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鏊不负众望-大明王朝1566细思极恐怎样破除灾难
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鏊不负众望-大明王朝1566细思极恐怎样破除灾难-大明王朝1500-笔趣阁
大明王朝1500
作者:似水如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江南建造的玻璃厂,经过几轮改进,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是越来越好。
而唐伯虎带来的这些工匠有一些就是从江南的玻璃厂抽调的。
除了工匠,唐伯虎还拉来了几套设备。
这个许进和唐伯虎简直就是朱厚照肚子里的蛔虫。
有了工匠和设备,组建京城玻璃厂那就进度十分快了。
王鏊不仅组织大家加班加点工作,争取让京城玻璃厂早日能够投产,他还让江南玻璃厂抽调的工匠对新招募的工匠进行系统培训。
朱厚照事先并没有打招呼,而是直接前往玻璃厂。
也可以说是突击检查。
王鏊等人没有让朱厚照失望。工程进度大大出乎朱厚照的意料之外。
王鏊本人并没有在玻璃厂这边。据现场指挥的工匠介绍,最快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正式投产了。
对于这个结果,朱厚照还是满意的。
至于王鏊为什么没在现场,工匠也做了解释,王鏊前往吏部去了。
朱厚照这才想起来,王鏊不仅仅在詹事府做事,在朝中他还是吏部右侍郎。
因此王鏊去吏部,也是非常正常的。
谷大用就要安排人去吏部把王鏊叫回来,可是被朱厚照拒绝了。玻璃厂他已经看得差不多了。
反正还得回宫,就直奔吏部而来。
吏部尚书倪岳并不在部里,而是去了内阁。
听说太子朱厚照来了。吏部左侍郎韩文、右侍郎王鏊就带着一干人等前来迎接朱厚照。
朱厚照笑着说道:“王大人。你可让我好找呀。我去了玻璃厂,你不在。我就现场看了看,进度是出奇地快呀。培训工匠也是稳步推进。听说你在吏部,我就直接过来了。没打扰到你们吧。”
王鏊见朱厚照这么一说,就知道他绝对是找自己有事。否则不可能又是玻璃厂、又是吏部的找自己。
就笑着说道:“殿下。你这是在查我的岗呀。玻璃厂工程步入正轨。我回京后一直没有回吏部。今日就想来看看大家。”
旁边的韩文则说道:“殿下能来吏部,那是我们吏部的荣幸。快快请进。尚书大人去内阁了。我现在就派人去找他。”
“不必了。我过来就是找王大人的。倪尚书忙,就让他忙去吧。”
说完,就在韩文和王鏊的引领下,进了吏部。
朱厚照并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问道:“倪大人去内阁,可是又要有人士变动了?”
要是换做是别人,这么问那是犯忌讳的。
朱厚照是太子,自然没有什么不妥。弘治皇帝和朝臣们商讨各类国家大事,他都可以在旁边旁听的。甚至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一阵子研究三边总制人选,朱厚照提出的人选秦紘,不就被最终采纳了嘛。
韩文叹了口气,说道:“殿下。北虏是年年侵扰,且一年比一年严重。每年因北虏一事,被处分的文臣武将也有很多。另外,一些任期已满、考核不合格的,都得进行调整。大家光知道武将捉襟见肘,其实文官这块,也是非常难呀。”
朱厚照听了,没有直接聊这个话题,而是话锋一转,笑着问道:“韩大人。那依你之见,什么样的皇帝,算是好皇帝呢?”
韩文没有想到朱厚照有此一问,本能地回道:“殿下。这个话题微臣还真不好回答。”
“咱们就是简单聊一聊。王大人也不是旁人。就咱们三个。谁都不忘外说,又有什么可顾忌的。即便是有人趁机搞事。本宫也会力保你没事的。”
韩文想了想,说道:“能抵御外敌,能增强国力,能让百姓富裕,这就应该称得上是好皇帝。”
不得不说,韩文回答得中规中矩,说得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那父皇算得上吗?”朱厚照问道。
韩文听了,皱了皱眉头,回道:“皇上虽然励精图治,可是现在内忧外患还很严重。现在还算不上。”
这番话说得十分大胆。韩文以为朱厚照这么问,是在给自己挖坑呢。但是正直的他,还是如实做了回答。
朱厚照说道:“既然内有外患这么严重。无论是抵御外敌,还是帮助百姓,那可是需要钱的。没有钱,谈什么增强国力,没有钱谈什么励精图治。我在江南干得那些事情,在京城开酒楼、开煤矿,赚些钱,就是要帮朝廷解决钱的问题。有了钱,无论是边关御敌、内部赈灾、百姓生计,都能得到改善。”
王鏊自然是知道的。他说道:“殿下无论是在江南,还是在京城。所作所为,实在是大明之幸呀。”
韩文自然知道朱厚照做的是对的,他说道:“这个道理,文臣明白。只是朝中有些大臣认为,这些事情让下人来做就是了。殿下这么尊贵的人怎么能干这种下人的事情呢?”
朱厚照笑着说道:“韩大人。职业不分贵贱。朝廷诸位大人每日日理万机,为国事操劳。可是有些事情却无法解决。比如赈灾。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因为没钱嘛。至于北虏一事,如果有财力支撑。练兵、买马、筑堡、筹集粮草、按时发放军饷,何愁不能解决。”
朱厚照这番话,可以说话糙理不糙。
韩文和王鏊也只是无奈地笑了笑。
朝廷目前的情况,大家是一清二楚。太子说得没错,很多事情解决不了,都与钱有关系。不仅仅是赈灾。军饷、修堤、修运河等等,哪一样不需要花钱。就连官员的俸禄,大家都觉得低,可是仍没有增加。也是缺钱闹的。
朱厚照见韩文无语,也就没有在此事上纠缠。
他看向王鏊,说道:“王大人。我此次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殿下但说无妨。”
朱厚照就把自己制造蜂窝煤,却无法定价一事说了出来。当然,他打算价格低于薪炭的想法也一并告诉了王鏊。
王鏊一听,颇为赞许,说道:“殿下。如果真如你所言,那绝对是能够减轻京城百姓的负担。每年冬天,薪炭需求量大增。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百姓苦不堪言。我听说有些百姓负担不起薪炭的价格。只能是少买一些,前半宿尚可,后半宿就得挨冻。既然殿下打算蜂窝煤的价格低于薪炭。臣觉得可以先利用薪炭目前的价格,折算到同质量的蜂窝煤上。计算出每个蜂窝煤等同薪炭的价格。然后根据这个价格,适当降一降,这件事不就解决了嘛。”
这个方法简单又有效。
没有想到困扰朱厚照的难题,王鏊三言两语就解决了。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ooktxt.。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booktxt.
()
而唐伯虎带来的这些工匠有一些就是从江南的玻璃厂抽调的。
除了工匠,唐伯虎还拉来了几套设备。
这个许进和唐伯虎简直就是朱厚照肚子里的蛔虫。
有了工匠和设备,组建京城玻璃厂那就进度十分快了。
王鏊不仅组织大家加班加点工作,争取让京城玻璃厂早日能够投产,他还让江南玻璃厂抽调的工匠对新招募的工匠进行系统培训。
朱厚照事先并没有打招呼,而是直接前往玻璃厂。
也可以说是突击检查。
王鏊等人没有让朱厚照失望。工程进度大大出乎朱厚照的意料之外。
王鏊本人并没有在玻璃厂这边。据现场指挥的工匠介绍,最快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正式投产了。
对于这个结果,朱厚照还是满意的。
至于王鏊为什么没在现场,工匠也做了解释,王鏊前往吏部去了。
朱厚照这才想起来,王鏊不仅仅在詹事府做事,在朝中他还是吏部右侍郎。
因此王鏊去吏部,也是非常正常的。
谷大用就要安排人去吏部把王鏊叫回来,可是被朱厚照拒绝了。玻璃厂他已经看得差不多了。
反正还得回宫,就直奔吏部而来。
吏部尚书倪岳并不在部里,而是去了内阁。
听说太子朱厚照来了。吏部左侍郎韩文、右侍郎王鏊就带着一干人等前来迎接朱厚照。
朱厚照笑着说道:“王大人。你可让我好找呀。我去了玻璃厂,你不在。我就现场看了看,进度是出奇地快呀。培训工匠也是稳步推进。听说你在吏部,我就直接过来了。没打扰到你们吧。”
王鏊见朱厚照这么一说,就知道他绝对是找自己有事。否则不可能又是玻璃厂、又是吏部的找自己。
就笑着说道:“殿下。你这是在查我的岗呀。玻璃厂工程步入正轨。我回京后一直没有回吏部。今日就想来看看大家。”
旁边的韩文则说道:“殿下能来吏部,那是我们吏部的荣幸。快快请进。尚书大人去内阁了。我现在就派人去找他。”
“不必了。我过来就是找王大人的。倪尚书忙,就让他忙去吧。”
说完,就在韩文和王鏊的引领下,进了吏部。
朱厚照并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问道:“倪大人去内阁,可是又要有人士变动了?”
要是换做是别人,这么问那是犯忌讳的。
朱厚照是太子,自然没有什么不妥。弘治皇帝和朝臣们商讨各类国家大事,他都可以在旁边旁听的。甚至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一阵子研究三边总制人选,朱厚照提出的人选秦紘,不就被最终采纳了嘛。
韩文叹了口气,说道:“殿下。北虏是年年侵扰,且一年比一年严重。每年因北虏一事,被处分的文臣武将也有很多。另外,一些任期已满、考核不合格的,都得进行调整。大家光知道武将捉襟见肘,其实文官这块,也是非常难呀。”
朱厚照听了,没有直接聊这个话题,而是话锋一转,笑着问道:“韩大人。那依你之见,什么样的皇帝,算是好皇帝呢?”
韩文没有想到朱厚照有此一问,本能地回道:“殿下。这个话题微臣还真不好回答。”
“咱们就是简单聊一聊。王大人也不是旁人。就咱们三个。谁都不忘外说,又有什么可顾忌的。即便是有人趁机搞事。本宫也会力保你没事的。”
韩文想了想,说道:“能抵御外敌,能增强国力,能让百姓富裕,这就应该称得上是好皇帝。”
不得不说,韩文回答得中规中矩,说得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那父皇算得上吗?”朱厚照问道。
韩文听了,皱了皱眉头,回道:“皇上虽然励精图治,可是现在内忧外患还很严重。现在还算不上。”
这番话说得十分大胆。韩文以为朱厚照这么问,是在给自己挖坑呢。但是正直的他,还是如实做了回答。
朱厚照说道:“既然内有外患这么严重。无论是抵御外敌,还是帮助百姓,那可是需要钱的。没有钱,谈什么增强国力,没有钱谈什么励精图治。我在江南干得那些事情,在京城开酒楼、开煤矿,赚些钱,就是要帮朝廷解决钱的问题。有了钱,无论是边关御敌、内部赈灾、百姓生计,都能得到改善。”
王鏊自然是知道的。他说道:“殿下无论是在江南,还是在京城。所作所为,实在是大明之幸呀。”
韩文自然知道朱厚照做的是对的,他说道:“这个道理,文臣明白。只是朝中有些大臣认为,这些事情让下人来做就是了。殿下这么尊贵的人怎么能干这种下人的事情呢?”
朱厚照笑着说道:“韩大人。职业不分贵贱。朝廷诸位大人每日日理万机,为国事操劳。可是有些事情却无法解决。比如赈灾。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因为没钱嘛。至于北虏一事,如果有财力支撑。练兵、买马、筑堡、筹集粮草、按时发放军饷,何愁不能解决。”
朱厚照这番话,可以说话糙理不糙。
韩文和王鏊也只是无奈地笑了笑。
朝廷目前的情况,大家是一清二楚。太子说得没错,很多事情解决不了,都与钱有关系。不仅仅是赈灾。军饷、修堤、修运河等等,哪一样不需要花钱。就连官员的俸禄,大家都觉得低,可是仍没有增加。也是缺钱闹的。
朱厚照见韩文无语,也就没有在此事上纠缠。
他看向王鏊,说道:“王大人。我此次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殿下但说无妨。”
朱厚照就把自己制造蜂窝煤,却无法定价一事说了出来。当然,他打算价格低于薪炭的想法也一并告诉了王鏊。
王鏊一听,颇为赞许,说道:“殿下。如果真如你所言,那绝对是能够减轻京城百姓的负担。每年冬天,薪炭需求量大增。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百姓苦不堪言。我听说有些百姓负担不起薪炭的价格。只能是少买一些,前半宿尚可,后半宿就得挨冻。既然殿下打算蜂窝煤的价格低于薪炭。臣觉得可以先利用薪炭目前的价格,折算到同质量的蜂窝煤上。计算出每个蜂窝煤等同薪炭的价格。然后根据这个价格,适当降一降,这件事不就解决了嘛。”
这个方法简单又有效。
没有想到困扰朱厚照的难题,王鏊三言两语就解决了。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ooktxt.。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bookt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