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装车之类的工作持续了好几天,唯一值得庆幸的因为之前那段时间梁恩已经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工作,所以现在的工作压力小了不少。
终于在圣诞前还有三天的时候,他们总算是完成了最后的清理与分类工作,而就在梁恩走进贞德的房间准备跳他吃晚餐的时候,发现她坐在书桌边上,正在看一份古老的文件。
“《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你看这份文件干什么?”看了一眼这张纸之后,梁恩认出了之前从一个金属桶中取出的这份文件。
“因为我觉得这份文件写的很好。”拿着手机对着文件的翻译一边看一边做笔记的贞德合上了笔记,然后说到。“至少从神学角度来说这更接近神灵。”
贞德现在正在看的这份文件还有个更著名的名字叫做《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张贴在德国维滕贝格诸圣堂大门上的辩论提纲。
整件事要从赎罪券说起,这种东西是在1300年才开始印制发行的。传统上,那些因为宗教原因进行捐赠或者苦修的人会被教会宣布赦免。
因此,代表教会赦免的赎罪券本身并不具备赦免罪责的效能,只是表明罪人在接受了神的赦免后,为自己的罪作出补赎。
但这在信徒中间却产生了误解,认为赎罪券具有赦免罪恶的功能,只要得到了赎罪券,无论犯过何种罪恶,都能得到赦免,从而把赎罪券看成一张可以任意犯罪的护身符。
面对教徒的这种误解,教会并没有进行纠正,反而为了填补自己的财政空虚,借机大肆发行赎罪券。
1300年发行的赎罪券为教皇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于是教皇决定每100年发行一次赎罪券。到了1400年,为了缓解教廷的经济压力改为50年发行一次赎罪券。
到1450年改为25年一次,1501年宣布5年一次,1506年则每年发行一次。到了1515年,教皇利奥十世在位期间,以筹集款项兴建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发行赎罪券。
而且规定每个教区的主教只要事先缴纳一笔巨款,便可以全权代理所在教区的赎罪券出售权。
为此,许多教区向银行借贷获得代理权为了尽快还清贷款,银行协助教区到处推销赎罪券。一时间,赎罪券成为一种可以随意买卖的商品。
马丁·路德所在的教区主教同样向银行借贷获得出售赎罪券的权利,为了还清这笔贷款,他派出修士特策勒到处进行欺骗性的游说,鼓动信徒们购买赎罪券。
他们甚至喊出了那句在后世遗臭万年的句子:.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
有个著名的故事说神父对信徒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这种背景下,马丁路德为了抗议罗马教廷销售赎罪券于1517年10月31日在德国维滕贝格诸圣堂大门上粘贴出了自己的辩论提纲。
马丁·路德在《论纲》中驳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办法。路德提出,教皇没有免除人的罪恶的权力,因此赎罪券可以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
路德不仅质疑了赎罪券的功效,还揭露了赎罪券的本质——剥削,其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对天主教关于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的说教予以公开的否定,因而被社会各阶层广为接受。
路德此举触怒了教廷,随着事态的发展,《论纲》成为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整个欧洲为此陷入长期的争论,甚至是战争之中,直到1555年,根据《奥格斯堡约》,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历史上,就在马丁路德写的论纲,按照当时宗教辩论的传统贴在大学教堂的大门口以外,他还复印了不少副本发给了自己的同僚们。
而梁恩现在所拿到的这份文件就属于当时印刷的几十份文件之一,可以说是和那份贴在教堂大门上的那份文件出自同一个印版。
所以从历史角度而言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只不过对梁恩来说,看见贞德对这个东西有着很高的评价总有着某些不真实的感觉。
毕竟贞德是天主教的圣人,而这个东西很明显是反对天主教以及教会的内容,所以看着贞德看这份文件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你是不是觉得我欣赏这些文章有些奇怪?”看了梁恩的表情之后,贞德立刻明白了梁恩在想什么。
“有点,不过我很快就理解你想法了。”梁恩被贞德这么一问后笑了一下说到,“对你而言,神灵就是神灵,而除神灵以外皆为凡人,教会也是,不是么?”
“是的,就是这样,所以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说法很符合我的观点。”贞德说着用带着手套的手轻轻地抚摸了面前的卷轴。“如果我能够见到这位学者就好了。”
“说不定以后真有希望见到他。”梁恩点了点头说道,“好了,赶紧穿好衣服去吃晚餐把,去晚了的话有些菜可能就没了。”
第二天一早,梁恩就跟着车队来到了布拉格,因为之前已经联系好了捷克方面,所以一路上各种关卡都顺利的通过了。
捷克这边的博物馆负责人是一个法国人,之前在卢浮宫工作过,后来因为一些私人原因来到了捷克,所以经过考察后被斯考德先生雇为博物馆的负责人。
“看来你这次带来了一大堆好的藏品啊,梁先生”把带有照片的清单看了一遍之后,博物馆的负责人帕维尔先生一脸兴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东西说到。
也难怪他兴奋,因为原来的那个博物馆现在已经基本上变成了穆夏博物馆一个附属机构了,除了那些参观的学生以外很少有普通的观众来参观。
而作为博物馆的负责人,帕维尔先生自然不希望两个博物馆之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可惜作为一个不算特别知名的博物馆,他们哪怕有钱也很难征集到足够的文物。
因为对于那些文物持有者来说,他们往往更喜欢先把那些东西送到那些大的博物馆去,除非别人不要才会到梁恩他们这里来碰运气。
这么一来,能拿到梁恩他们这边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都不适合放在博物馆里进行展览,因此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搜集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终于在圣诞前还有三天的时候,他们总算是完成了最后的清理与分类工作,而就在梁恩走进贞德的房间准备跳他吃晚餐的时候,发现她坐在书桌边上,正在看一份古老的文件。
“《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你看这份文件干什么?”看了一眼这张纸之后,梁恩认出了之前从一个金属桶中取出的这份文件。
“因为我觉得这份文件写的很好。”拿着手机对着文件的翻译一边看一边做笔记的贞德合上了笔记,然后说到。“至少从神学角度来说这更接近神灵。”
贞德现在正在看的这份文件还有个更著名的名字叫做《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张贴在德国维滕贝格诸圣堂大门上的辩论提纲。
整件事要从赎罪券说起,这种东西是在1300年才开始印制发行的。传统上,那些因为宗教原因进行捐赠或者苦修的人会被教会宣布赦免。
因此,代表教会赦免的赎罪券本身并不具备赦免罪责的效能,只是表明罪人在接受了神的赦免后,为自己的罪作出补赎。
但这在信徒中间却产生了误解,认为赎罪券具有赦免罪恶的功能,只要得到了赎罪券,无论犯过何种罪恶,都能得到赦免,从而把赎罪券看成一张可以任意犯罪的护身符。
面对教徒的这种误解,教会并没有进行纠正,反而为了填补自己的财政空虚,借机大肆发行赎罪券。
1300年发行的赎罪券为教皇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于是教皇决定每100年发行一次赎罪券。到了1400年,为了缓解教廷的经济压力改为50年发行一次赎罪券。
到1450年改为25年一次,1501年宣布5年一次,1506年则每年发行一次。到了1515年,教皇利奥十世在位期间,以筹集款项兴建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发行赎罪券。
而且规定每个教区的主教只要事先缴纳一笔巨款,便可以全权代理所在教区的赎罪券出售权。
为此,许多教区向银行借贷获得代理权为了尽快还清贷款,银行协助教区到处推销赎罪券。一时间,赎罪券成为一种可以随意买卖的商品。
马丁·路德所在的教区主教同样向银行借贷获得出售赎罪券的权利,为了还清这笔贷款,他派出修士特策勒到处进行欺骗性的游说,鼓动信徒们购买赎罪券。
他们甚至喊出了那句在后世遗臭万年的句子:.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
有个著名的故事说神父对信徒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这种背景下,马丁路德为了抗议罗马教廷销售赎罪券于1517年10月31日在德国维滕贝格诸圣堂大门上粘贴出了自己的辩论提纲。
马丁·路德在《论纲》中驳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办法。路德提出,教皇没有免除人的罪恶的权力,因此赎罪券可以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
路德不仅质疑了赎罪券的功效,还揭露了赎罪券的本质——剥削,其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对天主教关于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的说教予以公开的否定,因而被社会各阶层广为接受。
路德此举触怒了教廷,随着事态的发展,《论纲》成为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整个欧洲为此陷入长期的争论,甚至是战争之中,直到1555年,根据《奥格斯堡约》,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历史上,就在马丁路德写的论纲,按照当时宗教辩论的传统贴在大学教堂的大门口以外,他还复印了不少副本发给了自己的同僚们。
而梁恩现在所拿到的这份文件就属于当时印刷的几十份文件之一,可以说是和那份贴在教堂大门上的那份文件出自同一个印版。
所以从历史角度而言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只不过对梁恩来说,看见贞德对这个东西有着很高的评价总有着某些不真实的感觉。
毕竟贞德是天主教的圣人,而这个东西很明显是反对天主教以及教会的内容,所以看着贞德看这份文件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你是不是觉得我欣赏这些文章有些奇怪?”看了梁恩的表情之后,贞德立刻明白了梁恩在想什么。
“有点,不过我很快就理解你想法了。”梁恩被贞德这么一问后笑了一下说到,“对你而言,神灵就是神灵,而除神灵以外皆为凡人,教会也是,不是么?”
“是的,就是这样,所以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说法很符合我的观点。”贞德说着用带着手套的手轻轻地抚摸了面前的卷轴。“如果我能够见到这位学者就好了。”
“说不定以后真有希望见到他。”梁恩点了点头说道,“好了,赶紧穿好衣服去吃晚餐把,去晚了的话有些菜可能就没了。”
第二天一早,梁恩就跟着车队来到了布拉格,因为之前已经联系好了捷克方面,所以一路上各种关卡都顺利的通过了。
捷克这边的博物馆负责人是一个法国人,之前在卢浮宫工作过,后来因为一些私人原因来到了捷克,所以经过考察后被斯考德先生雇为博物馆的负责人。
“看来你这次带来了一大堆好的藏品啊,梁先生”把带有照片的清单看了一遍之后,博物馆的负责人帕维尔先生一脸兴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东西说到。
也难怪他兴奋,因为原来的那个博物馆现在已经基本上变成了穆夏博物馆一个附属机构了,除了那些参观的学生以外很少有普通的观众来参观。
而作为博物馆的负责人,帕维尔先生自然不希望两个博物馆之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可惜作为一个不算特别知名的博物馆,他们哪怕有钱也很难征集到足够的文物。
因为对于那些文物持有者来说,他们往往更喜欢先把那些东西送到那些大的博物馆去,除非别人不要才会到梁恩他们这里来碰运气。
这么一来,能拿到梁恩他们这边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都不适合放在博物馆里进行展览,因此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搜集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