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大明》来源:..>..
查理一世这一步还真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不要说克伦威尔了,就连李信都想不到他敢这么干。
所以当克伦威尔从西海岸一路追赶的时候,查理一世从诺丁汉杀出,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从诺丁汉杀到纳西比,查理一世的神情复杂,上一次就是在这里战败,然后一路北逃,今天他又从这里杀了回来,议会从牛津匆匆调集了四个陆军团二千四百人企图沿河布防对查理一世进行堵截。
纳西比战役成就了一个后世著名的民谚,‘少了一个铁钉,松了一个马掌,折了一个马腿,摔倒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纳西比,主角就是查理一世,李信觉得这是在往查理一世脸上贴金了,实际上把问题归结给马掌还不如说是查理一世自己选择的逃跑。
现在大乌斯河对岸,议会军两千四百人严阵以待,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只要阻止查理一世渡河,然后等待议会军主力回援即可。
但是对于查理一世来说要是不能快速渡河,那么就无法完成袭击伦敦的计划,实际上查理一世的计划已经失败了,不说伦敦怎么样,现在河对岸的兵力就跟他相当。
就算对方不沿河布防,直接跟查理一世正面决战,查理一世也未必打得过,现在基本上就相当于把查理一世拿捏的死死的。
大家心里压力都很大,唯有查理一世心里没有一点数,还在跟那些贵族们商量打赢之后怎么处置这些反叛的议员。
其实查理一世也很苦闷,他也不想跟这些人在这瞎扯,关键是要是要是不安抚一下这帮人,搞不好明天一早他就成孤家寡人了。
李信可不管这个,现在查理一世倒是打算明天抢滩登陆决死一搏,但是李信可不敢,也不想,他需要查理一世这一杆破旗才能让他在这里的行动名正言顺不是。
当查理一丝开始动员准备进攻的时候,李信则在上游寻找渡口准备船只,预备退路。
所以当查理一世邀请李信一同进攻对岸的议会军的时候,李信一口回绝,这不是打仗,这是送死。
第二天等不及的查理一世直接用匆匆忙忙搜集的船只杀向对岸。
李信站在对岸看着,这简直跟送死没有区别,李信有些迷了,你好歹搞一个偷偷渡河两面夹击啊!这样或许还有一线胜机不是。
不过这些欧罗巴人作战好像不带脑子,况且就这么大一片地方,想要搞什么战略战术啥的还真的有点困难。
不管别人成功不成功,昨晚李信的护卫队已经找到船只,但是坏消息也来了,北面和伯明翰防线议会的援军已经包围过来,最迟三天就要完成包围。
好消息是按照这个打法查理一世好像撑不过三天就会战败。
果然上午组织了三次登岸都没有成功还损失了数百人之后,查理一世才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军队真的已经不是当初的精锐。
李信给他讲了一个华夏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例士气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告诉他,你的军队三次失利之后已经丧失了锐气。
况且这个时候敌人援军将至,你继续守在这里只有死路,不如再次进入山林,等待时机。
查理一世显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既然这里渡河不便,那么他可以继续往上游寻找水浅的地方渡河。
李信彻底的不想管对方了,准备坐看对方再次战败。
果然查理一世往上走,从伯明翰支援的两个团也跟议会军汇合了,议会军从两千四变成了三千六。
取得人数优势的议会军已经不满足于防守,他们开始沿河两岸追击,打算一举击溃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觉得对方沿着河流两岸布防这明显就是送菜的昏招,把优势兵力分布两岸,这边只有一千八对岸也是一千八,哪一方都没有自己的兵力多。
反败为胜的机会到了!查理一世再次回军作战,显然查理一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没有快速的击溃对方,而对方对岸的支援兵力源源不断的时候,对方渡河成功了。
查理一世的新招募军队再次被击溃,再一次眼巴巴的看着李信的时候,李信冷笑着看他:“你失去了翻盘的底牌,以后该怎么办?去往威尔士的道路也被封锁,你该怎么办?”
尽管李信对查理一世非常不满,但是该救还是得救,好在溃逃的路上,大明护卫队都是从海上来的,武装泅渡问题不大,关键问题就是怎么坚持到天黑。
一路上走走停停,遇到多次追兵都被李信的护卫军击溃,然后收拢了三百多溃兵之后,李信决定不等了,直接下午就泅渡,现在不跑他们可能在天黑前就被追上。
选了一个地方李信不在犹豫,大家一趟一趟的把装备弹药食物运送到对岸,刚游了两个来回,大股的议会追击军就到了。
李信只能带着残缺的队伍,和少量的物资逃离。好在查理一世被提前运送到了对岸。
就这样一路昼伏夜出,在不少人以为他们会前往威尔士的是时候,他们一路南下,来到了普利茅斯。
查理一世告诉李信,这里还有忠于王室的臣民在等着他,结果李信带着人到这才发现,这里已经挂上了议会旗。
依靠手上的三百人,进攻一座城堡,除非出现奇迹,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李信忧虑的望着海面,如果实在不行,只能找一个渔港让舰队先登岸卸下一部分支援部队在进攻了。
查理一世现在已经彻底放弃了,他已经想流亡去欧罗巴大陆找某位表亲接济一下,这英格兰他是一天都不想待着了。
当然如果能借此前往大明看看这个实际上最繁华的国家那就再好不过了。
如果能够说动大明皇帝出兵帮他复国,那么就更好再好了,想想对方的海军填满海洋,对方的陆军有三百万之多。
这是多么恐怖多么伟大的数字,只可惜,身边这位李信一点带走他的意思都没有。
查理一世这一步还真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不要说克伦威尔了,就连李信都想不到他敢这么干。
所以当克伦威尔从西海岸一路追赶的时候,查理一世从诺丁汉杀出,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从诺丁汉杀到纳西比,查理一世的神情复杂,上一次就是在这里战败,然后一路北逃,今天他又从这里杀了回来,议会从牛津匆匆调集了四个陆军团二千四百人企图沿河布防对查理一世进行堵截。
纳西比战役成就了一个后世著名的民谚,‘少了一个铁钉,松了一个马掌,折了一个马腿,摔倒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纳西比,主角就是查理一世,李信觉得这是在往查理一世脸上贴金了,实际上把问题归结给马掌还不如说是查理一世自己选择的逃跑。
现在大乌斯河对岸,议会军两千四百人严阵以待,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只要阻止查理一世渡河,然后等待议会军主力回援即可。
但是对于查理一世来说要是不能快速渡河,那么就无法完成袭击伦敦的计划,实际上查理一世的计划已经失败了,不说伦敦怎么样,现在河对岸的兵力就跟他相当。
就算对方不沿河布防,直接跟查理一世正面决战,查理一世也未必打得过,现在基本上就相当于把查理一世拿捏的死死的。
大家心里压力都很大,唯有查理一世心里没有一点数,还在跟那些贵族们商量打赢之后怎么处置这些反叛的议员。
其实查理一世也很苦闷,他也不想跟这些人在这瞎扯,关键是要是要是不安抚一下这帮人,搞不好明天一早他就成孤家寡人了。
李信可不管这个,现在查理一世倒是打算明天抢滩登陆决死一搏,但是李信可不敢,也不想,他需要查理一世这一杆破旗才能让他在这里的行动名正言顺不是。
当查理一丝开始动员准备进攻的时候,李信则在上游寻找渡口准备船只,预备退路。
所以当查理一世邀请李信一同进攻对岸的议会军的时候,李信一口回绝,这不是打仗,这是送死。
第二天等不及的查理一世直接用匆匆忙忙搜集的船只杀向对岸。
李信站在对岸看着,这简直跟送死没有区别,李信有些迷了,你好歹搞一个偷偷渡河两面夹击啊!这样或许还有一线胜机不是。
不过这些欧罗巴人作战好像不带脑子,况且就这么大一片地方,想要搞什么战略战术啥的还真的有点困难。
不管别人成功不成功,昨晚李信的护卫队已经找到船只,但是坏消息也来了,北面和伯明翰防线议会的援军已经包围过来,最迟三天就要完成包围。
好消息是按照这个打法查理一世好像撑不过三天就会战败。
果然上午组织了三次登岸都没有成功还损失了数百人之后,查理一世才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军队真的已经不是当初的精锐。
李信给他讲了一个华夏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例士气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告诉他,你的军队三次失利之后已经丧失了锐气。
况且这个时候敌人援军将至,你继续守在这里只有死路,不如再次进入山林,等待时机。
查理一世显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既然这里渡河不便,那么他可以继续往上游寻找水浅的地方渡河。
李信彻底的不想管对方了,准备坐看对方再次战败。
果然查理一世往上走,从伯明翰支援的两个团也跟议会军汇合了,议会军从两千四变成了三千六。
取得人数优势的议会军已经不满足于防守,他们开始沿河两岸追击,打算一举击溃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觉得对方沿着河流两岸布防这明显就是送菜的昏招,把优势兵力分布两岸,这边只有一千八对岸也是一千八,哪一方都没有自己的兵力多。
反败为胜的机会到了!查理一世再次回军作战,显然查理一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没有快速的击溃对方,而对方对岸的支援兵力源源不断的时候,对方渡河成功了。
查理一世的新招募军队再次被击溃,再一次眼巴巴的看着李信的时候,李信冷笑着看他:“你失去了翻盘的底牌,以后该怎么办?去往威尔士的道路也被封锁,你该怎么办?”
尽管李信对查理一世非常不满,但是该救还是得救,好在溃逃的路上,大明护卫队都是从海上来的,武装泅渡问题不大,关键问题就是怎么坚持到天黑。
一路上走走停停,遇到多次追兵都被李信的护卫军击溃,然后收拢了三百多溃兵之后,李信决定不等了,直接下午就泅渡,现在不跑他们可能在天黑前就被追上。
选了一个地方李信不在犹豫,大家一趟一趟的把装备弹药食物运送到对岸,刚游了两个来回,大股的议会追击军就到了。
李信只能带着残缺的队伍,和少量的物资逃离。好在查理一世被提前运送到了对岸。
就这样一路昼伏夜出,在不少人以为他们会前往威尔士的是时候,他们一路南下,来到了普利茅斯。
查理一世告诉李信,这里还有忠于王室的臣民在等着他,结果李信带着人到这才发现,这里已经挂上了议会旗。
依靠手上的三百人,进攻一座城堡,除非出现奇迹,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李信忧虑的望着海面,如果实在不行,只能找一个渔港让舰队先登岸卸下一部分支援部队在进攻了。
查理一世现在已经彻底放弃了,他已经想流亡去欧罗巴大陆找某位表亲接济一下,这英格兰他是一天都不想待着了。
当然如果能借此前往大明看看这个实际上最繁华的国家那就再好不过了。
如果能够说动大明皇帝出兵帮他复国,那么就更好再好了,想想对方的海军填满海洋,对方的陆军有三百万之多。
这是多么恐怖多么伟大的数字,只可惜,身边这位李信一点带走他的意思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