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眼前这块手掌大,约一寸厚的圆形麦饼,柴武顿时流露出了饶有兴致的神态。
虽然现在的汉室,还很少有这种谷物碾磨成粉,而后和面制作的食物制作方法,但这种饼状吃食,对柴武而言却并不陌生。
如今汉室军队的军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发放粟米,各地驻军收到粟米只后,再分发给士卒煮食。
而汉室的军粮发放分为三层标准:边墙戍卒月米二石;各地驻军,如飞狐军、长安两军等常备野战部队,月米一石八斗;地方郡县戍卒月一石五斗。
或许会有些奇怪:粟米二石,折合后世可就是六十二千克,按每月三十天、一日两餐算,一顿饭吃一千克粟米?
实际上,这其中还有一个被忽略的点。
其一:发放到士卒手中的粟米,是尚为脱壳的粮粒。
去壳舂挑过后,二石粟米,也就能得到一石八斗左右的口粮。
其二,便是军队,是汉室唯一一个奉行‘一日三餐’的地方——只要部队还处于训练状态,那士卒就是一日三餐。
至于战时,那更是要不时发放肉食,来保证士卒保持充沛的体力。
训练、作战带来的巨大消耗,再加上去壳过后的‘缩水’,使得汉室军卒的军粮获取量,实际上并不能完全保证士卒吃饱肚子。
——平均每月四十八千克粟米,每日1.6千克;分到一日三餐,每餐也就是五百克。
在后世,别说军人了,随便一个处在生长期的青少年,一餐的饭量都不止这点。
而‘月米二石’,还只是边墙戍卒的军粮发放标准,野战军和地方郡国部队的标准,分别为‘月一石八斗’和‘一石五斗’。
正因为此,历史上才会有晁错上《输粟捐爵疏》,以解决士卒行军不得饱腹、中央有心改变却无能为力的局面。
而柴武眼前的圆形麦饼,则与如今汉室常用的干粮十分相似。
——每个月二石的口粮,还都是一起发放,如果遇到大范围机动,士卒自然不可能背着几十千克的口粮行军。
所以在战时,少府便会将作战部队的部分口粮,替换成干粮。
这种干粮以粟米制成,基本流程为:蒸软粟米——揉成饼状——暴晒——蒸煮——暴晒——蒸煮。
经过反复数次的蒸煮、暴晒,得出的粟米干粮就能褪去大部分水份,从而成为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又能轻易满足士卒需求的‘类压缩饼干’式的军用干粮。
在行军途中,士卒若是饿了,就能从本就不大的粟米饼上掰下一小块,然后扔进开水里泡软,合水吞食。
——这还算好的状况!
要知道在行军途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不方便起火烧水的!
这种时候,士卒就只能把粟米饼当成压缩饼干硬啃,顶多就是拿凉水送服了事。
作为汉室最精锐的一支野战军主将,柴武和粟米干粮,自是‘老相识’了——战时,汉室部队上至主帅、下至民夫,所食用的口粮规格都是一致的!
一想起啃食粟米饼时,喉咙那钻心的刺痛,柴武望向眼前麦饼的神色,便隐隐有些不安起来。
“陛下···”
迟疑的望向刘弘,柴武的脸上分明写着‘委屈’二字。
——臣做错了什么?
居然让陛下不惜以粟米饼来惩罚我?
对于柴武心中的腹诽,刘弘自是不甚了了;但随着麦香飘起,刘弘已是忍不住先动手,从眼前的盘中拿起一块。
就见刘弘在柴武惊骇的目光注视下,不甚文雅的张嘴一咬!
“嗯?”
“怎无声响?”
发现预料中,那啃食粟米饼所应该发出的刺耳咀嚼声没有响起,柴武颇有些惊诧的抬起头,就见刘弘面色淡然的咀嚼起那块麦饼。
“这···”
待等刘弘咬下第二口,柴武已经将注意力,从刘弘那张略显陶醉的面庞,移到了眼前的麦饼之上。
“嗯,确有些许不同。”
与柴武印象中,那宛如一枚金饼的粟米饼所不同,眼前的‘麦饼’,并没有粟米特有的金黄,而是规律的呈一丝焦黄。
而且麦饼上的焦黄,也只是在正反两面——麦饼边沿,竟是白的!
“麦粉,竟是白的吗···”
在早年贫瘠之时,柴武曾‘有幸’目睹过麦饭的模样。
一粒粒棕色的麦粒,与粘稠的汤液混在一起,让人看了,是怎么都提不起食欲。
至于麦饭的口感,那更是只能用‘非为人食’来形容!
——如今,汉室但凡是还没到走投无路的家庭,都不大可能以麦饭作为口粮。
在一些家财殷实的小地主家,‘麦’更是直接被当做牲畜饲料!
但看着眼前的麦饼,柴武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将这两面焦黄、边沿雪白的麦饼,与那棕黄色的麦饭联系在一起。
带着疑惑,柴武试探着拿起一块麦饼,刚送到嘴边,就有一阵专属于麦子的清香用于柴武的鼻息之中。
略带些戒备的张嘴一咬,柴武才终于确信:麦饼,真的不像粟米饼那般‘坚如磐石’!
那口感,说不上入口即化,但与‘难嚼’也绝对搭不上边。
随着麦饼一点点被嚼碎,柴武甚至发现:口舌之间,似乎有一丝甜味涌上!
“这···”
或许在刘弘看来,淀粉在唾液中分离出糖分,只是后世初中课程中极其不显眼的一部分,但对于柴武而言,这无疑是发现了新大陆。
——天地间,除了蜂蜜之外,居然还有第二种带甜味的吃食!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柴武震惊的无以复加了!
而作为政治人物,柴武从这丝甜意之中联想到的,也绝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这么简单。
此时的汉室,虽然还没有甘蔗传入,也没有甜菜可以分离糖分,但南方百越,却已经有原始的蔗类经济作物了。
在过去数百年的文化传播中,中原也曾流入过‘柘浆’这种神奇的液体汤1。
只不过,‘柘浆’通常被作为南方进贡的特产,且不易储存;与蜂蜜一样,同属于‘奢侈品’的范畴。
而现在,除了‘柘浆’和蜂蜜之外,居然又出现了新的食物,具有甜味?
而且这种新食物,并不是什么外来物种,而是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只是之前不被重视的宿麦?
柴武十分笃定:光是这麦粉当中含带的这一丝甜味,就足以让宿麦在短时间内,成为梁米那样的高级主食!
长安梁米,如今多少钱一石?
——哪怕粟米价格跌破五十钱的时候,梁米也从未低于三百钱一石的价格!
正常时节,梁米的价格更是常年处于四百五十钱到六百钱之间的区间。
现如今,粟米虽然被少府纳入了‘粮价保护’的范畴内,价格死死钉在了七十五至九十钱之间,但梁米却依旧凭借其清爽的口感、精良的品质,而稳稳处于五百钱以上的价格。
而麦类,无论是宿麦还是春麦,价格都从未达到过粟米价格的一半——除非穷的揭不开锅,否则,哪怕是在粟米里掺糠,百姓也不可能愿意吃麦饭。
但在品尝过‘麦饼’之后,柴武却已经能预料到:在不远的将来,宿麦的价格,将直接向梁米的单价看齐!
——最起码,宿麦被研磨之后所取得‘麦粉’,将达到每石五百钱以上。
来到长安月余,柴武也已经基本熟悉了朝堂,对于明年开春,少府将以每石七十五钱的‘超高价’回收宿麦之事,柴武自也是有所耳闻。
但现在看来,刘弘这哪里是在撒福利···
——分明是在闷声发大财!
七十五钱购入,五百钱售出?
光这,就是将近六倍的利润率了!
而一石宿麦,即便算上七十五钱的的收购价,以及去壳脱粒、研磨成粉的损耗,以及人工成本,也最多就是每石一百钱左右。
也就是说:来年开春,少府将以两百万万钱左右的价格,将今年冬天整个关中所种植的宿麦回收。
而这三万万石宿麦,只需要经过去壳脱离、研磨成粉的工序,就见价值一千万万钱以上!
“太一在上···”
“一千万万钱···”
饶是见多识广,柴武也无法在脑海当中,脑补出‘一千万万钱’垒在一起,究竟是何等宏伟的画面。
但柴武能预料到的是:有了这么多的钱,那蓝田都尉每年所需的三万万钱军费,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冬小麦,可是每年冬天都可以种的!
如果说之前,柴武对刘弘推广宿麦还抱有保留态度,那现在,柴武已经没有丝毫怀疑了。
——明年的关中,种植宿麦的农户,将稳稳达到九成九以上!
原因很简单:或许少府‘每石七十五钱’的价格,还会让农户担心一年两种,会让田亩的肥力损耗过甚;但麦粉‘每石五百钱以上’的价格,足以让百姓抛下所有顾虑!
在不远的将来,甚至有可能发生‘百姓为了保护土地肥力,而放弃春耕粟米,转而只在冬天种植宿麦’的状况!
“如此不过五年,关中之名,或当尽以宿麦为食···”
暗中得出这样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结论,柴武便抬起头,面色略有些复杂的望向刘弘。
虽然此时,还没有人意识到糖分对于人体能量补充的巨大作用,但类似的观念,也已经出现端倪。
即便不考虑这一点,柴武也明确的知道:详见于口感糟糕、吃饱都未必能有力气的粟米,宿麦,无疑更适合作为汉室军方的军用口粮。
而作为武将,柴武对于‘军粮规格对军心、战意’的影响,有着十分明确的认知。
再某些特殊的极端情况下,军队的战意和军心,往往就见取决于:上战场之前,吃得好不好,有没有吃饱。
也正是出于此,绝大多数合格的武将,都会在大战之前下令犒赏,让士卒们酒足饭饱,安心睡上一觉,再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第二天的战斗。
但肉食之所以能起到振奋军心的作用,除了因为肉类真的能提供巨大的能量之外,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肉贵···
撇开汉律明言禁止食用的牛、马,如今长安鱼类的价格,基本维持在四十钱一斤。
——注意,是一斤!
而同样的四十钱,却能买来将近六十斤的粟米!
至于鸡、鸭、鹅等家禽,那更是脱离了‘论斤售卖’的范畴。
——成年鸭一只三百钱,鸡四百钱,鹅七百!
至于重达千斤的牛,作价更是动辄数万钱。
这就注定了军队所能获取的肉食,实际上十分有限——肉那么贵,国家那么穷,总不能用抢的吧?
而宿麦,便很好地填补了这个问题:虽然贵,但也没贵到肉类那么夸张的地步;且存粮、增量都不小。
思虑再三之后,柴武却依旧没敢将心中所想到出口。
——宿麦即将高达数百钱一石的价格,就很难让其成为汉室常规军粮···
如今汉室,光是北墙一线的卫戍部队,战员就达二十万之巨!
再加上飞狐军、云中军、雁门军(代北军)、北地都尉等野战军,以及长安南北两军,汉室光是常设部队,就高达三十万人以上!
三十万人,哪怕按照每年每人二十石的食量计算,那也是足足六百万石宿麦。
一石五百钱,六百万石,那就是三十万万钱···
——在宿麦没出现之前,汉室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国库加少府),满共都未必能有三十万万!
每年的军粮就要花费三十万万钱,绝对不是如今的汉室所能负担的起的。
哪怕将来,中央能凭借宿麦赚下一笔钱,那钱最终也是进了少府。
而少府,是眼前这位小祖宗的私人钱袋···
除非刘弘主动出手,否则外朝的一应支出,都只能从国库出。
而在宿麦为少府带来庞大收入的同时,国库的财政状况,将与过去一般无二。
——税率减半,收税从一年一次变成两次,等于没增没减。
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国库每年的农税收入,都只能维持在二十万万钱左右。
“唉···可惜啊···”
失望的摇了摇头,柴武便躬身一拜。
“陛下所制之麦饼,确乃神物。”
“有此物,则来年少府府库,自当累钱巨万···”
看着柴武‘恭贺’中明显带着的那一丝遗憾,刘弘只淡然一笑。
“既大将军以为,麦饼尚可用以食之,那朕之念,便可告于将军知晓了。”
笑着调侃柴武一句,刘弘面色陡然一肃。
“将军以为,麦饼,或能替往昔,吾汉家之将士‘以粟饼为食’之俗否?”
言罢,刘弘不顾柴武惊诧的面容,只目光诚恳的直盯着柴武的眼眸深处。
而柴武,则是在短暂的失神过后,像是担心刘弘后悔般,赶忙一叩首。
“陛下仁以爱卒,施重资以养军,臣斗胆,替天下汉士汉卒以诺!”
“——吾汉家将士唯忘死百战,方可报陛下恩德之十一···”
虽然现在的汉室,还很少有这种谷物碾磨成粉,而后和面制作的食物制作方法,但这种饼状吃食,对柴武而言却并不陌生。
如今汉室军队的军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发放粟米,各地驻军收到粟米只后,再分发给士卒煮食。
而汉室的军粮发放分为三层标准:边墙戍卒月米二石;各地驻军,如飞狐军、长安两军等常备野战部队,月米一石八斗;地方郡县戍卒月一石五斗。
或许会有些奇怪:粟米二石,折合后世可就是六十二千克,按每月三十天、一日两餐算,一顿饭吃一千克粟米?
实际上,这其中还有一个被忽略的点。
其一:发放到士卒手中的粟米,是尚为脱壳的粮粒。
去壳舂挑过后,二石粟米,也就能得到一石八斗左右的口粮。
其二,便是军队,是汉室唯一一个奉行‘一日三餐’的地方——只要部队还处于训练状态,那士卒就是一日三餐。
至于战时,那更是要不时发放肉食,来保证士卒保持充沛的体力。
训练、作战带来的巨大消耗,再加上去壳过后的‘缩水’,使得汉室军卒的军粮获取量,实际上并不能完全保证士卒吃饱肚子。
——平均每月四十八千克粟米,每日1.6千克;分到一日三餐,每餐也就是五百克。
在后世,别说军人了,随便一个处在生长期的青少年,一餐的饭量都不止这点。
而‘月米二石’,还只是边墙戍卒的军粮发放标准,野战军和地方郡国部队的标准,分别为‘月一石八斗’和‘一石五斗’。
正因为此,历史上才会有晁错上《输粟捐爵疏》,以解决士卒行军不得饱腹、中央有心改变却无能为力的局面。
而柴武眼前的圆形麦饼,则与如今汉室常用的干粮十分相似。
——每个月二石的口粮,还都是一起发放,如果遇到大范围机动,士卒自然不可能背着几十千克的口粮行军。
所以在战时,少府便会将作战部队的部分口粮,替换成干粮。
这种干粮以粟米制成,基本流程为:蒸软粟米——揉成饼状——暴晒——蒸煮——暴晒——蒸煮。
经过反复数次的蒸煮、暴晒,得出的粟米干粮就能褪去大部分水份,从而成为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又能轻易满足士卒需求的‘类压缩饼干’式的军用干粮。
在行军途中,士卒若是饿了,就能从本就不大的粟米饼上掰下一小块,然后扔进开水里泡软,合水吞食。
——这还算好的状况!
要知道在行军途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不方便起火烧水的!
这种时候,士卒就只能把粟米饼当成压缩饼干硬啃,顶多就是拿凉水送服了事。
作为汉室最精锐的一支野战军主将,柴武和粟米干粮,自是‘老相识’了——战时,汉室部队上至主帅、下至民夫,所食用的口粮规格都是一致的!
一想起啃食粟米饼时,喉咙那钻心的刺痛,柴武望向眼前麦饼的神色,便隐隐有些不安起来。
“陛下···”
迟疑的望向刘弘,柴武的脸上分明写着‘委屈’二字。
——臣做错了什么?
居然让陛下不惜以粟米饼来惩罚我?
对于柴武心中的腹诽,刘弘自是不甚了了;但随着麦香飘起,刘弘已是忍不住先动手,从眼前的盘中拿起一块。
就见刘弘在柴武惊骇的目光注视下,不甚文雅的张嘴一咬!
“嗯?”
“怎无声响?”
发现预料中,那啃食粟米饼所应该发出的刺耳咀嚼声没有响起,柴武颇有些惊诧的抬起头,就见刘弘面色淡然的咀嚼起那块麦饼。
“这···”
待等刘弘咬下第二口,柴武已经将注意力,从刘弘那张略显陶醉的面庞,移到了眼前的麦饼之上。
“嗯,确有些许不同。”
与柴武印象中,那宛如一枚金饼的粟米饼所不同,眼前的‘麦饼’,并没有粟米特有的金黄,而是规律的呈一丝焦黄。
而且麦饼上的焦黄,也只是在正反两面——麦饼边沿,竟是白的!
“麦粉,竟是白的吗···”
在早年贫瘠之时,柴武曾‘有幸’目睹过麦饭的模样。
一粒粒棕色的麦粒,与粘稠的汤液混在一起,让人看了,是怎么都提不起食欲。
至于麦饭的口感,那更是只能用‘非为人食’来形容!
——如今,汉室但凡是还没到走投无路的家庭,都不大可能以麦饭作为口粮。
在一些家财殷实的小地主家,‘麦’更是直接被当做牲畜饲料!
但看着眼前的麦饼,柴武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将这两面焦黄、边沿雪白的麦饼,与那棕黄色的麦饭联系在一起。
带着疑惑,柴武试探着拿起一块麦饼,刚送到嘴边,就有一阵专属于麦子的清香用于柴武的鼻息之中。
略带些戒备的张嘴一咬,柴武才终于确信:麦饼,真的不像粟米饼那般‘坚如磐石’!
那口感,说不上入口即化,但与‘难嚼’也绝对搭不上边。
随着麦饼一点点被嚼碎,柴武甚至发现:口舌之间,似乎有一丝甜味涌上!
“这···”
或许在刘弘看来,淀粉在唾液中分离出糖分,只是后世初中课程中极其不显眼的一部分,但对于柴武而言,这无疑是发现了新大陆。
——天地间,除了蜂蜜之外,居然还有第二种带甜味的吃食!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柴武震惊的无以复加了!
而作为政治人物,柴武从这丝甜意之中联想到的,也绝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这么简单。
此时的汉室,虽然还没有甘蔗传入,也没有甜菜可以分离糖分,但南方百越,却已经有原始的蔗类经济作物了。
在过去数百年的文化传播中,中原也曾流入过‘柘浆’这种神奇的液体汤1。
只不过,‘柘浆’通常被作为南方进贡的特产,且不易储存;与蜂蜜一样,同属于‘奢侈品’的范畴。
而现在,除了‘柘浆’和蜂蜜之外,居然又出现了新的食物,具有甜味?
而且这种新食物,并不是什么外来物种,而是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只是之前不被重视的宿麦?
柴武十分笃定:光是这麦粉当中含带的这一丝甜味,就足以让宿麦在短时间内,成为梁米那样的高级主食!
长安梁米,如今多少钱一石?
——哪怕粟米价格跌破五十钱的时候,梁米也从未低于三百钱一石的价格!
正常时节,梁米的价格更是常年处于四百五十钱到六百钱之间的区间。
现如今,粟米虽然被少府纳入了‘粮价保护’的范畴内,价格死死钉在了七十五至九十钱之间,但梁米却依旧凭借其清爽的口感、精良的品质,而稳稳处于五百钱以上的价格。
而麦类,无论是宿麦还是春麦,价格都从未达到过粟米价格的一半——除非穷的揭不开锅,否则,哪怕是在粟米里掺糠,百姓也不可能愿意吃麦饭。
但在品尝过‘麦饼’之后,柴武却已经能预料到:在不远的将来,宿麦的价格,将直接向梁米的单价看齐!
——最起码,宿麦被研磨之后所取得‘麦粉’,将达到每石五百钱以上。
来到长安月余,柴武也已经基本熟悉了朝堂,对于明年开春,少府将以每石七十五钱的‘超高价’回收宿麦之事,柴武自也是有所耳闻。
但现在看来,刘弘这哪里是在撒福利···
——分明是在闷声发大财!
七十五钱购入,五百钱售出?
光这,就是将近六倍的利润率了!
而一石宿麦,即便算上七十五钱的的收购价,以及去壳脱粒、研磨成粉的损耗,以及人工成本,也最多就是每石一百钱左右。
也就是说:来年开春,少府将以两百万万钱左右的价格,将今年冬天整个关中所种植的宿麦回收。
而这三万万石宿麦,只需要经过去壳脱离、研磨成粉的工序,就见价值一千万万钱以上!
“太一在上···”
“一千万万钱···”
饶是见多识广,柴武也无法在脑海当中,脑补出‘一千万万钱’垒在一起,究竟是何等宏伟的画面。
但柴武能预料到的是:有了这么多的钱,那蓝田都尉每年所需的三万万钱军费,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冬小麦,可是每年冬天都可以种的!
如果说之前,柴武对刘弘推广宿麦还抱有保留态度,那现在,柴武已经没有丝毫怀疑了。
——明年的关中,种植宿麦的农户,将稳稳达到九成九以上!
原因很简单:或许少府‘每石七十五钱’的价格,还会让农户担心一年两种,会让田亩的肥力损耗过甚;但麦粉‘每石五百钱以上’的价格,足以让百姓抛下所有顾虑!
在不远的将来,甚至有可能发生‘百姓为了保护土地肥力,而放弃春耕粟米,转而只在冬天种植宿麦’的状况!
“如此不过五年,关中之名,或当尽以宿麦为食···”
暗中得出这样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结论,柴武便抬起头,面色略有些复杂的望向刘弘。
虽然此时,还没有人意识到糖分对于人体能量补充的巨大作用,但类似的观念,也已经出现端倪。
即便不考虑这一点,柴武也明确的知道:详见于口感糟糕、吃饱都未必能有力气的粟米,宿麦,无疑更适合作为汉室军方的军用口粮。
而作为武将,柴武对于‘军粮规格对军心、战意’的影响,有着十分明确的认知。
再某些特殊的极端情况下,军队的战意和军心,往往就见取决于:上战场之前,吃得好不好,有没有吃饱。
也正是出于此,绝大多数合格的武将,都会在大战之前下令犒赏,让士卒们酒足饭饱,安心睡上一觉,再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第二天的战斗。
但肉食之所以能起到振奋军心的作用,除了因为肉类真的能提供巨大的能量之外,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肉贵···
撇开汉律明言禁止食用的牛、马,如今长安鱼类的价格,基本维持在四十钱一斤。
——注意,是一斤!
而同样的四十钱,却能买来将近六十斤的粟米!
至于鸡、鸭、鹅等家禽,那更是脱离了‘论斤售卖’的范畴。
——成年鸭一只三百钱,鸡四百钱,鹅七百!
至于重达千斤的牛,作价更是动辄数万钱。
这就注定了军队所能获取的肉食,实际上十分有限——肉那么贵,国家那么穷,总不能用抢的吧?
而宿麦,便很好地填补了这个问题:虽然贵,但也没贵到肉类那么夸张的地步;且存粮、增量都不小。
思虑再三之后,柴武却依旧没敢将心中所想到出口。
——宿麦即将高达数百钱一石的价格,就很难让其成为汉室常规军粮···
如今汉室,光是北墙一线的卫戍部队,战员就达二十万之巨!
再加上飞狐军、云中军、雁门军(代北军)、北地都尉等野战军,以及长安南北两军,汉室光是常设部队,就高达三十万人以上!
三十万人,哪怕按照每年每人二十石的食量计算,那也是足足六百万石宿麦。
一石五百钱,六百万石,那就是三十万万钱···
——在宿麦没出现之前,汉室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国库加少府),满共都未必能有三十万万!
每年的军粮就要花费三十万万钱,绝对不是如今的汉室所能负担的起的。
哪怕将来,中央能凭借宿麦赚下一笔钱,那钱最终也是进了少府。
而少府,是眼前这位小祖宗的私人钱袋···
除非刘弘主动出手,否则外朝的一应支出,都只能从国库出。
而在宿麦为少府带来庞大收入的同时,国库的财政状况,将与过去一般无二。
——税率减半,收税从一年一次变成两次,等于没增没减。
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国库每年的农税收入,都只能维持在二十万万钱左右。
“唉···可惜啊···”
失望的摇了摇头,柴武便躬身一拜。
“陛下所制之麦饼,确乃神物。”
“有此物,则来年少府府库,自当累钱巨万···”
看着柴武‘恭贺’中明显带着的那一丝遗憾,刘弘只淡然一笑。
“既大将军以为,麦饼尚可用以食之,那朕之念,便可告于将军知晓了。”
笑着调侃柴武一句,刘弘面色陡然一肃。
“将军以为,麦饼,或能替往昔,吾汉家之将士‘以粟饼为食’之俗否?”
言罢,刘弘不顾柴武惊诧的面容,只目光诚恳的直盯着柴武的眼眸深处。
而柴武,则是在短暂的失神过后,像是担心刘弘后悔般,赶忙一叩首。
“陛下仁以爱卒,施重资以养军,臣斗胆,替天下汉士汉卒以诺!”
“——吾汉家将士唯忘死百战,方可报陛下恩德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