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瞻基倒是没有想那么多,他已经做好了士绅反扑的准备,这些学生只是他为士绅们准备的一环。
任何改革不仅仅要打破旧的利益集团,也要扶持起新的利益集团。临清渐渐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已经开始慢慢的与士绅争夺人力。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坊都开始面临工人短缺的境地,这个时代的与后世劳资关系有健全的劳工法律保护不同,这是个没有人权的时代。
手工业作坊主在招募工人的时候,更希望知根知底,而且东家与伙计的关系比地主与佃农的关系更加紧密。
一般的伙计也很少有跳槽者,如果不是东家太过心黑,一般的伙计都会在一家东家手下干到死。而东家也不能随意的将伙计撵走,他们之间不仅仅是主雇关系,更有人身依附的关系。
这也是工坊主选择伙计非常慎重的原因,伙计的选择一旦选出一个白眼狼。是会出了大事甚至会让东家家破人亡。
这是个讲究人身契约的时代,一诺千金绝对不是一个形容词。临清城外有的是战争难民,可是没有一个工坊主敢用。这些流民他们不熟悉,不知其人品性如何!
工坊主最愿意用的工人往往都是同村之人,都是乡亲父老,彼此之间几代人都非常熟悉,这就是所谓的知根知底。
可是这些人同时也是士绅大户争夺的对象,他们也希望将这样的人家绑在土地上,世世代代为他们耕种,以供他们富贵的生活。
士绅们也会尽量控制百姓,不让百姓流动,在百姓走投无路时,总会伸出援助之手,让百姓度过难关,代价就是百姓一辈子也还不清的债务。
士绅们就是用这种方式对进行人身控制,甚至根本就不指望百姓能按照约定还完他们本息合计的高利贷,在榨干百姓时,他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利益。
休息一天再次开课,朱瞻基检查学生对他留的问题的回答,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
有的说严厉打击兼并土地的行为,一旦发现有兼并土地的行为,对其兼并的土地罚没,并处以罚款。
有的说应该在法律的层面规定每个人最多能拥有多少土地,只要超过数量就予以没收。
更有激进者,表示应该禁止土地交易,官府不承认土地交易,只承认官府颁发了地契的交易。
这些回答都有一定的可执行性,可是漏洞也很大,首先要如何避免百姓之间的私下交易,当百姓之间有了约定俗成的办法,就是官府也不能生硬改变,即使是百姓赢了官司,也输掉了乡亲之间的信任。
这种信任是多少代人聚居生活,互相帮衬所产生的,即使是士绅也是如此,在社会秩序没有被破坏之前,乡村就是依靠着宗亲为纽带,聚落而居!
朱瞻基没有评判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好与坏!而是问了一个似乎与这个问题不相关的问题。
“大明现在属于什么社会?”
“社会”这个词分开来说学生们都懂,合在一起就有些不太明了,大明所说的社往往是指共同爱好者结成探讨交流的社团,而会便是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
“会”在统治者眼里不是一个好词,百姓聚在一起就有可能对官府造成冲击,所以历代的某某会都是黑暗组织,并不能堂而皇之的出现。
学生们心生疑惑,难道陛下对现在已经开始流行的诗社、茶社等组织有些不满了吗?
不然皇帝怎么会问到这样的问题,他们这些人中就有入了某些社团者,想到对这些社团大概是厌恶的,心中暗下决定,回去以后就退了这些社团。
朱瞻基见学生们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说什么,知道这样的问题有些难为这些学生。
“首先要知道大明是属于什么社会,那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社会,社会分为广义的社会和狭义的社会,广义的社会包罗万象,今天我们不讲,主要讲的是狭义的社会,也就是人类社会。
所谓社会就是人与人相互来往的过程,形成的一系列规则,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类似契约的东西。
比如说男女之间为了有共同的孩子而组成一个家庭,有两个人共同血缘的孩子就是二人之间的纽带。
这样的一个家庭就是社会的最小单位,男女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慢慢的就演变成了我们熟知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格局。
一个单一的家庭构不成完整的社会,因为人类是需要繁衍的,老祖宗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了人类是不能近亲繁殖的。
人类有繁殖的本能,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出现的近亲繁殖,人类开始以道德与律法约束。
不能近亲繁殖,还要解决繁殖的问题,于是便出现了姻亲,姻亲之间的活动就是一个约定俗称的契约关系。我家的儿子娶你家的女儿,我们两个本来没有任何关联的家庭由于有了儿女为纽带,双方之间就有了关联,这便成了姻亲。
再往大说就是村落、市集、城池、官府、国家等形成了不同等级的社会分工。
明白了什么是社会以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大明目前是什么社会。首先判断一个社会是什么社会,那就要看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在从事什么职业,国家以什么职业为主导。
很明显大明目前是处在农业社会层面,最明显的特征是国家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业社会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原料,谁控制了土地,谁就掌握了权力。
而大明谁控制的土地最多呢?最多的应该就是士绅群体,然后是皇家宗室,再然后就是勋戚勋贵。
占人口数量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只占有少量的土地,百姓要想生存下去,就不得不佃租这些有地者的土地,进而被土地所有人禁锢在土地上不得脱身。若是你们去乡下认真调查一下,你就会发现,所有佃租地主土地的佃户都欠着地主的钱,你们认为荒谬吗?”
任何改革不仅仅要打破旧的利益集团,也要扶持起新的利益集团。临清渐渐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已经开始慢慢的与士绅争夺人力。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坊都开始面临工人短缺的境地,这个时代的与后世劳资关系有健全的劳工法律保护不同,这是个没有人权的时代。
手工业作坊主在招募工人的时候,更希望知根知底,而且东家与伙计的关系比地主与佃农的关系更加紧密。
一般的伙计也很少有跳槽者,如果不是东家太过心黑,一般的伙计都会在一家东家手下干到死。而东家也不能随意的将伙计撵走,他们之间不仅仅是主雇关系,更有人身依附的关系。
这也是工坊主选择伙计非常慎重的原因,伙计的选择一旦选出一个白眼狼。是会出了大事甚至会让东家家破人亡。
这是个讲究人身契约的时代,一诺千金绝对不是一个形容词。临清城外有的是战争难民,可是没有一个工坊主敢用。这些流民他们不熟悉,不知其人品性如何!
工坊主最愿意用的工人往往都是同村之人,都是乡亲父老,彼此之间几代人都非常熟悉,这就是所谓的知根知底。
可是这些人同时也是士绅大户争夺的对象,他们也希望将这样的人家绑在土地上,世世代代为他们耕种,以供他们富贵的生活。
士绅们也会尽量控制百姓,不让百姓流动,在百姓走投无路时,总会伸出援助之手,让百姓度过难关,代价就是百姓一辈子也还不清的债务。
士绅们就是用这种方式对进行人身控制,甚至根本就不指望百姓能按照约定还完他们本息合计的高利贷,在榨干百姓时,他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利益。
休息一天再次开课,朱瞻基检查学生对他留的问题的回答,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
有的说严厉打击兼并土地的行为,一旦发现有兼并土地的行为,对其兼并的土地罚没,并处以罚款。
有的说应该在法律的层面规定每个人最多能拥有多少土地,只要超过数量就予以没收。
更有激进者,表示应该禁止土地交易,官府不承认土地交易,只承认官府颁发了地契的交易。
这些回答都有一定的可执行性,可是漏洞也很大,首先要如何避免百姓之间的私下交易,当百姓之间有了约定俗成的办法,就是官府也不能生硬改变,即使是百姓赢了官司,也输掉了乡亲之间的信任。
这种信任是多少代人聚居生活,互相帮衬所产生的,即使是士绅也是如此,在社会秩序没有被破坏之前,乡村就是依靠着宗亲为纽带,聚落而居!
朱瞻基没有评判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好与坏!而是问了一个似乎与这个问题不相关的问题。
“大明现在属于什么社会?”
“社会”这个词分开来说学生们都懂,合在一起就有些不太明了,大明所说的社往往是指共同爱好者结成探讨交流的社团,而会便是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
“会”在统治者眼里不是一个好词,百姓聚在一起就有可能对官府造成冲击,所以历代的某某会都是黑暗组织,并不能堂而皇之的出现。
学生们心生疑惑,难道陛下对现在已经开始流行的诗社、茶社等组织有些不满了吗?
不然皇帝怎么会问到这样的问题,他们这些人中就有入了某些社团者,想到对这些社团大概是厌恶的,心中暗下决定,回去以后就退了这些社团。
朱瞻基见学生们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说什么,知道这样的问题有些难为这些学生。
“首先要知道大明是属于什么社会,那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社会,社会分为广义的社会和狭义的社会,广义的社会包罗万象,今天我们不讲,主要讲的是狭义的社会,也就是人类社会。
所谓社会就是人与人相互来往的过程,形成的一系列规则,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类似契约的东西。
比如说男女之间为了有共同的孩子而组成一个家庭,有两个人共同血缘的孩子就是二人之间的纽带。
这样的一个家庭就是社会的最小单位,男女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慢慢的就演变成了我们熟知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格局。
一个单一的家庭构不成完整的社会,因为人类是需要繁衍的,老祖宗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了人类是不能近亲繁殖的。
人类有繁殖的本能,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出现的近亲繁殖,人类开始以道德与律法约束。
不能近亲繁殖,还要解决繁殖的问题,于是便出现了姻亲,姻亲之间的活动就是一个约定俗称的契约关系。我家的儿子娶你家的女儿,我们两个本来没有任何关联的家庭由于有了儿女为纽带,双方之间就有了关联,这便成了姻亲。
再往大说就是村落、市集、城池、官府、国家等形成了不同等级的社会分工。
明白了什么是社会以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大明目前是什么社会。首先判断一个社会是什么社会,那就要看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在从事什么职业,国家以什么职业为主导。
很明显大明目前是处在农业社会层面,最明显的特征是国家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业社会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原料,谁控制了土地,谁就掌握了权力。
而大明谁控制的土地最多呢?最多的应该就是士绅群体,然后是皇家宗室,再然后就是勋戚勋贵。
占人口数量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只占有少量的土地,百姓要想生存下去,就不得不佃租这些有地者的土地,进而被土地所有人禁锢在土地上不得脱身。若是你们去乡下认真调查一下,你就会发现,所有佃租地主土地的佃户都欠着地主的钱,你们认为荒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