剑。就连他的佩剑剑鞘,也是鲨鱼皮的,鲨鱼皮剑鞘,这年头不算什么宝贝。

    中堂内,杨国栋与朱延平并肩坐在主位,杨国栋左首,朱延平右首。

    看着王斗进来坐在后排,军士们端来菜肴酒肉茶点,大同诸将见过的,没见过的,都默默观察着朱延平。

    朱延平坐在那里也静静打量着大同镇将领,大同这边不少将领低下头,不敢继续对视。

    孙海轻咳两声,道:“河套贼在山西犯下滔天罪恶,杀人盈野,屠城平遥六万口。此时,正经我大同欲要出塞。当初军力疲乏,只能以守地为主。如今各路汇聚大同,兵马两万三千余,不打一仗,无法向朝廷交代,我等也无脸面再吃朝廷俸禄。”

    他将基调定下,这仗不打不行,也不是要打大仗的架势。

    大同将领都摩拳擦掌等着跟朱延平一起抢了这支河套贼,现在彼此互看一眼,有些傻眼,怎么是意思意思的仗?

    杨国栋放下茶碗,道:“原本对垒河套贼,骁骑将军出马,十拿九稳。再者,骁骑将军对咱大同将士来说,也是自己人。本帅也正好配合骁骑将军,给朝廷一个光彩的答复,也给崔阁老涨涨颜面。可是,城外兵马来头不小,镇虏军未至,我等也不好贸然决战。若不慎战败,我等战死事小,丢失大同,陷代王千岁于贼手才是大事。”

    “代王千岁失陷贼手,有辱国体,兹事体大。因故,此战以稳妥为主。具体怎么打,本帅心中也没个章程,由骁骑将军负责。”

    杨国栋对待这种要思考全局得失的战事,也是脑子够疼。干脆交给朱延平,打赢了大家都好,打输了出事情了,是你朱延平干的,咱最多就是一个失察。

    所有人都看向朱延平,朱延平手里握着一串李成妃随手给他的缀玉把玩着,一口京师口音:“本将听闻,有守备金国凤、王斗率健骑五十余试探过这支所谓的幽冥鬼军,二位说说,此军如何?”

    心中激动,金国凤起身抱拳昂声:“回禀将军,末将与王斗伏击敌军前哨,不曾想七杀将军就在前哨。敌军胆气雄壮,操训严明。遇袭而不乱,队列齐整,可谓强军。又与七杀将军交手数十回合,这位七杀将军武技高明。说来忏愧,这位七杀将军念及崔阁老颜面,不欲杀我大同将士,只是游击,耗尽末将与王斗体力,就放了我等。”

    “数十回合?”

    朱延平可不记得打了这么多,估计阵前能打五十回合的,都是猛人宝马,别说人,马也受不了。点着头看向王斗:“王将军也说说。”

    王斗抱拳:“回将军,七杀鬼将西北口音,大约是延绥一带投军的汉子。似乎与家父有交情,末将估计是辽镇溃败时率军出奔的辽镇将领。若要确定这人身份,不妨查查辽镇溃逃失踪、假死的猛将,应该有些线索。至于其部将士,如金守备所言,虽未交手,也有强军气势。”

    朱延平挑眉,这倒好,背黑锅的都有了。

    想了想,说:“他们纵横山西,我管不了山西人是怎么想的,七百多万人口,却看着这些人破城杀人,却无动于衷!甚至,本将听闻沿途各县吓破胆子,纷纷掏钱买平安。而宣大,是崔老头儿的心血,以五十骑伏击,说明宣大还是有人的,没有被吓住,这胆魄足以挽回不少东西。”

    说着扭头看杨国栋,道:“杨征西,守备金国凤、东路掌印官王斗可为宣大军之胆。今日本将逾越一回,擢升金国凤为代理游击将军,王斗为代理守备将军。待我禀明兵部,再定实职、所授职务。杨征西,可愿联名作保?”

    “骁骑将军所言,正合我心。”

    杨国栋大胡子抖着,笑的爽朗看向金国凤、王斗道:“咱也有这心思,只是脸面比不得骁骑将军。咱保个人,说不得脸就被上头抽肿了。与其闹个笑话,还不如就委屈委屈二位将军。这事没得说,就这么定了。别愣着,快谢骁骑将军赏识提拔。”

    金国凤出列单膝跪地,脸都涨红了,哆哆嗦嗦不知道该说什么。升职一级不值得他这样,关键是骁骑将军欣赏他!

    王斗只是稍稍有些激动,朱延平和他弟弟王朴是朋友,再说他王家也是有能量的,这个守备将军只是早晚的问题。

    只是,作为王朴的嗣兄,他现在只是参将府的掌印官,而王朴却成了固原镇副总兵,手下管着两个参将,这让他脸上实在是无光彩。

    “朔州还在贼手,金将军与王将军点齐三千人,前去将朔州城收回来。今日就出军,你们的任务就是朔州,别找其他事情。”

    两人抱拳领命,一旁参将麻承宣眨眨眼睛,心里暗笑。

    哪怕是出于稳重,不会打大仗。可骁骑将军出手,必然也是有肉汤喝的,你们去拿现成的军功,可一会的肉汤,可就喝不上了……

    孙海在一旁书写军令,选了派出去的军队,毕竟这两人没有辖区,也就没有多余的部队,必须调集其他部队补充进去。

    杨国栋与朱延平分别用印后,金国凤、王斗及军令点到的将领离去。

    揉着眉心,朱延平道:“饭后各部回去整顿人马,稍后本将会遣军士巡查,确定各军武备、战力,也好方便部署。今日,本将约七杀将军打一仗。打赢了,他们的辎重财物,我们也要拿上一些。劳烦孙先生书写一份战书,本将遣人送过去。”

章节目录

雄霸大明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孤君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30章 真真假假,雄霸大明朝,笔趣阁并收藏雄霸大明朝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