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少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但是并不代表大明已经全面超越了西方世界,至少基础科学研究上大明还没有形成系统。

    而且大明也没有出一位大师或者科学巨匠。

    要知道今年伽利略死了,但是明年牛顿出生了,伽利略和牛顿代表不了科学的全部,但是确是西方科学的代表。

    大明能有今天的成就还不是因为朱慈烺一路开挂,一路选择正确的方向,避免了很多摸索的时间。

    大明科学院里,那些工匠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验,谁能学的更好谁才能上位。

    而跟随他们的那些学徒,都是初小完成之后就跟随研究,也一样是一边研究一边学习。

    这些都是朱慈烺寻找的富有创造性和学习能力最快的孩子,是学校教育的不健全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大明有完整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体系,那么朱慈烺绝对会让这些孩子坐在教室里接受最系统的教育,然后完成之后在进入皇家科学院。

    那样的话他们的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的快乐,至少他们将来可以选择他们真正喜欢的。

    朱慈烺一直强调教育为的就是这个目的,建立培养人才的体系,完善大明的基础科学体系,让孩子打好基础,这才是教育部该做的事情。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研究着从皇家科学院里搞一些先进技术,目的是什么?动机不纯吧?

    教育如果掺杂了利益,那么还怎么保证其纯粹性?

    锦衣卫正在调查,朱慈烺希望把那些心理藏着小九九的人揪出来,看看到底是贪欲作祟还是真的为国为民?

    朱慈烺很讨厌这样的官场,每天勾心斗角的算计,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从皇上手里抠出来点东西就是为国为民了?

    朱慈烺自认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没有欠任何人的,手里得到的一切都用在其该用的地方,没有他大明这个时候早就在流民遍地,流寇肆虐加上建奴入侵中做最后挣扎了。

    为什么这些人总是看不到他的努力,看不到他的苦心?

    要是还是崇祯朝旧臣也就算了,偏偏这个内阁还是他一手缔造的!

    这就是仓促军变的恶果!朱慈烺手里没有这么多人才的时候强行接管政权,为了平稳过度不得不任用旧官员。

    在新旧掺杂中,难免相互之间影响。如果朱慈烺手下的人心智坚定有理想有抱负还好,关键是这群人本来就是从皇明商号内部提拔。

    他们自己都没有做好接管国家政权的心里准备,面对的是新问题无所适从的时候自然要问以前是怎么做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前官员逐渐掌握了实权,朱慈烺也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嫡系就有功不赏吧。

    关键是朱慈烺手里的这些官场萌新还竞争不过这些老油条,尽管朱慈烺不断给他们作弊,可是这种老臣再次登上高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孙传庭了,这位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最高做过五省剿匪总督,陕西督师等等。

    但是朱慈烺执政之后选择雪藏,把他派到学校教学,本来后半生朱慈烺都不打算重用了。

    可惜理想很美好,赛伯温之后朱慈烺面临很现实的问题,无首辅可用,吴启晨才能平庸,其余的更是难以服众。

    赛伯温做了这一任首相朱慈烺就已经感觉到了他的才华不足,内阁中他就算不是第一个被影响的也是头一批。

    从复兴二年开始,他就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他觉得自己是在为天下百姓,想法设法的从朱慈烺的产业里扣钱。

    实际上他只不过是被周围影响,不自觉的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屁股坐着坐着就歪了。

    而且赛伯温不过是一个算命先生出身,执政能力也就那样,担任首相以来只能做一些萧规曹随的事情,或者朱慈烺安排下去的事情他去执行。

    这根朱慈烺想象的首相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朱慈烺决定五年任期一满就换人。

    结果呢手下每人可用了,最后不得已才启用孙传庭,期待这位文武全才能给出一份亮眼的操作。

    毕竟当官要知道变通,现在是跟着他朱慈烺混,要是不知道变通,朱慈烺就打算继续让他教书去!

    其余的旧官员都是这种考验之后知道变通上位的,知道变通不代表就是认同了朱慈烺的观点,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已。

    所以尽管朱慈烺很厌恶也不能做到根除,甚至连不用都做不到,大明膨胀的太快了,官员缺口太大了。

    教育部新年规划中大篇幅的增加了汉化教育的拨款,随着大明文明国家联盟的建立,各国对于自己是不是能纳入文明国家行列变得看中。

    大明也在推进汉化教育,所以藩国中汉话汉字和汉文学的教育需求暴涨,还有莫卧儿那边的学校,都需要老师,而这些远渡重洋的老师自然要给足了补贴才能鼓动。

    这两年的旱灾促进了大明基础教育的普及,去年和今年的时候孩子送到学校不仅免学费一天管三顿饭,还发粮票补贴。

    虽然没有直接发钱,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粮票就等于钱。

    而明年因为粮票将会在新年取消,所以新的补贴政策是送文具送校服,就差直接送钱了。

    华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但是几千年的官本位教育制度让大多数百姓看来,上学就是为了当官,而赤贫者阶层中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还没有形成。

    加上儒生在后面的鼓吹和推波助澜,导致新学教育被老百姓误解,这些都需要时间扭转,而朱慈烺不愿意花费这个时间,所以只有花钱了。

    看完教育的问题,朱慈烺继续翻看,今年大明终于健全了医疗体系,尤其是从孕产妇到新生儿出生再到六岁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普及到每个乡镇。

    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合格的产房,合格的婴儿护理人员以及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产妇急救医生。

    大明人口急缺,所以新生儿的出生率,成活率就是必须提高到最高的地方。

    这个时代,大明是不缺愿意生孩子的家庭的,只不过这个时代新生儿的成活率还不到百分之三十。朱慈烺努力了这么久现在已经增加到百分之六七十。也就是生三个活两个。

章节目录

统计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怕起重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八百七十五明年牛顿出生-统计大明笔趣阁,统计大明,笔趣阁并收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