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报仇,就像以前一样,拿着杀猪刀砍他们么?”胡大姐儿的这句话,仿佛一只无形的手,拨动了范进心底里,某根久已不动的弦。一些潜藏的记忆,随着这句话被激活,仿佛黑白电影一般在范进眼前出现。
“呆子没用的废人爱哭鬼”
孩子的世界,与成年人不同,尊敬生是大人的事,对于十来岁的孩子而言,一个人读的多,并不代表他值得尊敬,相反谁胳膊粗力气大,谁才是老大。那时的范进,靠着父亲留下的一本三字经,成为村子里认字最多的孩子,被村老决定栽培做合村供养的生。
这意味着他可以脱离劳动,在别的孩子要帮着家长下田劳作时,他背着箱前往社学读写字,还能吃饱肚子。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样的优待条件,为范进吸引了足够的仇恨。孩子们开始有意识的疏远、孤立范进,乃至开始排斥欺负他,也是常有的事。
当时的范进身体素质很一般,在村里虽然辈分不低,但是一群孩子没人跟他讲这个。当面对一群辈分比自己小,但是年龄比自己还大的敌对者时,他实际是没办法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只能寄希望于女救星的出现。
“不许你们欺负进哥儿!”一声大喝之后,女侠闪亮登场。胡大姐儿的身体素质也不算多出色,如果打架,肯定打不过这么多男孩子。但是她手里拿着其父的杀猪刀不管不顾地冲出来,那不知宰杀了多少牲畜的凶器,足以把所有起哄的孩子,吓得一轰而散。
如同关王转世的胡大姐儿,在驱逐了那些讨厌的孩子之后,会立刻化身为乖巧少女,把刀藏在身后,走到范进面前,询问他是否有被打伤,又信誓旦旦地保证,有她在没人能欺负进哥儿。至于她家后是否因为偷拿老爹的杀猪刀出来挨打,便是范进都不清楚的事。于范进的世界来说,四一经就是全部(此时明朝读人,五经只制一经即可,不需要五经精通),其他的,他都不在意。
这段记忆如同泉涌般出现,或许可以证明,他只是装成自己不在意而已。两个平行世界的人,在女孩拿起杀猪刀,为男孩主持公道的那一刻,产生了交集。
见范进提起少年往事,胡大姐儿的脸微微泛红,低头道:“进哥儿别取笑我了,我没有你那么本事,读过那么多,知道那么多道理。我只知道,进哥儿是好人,欺负你的一定是坏人,大范庄那些人,虽然也姓范,但却不拿你当亲族看,还总是不想让你念,恨不得你下田耕种。他们这要是欺负你呢,你就记得跑,跑来就没事了。如果他们想要坏你功名,你就来告诉我,看我不跟他们拼命。”
范母见两人说的入港,忽然咳了两声。“大姐儿,庄稼不等人。现在趁着天气好,得赶快抢些口粮来。进仔,你也该去社学念了,带上两个窝窝,中午做干粮。等你晚上来,娘给你煮肠来吃。”
“大婶说的对,进哥儿,你好好用功,家里的事,就交给我来做。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考个功名来光宗耀祖,给村里和大婶争面子。需要什么东西就对我说,千万不要辛苦自己,我知道进哥儿你一定行,一定能中功名的。”
在走出院门的一刻,趁着范母去锁门,胡大姐儿快步来到范进身边,把不知藏在何处的一块干粮塞到范进手里。见他把干粮收进袖内,胡大姐儿才笑着跟着范母走向田间。边走边头望向范进的背影,心里暗自想着:进哥儿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偷偷头看我来着,一定是这样,一定是
一块白面掺了玉米面混烙的饼,虽然不大,但是这多半是胡大姐儿两顿不吃,才省得下的口粮。一块小小的口粮,却让范进觉得分量格外沉重,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否承担的起这份女儿心思,将来又该如何还清今日的恩情?
村子里的路,比院子里还要糟糕。这种乡村是没有官道的,靠人为踩出来的路,此时已经变得泥泞不堪,有不少地方甚至变成烂泥塘,不小心踩进去,得用好大力气才能把腿拔出来。
范进即使用尽力气躲避,鞋子和直裰下摆依旧满是泥巴,自从踏出家门的一刻,不染污垢的想法,注定实现不了。田地间,赤着上身,挥舞农具的男性乡亲见到范进,多半会朝他挥挥手,又或者有人喊一声,“进仔,好好读啊,给村子里争面子。”
“进仔,咱们村子就要看你了,好好念,将来记得照应乡亲。”
这一声声淳朴的问候,于范进听来,却如同一块又一块的巨石压在他的肩头,背后,脚步都有些沉重。自己没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小范庄没有社学,要想读,只能去十五里外的大范庄。大小范庄,从源头上,属于一个祖宗,随着人口的繁衍,因为土地丁口以及其他问题,现在是分村别居状态。
大范庄是长房,人口也比小范庄为多,在相处中,也就更为强势一些。同样是读,范进交的束脩就比大范庄的自己的儒童多些。两个村子的范姓中人,虽然可以论上亲戚,但是彼此关系,却并不怎么亲厚。
因为赋税以及徭役,两下颇有些矛盾,大范庄靠着长房身份加上人多,一直压在小范庄头上。范进这个由小范庄举村摊派粮款供应的读人,于大范庄而言显然是个危险信号。一旦范进真的有了功名,小范庄就可以借势翻身做主,大范庄再想像现在一样欺负小宗就不容易。
在宗族利益面前,他们没有理由拒绝范进的读,可是背后搞些小手段是常有的事。各种阻碍乃至些小伎俩,从范进进学开始,就没停止过,但是真说如何可怕,实际也谈不到。
像胡大姐儿这种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丫头,可能会把针鼻大的事,看的比天大,加上胡屠户酒后吹牛,就更可能把事情说的走了样。对于胡大姐儿的提醒,范进实际没往心里去,背着箱走在路上时,脑子里便只剩那些时文上的文字。
在大明正直版图上,两广云贵属于烟瘴之地,是犯重罪者充军发配的首选。这种蛮荒之地的文教水平,不能和腹里地区相比。
但是这些被朝廷强制遣送到岭南吃荔枝的政斗败犬,在仕途没有希望之后,把精力转移到教育上,在岭南设办学校,传播文化。靠着自宋至明若干代败犬的努力,到了现在,广州及周边乡村文教其实并不算太差。
靠近省城,百姓日子相对好过一些,有余钱供家中子弟读改变命运,这也给了读人诞生的土壤。广州十府整体的科举水平或许不能和东南相比,但是就广州一府而言,却不乏有能文士。那几本小录上选录的时文水平在范进看来并不算差,如果跟他们同场竞争,范进也不敢说有十足把握。
范进继承了本体的全部记忆,包括其在八股文上的造诣,也都继承下来。但是大范庄社学的塾师自己也只是个童生,于学问上的水平算不得出色,范进不管怎么用功,也是很难获取大成就。
原著里,范进五十四岁才能考上秀才随后中举,还是靠遇到一个同病相怜的倒霉鬼周进督学才有机会,显然这一世如果不想点办法,他也别想提前发达。
如果非要等到五十四岁去找贵人周进,那就意味着现在的家要卖掉,高堂和胡大姐儿要跟着自己受几十年的罪,乃至发迹之后,母亲也因兴奋过度随之去世。这样的事,绝对不能发生!
不管怎么样,自己都必须在这一科考出个名堂,这个秀才自己做定了。
“望省城,路几程,多少长亭和短亭。山又高,水又深,无钱寸步也难行。我手上全无有缚鸡力,腹中只有八股文。倘若是流落在异乡无人问,岂不要死在了沟壑做孤魂?罢罢罢,且耐忍,待等今科登龙门。”
山野之间,四下无人,只有范进的唱腔在山林间荡,若干年后,范进忆起此时的情景,于自己所读过的文章内容已经记不清。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所学道德文章,圣贤文字,在脑海里只组成了一句话:一定要考取功名,离开这个村子,一定要做人上人。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呆子没用的废人爱哭鬼”
孩子的世界,与成年人不同,尊敬生是大人的事,对于十来岁的孩子而言,一个人读的多,并不代表他值得尊敬,相反谁胳膊粗力气大,谁才是老大。那时的范进,靠着父亲留下的一本三字经,成为村子里认字最多的孩子,被村老决定栽培做合村供养的生。
这意味着他可以脱离劳动,在别的孩子要帮着家长下田劳作时,他背着箱前往社学读写字,还能吃饱肚子。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样的优待条件,为范进吸引了足够的仇恨。孩子们开始有意识的疏远、孤立范进,乃至开始排斥欺负他,也是常有的事。
当时的范进身体素质很一般,在村里虽然辈分不低,但是一群孩子没人跟他讲这个。当面对一群辈分比自己小,但是年龄比自己还大的敌对者时,他实际是没办法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只能寄希望于女救星的出现。
“不许你们欺负进哥儿!”一声大喝之后,女侠闪亮登场。胡大姐儿的身体素质也不算多出色,如果打架,肯定打不过这么多男孩子。但是她手里拿着其父的杀猪刀不管不顾地冲出来,那不知宰杀了多少牲畜的凶器,足以把所有起哄的孩子,吓得一轰而散。
如同关王转世的胡大姐儿,在驱逐了那些讨厌的孩子之后,会立刻化身为乖巧少女,把刀藏在身后,走到范进面前,询问他是否有被打伤,又信誓旦旦地保证,有她在没人能欺负进哥儿。至于她家后是否因为偷拿老爹的杀猪刀出来挨打,便是范进都不清楚的事。于范进的世界来说,四一经就是全部(此时明朝读人,五经只制一经即可,不需要五经精通),其他的,他都不在意。
这段记忆如同泉涌般出现,或许可以证明,他只是装成自己不在意而已。两个平行世界的人,在女孩拿起杀猪刀,为男孩主持公道的那一刻,产生了交集。
见范进提起少年往事,胡大姐儿的脸微微泛红,低头道:“进哥儿别取笑我了,我没有你那么本事,读过那么多,知道那么多道理。我只知道,进哥儿是好人,欺负你的一定是坏人,大范庄那些人,虽然也姓范,但却不拿你当亲族看,还总是不想让你念,恨不得你下田耕种。他们这要是欺负你呢,你就记得跑,跑来就没事了。如果他们想要坏你功名,你就来告诉我,看我不跟他们拼命。”
范母见两人说的入港,忽然咳了两声。“大姐儿,庄稼不等人。现在趁着天气好,得赶快抢些口粮来。进仔,你也该去社学念了,带上两个窝窝,中午做干粮。等你晚上来,娘给你煮肠来吃。”
“大婶说的对,进哥儿,你好好用功,家里的事,就交给我来做。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考个功名来光宗耀祖,给村里和大婶争面子。需要什么东西就对我说,千万不要辛苦自己,我知道进哥儿你一定行,一定能中功名的。”
在走出院门的一刻,趁着范母去锁门,胡大姐儿快步来到范进身边,把不知藏在何处的一块干粮塞到范进手里。见他把干粮收进袖内,胡大姐儿才笑着跟着范母走向田间。边走边头望向范进的背影,心里暗自想着:进哥儿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偷偷头看我来着,一定是这样,一定是
一块白面掺了玉米面混烙的饼,虽然不大,但是这多半是胡大姐儿两顿不吃,才省得下的口粮。一块小小的口粮,却让范进觉得分量格外沉重,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否承担的起这份女儿心思,将来又该如何还清今日的恩情?
村子里的路,比院子里还要糟糕。这种乡村是没有官道的,靠人为踩出来的路,此时已经变得泥泞不堪,有不少地方甚至变成烂泥塘,不小心踩进去,得用好大力气才能把腿拔出来。
范进即使用尽力气躲避,鞋子和直裰下摆依旧满是泥巴,自从踏出家门的一刻,不染污垢的想法,注定实现不了。田地间,赤着上身,挥舞农具的男性乡亲见到范进,多半会朝他挥挥手,又或者有人喊一声,“进仔,好好读啊,给村子里争面子。”
“进仔,咱们村子就要看你了,好好念,将来记得照应乡亲。”
这一声声淳朴的问候,于范进听来,却如同一块又一块的巨石压在他的肩头,背后,脚步都有些沉重。自己没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小范庄没有社学,要想读,只能去十五里外的大范庄。大小范庄,从源头上,属于一个祖宗,随着人口的繁衍,因为土地丁口以及其他问题,现在是分村别居状态。
大范庄是长房,人口也比小范庄为多,在相处中,也就更为强势一些。同样是读,范进交的束脩就比大范庄的自己的儒童多些。两个村子的范姓中人,虽然可以论上亲戚,但是彼此关系,却并不怎么亲厚。
因为赋税以及徭役,两下颇有些矛盾,大范庄靠着长房身份加上人多,一直压在小范庄头上。范进这个由小范庄举村摊派粮款供应的读人,于大范庄而言显然是个危险信号。一旦范进真的有了功名,小范庄就可以借势翻身做主,大范庄再想像现在一样欺负小宗就不容易。
在宗族利益面前,他们没有理由拒绝范进的读,可是背后搞些小手段是常有的事。各种阻碍乃至些小伎俩,从范进进学开始,就没停止过,但是真说如何可怕,实际也谈不到。
像胡大姐儿这种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丫头,可能会把针鼻大的事,看的比天大,加上胡屠户酒后吹牛,就更可能把事情说的走了样。对于胡大姐儿的提醒,范进实际没往心里去,背着箱走在路上时,脑子里便只剩那些时文上的文字。
在大明正直版图上,两广云贵属于烟瘴之地,是犯重罪者充军发配的首选。这种蛮荒之地的文教水平,不能和腹里地区相比。
但是这些被朝廷强制遣送到岭南吃荔枝的政斗败犬,在仕途没有希望之后,把精力转移到教育上,在岭南设办学校,传播文化。靠着自宋至明若干代败犬的努力,到了现在,广州及周边乡村文教其实并不算太差。
靠近省城,百姓日子相对好过一些,有余钱供家中子弟读改变命运,这也给了读人诞生的土壤。广州十府整体的科举水平或许不能和东南相比,但是就广州一府而言,却不乏有能文士。那几本小录上选录的时文水平在范进看来并不算差,如果跟他们同场竞争,范进也不敢说有十足把握。
范进继承了本体的全部记忆,包括其在八股文上的造诣,也都继承下来。但是大范庄社学的塾师自己也只是个童生,于学问上的水平算不得出色,范进不管怎么用功,也是很难获取大成就。
原著里,范进五十四岁才能考上秀才随后中举,还是靠遇到一个同病相怜的倒霉鬼周进督学才有机会,显然这一世如果不想点办法,他也别想提前发达。
如果非要等到五十四岁去找贵人周进,那就意味着现在的家要卖掉,高堂和胡大姐儿要跟着自己受几十年的罪,乃至发迹之后,母亲也因兴奋过度随之去世。这样的事,绝对不能发生!
不管怎么样,自己都必须在这一科考出个名堂,这个秀才自己做定了。
“望省城,路几程,多少长亭和短亭。山又高,水又深,无钱寸步也难行。我手上全无有缚鸡力,腹中只有八股文。倘若是流落在异乡无人问,岂不要死在了沟壑做孤魂?罢罢罢,且耐忍,待等今科登龙门。”
山野之间,四下无人,只有范进的唱腔在山林间荡,若干年后,范进忆起此时的情景,于自己所读过的文章内容已经记不清。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所学道德文章,圣贤文字,在脑海里只组成了一句话:一定要考取功名,离开这个村子,一定要做人上人。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