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从轻发落-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芸娘结局
第二百九十章 从轻发落-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芸娘结局-大明王朝1500-笔趣阁
大明王朝1500
作者:似水如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宁王一脉因为朱宸濠谋害太子一事,受到了惩罚。
弘治皇帝对人素来仁慈,再加上朱厚照的求情。宁王及其家眷仅仅是贬为庶人,宁王朱宸濠则被押至凤阳府,关押在高墙内。
江西左布政使林泮,也只是免了他的官职,让其赋闲在家。
其余牵扯到的官员则交给朱厚照来处理。朱厚照并没有严惩他们,从轻予以处置。
朱厚照特意召见了林泮,询问道:“林大人。今后有何打算?”
“殿下。我现在已经不是官了。大人二字实不敢当。草民打算回乡,教教书,种种田,过田园生活,了去此生。”
朱厚照听了,笑着说道:“林大人。你这么做的话,那可是我们大明的大损失呀。“
“殿下玩笑了。草民犯了错,承蒙殿下求情,皇上开恩,才免于刑罚。草民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回乡后会时刻铭记自己所犯错误的。”
朱厚照说道:“林大人。你也不要妄自菲薄。本宫觉得你虽然被免官,但是依旧能够发挥作用。本宫希望你不要自暴自弃,帮助本宫做些事情。本宫可是知道,当年你断案如神,让许多冤案得以真相大白。正是因此升任的广州知府。本宫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希望林大人能够留下来。”
林泮之所以能够免于牢狱之灾。朱厚照的求情,占了很大因素。这一点,林泮是知道的。
林泮见朱厚照如此低声下气地与自己商量,他岂能驳太子的面子。
为官这么多年,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于是,林泮回道:“殿下既然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草民自然是同意的。草民定当做好殿下安排的事情。”
朱厚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林大人。那本宫在这里谢过了。”
“殿下折煞草民了。”
对于朱厚照留下林泮,王鏊、王鸿儒等人自然是非常欢迎的。毕竟有很多事情要做。有林泮这么一员经验丰富的大将,势必会减轻大家的负担。
柳应辰升任左布政使的旨意,也到了江西。
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一事。所以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倒是江西镇守太监董让,因宁王一事,被牵连了出来,这令江西官场又是一番震动。
朱厚照对于董让与宁王勾结,贪赃枉法,侵占土地等罪行并不感到吃惊。
这些宫里派出来的太监,到了地方,自认为山高皇帝远,一副土皇帝的做派,怎能不出事。
宁王朱宸濠自然知道董让在京城,乃至宫里的影响力。平日里,没少给董让好处。
而这个董让也是来之不拒。收了宁王的钱,就利用自己在宫里的关系,为宁王说好话,介绍人员。
这种勾结,实际上就是一个利益交换。双方各取所需而已。
不过,董让与宁王勾结还是掌握分寸的。宁王当初打算让林泮向太子上奏,将太子诓骗到江西时,也曾经联系董让,希望他一同上奏。
可是董让觉得宁王这么做,极有可能没安好心,断然拒绝了。
朱厚照来到江西后,董让选择了中立。既没有选择宁王朱宸濠,也没有站在朱厚照这边。
对于董让这种行径,朱厚照是看不起的。作为宫里派到江西的太监,竟然敢保持中立。
不过董让没有参与宁王迫害太子一事,令朱厚照还能好受一些。
董让见风使舵的能力真是超强。得知宁王将太子诱骗至宁王府,妄图刺杀太子失败后,他就去向太子朱厚照揭发宁王的种种恶行。同时也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招认。
当然很多事情,他都认为是宁王逼迫他这么做的。
经过调查,有些事情的确是宁王主动找的他,但是也有一些是董让自己所做,与宁王无关。
朱厚照对于这种没有立场,见风就倒的墙头草,本意是直接让他去守皇陵。
可是弘治皇帝的旨意是让董让戴罪立功。继续担任江西镇守太监。
朱厚照也只有执行的份。
不过朱厚照警告董让,如果他胆敢再犯类似的错误,绝对让他去守皇陵。
而董让自然是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态。
朱厚照听了,只是说了三个字,“看行动。”
朱厚照相信,短时间内,这个董让会十分老实的。自己离开江西后,他是否依旧这么老实,那就不得而知了。
经过一番退还土地之后,宁王府的田地依旧是留下了很多。这里面既有历任皇帝的封赏,也有宁王府正当买卖的土地。
对于这些土地。朱厚照将其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留给当地的官府,作为官府的官田,除了赋税外,获得的田租充实到官府的日常花销当中。
另一部分则是分给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农民起义的起因,就是农民没有土地,租种地主的土地,受着地主的剥削,遇到自然灾害,负担更重,卖儿卖女,最后有人振臂一挥,大家响应。
朝代之初,土地的分配还算可以。百姓基本都能达到有地可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权贵开始兼并土地。这令一些百姓就失去了土地。
这个趋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农民起义。
起初的农民起义,或许会被朝廷镇压。
可是朝廷的实力,那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一次、两次,或许还能够承受得住。
可是这样发展下去,最后就是王朝的覆灭。
当然了,除了农民起义外,还有外敌入侵、外戚干政、
皇族叛乱、宦官专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朱厚照作为一个来自于现代的穿越者,自然知道要想让
王朝一直在健康的轨道发展。抑制土地兼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从整个明朝的历史来看,现在已经建国一百多年。而距离亡国,也是一百多年。
可以说,现在的明朝走在到了中期。
就是走到现在,那也是颇为不易。
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这两件事绝对是影响大明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这两件事,一个让皇帝由太子朱标一脉,换成了燕王一脉。另一个则是险些让大明万劫不复。要不是于谦力挽狂澜。大明的历史极有可能就戛然而止。
不过这两件事,尤其是土木堡之变,令大明走上了下坡路。
弘治中兴,没有令其回到正常轨道。张居正的改革,也仅仅是为大明续命几十年。
朱厚照要做的,就是把大明重新拉回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样或许大明还能继续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弘治皇帝对人素来仁慈,再加上朱厚照的求情。宁王及其家眷仅仅是贬为庶人,宁王朱宸濠则被押至凤阳府,关押在高墙内。
江西左布政使林泮,也只是免了他的官职,让其赋闲在家。
其余牵扯到的官员则交给朱厚照来处理。朱厚照并没有严惩他们,从轻予以处置。
朱厚照特意召见了林泮,询问道:“林大人。今后有何打算?”
“殿下。我现在已经不是官了。大人二字实不敢当。草民打算回乡,教教书,种种田,过田园生活,了去此生。”
朱厚照听了,笑着说道:“林大人。你这么做的话,那可是我们大明的大损失呀。“
“殿下玩笑了。草民犯了错,承蒙殿下求情,皇上开恩,才免于刑罚。草民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回乡后会时刻铭记自己所犯错误的。”
朱厚照说道:“林大人。你也不要妄自菲薄。本宫觉得你虽然被免官,但是依旧能够发挥作用。本宫希望你不要自暴自弃,帮助本宫做些事情。本宫可是知道,当年你断案如神,让许多冤案得以真相大白。正是因此升任的广州知府。本宫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希望林大人能够留下来。”
林泮之所以能够免于牢狱之灾。朱厚照的求情,占了很大因素。这一点,林泮是知道的。
林泮见朱厚照如此低声下气地与自己商量,他岂能驳太子的面子。
为官这么多年,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于是,林泮回道:“殿下既然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草民自然是同意的。草民定当做好殿下安排的事情。”
朱厚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林大人。那本宫在这里谢过了。”
“殿下折煞草民了。”
对于朱厚照留下林泮,王鏊、王鸿儒等人自然是非常欢迎的。毕竟有很多事情要做。有林泮这么一员经验丰富的大将,势必会减轻大家的负担。
柳应辰升任左布政使的旨意,也到了江西。
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一事。所以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倒是江西镇守太监董让,因宁王一事,被牵连了出来,这令江西官场又是一番震动。
朱厚照对于董让与宁王勾结,贪赃枉法,侵占土地等罪行并不感到吃惊。
这些宫里派出来的太监,到了地方,自认为山高皇帝远,一副土皇帝的做派,怎能不出事。
宁王朱宸濠自然知道董让在京城,乃至宫里的影响力。平日里,没少给董让好处。
而这个董让也是来之不拒。收了宁王的钱,就利用自己在宫里的关系,为宁王说好话,介绍人员。
这种勾结,实际上就是一个利益交换。双方各取所需而已。
不过,董让与宁王勾结还是掌握分寸的。宁王当初打算让林泮向太子上奏,将太子诓骗到江西时,也曾经联系董让,希望他一同上奏。
可是董让觉得宁王这么做,极有可能没安好心,断然拒绝了。
朱厚照来到江西后,董让选择了中立。既没有选择宁王朱宸濠,也没有站在朱厚照这边。
对于董让这种行径,朱厚照是看不起的。作为宫里派到江西的太监,竟然敢保持中立。
不过董让没有参与宁王迫害太子一事,令朱厚照还能好受一些。
董让见风使舵的能力真是超强。得知宁王将太子诱骗至宁王府,妄图刺杀太子失败后,他就去向太子朱厚照揭发宁王的种种恶行。同时也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招认。
当然很多事情,他都认为是宁王逼迫他这么做的。
经过调查,有些事情的确是宁王主动找的他,但是也有一些是董让自己所做,与宁王无关。
朱厚照对于这种没有立场,见风就倒的墙头草,本意是直接让他去守皇陵。
可是弘治皇帝的旨意是让董让戴罪立功。继续担任江西镇守太监。
朱厚照也只有执行的份。
不过朱厚照警告董让,如果他胆敢再犯类似的错误,绝对让他去守皇陵。
而董让自然是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态。
朱厚照听了,只是说了三个字,“看行动。”
朱厚照相信,短时间内,这个董让会十分老实的。自己离开江西后,他是否依旧这么老实,那就不得而知了。
经过一番退还土地之后,宁王府的田地依旧是留下了很多。这里面既有历任皇帝的封赏,也有宁王府正当买卖的土地。
对于这些土地。朱厚照将其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留给当地的官府,作为官府的官田,除了赋税外,获得的田租充实到官府的日常花销当中。
另一部分则是分给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农民起义的起因,就是农民没有土地,租种地主的土地,受着地主的剥削,遇到自然灾害,负担更重,卖儿卖女,最后有人振臂一挥,大家响应。
朝代之初,土地的分配还算可以。百姓基本都能达到有地可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权贵开始兼并土地。这令一些百姓就失去了土地。
这个趋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农民起义。
起初的农民起义,或许会被朝廷镇压。
可是朝廷的实力,那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一次、两次,或许还能够承受得住。
可是这样发展下去,最后就是王朝的覆灭。
当然了,除了农民起义外,还有外敌入侵、外戚干政、
皇族叛乱、宦官专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朱厚照作为一个来自于现代的穿越者,自然知道要想让
王朝一直在健康的轨道发展。抑制土地兼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从整个明朝的历史来看,现在已经建国一百多年。而距离亡国,也是一百多年。
可以说,现在的明朝走在到了中期。
就是走到现在,那也是颇为不易。
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这两件事绝对是影响大明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这两件事,一个让皇帝由太子朱标一脉,换成了燕王一脉。另一个则是险些让大明万劫不复。要不是于谦力挽狂澜。大明的历史极有可能就戛然而止。
不过这两件事,尤其是土木堡之变,令大明走上了下坡路。
弘治中兴,没有令其回到正常轨道。张居正的改革,也仅仅是为大明续命几十年。
朱厚照要做的,就是把大明重新拉回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样或许大明还能继续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