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本不算啥暗示了,这是明示好么!看来自己最近一直的努力没有白费,崇祯开始心里有逼‘数了。比朱慈烺还要清醒。
朱慈烺顺便解释了一句:“父皇我让他们来京城是想培训一下新式火铳的使用规范,还有步炮协同,要是直接把火铳发下去,我怕他们用不好。”
崇祯点点头:“我知道了,你还有别的事情么?”
朱慈烺举了举报纸:“我是来问复社想要办报纸的事情父皇怎么看的?”
崇祯皱起了眉头:“你不是专门写过一个奏章说报纸是国家喉舌机关,宣传的前沿阵地什么的,所以朕不打算让其他人办报纸。”
朱慈烺嘿嘿一笑:“父皇,现在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总发行量才不到三十万份,按统计司的调查结果,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还是觉得报纸价格太高,尤其是大明日报因为版面比民报少一半,导致日发行量才七万多份,要是价格进一步降低,报纸的发行量一定能增加很多,到时就能有更多人读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咱们才能更好的发挥宣传作用。”
崇祯对这个说法还是赞同的,不过他疑惑的看着朱慈烺:“这根同意他们办报纸有什么关系?”
朱慈烺抬起头,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样子:“父皇以前大明书籍刊印都是礼部管辖,但是苏州、常州、金陵、湖州、徽州等地出版的图书,质量相当高。比之前朝书籍质量相当。但就总的刻书质量来说,大明出版的图书不及宋元。特别是近些年,民间刻书风气变坏。表现为校勘不精,任意窜改和删节原文装订不善,脱页较多无用的序跋连篇累牍,甚至伪造古书。形成了一种“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的风气。”
朱慈烺指了指报纸:“借着这次请开报纸的机会,父皇可以成立新闻出版局,规范图书报纸刊印,所有图书报纸经过审核才能刊印,而为了防止报纸出现诽谤朝廷,泄露国家机密、泄露军事布局和战略意图等行为,所有的报纸出版都要交由新闻出版局代印代发,严禁私人未经允许发行刊印。”
崇祯听完之后,立刻反应过来:“你是想拿给他们印报纸的收入补贴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的发行,降低两种报纸的价格?但是仅仅复社一家也发行不了吧。”
朱慈烺点点头:“正是,用其余报纸的收益来补贴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的发行,当然仅仅依靠复社一家自然不足以补贴两种报纸发行,但是只要复社一发行自己的报纸,这其余的竞争党派自然也会争相发行自己的报纸,那不就能补贴了么?而且这办报纸最赚钱的并不是那些印刷费用,而是广告费用。”
崇祯疑惑了一瞬间又想起刚刚朱慈烺说过的自己通报报纸广而告之导致皇店的商铺利润增加了几倍,连忙期待的问道:“广告?”
朱慈烺嗯了一声:“就像皇儿说的那样,如果广告能让一件商品的销售增加几倍,那商人一定愿意出更多的钱来打广告。就像孩儿情愿每月拿出几万两银子打广告。”
崇祯赞同的点点头:“皇儿说的有道理,但是他们发行的报纸我们在上面印广告卖钱,那些人会不会不满?”
朱慈烺诡异的一笑:“父皇,现在这个好处没有人知道,咱们可以在跟他们议价的时候降低一部分发行价格,让他们把广告版面让给我们经营,等他们反应过来木已成舟,咱们有合同在。”
崇祯看着朱慈烺的坏笑,就想同情那些将要办报纸的人,不过想到这种光明正大的坑人,还是很让人期待的:“那议价的事情就交给皇儿了,虽然有合同,但是难免有御史言官不满你独吞广告收入,父皇也不好太过偏袒你啊!”推荐阅读../../
对于崇祯的担心,朱慈烺早就想好了对策,连忙解释:“父皇,咱们要的只是中缝广告,跟每页下五分之一版面的广告位置,要是他们看到挣钱可以自己在上面在加广告嘛。只要不把他们逼上绝路,他们应该就不会狗急跳墙。”
崇祯无语的看着朱慈烺,能报一群读书人比作狗急跳墙,也只有朱慈烺敢这么说了。不过说的好像也有道理:“那他们要是大量的设置广告,那你还怎么赚钱?”
朱慈烺摊摊手:“要是广告太多,百信就会讨厌,百信不乐意买,最终损失的还是他们自己,所以聪明人一定会想办法做好平衡,要是做不好那尽管让他们倒闭去好了。”
朱慈烺看着崇祯在那沉吟,不知道在担心什么,感觉崇祯就是墨迹,没有一点明君风范。
崇祯转了几圈还是不确定的问道:“要是大家都发行报纸,那朝廷报纸岂不是也没人看了?”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这个恰恰相反,越是报纸多,大家越会相信朝廷的报纸,各家办报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他们肯定都带有自己的思想和偏颇,而能做到中肯报道,信息真实可靠的只有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到时咱们自然是百姓最信任的报纸。”
解决了最后几个疑问,崇祯终于下定决心大办报纸:“皇儿对于审核工作可有合适人选?”
朱慈烺摇摇头:“这个没有,不过孩儿觉得此事不可轻忽,官员多有朋党,各地审核除了官员之外必须要配一个内监出任监审,这样才能防止有些人上下串通发表一些不利言论。”
崇祯嗯了一声。看着自己桌子上一大堆奏章,刚放松的心情又沉重起来,他看了看朱慈烺:“皇儿最近在朝堂很少说话,对于现在的朝局可有什么看法?”
朱慈烺摊摊手:“父皇,最近朝堂纷争较多,实际上主要问题还是阁臣变动,有些人企图通过朝堂影响父皇的判断,而弹劾也大多是为了污名化政敌,让自己有机会脱颖而出。”
崇祯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只是说归说,他又觉得这种时候奏章也不能放松,万一弹劾的问题是真的,那岂不是要耽误大事?
朱慈烺看着那一大摞奏章也是头皮发麻,这一个个的都看一遍也是浪费大把的时间啊!怪不得崇祯天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鸡晚忙来忙去,啥成果都没有,仅仅是看奏章就把他困的死死地他哪里还有时间干别的事情。
朱慈烺顺便解释了一句:“父皇我让他们来京城是想培训一下新式火铳的使用规范,还有步炮协同,要是直接把火铳发下去,我怕他们用不好。”
崇祯点点头:“我知道了,你还有别的事情么?”
朱慈烺举了举报纸:“我是来问复社想要办报纸的事情父皇怎么看的?”
崇祯皱起了眉头:“你不是专门写过一个奏章说报纸是国家喉舌机关,宣传的前沿阵地什么的,所以朕不打算让其他人办报纸。”
朱慈烺嘿嘿一笑:“父皇,现在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总发行量才不到三十万份,按统计司的调查结果,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还是觉得报纸价格太高,尤其是大明日报因为版面比民报少一半,导致日发行量才七万多份,要是价格进一步降低,报纸的发行量一定能增加很多,到时就能有更多人读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咱们才能更好的发挥宣传作用。”
崇祯对这个说法还是赞同的,不过他疑惑的看着朱慈烺:“这根同意他们办报纸有什么关系?”
朱慈烺抬起头,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样子:“父皇以前大明书籍刊印都是礼部管辖,但是苏州、常州、金陵、湖州、徽州等地出版的图书,质量相当高。比之前朝书籍质量相当。但就总的刻书质量来说,大明出版的图书不及宋元。特别是近些年,民间刻书风气变坏。表现为校勘不精,任意窜改和删节原文装订不善,脱页较多无用的序跋连篇累牍,甚至伪造古书。形成了一种“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的风气。”
朱慈烺指了指报纸:“借着这次请开报纸的机会,父皇可以成立新闻出版局,规范图书报纸刊印,所有图书报纸经过审核才能刊印,而为了防止报纸出现诽谤朝廷,泄露国家机密、泄露军事布局和战略意图等行为,所有的报纸出版都要交由新闻出版局代印代发,严禁私人未经允许发行刊印。”
崇祯听完之后,立刻反应过来:“你是想拿给他们印报纸的收入补贴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的发行,降低两种报纸的价格?但是仅仅复社一家也发行不了吧。”
朱慈烺点点头:“正是,用其余报纸的收益来补贴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的发行,当然仅仅依靠复社一家自然不足以补贴两种报纸发行,但是只要复社一发行自己的报纸,这其余的竞争党派自然也会争相发行自己的报纸,那不就能补贴了么?而且这办报纸最赚钱的并不是那些印刷费用,而是广告费用。”
崇祯疑惑了一瞬间又想起刚刚朱慈烺说过的自己通报报纸广而告之导致皇店的商铺利润增加了几倍,连忙期待的问道:“广告?”
朱慈烺嗯了一声:“就像皇儿说的那样,如果广告能让一件商品的销售增加几倍,那商人一定愿意出更多的钱来打广告。就像孩儿情愿每月拿出几万两银子打广告。”
崇祯赞同的点点头:“皇儿说的有道理,但是他们发行的报纸我们在上面印广告卖钱,那些人会不会不满?”
朱慈烺诡异的一笑:“父皇,现在这个好处没有人知道,咱们可以在跟他们议价的时候降低一部分发行价格,让他们把广告版面让给我们经营,等他们反应过来木已成舟,咱们有合同在。”
崇祯看着朱慈烺的坏笑,就想同情那些将要办报纸的人,不过想到这种光明正大的坑人,还是很让人期待的:“那议价的事情就交给皇儿了,虽然有合同,但是难免有御史言官不满你独吞广告收入,父皇也不好太过偏袒你啊!”推荐阅读../../
对于崇祯的担心,朱慈烺早就想好了对策,连忙解释:“父皇,咱们要的只是中缝广告,跟每页下五分之一版面的广告位置,要是他们看到挣钱可以自己在上面在加广告嘛。只要不把他们逼上绝路,他们应该就不会狗急跳墙。”
崇祯无语的看着朱慈烺,能报一群读书人比作狗急跳墙,也只有朱慈烺敢这么说了。不过说的好像也有道理:“那他们要是大量的设置广告,那你还怎么赚钱?”
朱慈烺摊摊手:“要是广告太多,百信就会讨厌,百信不乐意买,最终损失的还是他们自己,所以聪明人一定会想办法做好平衡,要是做不好那尽管让他们倒闭去好了。”
朱慈烺看着崇祯在那沉吟,不知道在担心什么,感觉崇祯就是墨迹,没有一点明君风范。
崇祯转了几圈还是不确定的问道:“要是大家都发行报纸,那朝廷报纸岂不是也没人看了?”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这个恰恰相反,越是报纸多,大家越会相信朝廷的报纸,各家办报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他们肯定都带有自己的思想和偏颇,而能做到中肯报道,信息真实可靠的只有大明日报和大明民报,到时咱们自然是百姓最信任的报纸。”
解决了最后几个疑问,崇祯终于下定决心大办报纸:“皇儿对于审核工作可有合适人选?”
朱慈烺摇摇头:“这个没有,不过孩儿觉得此事不可轻忽,官员多有朋党,各地审核除了官员之外必须要配一个内监出任监审,这样才能防止有些人上下串通发表一些不利言论。”
崇祯嗯了一声。看着自己桌子上一大堆奏章,刚放松的心情又沉重起来,他看了看朱慈烺:“皇儿最近在朝堂很少说话,对于现在的朝局可有什么看法?”
朱慈烺摊摊手:“父皇,最近朝堂纷争较多,实际上主要问题还是阁臣变动,有些人企图通过朝堂影响父皇的判断,而弹劾也大多是为了污名化政敌,让自己有机会脱颖而出。”
崇祯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只是说归说,他又觉得这种时候奏章也不能放松,万一弹劾的问题是真的,那岂不是要耽误大事?
朱慈烺看着那一大摞奏章也是头皮发麻,这一个个的都看一遍也是浪费大把的时间啊!怪不得崇祯天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鸡晚忙来忙去,啥成果都没有,仅仅是看奏章就把他困的死死地他哪里还有时间干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