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煤矿!铁矿!-穿越到唐朝用青霉素救了李世民的小说
第520章 煤矿!铁矿!-穿越到唐朝用青霉素救了李世民的小说-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笔趣阁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作者:九剑本尊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技术,大幅降低了书籍的价格,让天下百姓,这一下几乎人人都能读得起书了。
但归根结底,即便是一般的读书人,也很难了解到太多书本以外的信息。
古人说百里不贩樵,这就是说,距离太远的时候,贩运木柴是绝对亏本的。
因为你走个三五天,到了百里之外,等你再卖出了一担柴挣了二十文,之后再三五天走回去。
这都多久了,七八天了都,老婆孩子老爹老娘早断粮了。
这意思就是,除非是价值密度较高,或者对整个国家大计有重大作用的一些东西,如粮草,军事辎重等等,又或者你不赶时间。
那么可以运输一下。
而一般情况下,远程运输,在这个时代……基本上,都是不可思议的。
也是因此,一般人几乎,没有任何渠道,可以知晓自身百里以外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这也是古代的儒学之中,原本有着十分精神微妙的政治哲学,但最后产出的往往不是书呆子就是大骗子,因为一般的读书人,也就只能读读死书而已。
但现在有了报纸这种东西……
起初,马周也是有些莫名其妙,报纸这玩意有什么用?
刊载天下事,最近发生事,各种见闻,传达给天下的百姓。
但是这有什么用?
想想就知道,如果一个人不知道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些事的发生,和他极为遥远。
那么,即便他知道了,又有何意义。
而另一方面,如果是身边的事,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即便没有报纸,人家不也知道,还花钱买报纸作甚……
不过转念间,马周也想到了。
自己现在,身在杭州,受任于繁盛之地,奉命于圣侯身边。
但骆宾王,高子杨,谢仲元……
这几个好兄弟现在可是要么在灵州,要么干脆在漠北,安北都护那地方。
自己有条件了解许多东西,但是他们哪有条件。
而即便他们也有……比如,自己可以写信告诉他们这里发生的事。
但其他兵卒呢,还有那么多奋战在灵州、安北都护的同窗们。
大伙不也都想要知道家乡的情况?
这种时候……
报纸这东西,岂不就相当于……
马周思索一阵,双眼一亮。
“圣侯,这报纸是不是,就相当于……我们给在蛮荒之地打拼的同胞,统一送家书?”
家书这个词,本来也就是个标签,即家人寄出的书信。
既然是书信,那么就可能写上各种内容。
但当书信作为家书而被寄出的时候,通常来说,内容多半就比较统一,或者说同质化——保平安!
而报纸的存在,就相当于变相的,为奋战在边塞的同袍、同窗们,统一发送一封家书。
其中不少同袍、同窗,虽然自己识字,但家中长辈大多是不识字的,也没有寄送家书的条件。
这种时候,有个报纸,让识字的同袍们帮着念念,顺便也让不识字的同袍们,能有个条件识字——
这岂不美哉?
岂止美哉,简直完美!
这个想法很快,搞得马周越想越舒服,顿时大力点头!
一番商讨过后……
李盛微微一笑,也算是送走了马周。
要说新媒体这种东西,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往往是没什么用的,只是作为一种玩具而存在,真正的作用都是逐步发挥的。
现在马周的反应,就让李盛感到一种历史感。
玛德,终于也算是到了这种阶段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
马周之所以会喜欢报纸,言谈之中,加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李盛也明白,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个时代,交通还是太过不便。
逢年过节,要是真有条件,回家和亲人直接聚个餐,岂不比看这报纸,或者老乡、同袍,帮自己和父母读写的家书,强得多了。
不过……
蒸汽列车,依然是一个看似没啥黑科技,但实际上工程量巨大的项目。
一时半会,便是李盛也抽不出时间去搞。
现在的关键……
还是在那个时代真正开启之前,安排好需要的各种条件。
比如……
煤矿!
铁矿!
没有煤铁复合体,哪来的蒸汽时代。
而煤铁复合体的建立,当然也不可能离得开矿。
换句话说……
当务之急,依旧是船厂。
这段时日……
通过武媚娘,马周等人的努力,自己一番操作猛如虎搞出来的座钟,最终果然卖出了理想的价钱。
有了这二十多万贯,还有下一个阶段的拍卖手艺。
嗯,还要算上拍卖行,承接江东本身的富户大族们买卖宝物的需求,并籍此获得的佣金收入。
现在……
扩建造船厂,条件,已然成熟!
不过……
就在李盛决定正式开始扩建多座船厂,开始建立整个西湖船舶工业区的时候。
武媚娘方面,却是给自己反馈了一个有些奇怪的意外消息。
最近……
呃,民夫的工价,上涨不止,并且……还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局面!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工程机械的投入,即便有技术方面的投入,主要也是一些专业性的匠人,但比起后世动辄数百万一台的工程机械,当然还是便宜多了。
这个情况出现,就让李盛不由得诧异了。
发生甚么事了……
总成本明显上升啊。
因为这个情况,不少农户干脆不种地了,直接跑到这边的工业区来做工,可见这工价上涨有多夸张。
不过……上升归上升,江东这地方终究是富庶之地。
即便吸收了大量的民夫,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其他的农户,将抛荒的田地租来耕种,耕地这方面总体上,依旧是接近满负荷在运转——粮食的生产并未出现问题。
粮食没有问题。
于是……
其他的问题,自然也就是“就那么回事”的级别。
毕竟比起这自己无法强制压低的工价,李盛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事实上,工业在此刻是新兴先进产业,收入高于种地,差不多算是必然事件,这个更高的收入也是不可能压下来的。
换句话说,李盛目前的头等大事,当然是寻找更多的财源。
但归根结底,即便是一般的读书人,也很难了解到太多书本以外的信息。
古人说百里不贩樵,这就是说,距离太远的时候,贩运木柴是绝对亏本的。
因为你走个三五天,到了百里之外,等你再卖出了一担柴挣了二十文,之后再三五天走回去。
这都多久了,七八天了都,老婆孩子老爹老娘早断粮了。
这意思就是,除非是价值密度较高,或者对整个国家大计有重大作用的一些东西,如粮草,军事辎重等等,又或者你不赶时间。
那么可以运输一下。
而一般情况下,远程运输,在这个时代……基本上,都是不可思议的。
也是因此,一般人几乎,没有任何渠道,可以知晓自身百里以外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这也是古代的儒学之中,原本有着十分精神微妙的政治哲学,但最后产出的往往不是书呆子就是大骗子,因为一般的读书人,也就只能读读死书而已。
但现在有了报纸这种东西……
起初,马周也是有些莫名其妙,报纸这玩意有什么用?
刊载天下事,最近发生事,各种见闻,传达给天下的百姓。
但是这有什么用?
想想就知道,如果一个人不知道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些事的发生,和他极为遥远。
那么,即便他知道了,又有何意义。
而另一方面,如果是身边的事,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即便没有报纸,人家不也知道,还花钱买报纸作甚……
不过转念间,马周也想到了。
自己现在,身在杭州,受任于繁盛之地,奉命于圣侯身边。
但骆宾王,高子杨,谢仲元……
这几个好兄弟现在可是要么在灵州,要么干脆在漠北,安北都护那地方。
自己有条件了解许多东西,但是他们哪有条件。
而即便他们也有……比如,自己可以写信告诉他们这里发生的事。
但其他兵卒呢,还有那么多奋战在灵州、安北都护的同窗们。
大伙不也都想要知道家乡的情况?
这种时候……
报纸这东西,岂不就相当于……
马周思索一阵,双眼一亮。
“圣侯,这报纸是不是,就相当于……我们给在蛮荒之地打拼的同胞,统一送家书?”
家书这个词,本来也就是个标签,即家人寄出的书信。
既然是书信,那么就可能写上各种内容。
但当书信作为家书而被寄出的时候,通常来说,内容多半就比较统一,或者说同质化——保平安!
而报纸的存在,就相当于变相的,为奋战在边塞的同袍、同窗们,统一发送一封家书。
其中不少同袍、同窗,虽然自己识字,但家中长辈大多是不识字的,也没有寄送家书的条件。
这种时候,有个报纸,让识字的同袍们帮着念念,顺便也让不识字的同袍们,能有个条件识字——
这岂不美哉?
岂止美哉,简直完美!
这个想法很快,搞得马周越想越舒服,顿时大力点头!
一番商讨过后……
李盛微微一笑,也算是送走了马周。
要说新媒体这种东西,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往往是没什么用的,只是作为一种玩具而存在,真正的作用都是逐步发挥的。
现在马周的反应,就让李盛感到一种历史感。
玛德,终于也算是到了这种阶段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
马周之所以会喜欢报纸,言谈之中,加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李盛也明白,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个时代,交通还是太过不便。
逢年过节,要是真有条件,回家和亲人直接聚个餐,岂不比看这报纸,或者老乡、同袍,帮自己和父母读写的家书,强得多了。
不过……
蒸汽列车,依然是一个看似没啥黑科技,但实际上工程量巨大的项目。
一时半会,便是李盛也抽不出时间去搞。
现在的关键……
还是在那个时代真正开启之前,安排好需要的各种条件。
比如……
煤矿!
铁矿!
没有煤铁复合体,哪来的蒸汽时代。
而煤铁复合体的建立,当然也不可能离得开矿。
换句话说……
当务之急,依旧是船厂。
这段时日……
通过武媚娘,马周等人的努力,自己一番操作猛如虎搞出来的座钟,最终果然卖出了理想的价钱。
有了这二十多万贯,还有下一个阶段的拍卖手艺。
嗯,还要算上拍卖行,承接江东本身的富户大族们买卖宝物的需求,并籍此获得的佣金收入。
现在……
扩建造船厂,条件,已然成熟!
不过……
就在李盛决定正式开始扩建多座船厂,开始建立整个西湖船舶工业区的时候。
武媚娘方面,却是给自己反馈了一个有些奇怪的意外消息。
最近……
呃,民夫的工价,上涨不止,并且……还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局面!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工程机械的投入,即便有技术方面的投入,主要也是一些专业性的匠人,但比起后世动辄数百万一台的工程机械,当然还是便宜多了。
这个情况出现,就让李盛不由得诧异了。
发生甚么事了……
总成本明显上升啊。
因为这个情况,不少农户干脆不种地了,直接跑到这边的工业区来做工,可见这工价上涨有多夸张。
不过……上升归上升,江东这地方终究是富庶之地。
即便吸收了大量的民夫,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其他的农户,将抛荒的田地租来耕种,耕地这方面总体上,依旧是接近满负荷在运转——粮食的生产并未出现问题。
粮食没有问题。
于是……
其他的问题,自然也就是“就那么回事”的级别。
毕竟比起这自己无法强制压低的工价,李盛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事实上,工业在此刻是新兴先进产业,收入高于种地,差不多算是必然事件,这个更高的收入也是不可能压下来的。
换句话说,李盛目前的头等大事,当然是寻找更多的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