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晨想了想:“陛下,要是一年五亿,估计内阁能通过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二十。

    想要拿出这笔钱,四年时间内阁需要增发至少十亿元的债券,每年光利息就有五千万两,这已经吃掉了垦殖公司产生的利润。

    而且这还只是接手的费用,如果内阁想要对垦殖公司进行改革,自然要投入一笔改革成本,这无疑又是一笔多出来的费用。

    所以二十亿的价格是赔钱的。”

    朱姬润立刻不同意了:“账可不是这么算的啊,你四年的债券怎么能算一年的利息。

    你今年的钱筹够,北疆的垦殖公司股份就归你们了,五亿的利息不过两千五百万两而已,但是你当年就能挣五千万以上,这不是利润么?

    以后每年增加,但是战争今年就结束了,以后内阁经济宽裕了完全可以减少发行债券,或者发行短期债券。”

    吴启晨认真的看着朱姬润:“你看我像傻子么?今年之后没有战争?你糊弄鬼呢?

    军部恨不得今年就直接占领全欧罗巴,你告诉我明年不打仗?

    陛下,您要是保正以后四年绝不再发动新的战争,这二十亿两我们内阁出了。”

    朱慈烺看了一眼周遇吉,周遇吉咳嗽一声:“两位这战争一旦启动,多少行业多少人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一旦停止,那这工厂还要转产还要改进机器,一来一回的,浪费多少人力物资,军队好不容易招募那么多新兵,总不能白养着吧?”

    吴启晨正色:“机器转产的事情军部不用操心,内阁会安排好,只要五年不打仗,相信这些工厂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

    至于新招募的士兵,该退伍的退伍就是,多养点兵不花钱,只要不打仗财政完全内够承担。”

    周遇吉看像朱慈烺,朱慈烺一副你继续说,我在听的表情,得了,想让皇上帮忙说话是不可能了,周遇吉只好自己直面吴启晨。

    周遇吉想了一下:“可是,这退伍的士卒都是老兵,刚刚经历了战争锻炼出来的。

    大明的敌人越来越少这种实战练兵的机会可不多啊,退伍太浪费了,还是直接继续打划算。”

    吴启晨拱手道:“陛下,从这一战可以看出,大明人口已经到达极限,在继续征兵只能提高人口上限到三十岁,到时候大明的劳动力短缺情况将会更加严重。

    根据新生儿出生数据,现在在战场上的正是从崇祯二年到崇祯十一年出生的人口。

    而这九年的时间,正是大明天灾频发,人口锐减,出生人口最少的年份,这九年出生并成活成人的人口不过三千余万,其中青壮男性可参军人口不过一千五百万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军队招兵难,工厂人力缺口大的原因。

    而如果能延缓五年到六年的时间,从复兴一年到六年,仅仅这六年的时间,大明新出生的人口就有四千余万。

    加上崇祯九年到十一年大明恢复稳定的人口增长。这一届青壮将有近六千万人,这无疑对于军队和工厂都是一个极大的补充。

    大明何必要在人口最不足的时候,发动一场战争。

    天命在我,只要我们忍耐几年,大明只会越来越强,现在大明每年新出生的人口都过千万,等十六年后,大明每年适龄人口都将超过一亿,何必争一时之长短?”

    吴启晨说的这些朱慈烺能不知道么,为什么要制定一个复兴二十年动手的计划,人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按照原计划,二十年的时候,大明能参军的适龄青年至少有八千万,去掉一半女的,那也是四千万人口,从里面招募个五百万八百万对大明来说都不是大事。

    打仗再打个三四年,大明还能每年补充一千万的新的适龄青年,去掉一半女的也还有五百万,到时候每年即使补充一百万的新兵也不会对各种生产造成影响。

    可惜偏偏没有忍住,军部忍不住,朱慈烺也是飘飘然的觉得自己行了。

    结果打仗才打了一个半月,就发现竟然人口不足了。

    朱慈烺确实有提高征兵年龄限制的打算,不过没有打算提高的三十岁,而是提高到二十八岁。

    这个在古代本来就是正常现象,古代当兵当到四十岁五十岁都是正常现象,要不然怎么会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样的乐府诗。

    当然这个有点夸张了,但是就拿目前交战的三国来说,奥斯曼帝国和沙俄采用的都是义务兵,都是从百姓中按照比例抽取,每多少家出一个男丁。

    征兵的要求最小放到十五最大四十五岁都行,反正只要有枪高能拿得动枪就行。

    就这奥斯曼不过堪堪征募了百万士卒,而沙俄更差劲一点,五六十万就已经很吃力了。

    大明要是按照他们那个搞法弄个千万士卒也不是不可能的,前提是要是那个玩法那就真的是全民动员了。

    而大明现在根本没有坐好全面动员的准备。

    一开始朱慈烺自信慢慢,以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建设,如果全面动员大明至少有千万士卒可以立刻投入战斗。

    但是现在真正打起来才发现,自己有点想当然了,不要说千万士卒了,就现在支撑不到百万人的战争就已经把后勤累的叫苦连天了。

    为啥要紧急征募二十万的后勤人员,还不是因为后勤人员不够用了。

    要是千万人投入到欧罗巴战场,那大明是真的啥都不用干了,天天大家一起往前线运物资吧。

    当然好消息是,从奥斯曼帝国的士卒素质可以看出,大明打欧罗巴可能根本用不了千万士卒。

    军部最新估计,有两百万到三百万的兵力就足够横推。

    这个也是根据明年后年大后年大明的劳动力增长情况制定的计划,因为按照估计,未来三年大明新增的募兵数量就是两百万到三百万之间。

    只要战争持续老兵不退伍,新兵再补充上,这不就够用了么。

    军部是自信慢慢感觉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但是内阁是不信的,不说其他的,前半个月军部打的是漂亮。

    李信拿下苏伊士运河振奋了大明的民心士气,但是后面一个月,军部的表现就是要多拉胯就有多拉胯了。

    波斯湾战区,花两天冲到巴格达,然后花了一个月拿下巴格达,还打算在巴格达再呆两个月。

    苏伊士运河战区,花十五天拿下苏伊士运河,结果花了一个月还没有完成身后地区的清剿,还要等着新兵或者靖安军到位才能发动新的进攻。

    中亚战区那边更是不用提,杨嗣昌在那边跟吃田螺似的在那一个个敲堡垒,兵力不足根本无力向深处发动进攻。

    三个方向要么就是兵力不足,要么就是后勤跟不上,问题一大堆,看的让人着急。

    这个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关外有好多地方乱了。

    当初以为天下太平的地方,随着大明驻军的撤走,这些人又不知道从哪个老鼠洞里钻出来搞事情了。

    有各种乱匪,更多的确是被灭各国的贵族在拼命搞事情,这个形势简直就跟秦末似的。

    秦末看似陈胜吴广起义开始了倒秦的大幕,但是最后中坚力量还是各国的贵族,虽然最后刘邦一个亭长得了天下,但是刘邦也是从项羽这个楚国贵族手里夺的。

    这个情况就很可怕了,有了前车之鉴,大家怎么能不小心。

    别最后奥斯曼那边没有打下来自己这边已经控制的地方在丢掉一大截。

    这不仅仅是兵力不足的事情,军部那边为了战场上能迅速取得优势,那可是从各地抽调走老兵填补的新兵。

    本来兵力就空虚,结果还充斥着大量新兵,这样的军队能不出问题?

    所以内阁那边是怕了,感觉这仗不能在打了,现在凑合凑合收拾个奥斯曼还有可能。

    要是趁机直接发动对欧罗巴的最后战争,那肯定要鸡飞蛋打,毕竟各地乱军不会自己消失,让他们乱个几年,大明全盘都完蛋了。

    那样的话就算拿下欧罗巴又有何意义?还不是要回头继续打仗?有了欧罗巴的牵绊,军部能抽调的镇压各地叛乱的军队也是捉襟见肘。

    到时候还不是要继续增兵,就这么打下去,那谁也撑不住啊,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个可是历史总结的教训。

    而吴启晨现在已经是一个反战派了,不过不是坚决的反战派,他是一个缓战派。

    现在周遇吉是一个要钱的,战争打成这样军部也很尴尬,到处人手不够,以前自信满满的五十万人拿下奥斯曼帝国。

    现在发现,五十万人可能不够至少要七十万,而且七十万还不一定够,他也不敢把话说死,要不然后面打脸那就更尴尬了。

    本来军部还能压制反战派的声音,毕竟军部虽然推进不动但又没有打败仗,可现在一要钱,这不就低人一等了。

    吴启晨想要说动朱慈烺后面的战役减速,等几年在打,但是从陛下要四年分期出售北疆垦殖公司股份这事就能看出,陛下要继续打下去。

    这正是内阁最不愿意看到的。

    朱慈烺敲着椅子扶手,这个时候他肯定是不能动摇的,按照内阁这尿性,要是拖下来,那肯定是一拖再拖,最后拖到不打为止。

    大明很是时候最强?那肯定是越来越强,等最强的时候在打?那岂不是要一直等下去?

    就算有一天大明盛极而衰了,走下坡路了,那都走下坡路了你还要打仗,那不就是穷兵黩武么。

    再说了,朱慈烺都卖掉了这么多东西才能维持战争,要是不能一鼓作气,那等下一次还要拿什么出来打仗?难道还继续卖东西不成。

    周遇吉那边是指望不上了,这家伙也不是个辩才,要不然下一次军部总参换一个能说会道的?

    现在先不管这个,内阁不出钱,朱慈烺只能继续降价了:“那就这样,第一年和第二年五亿两,第三年第四年四亿,总价十八亿。”

    吴启晨拱手:“内阁买不起。”

    朱慈烺看看朱姬润:“那如果增发货币,以北疆股份为抵押可发行多少。”

    朱慈烺这就等于说,老子不玩了,你要是不掏钱我就印钱,空手套白狼了,这个是老子的底价,低于十八亿,老子就直接自己印。

    反正最后通货膨胀大家要一起倒霉,算上内阁每年的税收,比内库还要多一点,这印钱就等于是强制让内阁买单一大半。

    朱姬润拱手:“这个要看百姓的接受程度,不如出售一部分加上发行一部分债券抵消这个影响。

    相信民间有不少商会愿意收购。

    我们还可以先树立几个改革试点,只要改革成功,下一步就把所有北疆垦殖公司都撤销掉。”

    朱慈烺开口让朱姬润一起唱双簧,朱姬润怎么能不配合,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内阁出了钱内库就省劲了的事情。

    果然吴启晨听陛下这么说,也不得不入套,躬身行礼道:“陛下,臣觉得这个可以分为六年,每年三亿才最合适。

    内阁现在资金也很紧张,今年本来已经发行了一次国债,还是陛下订下的高利国债,明年要优先还这个。”

    朱慈烺计算了一下:“这个也可以,那就这么着吧,你回去好好跟大家沟通一下,这些可是实打实的优质资产!”

    吴启晨苦笑:“臣一定尽力而为,至于能多久说定最后定下是多少臣就不敢保正了。”

    朱慈烺点点头:“朕还是相信你的能力的,你可是内阁的老人了,从崇祯六年你就跟着朕,到现在已经二十余年了,你可从来没有让朕失望过。

    办好这件事,以后朕也不会让你失望。”

    朱慈烺这个是连敲打带拉拢感情,甚至还带着许诺重利了,意思就是只要办好这件事,封赏肯定不会少,将来至少也是个公爵的爵位。

    吴启晨倒是看的开:“谢陛下看重,臣有愧于陛下信任了,这内阁的活真的是不好干啊,臣只能尽力而为了。”

    朱慈烺点点头:“只要尽力而为就好。”

    ()

    1秒记住顶点:。

                

章节目录

统计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怕起重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终于商定,统计大明,笔趣阁并收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