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时代,铁器代表的是兵器,代表的是生产力,代表的是兵力多少。
两军拼杀,考验的就是谁的刀更锋利,谁的盔甲更牢固,谁的铁箭更多!
所以限制了草原上铁的获得,那么草原民族实力就会大大降低。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明军队开始火器化之后,无论对方的刀再锋利,大明不跟你拼刀了。
所以朱慈烺决定放松铁器管制,顶多是限制优质铁的出口。
大量向草原倾销铁锅、割肉刀、镰刀、马蹄铁、马掌、铁钉、车轱辘、车轴等等。
其实这也是永平钢铁产量增长不得不找新的销路的原因。
特别是下半年之后,邯郸和莱芜的铁厂开始出铁,那么朱慈烺手里的铁产量还会翻番上涨。
那可是四亿斤铁,一年六七百万两银子的生意。
这个还是生铁块的价格,如果加工成成品在出售,价格还会上涨。
之所以选择卖给草原部族,因为他们出价高啊!在大明境内每斤铁价格也就在十文左右。
但是到了草原,那至少就是二十文起,一口铁锅用铁五斤在大明紧紧卖六十文左右,到了蒙古一下子就变成了一百二十文以上。
正看呢,外面李若琏回来了:“禀告太子殿下,最新的蒙古方面统计结果。”
朱慈烺接过,从多尔衮撤退以后,锦衣卫就开始鼓动投靠建奴的蒙古部落南迁。
这既是对人口的争夺,也是对建奴战争潜力的消耗。
到了今天已经有一百多个部落南下,人数大概有五万多人,加上河套等地这两年收拢的蒙古部落。
在大明治下的蒙古人总数突破了十五万,约占所有蒙古人的三分之一。
而剩下的三分之二,有一半是科尔沁部族,另一半才是投靠建奴的其余部族。
眼看春暖花开,大明把防线北迁到归化城答鲁城一线,那么整个漠南蒙古想要再回到他们过去的草场,那么就必须仰大明的鼻息。
科尔沁人已经得到了皇太极的许诺,将会把沈阳西北的所有草场都划拨给他们,再加上他们手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足够他们生息。
建奴势力的收缩导致科尔沁人无心也无力南下帮助这些部落讨要草场。
沈阳争夺的白热化,没有建奴愿意挑头帮他们夺回草场。
甚至皇太极干脆派人堵住他们南迁的道路,把南迁的部落都打上私通大明的标签,然后打散了跟科尔沁人瓜分。
而剩下的十多万蒙古人,仅仅能组织一万余的骑兵,这些人自保尚且不足,如何还敢南下争夺。
科尔沁占领了最肥美的草场,不许他们放牧,他们只能被迫西迁。
今年大明正进行军改,没有决战的打算,但是朱慈烺也绝对不会放任他们休养生息,发展壮大。
科尔沁人好像感觉到了他们风雨飘摇的命运,那些蒙古同族已经不足以成为他的屏藩,明军两次决战都有部队企图偷袭科尔沁部。
虽然两次都没有成功,但是大明灭亡科尔沁人的心已经昭然若揭。
所以科尔沁也不讲什么道义了,不惜跟皇太极合作,对同族下手。
说白了还不是这种不安全感,让他们想要增强自保之力。
其实他们的担心是正确的,朱慈烺有时候比起讨厌建奴本事更讨厌科尔沁,这个助纣为虐,甘当建奴鹰犬的蒙古部族,其罪过比起汉八旗更甚。
如果不是科尔沁的投靠,建奴怎么能稳住西线,从容数次南下大明入寇。
如果不是科尔沁人的投靠,林丹汗怎么会败的这么惨,如果有林丹汗的牵制,建奴何至于膨胀到这个地步。
每一次建奴南侵都有科尔沁人当向导,冲锋在前,科尔沁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沾满了大明百姓的鲜血。
朱慈烺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要不然一定让他们受到惩罚遭到报应!手机端../
相比起大明,额哲部规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因为粮食不够减少了不少,这位额哲汗现在统治的人口不足两万,骑兵不足八千,俨然已经退出了舞台。
现在额哲依靠为大明防守河套西面和北面的敌人来获得大明的照拂。
朱慈烺一直计划的畜牧证制度也正在有序的推进。
朱慈烺翻到下一页,上面统计的是汉人部落的情况。
自从改革了马政之后,朱慈烺一直都在尝试建设汉人部落,这些部落除了马政中愿意北迁的汉人之外,还有从蒙古解救的奴隶等。
汉人跟蒙古人学习放牧,蒙古人跟汉人学习种田,粮食和牧草都要提前种植,最好让蒙古过上半耕半牧的生活。
目前每个区域仅有三个到五个这样的汉人部落。
第三页则是宗教,后世喇嘛教在蒙古兴盛,然后蒙古就再也没有崛起过。
所以朱慈烺大力推进了佛教进蒙活动,为了这个活动朱慈烺从各寺庙选择了不少有才能的和尚。
然后集中培训他们医术和天气预报等知识。
草原上最值钱的人才是什么?当然是能治病的巫师还有能提前预测天气,寻找草场的人。
这些和尚已经培训了近一年,能熟练的辨别常见病症,并使用皇仁堂的成药。
还能解决常见的牲畜疾病。
如果解决不了的?显然一个是因为你心不诚,或者心太诚,佛祖召唤你去西方极乐世界了。
第四页则是招募服役蒙古壮丁计划的成果。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两军拼杀,考验的就是谁的刀更锋利,谁的盔甲更牢固,谁的铁箭更多!
所以限制了草原上铁的获得,那么草原民族实力就会大大降低。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明军队开始火器化之后,无论对方的刀再锋利,大明不跟你拼刀了。
所以朱慈烺决定放松铁器管制,顶多是限制优质铁的出口。
大量向草原倾销铁锅、割肉刀、镰刀、马蹄铁、马掌、铁钉、车轱辘、车轴等等。
其实这也是永平钢铁产量增长不得不找新的销路的原因。
特别是下半年之后,邯郸和莱芜的铁厂开始出铁,那么朱慈烺手里的铁产量还会翻番上涨。
那可是四亿斤铁,一年六七百万两银子的生意。
这个还是生铁块的价格,如果加工成成品在出售,价格还会上涨。
之所以选择卖给草原部族,因为他们出价高啊!在大明境内每斤铁价格也就在十文左右。
但是到了草原,那至少就是二十文起,一口铁锅用铁五斤在大明紧紧卖六十文左右,到了蒙古一下子就变成了一百二十文以上。
正看呢,外面李若琏回来了:“禀告太子殿下,最新的蒙古方面统计结果。”
朱慈烺接过,从多尔衮撤退以后,锦衣卫就开始鼓动投靠建奴的蒙古部落南迁。
这既是对人口的争夺,也是对建奴战争潜力的消耗。
到了今天已经有一百多个部落南下,人数大概有五万多人,加上河套等地这两年收拢的蒙古部落。
在大明治下的蒙古人总数突破了十五万,约占所有蒙古人的三分之一。
而剩下的三分之二,有一半是科尔沁部族,另一半才是投靠建奴的其余部族。
眼看春暖花开,大明把防线北迁到归化城答鲁城一线,那么整个漠南蒙古想要再回到他们过去的草场,那么就必须仰大明的鼻息。
科尔沁人已经得到了皇太极的许诺,将会把沈阳西北的所有草场都划拨给他们,再加上他们手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足够他们生息。
建奴势力的收缩导致科尔沁人无心也无力南下帮助这些部落讨要草场。
沈阳争夺的白热化,没有建奴愿意挑头帮他们夺回草场。
甚至皇太极干脆派人堵住他们南迁的道路,把南迁的部落都打上私通大明的标签,然后打散了跟科尔沁人瓜分。
而剩下的十多万蒙古人,仅仅能组织一万余的骑兵,这些人自保尚且不足,如何还敢南下争夺。
科尔沁占领了最肥美的草场,不许他们放牧,他们只能被迫西迁。
今年大明正进行军改,没有决战的打算,但是朱慈烺也绝对不会放任他们休养生息,发展壮大。
科尔沁人好像感觉到了他们风雨飘摇的命运,那些蒙古同族已经不足以成为他的屏藩,明军两次决战都有部队企图偷袭科尔沁部。
虽然两次都没有成功,但是大明灭亡科尔沁人的心已经昭然若揭。
所以科尔沁也不讲什么道义了,不惜跟皇太极合作,对同族下手。
说白了还不是这种不安全感,让他们想要增强自保之力。
其实他们的担心是正确的,朱慈烺有时候比起讨厌建奴本事更讨厌科尔沁,这个助纣为虐,甘当建奴鹰犬的蒙古部族,其罪过比起汉八旗更甚。
如果不是科尔沁的投靠,建奴怎么能稳住西线,从容数次南下大明入寇。
如果不是科尔沁人的投靠,林丹汗怎么会败的这么惨,如果有林丹汗的牵制,建奴何至于膨胀到这个地步。
每一次建奴南侵都有科尔沁人当向导,冲锋在前,科尔沁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沾满了大明百姓的鲜血。
朱慈烺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要不然一定让他们受到惩罚遭到报应!手机端../
相比起大明,额哲部规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因为粮食不够减少了不少,这位额哲汗现在统治的人口不足两万,骑兵不足八千,俨然已经退出了舞台。
现在额哲依靠为大明防守河套西面和北面的敌人来获得大明的照拂。
朱慈烺一直计划的畜牧证制度也正在有序的推进。
朱慈烺翻到下一页,上面统计的是汉人部落的情况。
自从改革了马政之后,朱慈烺一直都在尝试建设汉人部落,这些部落除了马政中愿意北迁的汉人之外,还有从蒙古解救的奴隶等。
汉人跟蒙古人学习放牧,蒙古人跟汉人学习种田,粮食和牧草都要提前种植,最好让蒙古过上半耕半牧的生活。
目前每个区域仅有三个到五个这样的汉人部落。
第三页则是宗教,后世喇嘛教在蒙古兴盛,然后蒙古就再也没有崛起过。
所以朱慈烺大力推进了佛教进蒙活动,为了这个活动朱慈烺从各寺庙选择了不少有才能的和尚。
然后集中培训他们医术和天气预报等知识。
草原上最值钱的人才是什么?当然是能治病的巫师还有能提前预测天气,寻找草场的人。
这些和尚已经培训了近一年,能熟练的辨别常见病症,并使用皇仁堂的成药。
还能解决常见的牲畜疾病。
如果解决不了的?显然一个是因为你心不诚,或者心太诚,佛祖召唤你去西方极乐世界了。
第四页则是招募服役蒙古壮丁计划的成果。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