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张辅等南下的京营官兵,朱瞻基又接见了天津两卫的军头,这些人现在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往何处。

    前些日子天津左卫上下两万多人,登上海船,至今杳无音信。天津卫谣言四起,有人说左卫现在都获得大片的土地,都不用自己耕种,只要出去抓些奴隶,拿着鞭子监督奴隶干活就行,这是好的谣言。也有人说左卫去了烟瘴之地,现在十亭至少去了三亭。烟瘴之地自古都被视为不祥之地,去了就等于将命送过去。

    这两卫也知道在下一次宝船回归之时他们也将随船前往旧港,旧港这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没有亲眼看到,心里难免各种忐忑。

    趁着皇帝来天津卫,大小军头齐聚皇帝陛下的御驾前,都想听皇帝陛下给他们一个准话,皇帝陛下肯定是不会骗人的。

    朱瞻基知道人对未知的事物除了好奇就是恐惧,卫所上下对迁居海外戍边有着本能的抗拒。

    “诸位朕别的不敢保证,到了旧港你们的日子比在大明过得好。你们能开垦出多少荒地,这地就是你们自己的,而且前三年免除赋税。三年之后你们的土地征收二十税一的赋税,不再征收其他任何赋税。当然你们是卫所军,每户一丁当兵是必须的。

    你们的任务除了剿灭土人之外,其余的时间就是训练与耕种土地。旧港土地可以一年三熟,而且水源充沛,不必担心大旱而颗粒无收。”

    一年三熟,每一季的赋税还这么低,真有这种好事?可是皇帝金口玉言怎么可能会欺骗他们,尽管心中还是有疑惑,皇帝陛下的话还是能让他们安心不少。

    况且他们本身就是军队,为国戍边也是他们的本分,旧港是朝廷新拓的土地,一旦成为大明永久的国土那就是开疆拓土的功绩。

    安抚住卫所的军官,朱瞻基开始思考卫所撤离后,腾出来的天津卫将如何定位。

    未来的天津卫将会建成北方最大的工业区,与南方的上海工业区遥相呼应,南方主打丝绸,棉布等轻工业产品,天津卫将主打以钢铁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皇家制造局将会整体搬迁到这里,以制造局的龙头企业效应带动周边工业的发展。当然现在的天津卫的规划只是存在于朱瞻基的脑海里,还没有具体实施,不为别的主要是没有人才支持。大明不缺当官的人,却缺少肯躬行做事的人。

    更何况朱瞻基的大工业理念需要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聚集,这在儒家眼里这么多的青壮聚集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工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要与农业争夺青壮人口,儒家若是不反对那才是怪事。

    最让朱瞻基头疼的是天津该由谁来主事,最理想的主事者是唐三任,可是唐三任在房山的任务更加繁重,负责着为新政输送人才的重任。

    满朝文臣能够经世济用者寥寥无几,大多都是科举为了谋求富贵的庸人,人才难得啊!朱瞻基不禁感叹。

    忽然朱瞻基想起了那个安南王子,这是一个工学大家,应该能够明白自己的思路。朱瞻基不担心官员不懂,而是担心官员从中作梗,历来变法失败,败的都不是法,而是人心。

    对于工业区这种新生事物,儒臣无论如何是不敢用的,他们不把好事变成怪事那就是善莫大焉,这些人最适合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做守成的官僚。

    既然想到了人选,就要与人家谈一谈,命随侍的范安派人快马去京城通传工部主事胡元澄来天津见驾。

    范安知道皇帝的脾气,也不问是为什么,转身出去安排人去京城传旨。京城距离天津卫二百多里,快马加鞭一天的时间足够赶到京城。

    胡元澄接到皇帝传召他到天津见驾的口谕,有些踟蹰不前,他也不知道皇帝召见他是福还是祸。

    毕竟他的身份敏感,如今安南又在叛乱,虽然在胡元澄眼里安南叛乱就是跳梁小丑,蹦跶不了几天。

    可是他毕竟是安南人,而且还是王室成员。可是再纠结他也不敢不去,与胡元澄的纠结不同,他儿子黎叔林却认为是好事。

    “父亲勿忧!陛下召见您,必然是要大用于您,相必是工学之事,陛下热衷于工学,认为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富国强兵,您就放心的去面圣吧!”

    “但愿如此吧,这个时候太敏感了!”

    “有什么敏感的,皇帝连阮安都能派去安南做监军,更何况你我父子不过是杂学官,又掌握不了军政大权,皇帝陛下防着谁也不会防着我们。”

    这就是旁观者清,黎叔林很好的把自己融入到了大明的社会里,而胡元澄还是有些故国情怀,产生这种想法也就不足为奇。

    经过儿子这么一开导,胡元澄豁然开朗,忍不住哈哈大笑道:“还是我儿聪慧过人,未来我儿之成就必然超越为父许多。”

    “多谢父亲夸赞,不过父亲还是想想如何应对陛下的问对。”

    “我儿认为皇帝陛下会考校老夫什么?”

    “考校什么儿子不知道,不考校什么儿子倒是知道,陛下绝对不会问你经史典籍!”

    “你这孩子,为父一个杂学官,陛下怎么可能考校经史典籍。”

    黎叔林微微一笑道:“父亲,陛下考的就是您的杂学,若是陛下一力坚持,在位时间长一些,未来杂学说不定还能成为正途。”

    胡元澄一琢磨还真有这种可能,从陛下还在潜邸时,就非常重视杂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名望,与百官作对。

    “若是考校杂学这正是我黎氏所长,老夫心里也就有些底气了,就算最后的考校没有入了陛下的眼,那也是老夫学艺不精。”

    怀揣着半忧半喜的心情,第二天一早胡元澄骑快马赶赴天津见驾,一路无话到了直沽港口天色已经发暗,本以为皇帝今天不会召见他,没想到守在行营大门口的小宦官发现胡元澄到了,赶紧说道:“胡大人快随奴婢去见驾吧,皇爷已经等了您好久了!”

    《宣德大帝》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

章节目录

宣德大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半老夫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八十六章 胡元澄-重生明朝宣德大帝,宣德大帝,笔趣阁并收藏宣德大帝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